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评价

刘凯瑞, 张彩虹

刘凯瑞, 张彩虹.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 71-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8
引用本文: 刘凯瑞, 张彩虹.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评价[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 71-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8
LIU Kai-rui, ZHANG Cai-hong. An Evalu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 for Biodiesel in Life Cycl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7, 16(2): 71-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8
Citation: LIU Kai-rui, ZHANG Cai-hong. An Evalu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 for Biodiesel in Life Cycl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7, 16(2): 71-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8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评价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评价与产业形成机制研究 11CGL060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合作项目“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技术商业化应用模式研究” CPR/13/304/14/0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凯瑞, 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投资经济与风险管理。Email:839806680@qq.com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作者:

    张彩虹, 教授, 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与生物质能源发展研究。Email:zhangcaihong@263.net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X7

An Evalu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 for Biodiesel in Life Cycle

  • 摘要: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 对利用光皮树果油与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进行定量分析, 并将分析的结果与传统柴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在使用阶段的CO、NOx、HC、CO2排放比例最高, 而SOx排放主要是在生产环节和种植环节产生的。在全生命周期中, 两种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能耗要大于传统柴油, CO2排放量显著减少, NOx、HC排放高于传统柴油, CO、SOx排放与传统柴油相当。利用两种原料制取的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环境排放相较于传统柴油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但在CO2减排和废弃物利用方面优势显著。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Swida wilsoniana oil and waste cooking oil in its life cycle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dies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issions of CO, NOx, HC, and CO2 in the use of biodiesel from above two materials present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and the SOx emissions was mainly from the planting cycle and production cycl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life cycle of biodiesel from above two material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diesel, the CO2 emissions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e emissions of NOx and HC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diesel, and the emissions of CO and SOx by biodiesel were equivalent to that by conventional diesel.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in the life cycle of biodiesel from two materials showed no obvious advantages comparing to traditional diesel, but the clear advantages in CO2 emissions and waste utilization.
  • 由于全球的化石能源日益枯竭, 因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人们对生物柴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产生了一大批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

    生物柴油是用生物质原料(动、植物油脂或者废弃的食用油等), 与低碳醇(甲醇或乙醇等)发生酯交换反应, 形成一种新型的可再生的液体燃料, 其性能与石化柴油较为接近, 可添加或调配至传统柴油使用。由于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及其不断上涨的价格, 使得全球面临资源短缺的危机以及传统石油燃料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 此时, 研发出一些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全球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 制造出高质量的生物柴油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Niederl-Schmidinger等[1]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牛脂和地沟油进行了研究, 分析其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情况。董进宁等[2]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大豆进行了研究, 通过CO2的排放量对比得出了生物柴油在温室效应上的积极作用, 同时生物柴油比传统柴油更为环保的结论。张庭婷等[3]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微藻进行分析, 研究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结论表明:除了生命周期上游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量比传统柴油高以外, 其余阶段均表现出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排放的减少。胡志远等[4]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分析了柴油和生物柴油以及其他柴油替代燃料, 得出了天然气一步法制取DME柴油(二甲醚清洁柴油)和F - T柴油是比较好的替代燃料。

    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均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生物柴油进行了能耗和环境排放分析, 但是由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使用过程中选择的研究对象以及边界界定存在着差异, 并且国内外即使相同种类的油料, 也存在着能源结构和生产水平之间的差异, 对结果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数据及其影响, 笔者对光皮树果油与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进行了全生命周期评价, 分析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 为实现生物柴油替代传统柴油提供理论参考。

    生物柴油的生产主要包括原料收集、预处理、生物柴油的生产、运输和使用。生物柴油生命周期各环节和系统边界如图 1所示。生命周期从种植开始, 经过原材料收集运输、原材料预处理(榨油过程)、生物柴油生产和配送, 直至消费(生物柴油的燃烧使用)。

    图  1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流程示意图

    1) 种植环节。以1 hm2光皮树林地为单位进行计算, 根据湖南省林业科学院2015年提供数据显示, 每年每公顷的光皮树林地产生的光皮树果实量约为4.5 t, 每公顷光皮树所需氮肥、磷肥、钾肥的量分别约为70、90、70 kg。根据参考文献[5], 可以算得1 hm2光皮树林种植环节化肥的能耗(见表 1)。

