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德国籍林学家戈特里布·芬次尔年谱

王希群

王希群. 德国籍林学家戈特里布·芬次尔年谱[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 21-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98
引用本文: 王希群. 德国籍林学家戈特里布·芬次尔年谱[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 21-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98
WANG Xi-qun. The Chronicle of German Forester Gottlieb Fenzel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7, 16(2): 21-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98
Citation: WANG Xi-qun. The Chronicle of German Forester Gottlieb Fenzel in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7, 16(2): 21-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98

德国籍林学家戈特里布·芬次尔年谱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希群, 博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林学、生物学、生物工程、水杉的研究。Email: wangxiqun2003@aliyun.com  地址址:100091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科信所

  • 中图分类号: K811

The Chronicle of German Forester Gottlieb Fenzel in China

  • 摘要: 德国人戈特里布·芬次尔(Gottlieb Fenzel, 1896—1936年)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林业建设和发展, 贡献卓著, 在中国近现代林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戈特里布·芬次尔是一位具有很深造诣的林学家、教育家, 他对中国林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年谱记录了芬次尔先生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和学术经历。
    Abstract: German forester, Gottlieb Fenzel(1896 - 1936),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he China's forestr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China, he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orestry in China. He was a forester and educator of great attainments and an international friend who ha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restry. The chronicle recorded his short but extraordinary life and academic experiences.
  • Gottlieb Fenzel, 译为戈特里布·芬次尔, 亦译为芬次尔、芬兹尔、芬茨尔, 1896年10月13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纽伦堡, 先后于1927年和1933年两次来华, 前后历经8年, 在华时间长达7年整。芬次尔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山大学和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任职于广东省森林局、广东省政府和陕西省林务局、陕西省政府, 1936年8月14日因病在西安去世, 时年40岁。芬次尔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林业建设和发展, 贡献卓著, 在中国近现代林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一位具有很深造诣的林学家、教育家, 他对中国的林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德国籍林学家戈特里布·芬次尔年谱》搜集了戈特里布·芬次尔的生平事迹及相关史料, 主要有4方面的工作:一是基本理清了芬次尔的生平事迹, 修正了一些错误或论述欠详的问题; 二是对芬次尔生平事迹作了搜集考证; 三是在以上考证研究基础上, 展示和反映了芬次尔生活和工作的时代背景; 四是注重对相关资料的搜集罗列, 将芬次尔的生平事迹按年编排, 在年度下加以详细注解说明。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10月13日, 戈特里布·芬次尔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巴伐利亚行政区(原译士巴燕邦)纽伦堡(原译努连堡城), 是法兰克人的后裔[1-3]

    1914年(民国三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芬次尔从纽伦堡文理高中直接进入德国军队服役, 任连长职。

    1918年(民国七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芬次尔回到纽伦堡, 立志学习林业, 在家乡开展一些小规模的育苗、造林试验。

    1919年(民国八年)

    考入明星大学(即慕尼黑大学)林学院学习。

    1922年(民国十一年)

    从明星大学林学院毕业, 参加巴伐利亚州政府国家考试名列第一, 短暂任巴伐利亚政府埃尔特曼镇林业专员之后, 到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任林业专员近两年。

    1923年(民国十二年)

    7月, 广东省地方农林试验场所属白云山划归广东省公立农业专门学校规划管理。

    1924年(民国十三年)

    芬次尔考入明星大学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6月,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与广东高等师范及法政大学合并为广东大学, 设农学院。

    1926年(民国十五年)

    7月, 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任命戴传贤为校长、朱家骅为副校长。同时, 中山大学向国外发邀请函, 广求名师, 引起芬次尔注意。

    12月7日, 李济深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2月, 李济深兼任中山大学政治训育部主任, 农科主任兼林学系主任沈鹏飞向中山大学建议并得到广东省政府同意, 在白云山创办国立中山大学农科第一模范林场, 以供教学科研之用。

    1927年(民国十六年)

    2月, 应国立中山大学委员会委员长戴季陶之聘, 芬次尔首次来华, 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农科林学系教授兼国立中山大学农科附设第一模范林场主任。是年春, 芬次尔制定中山大学农科林学系试验计划及预算草案。

    5月, 齐敬鑫(1900—1973年, 安徽省和县人, 192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森林系获学士学位, 著名林学家)到广州中山大学农科工作。

