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NG Tao, XU Hai-hong. The Dilemma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ymbiotic Justi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 20(4): 33-3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51 |
[1] |
胡敏中. 重思“主客二分”——基于主客体关系[J]. 学术研究,2021(1):7-15.
|
[2] |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上卷[M]. 贺麟, 王玖兴,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
[3] |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 杨通进, 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
[4] |
刘福森.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
[5] |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M]. 邓晓芒,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
[6] |
吴国盛. 追思自然[M]. 沈阳: 辽海出版社, 1998.
|
[7] |
金吾伦,蔡仓. 对整体论的新认识[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3):2-9.
|
[8] |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 第1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
[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10] |
张涛,徐海红. 人与自然的共生正义−基于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分析视角[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2-19. doi: 10.3969/j.issn.1002-3321.2021.02.003
|
[11] |
徐海红. 生态劳动与生态文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3.
|
[12] |
刘同舫. 马克思唯物史观叙事中的劳动正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20(9):4-22.
|
[13]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
[14] |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8卷[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
[15] |
徐海红. 生态劳动的困境、逻辑及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70-80.
|
[16] |
曹孟勤.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正义意蕴[J]. 伦理学研究,2019(2):20-28.
|
[17] |
杨耕. 重新理解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及其革命性变革[J]. 中国社会科学,2016(11):49-69.
|
[18]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2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
[19] |
方世南.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角领悟绿色发展的要义[J]. 观察与思考,2021(5):5-13. doi: 10.3969/j.issn.1008-8512.2021.05.002
|
[20] |
徐越,郇庆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必然与历史必然[J]. 理论学刊,2021(4):14-22. doi: 10.3969/j.issn.1002-3909.2021.04.003
|
[21] |
方世南.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生命一体化安全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20(5):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