    表  1  光皮树种植环节能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 果实运输。果实的运输方式主要有汽油机运输和柴油机运输。根据2015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的数据, 多为采用5 t载重汽车使用汽油进行运输, 运输路面为公路, 运输半径约为50 ~ 100 km。公路运输需消耗的汽油为0.070 6 L/(t· km), 汽油密度为0.72 g/cm3。运输4.5 t光皮树果, 运输80 km, 则消耗汽油25.416 L, 质量为18.3 kg。参考汽油的热值为33.22 MJ/L, 共产生热量为844.32 MJ。

    3) 榨油环节。光皮树果实的含油率约为33% ~ 36%, 本文选取33.3%的含油率进行计算, 则4.5 t的光皮树果可以获得光皮树油的重量为1.5 t。光皮树果实制油选用双螺旋榨机预榨再浸出的新型制油工艺。根据湖南省林业科学院2015年提供数据, 每吨果实在榨油环节需要消耗的水、蒸汽、电分别为0.55 t、0.8 t和100 kW· h。根据GBT 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水、蒸汽和电的能值, 光皮树果实在榨油环节的能耗数据如表 2

    表  2  光皮树果榨油环节能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4) 生物柴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制取有水解法、酯交换法、催化裂解等多种方法, 可得到不同产品。本文选用酯交换法制取甲酯基燃料。甲酯基生物柴油的转化以实际广泛应用的酯交换法进行分析。根据2015年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提供数据, 1 t光皮树精炼油消耗甲醇135 kg, 可获830 kg精制甲酯基液体燃料、135 kg甘油。每吨甲酯基生物燃料在转化环节所需要的水、蒸汽、电的量分别为3.48 t(其中0.48 t为生产水, 3 t为循环水)、1 t和80 kW· h。于是, 生物柴油制取环节的能耗参见表 3

    表  3  光皮树油制取生物柴油环节能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5) 生物柴油运输。生产完成的生物柴油通过5 t载重汽车使用汽油进行运输, 运输路面为公路, 距离为20 km。1.5 t光皮树油制造了1.120 5 kg生物柴油, 则运输1.120 5 t生物柴油20 km消耗汽油1.58 L, 共1.139 kg, 能耗为52.49 MJ。

    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包括光皮树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固碳量、种植环节使用化肥和生产环节使用甲醇造成的间接排放, 以及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的直接排放。

    1) 植物光合作用固碳。分析光皮树制取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 需要计算光皮树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根据参考文献[6]的数据, 光皮树林分固CO2量约为1 t/(a· hm2)。

    2) 环境影响。由于光皮树种植环节使用化肥对环境造成的直接影响难以准确测算, 本文仅考虑其对环境造成的间接影响。榨油环节以及生物柴油制取环节不向环境直接排放污染物。用在光皮树制取生物柴油的原材料的收集运输, 以及生物柴油的配送环节使用汽油对外界环境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CO、NOx、HC、CO2。目前我国汽车行驶每公里排出CO、NOx、SOx、HC、CO2分别为8.6、2.8、1.9、1.0、170 g[7]。故收集运输阶段排放的CO、NOx、SOx、HC、CO2分别为0.688、0.224、0.155、0.080、13.6 kg, 生物柴油运输阶段排放的CO、NOx、SOx、HC、CO2分别为0.172、0.056、0.039、0.020、3.4 kg。

    生物柴油使用造成的环境排放见表 4[8]。根据参考文献[9], CO2排放量为224.3 g/km。故该阶段排放的CO、NOx、HC、CO2分别为7.041、38.093、1.958、978.6 kg。

    表  4  柴油机排气污染测量结果 g/(kW· h)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表 5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环境排放数据[10], 在光皮树种植环节使用化肥排放的HC、CO、SOx、NOx、CO2分别为50.6 g、752.3 g、449.9 g、2 597.2 g、914.61 kg。

