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WEI Hui, GONG Qian-wen.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 20(3): 1-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016 |
[1] |
罗贤宇. 改革开放40周年: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本”[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4):50-58.
|
[2] |
段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与展望[J]. 中州学刊,2018(9):63-70. doi: 10.3969/j.issn.1003-0751.2018.09.012
|
[3] |
任建兰,王亚平,程钰. 从生态环境保护到生态文明建设:四十年的回顾与展望[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27-39. doi: 10.3969/j.issn.1001-9839.2018.06.005
|
[4] |
禹海霞,刘建伟.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环境问题认识的转变−基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视角[J]. 理论学刊,2012(3):39-42. doi: 10.3969/j.issn.1002-3909.2012.03.008
|
[5] |
解振华.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从“三废”治理走向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4):5,10,16.
|
[6] |
国家统计局. 2020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 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EB/OL]. (2021-01-18)[2021-02-09].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1/t20210118_1812423.html.
|
[7]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6: 19.
|
[8] |
孙佑海,孙希博. 生态文明载入宪法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立法的若干思考[J]. 环境保护,2018,46(7):7-10.
|
[9] |
郑石明.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J]. 社会科学研究,2018(6):28-35. doi: 10.3969/j.issn.1000-4769.2018.06.004
|
[10] |
赵旭光,李红枫. 从法治视角探究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4):91-96.
|
[11] |
生态环境部. 关于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EB/OL]. (2018-09-13)[2019-11-29]. http://www.mee.gov.cn/gkml/sthjbgw/bgtwj/201809/t20180927_630564.htm.
|
[12] |
沈国舫. 中国的生态建设工程:概念、范畴和成就[J]. 林业经济,2007(11):3-5.
|
[13] |
王昌海.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成就、挑战与展望[J]. 中国农村经济,2018(10):93-106.
|
[14] |
田新程. 筑就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我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成就综述[J]. 中国林业,2011(4):4-9.
|
[15]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
[16] |
人民网. 我国湿地保护率达49.03%[EB/OL]. (2018-02-02)[2019-11-29].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0202/c1008-29803482.html.
|
[17]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EB/OL]. (2015-12-29)[2019-11-29].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69/content-831684.html.
|
[18] |
生态环境部.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EB/OL]. (2020-06-16)[2021-02-09]. http://www.mee.gov.cn/home/ztbd/rdzl/wrypc/zlxz/202006/t20200616_784745.html.
|
[19] |
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EB/OL]. (2021-03-02)[2021-03-29].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2103/t20210302_823100.html.
|
[20] |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02-28)[2021-03-29].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02/t20210227_1814154.html.
|
[21] |
生态环境部. 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9-05-29)[2019-11-29].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905/P020190619587632630618.pdf.
|
[22] |
刘建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问题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111.
|
[23] |
卢维良,杨霞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32(3):122-129.
|
[24] |
杨立华,刘宏福. 绿色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J]. 中国行政管理,2014(11):6-12. doi: 10.3782/j.issn.1006-0863.2014.11.01
|
[25] |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5-66.
|
[26] |
朱金兆,周心澄,胡建忠. 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思考与展望[J]. 自然资源学报,2004(1):79-85. doi: 10.3321/j.issn:1000-3037.2004.01.010
|
[27] |
国新网.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发布会[EB/OL]. (2018-12-24)[2019-11-29].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7601/39515/index.htm.
|
[28] |
林龙飞,李睿,陈传波. 从污染“避难所”到绿色“主战场”:中国农村环境治理70年[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7):30-36.
|
[29] |
毛其智.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与实践[J]. 国际城市规划,2019,34(4):54-63.
|
[30]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第三次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中国国家报告[EB/OL]. [2019-11-29]. http://www.mohurd.gov.cn/zxydt/201507/t20150702_222763.html.
|
[31] |
中国政府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EB/OL]. (2019-03-02)[2019-11-29]. http://www.gov.cn/xinwen/2019-03/02/content_5369939.htm.
|
[32]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0: 517.
|
[33]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111.
|
[34] |
陆军,秦昌波,万军. 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J]. 环境保护,2017,45(22):23-27.
|
[35] |
龙先琼. 1949年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战略的历史演变[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4):41-45.
|
[36]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15.
|
[37] |
胡锦涛.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J]. 求是,2006(1):3-9.
|
[38]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95.
|
[39] |
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14.
|
[40] |
光明网. 全球增绿的中国贡献−中国人工林建设的成就与启示[EB/OL]. (2019-08-08)[2019-11-29]. http://news.gmw.cn/2019-08/08/content_33062016.htm.
|
1. |
孙宇峰.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能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11): 192-19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