    7月1日, 《农声》 (第86 ~ 90期合刊)载:农林科林学系教授曾济宽(1883—1950年, 字慕侨, 四川省丰都人, 1915年毕业于日本鹿儿岛高等农业学校林科, 林业教育家)偕同德籍教授范西尔氏(芬次尔)和助理员, 带领林学系四年级学生6人于昨日出发首往滑水山实习, 实习期间, 拟定2星期[2]

    11月1日, 芬次尔著、王显智译《本校林学系试验计划及预算草案(十六年度)》一文在《农声》第91 ~ 93合刊上刊登[3]

    12月, 和植物系教授陈焕镛一起到广东北江和南雄一带调查植物。

    1928年(民国十七年)

    1月12日, 广东省政府布告教字第5号, 准国立中山大学筹办第一模范林场。是年春在白云山第一模范林场造林, 获得成效, 在林场黄婆洞设造林试验区, 设计与指导了马尾松、杉木造林试验以及马尾松与石栎或苦楝混交林试验, 进行了桉树引种试验。

    3月15日, 在植树运动讲演会演讲《中国森林问题》(齐敬鑫翻译)。

    4月,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刊印《中国森林问题第一号》(芬次尔著、齐敬鑫译)[4]

    4月1日, 芬次尔编、齐敬鑫译的《广东经济发展上造林问题之重要性》在广州私立岭南大学农科学院《农事双月刊》第6卷第5期发表[5]

    4月20日, 广东省政府第3届委员会第52次议事录称:据中山大学校长呈称, 森林局之设, 为我党、政府目前建设时期中亟须举行之要政。拟请由省政府月拨2 000元, 以资办理等。经决议, 交省政府拟办核呈等因。当经本府第10次会议决议, 月拨2 000元照发在案。兹复准该校函称, 以准德国教授兼林场技师芬次尔面称, 以开办第一模范林场, 须筑干路, 经费不敷, 拟请转函请自本月起加拨2 000元等语。查该林场每月原有经费2 000元, 确系不敷, 请查转饬财厅, 由本月起加经费2 000元, 共4 000元, 按月拨给过校, 以资应用等。

    7月, 芬次尔编、齐敬鑫译的《广东省暂行森林法规案》和《德国森林行政制》由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印发(初版)[6]

    7月1日,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再版《中国森林问题第一号》(芬次尔著、齐敬鑫译)。

    7月3日, 冯祝万任广东省政府代主席。

    12月19日, 陈铭枢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12月28日, 广东省政府计划成立广东省森林局, 广东省政府以建字第873号任命状, 任命马超俊兼任广东省政府森林局局长, 芬次尔为广东省政府森林局副局长[7]

    是年, 在芬次尔的努力下, 相继开辟了广东东江、西江、北江、南路各处林场和生产苗圃。

    是年冬, 齐敬鑫因精通德、英等语被聘为芬次尔助教。同时袁义生(1904—1971年, 山东省即墨人, 近现代林业专家)从金陵大学农林科本科毕业, 被聘为芬次尔林业助手, 1929年2月任中山大学农学院助教和中山大学白云山林场技士。

    1929年(民国十八年)

    1月1日,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刊印《中国森林问题第二号(芬次尔著、齐敬鑫译)》[8]

    1月20日,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刊印《中国森林问题第三号(芬次尔著、齐敬鑫译)》[9]

    2月, 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认为林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政, 倡议设立森林局以施行林政。经广州政治分会议决通过, 成立广东省森林局, 直隶于广东省政府, 由建设厅厅长马超俊兼任局长, 聘请芬次尔任副局长。森林局内设秘书1人, 总务科长1人, 技师兼土木科长1人, 技术人员及事务人员各若干人, 直属有南华和潮安两个模范林场。

    2月, 芬次尔编、齐敬鑫译的《广东省暂行森林法规案》和《德国森林行政制》由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印(再版)。

    3月25日, 芬次尔著《中国森林问题》在《东方杂志》第26卷6期刊登[10]

    4月1日, 芬次尔著《中国林业的任务———中国土壤利用问题研究》 (Aufgaben der Fortwirt-schaft in China Eine Denkschrift uber Fragen chine-sischer Bodenkultur)刊登在Forstarchivn(《林业杂志》)第5卷第3期[11]

    5月31日,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察哈尔造林计划之纲要》和《广东省残余天然林之保护及始兴南部之天然林(续)》在《农声》第121期刊登[12]

