Citation: | SU Zu-rong. Ecological Aesthetics: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imes of the Aesthetics of Contemplation and the Aesthetics of Participation−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and Traditional Aesthetics[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0, 19(2): 26-3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34 |
[1] |
李晓明. 参与美学:当代生态美学的重要审美观[J]. 山东社会科学,2013(5):44-48. doi: 10.3969/j.issn.1003-4145.2013.05.008
|
[2] |
黑格尔. 美学: 第1卷[M]. 朱光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7: 36, 4, 48-49.
|
[3] |
李泽厚. 美学全集[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 2.
|
[4] |
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 上卷[M]. 周扬, 译. 上海: 三联书店, 1985: 6.
|
[5] |
蒙培元. 人与自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4.
|
[6] |
李泽厚. 批判哲学的批判[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401-403.
|
[7] |
林乃燊. 中国饮食文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53.
|
[8] |
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M]. 朱光潜, 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200.
|
[9] |
樊美筠. 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90.
|
[10] |
曾繁仁. 生态美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342, 322.
|
[11] |
阿诺德·伯林特. 环境美学[M]. 周雨, 张敏, 译.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54.
|
[12] |
阿诺德·伯林特. 环境与艺术: 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M]. 刘悦笛, 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7: 66.
|
[13] |
梭罗. 瓦尔登湖[M]. 徐迟,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12.
|
[14] |
老子[M].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49: 20.
|
[15] |
宗白华. 美学散步[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40.
|
[16] |
宗白华. 宗白华美学与艺术文选[M]. 郑州: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 9.
|
[17] |
马克思·韦伯. 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M]. 彭强, 黄晓京, 译. 上海: 三联书店, 1987: 29.
|
[18] |
大卫·雷·格里芬. 后现代精神[M]. 王成兵, 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218.
|
[19] |
芭芭拉·沃德, 勒内·杜博斯. 只有一个地球[M]. 《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 译.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前言.
|
1. |
钟华,段丽华,谢志勇,严毅,甘云浩,赵苗,靳博文,徐钡昌. 昆明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经营途径. 林业科技通讯. 2024(08): 21-2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