    表  5  化肥生产的环境排放 g/kg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甲醇的环境排放数据[9], 每生产1 kg甲醇排放的HC、CO、SOx、NOx、CO2分别为4.45、0.398、7.81、1.20、921 g, 故在生物柴油生产阶段使用甲醇排放的HC、CO、SOx、NOx、CO2分别为901 g、80.6 g、1 582 g、243 g、186.5 kg。

    1) 地沟油的收集和运输。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分析不包含种植环节, 从餐饮企业收集餐厨垃圾, 从中提取得到废油进行加工处理。该运输环节仍采用5 t载重汽车使用汽油进行公路运输, 运输距离为20 km。假设共收集1 t原料油, 消耗汽油1.02 kg, 产生热量33.77 MJ。

    2) 预处理。通过固液分离、脱水、粉碎、挤压、干燥等环节提取废油, 并精炼去除一些杂质, 最后可获得0.6 t精炼油。该环节每吨地沟油产生的水耗为1 t、汽耗0.8 t、电耗为100 kW· h。根据GBT 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水、蒸汽和电的能值, 地沟油的预处理环节的能耗数据见表 6

    表  6  地沟油预处理阶段的能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 生物柴油制取。生物柴油制备方法主要有直接混合法、微乳化法、高温裂解法和酯交换法。本文选用酯交换法制取甲酯基燃料。1 t精炼的地沟油消耗甲醇135 kg, 可获875 kg生物柴油。根据湖南省林业科学院2015年提供的数据, 每吨甲酯基生物燃料转化环节的水耗为3 t、蒸汽消耗为1 t、电耗为80 kW· h。生物柴油制取环节的能耗如表 7

    表  7  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阶段的能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4) 生物柴油运输。生产完成的生物柴油通过5 t载重汽车使用汽油进行运输, 运输路面为公路, 距离为20 km。0.6 t精炼油共制造了525 kg生物柴油, 则运输0.525 t生物柴油20 km, 消耗汽油1.58 L, 共0.534 kg, 产生热量17.73 MJ。

    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 包括生产环节使用甲醇造成的间接排放, 以及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的直接排放。

    1) 直接环境影响。用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原材料的收集运输, 以及生物柴油的配送环节使用汽油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物, 主要包括CO、NOx、HC、CO2。根据参考文献[7], 收集运输阶段排放的CO、NOx、SOx、HC、CO2分别为0.172、0.056、0.039、0.020、3.4 kg, 生物柴油运输阶段排放的分别为0.172、0.056、0.039、0.020、3.4 kg。根据表 4, 该阶段排放的CO、NOx、HC、CO2分别为3.299、17.848、0.917、458.5 kg。

    2) 间接环境影响。在生物柴油生产阶段使用甲醇排放的HC、CO、SOx、NOx、CO2分别为360.45 g、32.24 g、637.47 g、97.2 g和74.6 kg。

    光皮树制取生物柴油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清单分析如表 8。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清单分析如表 9

    表  8  光皮树制取生物柴油各阶段的能耗及环境排放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9  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各阶段的能耗及环境排放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从两种方法制取生物柴油的过程来看, 能源消耗最多的阶段来自于生物柴油的制取环节, 除SOx排放大多数来自于生物柴油制取环节外, 其他气体的排放量最多的环节都是生物柴油的使用环节, 光皮树在种植阶段的CO2排放量为负值。

    传统柴油的能耗和排放根据参考文献[9]得到, 传统柴油和生物柴油每升的能耗及排放如表 10

    表  10  传统柴油和生物柴油的能耗及排放对比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光皮树油和地沟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均高于传统柴油, 主要是由于在生物柴油制取阶段的甲醇及电力使用, 以及光皮树种植阶段的化肥施用所造成的。

    在全生命周期中, 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时SOx排放略低于传统柴油, 而光皮树制取生物柴油时的SOx排放量略高于传统柴油。生物柴油不含硫, 但是在生物柴油的制取环节消耗的甲醇, 以及光皮树种植环节使用的化肥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x较多, 导致了SOx的排放量并没有显著的减少。光皮树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NOx和HC排放量都要比传统柴油高, CO排放略高于传统柴油。而地沟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NOx和HC排放量比传统柴油高, CO排放量比传统柴油低。光皮树油和地沟油制取的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要远低于传统柴油, 主要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CO2