    7月至8月, 芬次尔到海南岛开展地质和植被调查。

    8月1日,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广东省残余天然林之保护及始兴南部之天然林》在《农矿公报》第15期刊登[13]

    9月1日, 广东省森林局改隶属于省建设厅, 由侯过接任局长, 原任副局长芬次尔改任顾问[14]。森林局内改设总务、林务两课, 并设技正2人; 下属机构除原有南华、潮安两模范林场外, 还增设罗浮、鼎湖、德庆3个模范林场。

    9月,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自然环境与林业之关系足以影响广东农业经济论》由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刊印, 并在《农矿公报》第16卷刊登[15]

    是年, 印度黄檀经芬次尔引入我国广东栽培[16]

    是年, 芬次尔和沈鹏飞等共同进行了中国早期的森林经理调查, 编制的《白云山模范林场森林施业案》是我国最早的森林施业案之一。将白云山模范林场自黄石公路江夏至凤凰冈段设置为芬次尔林道[17]

    12月, 芬次尔著《广东省尤其是在粤北自然条件对农村经济组成部分林业的影响》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stry as a branch of rural economy in the province of Kwangtung, especially in North Kwangtung)刊登在Lingnan Science Journal (《岭南科学杂志》, 下同)》第7卷3期[18]

    是年, 广东省政府森林局印《林区林火之防护与广东省草地及森林防火规条合编(芬次尔著、齐敬鑫译)》[19]

    1930年(民国十九年)

    1月28日, 戴季陶为《广东省造林工作及苗圃设施之实际方法》题词: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树木则民富, 树人则国强, 造林兴学是富民强国之要道———芬次尔教授著广东省造林工作及苗圃设施之实际方法嘉惠国人至多且大特书以谢之[20]

    2月,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广东省造林工作及苗圃设施之实际方法》由国立中山大学农科发行。

    7月至8月, 芬次尔北上调查浙江与东三省森林, 所至之处, 皆有策划。7月28日至8月3日, 在浙江省杭州西部山区调查森林, 并写有《杭州西部山区天然植物之情形及该区造林之可能性》[21]。在浙江长兴调查李家巷等地情况后, 建议在长兴县境内设立林场, 建造太湖公园, 绿化京杭国道[22]。8月4日至8月30日, 由上海到天津, 转道北京到沈阳、长春、哈尔滨, 在东北调查森林情况。

    8月, 芬次尔著《在中国开展大规模造林的条件与可能性, 特别是德国林学专家参与的作用》 (Über die Dorbedingungen und Möglichkeiten der Einleitung einer forstkulter gröszen Stils in China, mit befonderer Berücstchtigung der Rolle, die deutschen forstleuten bei diesen Unternehmungen zufallen könnte)在Orstwissenschaftliches Centralblatt(《欧洲林业研究》) 52卷第15期上发表[23]

    9月,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海南岛植物地理考察记》载于《农声》第137期[24]

    9月, 回国为父奔丧。

    10月,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海南岛植物地理考察记(续)》载于《农声》第138期[25]

    11月, 在芬次尔推荐下助教齐敬鑫获得官费赴德留学, 入德国明星大学森林研究院攻读森林科学博士学位。

    是年,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广东雨量季节之分布与森林类别及造林可能之关系》在国立中山大学农科丛书第5号刊印[26]

    1931年(民国二十年)

    芬次尔继续在明星大学的学业。

    是年, 根据芬次尔采集的标本, 奥地利著名植物学家海因里希·冯亨德尔·马志尼韩马迪(1882— 1940年)命名了海南五针松, 学名为Pinus fenzeliana HandMazz, 英文名Fenzel Pine, 别名葵花松、海南松、粤松、芬次尔松(文献Pinus fenzeliana Hand. - Mzt.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80: 337.1931), 是松科松属五针松组的植物, 为中国的特有植物。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

