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SU Jing. Reflections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Based on Excellent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21(3): 75-8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15 |
[1]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9: 123, 6, 121.
|
[2] |
范建华.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J]. 思想战线,2018(3):155. doi: 10.3969/j.issn.1001-778X.2018.03.017
|
[3] |
艾莲. 乡土文化:内涵与价值−传统文化在乡村论略[J]. 中华文化论坛,2010(3):160-165.
|
[4] |
陈锡文. 充分发挥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N]. 北京日报, 2019-02-25(18).
|
[5] |
高小康. 非物资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J]. 人文杂志,2010(5):96-104. doi: 10.3969/j.issn.0447-662X.2010.05.015
|
[6] |
钱理群. 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J]. 教育观察,2013(5):77-82.
|
[7] |
朱启臻. 把根留住: 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9: 2, 13, 236, 2, 237-242.
|
[8] |
费孝通. 费孝通九十新语[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5: 164.
|
[9] |
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4: 1.
|
[10] |
彭金山. 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对现代农业之意义[C]//夏学禹.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
[11] |
费孝通. 乡土中国(修订版)[M]. 北京: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3: 9.
|
[12] |
章爱先,朱启臻. 基于乡村价值的乡村振兴思考[J]. 行政管理改革,2019(12):55.
|
[13] |
费孝通.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 乡土重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17-21.
|
[14] |
赵霞. 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机与价值重建[J]. 中国农村观察,2011(3):83.
|
[15] |
高燕,郑丽香. 一个山区村落走向终结的思考[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6.
|
[16] |
包美霞. 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M]. 郑州: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19: 53-54.
|
[17] |
闫惠惠,郝书翠. 背离与共建:现代性视阈下乡村文化的危机与重建[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55-156.
|
[18] |
高瑞琴,朱启臻. 何以为根:乡村文化的价值意蕴与振兴路径−基于《把根留住》一书的思考[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9(3):104-106,109.
|
[19] |
田哲. 叶县常村镇: 一村一景留住美丽乡愁[EB/OL].[2020-12-20]http://www.henance.com/2018/pingdingshan_1128/41094.html.
|
[20] |
梁漱溟. 乡村建设大意[M]//梁漱溟全集.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9: 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