    从整个生命周期看, 光皮树制取生物柴油与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相比, 由于种植阶段同时吸收和排放CO2, 使得其CO2排放量无明显差别。但由于种植阶段化肥的使用, 使得其他大部分气体的排放量以及能耗要明显高于地沟油。

    跟传统柴油相比, 虽然两种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在CO2排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在全生命周期中, 综合考虑SOx、NOx等气体的排放, 生物柴油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与传统柴油相比, 两种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产业链较长, 由于化肥、甲醇、电力等耗能原料的使用, 使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能耗要远远大于传统柴油。

    与传统柴油相比, 由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吸收CO2, 使得两种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量显著减少, NOx、HC排放高于传统柴油。CO、SOx排放与传统柴油相当。在全生命周期中, 两种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在使用阶段的CO、NOx、HC、CO2排放比例最高, 而SOx排放主要是生产环节和种植环节产生的, 因此, 提高化肥和甲醇的使用效率能够减少SOx的排放量。

    从整个生命周期看, 两种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跟传统柴油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我们还需开发出更高含油率的新型油料品种以及其他清洁能源。

    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虽然在能耗和环境排放方面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但是充分利用了餐饮中的废弃物, 对环境影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 在CO2减排和废弃物利用方面, 生物柴油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但在其他气体排放方面还需对各环节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提高后, 重新考量再进行推广。

    本研究仅对光皮树和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进行分析, 不能完整地反映其他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在全生命周期的情况。而且本研究仅对每种原料制取生物柴油进行了一个项目数据获取及处理, 所得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 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还需对多个项目及品种做进一步的研究。

  • 图  1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流程示意图

    表  1   光皮树种植环节能耗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光皮树果榨油环节能耗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光皮树油制取生物柴油环节能耗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柴油机排气污染测量结果 g/(kW· h)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化肥生产的环境排放 g/kg

    下载: 导出CSV

    表  6   地沟油预处理阶段的能耗

    下载: 导出CSV

    表  7   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阶段的能耗

    下载: 导出CSV

    表  8   光皮树制取生物柴油各阶段的能耗及环境排放

    下载: 导出CSV

    表  9   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各阶段的能耗及环境排放

    下载: 导出CSV

    表  10   传统柴油和生物柴油的能耗及排放对比

    下载: 导出CSV
  • [1]

    NIEDERL-SCHMIDINGER A, NARODOSLAWSKY M. Life cycle assessment as an engineer's tool?[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8, 16(2):245-252. doi: 10.1016/j.jclepro.2006.08.024

    [2] 董进宁, 马晓茜.生物柴油项目的生命周期评价[J].现代化工, 2007, 27(9):59-63. doi: 10.3321/j.issn:0253-4320.2007.09.017
    [3] 张庭婷, 谢晓敏, 黄震.微藻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 48(6):750-75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shjtdxxb201406003
    [4] 胡志远, 谭丕强, 楼狄明, 等.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 (11): 141-146. doi: 10.3321/j.issn:1002-6819.2006.11.029
    [5]

    GNANSOUNOU E, DAURIAT A, VILLEGAS J, 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biofuels: energy and greenhouse gas balances[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21):4919-4930. doi: 10.1016/j.biortech.2009.05.067

    [6] 王宏, 康文星, 杨文龙.永州市1年生生物质能源林生物量及固碳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1(5):207-212. doi: 10.3969/j.issn.1673-923X.2011.05.036
    [7] 邹治平, 马晓茜.太阳能热力发电的生命周期分析[J].可再生能源, 2004, 114(2):12-15. doi: 10.3969/j.issn.1671-5292.2004.02.004
    [8] 葛蕴珊, 张世鹰, 郝利君, 等.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工程, 2004, 25(2): 12-14. doi: 10.3969/j.issn.1000-0925.2004.02.004
    [9] 朱琪.生物柴油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环境排放与经济性研究[D].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17-65.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48-2008052958.htm
    [10]

    WANG M Q. GREET 1.5-transportation fuel-cycle model Volume 1: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use and results[R]. Chicago: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1999.

图(1)  /  表(10)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45
  • HTML全文浏览量:  493
  • PDF下载量:  18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2-26
  • 发布日期:  2017-05-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