    2月, 邵力子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7月, 芬次尔在巴伐利亚上巴伐利亚行政区罗特阿姆因小镇居住, 将调查成果《海南岛的地质》写成博士论文, 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0月27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第327次会议通过了于右任、戴传贤等人提出的“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初期计划议案”, 成立了“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 委任于右任、戴传贤、张继、朱家骅、王世杰、李石曾、王陆一、王应榆、吴敬恒、辛树帜、邵力子、沈鹏飞、焦易堂、杨虎城、褚民谊15人为筹备委员。委员会办公处设于国民政府教育部(南京成贤街43号(原51号)), 筹划建设“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戴季陶具体主持校址选择和筹建事务, 他的《关于西北农林教育之所见》针对西北教育工作阐述了较为系统的办学思想, 对学校的创建具有指导意义。12月14日, 上述委员会更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 公推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为常务委员, 并议决将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部分校产划归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于右任、戴季陶在学校筹备之初就把目光投向海外物色教育人才, 想到回国奔丧的芬次尔并向他发出邀请函电。

    11月, 芬次尔著的《满洲辽宁和吉林省林区报告》 (Report on Forest Regions of Fengtien and Kirin Provinces, Manchuria)发表在Lingnan Science Journal (《岭南科学杂志》, 下同)第11卷4期[27]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

    1月, 芬次尔著、石声汉译的《陕西省西北农林研究所及西北农林专门学校计划书》刊登于《新亚细亚》第6卷第1期[28]

    2月, 芬次尔著的《满洲辽宁和吉林省林区报告(续)》 (Report on Forest Regions of Fengtien and Kirin Provinces, Manchuria)发表在Lingnan Science Journal第12卷1期。

    3月, 朱绍良调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8月兼甘肃、青海、宁夏3省绥靖公署主任。

    3月, 筹备委员会共推于右任先生为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

    4月, 应戴季陶领衔常委之邀, 芬次尔第2次来华, 担任创建中的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和实验林场主任。芬次尔来华后立即投入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的筹建工作, 主要参与两项工作, 一是制定学校规划, 二是校址勘测和选址。校内所属单位的筹建, 戴季陶等必征求芬次尔博士的意见而后决定。在西北农专筹备阶段, 芬次尔在《西北农林研究所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开办费及经常费预算书》 (1934年7月18日刊印)中提出:要在学校建立农业研究所、林业研究所、水利林业研究所; 建立学校图书馆与3个研究所的图书资料; 校舍用地需300亩、试验场600亩、农场50 000亩、林场10 000亩等计划[29]

    5月, 戴季陶在西安撰写《建设西北专门教育之初期计划》一文, 对发展西部教育提出具体建议[30]

    5月5日, 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7月10日, 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委会成立, 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位常委电聘王玉堂(字子元, 1891—1964年, 原籍山东省长山县, 幼年随父王传恭落户陕西省三原县)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主任, 并代行校长之职, 在武功成立筹备处。

    7月26日, 齐敬鑫在德国明星大学林业研究院以优异成绩取得森林科学博士学位, 该院土壤学系主任蓝格亲笔在其博士论文上签述:齐君敬鑫已于本年7月26日在本大学国民经济科考得森林科学博士学位, 核其成绩极为优良。

    8月7日, 筹备处主任王子元, 偕筹备处委员寿天章及芬次尔、鲍尔格(亦译为巴尔客, 水利专家兼飞机测量工程师)等赴西路各县, 视察农村情况并考察选勘农林专科学校校址。西安绥靖公署杨虎城主任令派宪兵随同保护, 并饬有关各县驻军及保卫团妥加保护。

    8月11日, 芬次尔、鲍尔格准备赴武功, 因水阻未果, 即偕干事杨赐福赴南五台斟择林场地点, 及视察户县等处水利情形, 当经择定风嵎谷、小五台两处, 计划设立林场并引水工程。

    8月16日, 王子元偕筹备处寿天章、芬次尔、鲍尔格等与邵力子主席、李仪祉委员长(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会商渭河区域飞机测量事宜。

    8月23日, 王子元率筹备处人员进驻张家岗土窑洞工作, 开始购买土地, 采办建筑材料, 进行各项工程, 并着手成立农、林、园艺各场。

    8月24日, 王子元偕芬次尔、鲍尔格、寿天章及干事等十余人, 往贞元镇一带查勘校址。

    8月25日, 芬次尔偕水利专家鲍尔格及干事袁义生、杨赐福等赴凤翔、宝鸡, 并逆溯渭河西进视察水利及造林区域。

    8月底至9月初, 于右任偕邵力子、芬次尔、白超然、陆望之、傅学文等人徒步登太白山游览考察, 由陕西的武功县渡渭河到眉县, 从眉县的营头口上山。期间于右任写出198句、约1 700余字的《太白山纪游歌》, 盛赞太白山美景。其中有句:芬君(芬次尔)草木白君(白超然, 又名仕倜, 1903—1981年, 陕西省绥德人, 1926年从北京大学地质系肄业, 1931年夏重新复学后于1934年元月毕业)石。芬次尔、白超然各自采标本下山, 之后邵力子亦写有长达1万多字的《登太白山的感想》; 1934年《西北周报社》印赠了《于右任先生太白山纪游歌:邵力子先生登太白山的感想》单行本[31]

    9月4日, 王玉堂为“西农”选址呈于右任、戴季陶、张继文称:是武功县所有地势, 几是代表西北全部, 农林专校决定设立于此, 理由颇为正大。至于校址坐落, 前芬次尔博士及教育部邱先生(邱长康, 1900—1960年, 字寿亭, 福建省将乐县人, 1932年任国民政府德国总顾问处德文翻译, 1933年1月改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科科长)等曾勘有县东贞元镇附近与县南上川口两处。

    9月10日, 张继在陕期间给王子元电报称:请即偕芬次尔君来省, 与邵委员共商校址问题。

    10月, 芬次尔兼任该校森林组实习实验林场总场首任场长, 着手成立咸阳分场、眉县分场及武功分场。森林组实习实验林场各分场除了担任师生实习实验任务之外, 还研究各种树木和气候土壤关系, 选择最适合西北造林的树种, 指导陕西及西北荒山荒坡造林绿化事业。

    10月, 在芬次尔积极努力之下, 在齐镇创办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眉县林场(住齐家寨, 即今齐镇), 任命苗圃主任、林业技师、场务干部各1人, 设林警5人, 雇工100余人。成立后的一年间, 先后在三合庄、车场凹、井索沟、磨石沟、齐家寨东门外5处设立苗圃共287亩, 拟定造林6.5万亩。帮助眉县开办槐芽林场, 在其附近的渭河滩用杨、柳扦插造林, 在营头林场车场凹(今车场凹工区)直播锐齿栎、栓皮栎和华山松, 生长良好。还建立了解决苗圃水利灌溉的拦水坝和气象观测站, 所用之设备仪器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在我国实行森林航测, 即由芬次尔开始。

    10月, 齐敬鑫博士回国任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是年, 芬次尔等沿渭河及秦岭北坡进行考察, 据此建立了眉县齐家寨和咸阳两个校属实习林场, 芬次尔还多次深入周至山区和渭水河滩考察。民国30年(1941年)根据他生前的设计, 成立了周至林场。

    是年, 芬次尔的《海南岛:基于观察和文献的区域研究概览(德文)》 (Die Insel Hainan: Eine landeskundliche Skizze, dargestellt auf Grund eigner Reisebeobachtungen und des verhandenen Schrifttums)发表在德国地理杂志Petermanns Geographische Mitteilungen (《彼得曼地理信息》, 下同)第26卷[32]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

    是年春, 陕西林务局芬次尔、齐敬鑫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主持在渭河沿岸冲积滩(咸阳林场)做造林实验(1933年9月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 黄河治理始归统一筹划, 下设林垦组, 1940年改组为林垦设计委员会), 造杨树、柳树林500亩, 并在天水、甘谷、宝鸡、长安、渭南、朝邑等县设林场。是年春, 芬次尔到眉县视察林业, 在考察中发现眉县齐家寨以南、太白山北麓一带山岭, 长20 km, 宽12 km, 总面积约9万亩, 都是荒山秃岭, 大部分土壤优良, 可供造林。便建议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森林组在此筹建林场, 遂购置场部及苗圃地419亩。

    是年春, 芬次尔主持在咸阳周陵筹建林场, 购场部及苗圃用地820亩, 用作渭河滩地造林试验的林地8 000亩, 用作黄土高原造林林地约2 000亩。

    3月1日, 芬次尔著、王恭睦译的《建设陕西渭河以南道路建议》刊登在《新亚细亚》第7卷第3期[33]

    3月, 咸阳林场成立, 芬次尔担任技术总主任, 统一筹划建设工程, 开展育苗、造林及试验工作。

    4月20日,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正式成立, 属国民政府教育部领导, 校长于右任, 虽未到校就职, 但以常务委员名义指挥进行。学校设置森林组, 聘芬次尔为森林组教授并兼学校林场场长。

    6月1日,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沿渭泛滥区域及低冲积滩地之树木培植》刊登在《新亚细亚》第7卷第6期[34]

    7月, 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聘芬次尔为陕西省政府森林高等顾问。

    是年夏, 芬次尔考察秦岭南北坡及汉中盆地, 对这些地区的森林生长带和树木种类进行论述, 筹建西北农专及眉县齐家寨、咸阳周陵等林场, 并多次到秦岭等地进行林业考察。

    10月19日, 陕西省政府令第40号命令, 设置陕西省林务局, 建设厅厅长雷定华堪以兼任局长, 芬次尔为顾问, 堪以充任副局长, 章令草拟本局组织计划, 旋章委为本局副局长。齐敬鑫教授兼任林务局主任秘书[35]

    11月, 由西安出发, 沿秦岭北坡考察至眉县, 建议再建立西楼观林场、槐芽林场。

    12月, 陕西省林务局在周至县焦镇设立西楼观林场, 在眉县槐芽镇设立槐芽林场, 将陕西省立林业试验场改名为陕西省林务局西安林场。

    12月13日, 芬次尔拟、齐敬鑫译的《陕西省林业发展之十年计划》上报至陕西省政府。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1月, 陕西省政府决定成立陕西省林务局。在长安县草滩镇成立陕西省林务局草滩林场。

    1月, 芬次尔电函北平研究院, 邀请白荫元(1905—1967年, 字榕森, 陕西省榆林人, 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著名林学家)回陕西任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森林组讲师兼陕西林务局植物技师。

    2月, 芬次尔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教师白萌元一同在陕西和甘肃采集植物标本。现在我国各地的植物标本馆保存有芬次尔在陕、甘、青、宁采集的植物标本共394号(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保存有白荫元及芬次尔1934年采集的植物标本70号(份)。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调查森林、采集标本, 以便为拟订西北造林提供依据。

    3月9日, 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视察槐芽以北渭河南岸荒滩地, 认为适宜造林1万余亩, 立即呈报省政府。3月9日陕西省政府指令成立陕西省林务局槐芽林场, 拟定造林地3 800亩, 设苗圃110亩。设场长1人, 森林技师1人, 开展育苗, 营造渭河保安林。

    3月至4月, 芬次尔与白萌元在陇县境内关山林区一带进行考察, 在陇县对森林植被特别注意, 撰写《关山森林概况及保管问题》报告。在考察报告中写道:此县境内肥沃之黄土遮被山丘, 人烟稀少, 所呈景象, 实可重建森林, 白皮松、油松、桧柏、侧柏等, 均有生长之可能。在麟游县石臼山、招贤等地考察树种分布情况, 建议引进刺槐。

    4月,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河滩地插条造林实施办法》由陕西省林务局印发。

    4月,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设立图书室, 黄连琴(湖北省汉口人, 生于1910年前后, 1929年9月武昌华中大学肄业进入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本科, 简称文华图专)任主任, 购置和受捐大量林业书籍, 其中许多书籍由芬次尔建议购置。

    4月, 芬次尔和白荫元赴甘、宁、青3省调查西北森林, 采集标本, 整理鉴定, 协助拟定西北造林大计。

    5月上旬, 芬次尔先生从潼关出发, 出合阳, 经韩城至禹门口, 考察了黄河滩地地形地貌, 提出了植树造林以控制流沙、保护堤岸的观点。此行考察后, 陕西省林务局决定设立平民林场, 造林地(黄河滩地)计较高沙地5万亩, 旧河床地8万亩。是年冬, 胶济铁路局给陕西省赠送刺槐种子20 kg, 开始较大量地引种, 先在沙区种植, 后来发展成为黄土高原的主要造林树种。

    5月下旬, 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和白荫元到甘肃调查森林, 从西安出发, 沿渭河西行, 经过咸阳、武功、扶风、岐山、凤翔、陇州(陇县), 越过陕西西部的关山到天水, 再经六盘山到兰州兴隆山。在兰州短暂逗留后, 先到宁夏贺兰山调查森林, 约一周后返回兰州, 然后从兰州到西宁, 特别拜访了塔尔寺, 然后从西宁西行到青海湖一带调查, 由青海湖折向南行, 经贵德、同仁, 到藏族扎茂地区。藏区的森林在喇嘛寺的保护下, 生长非常繁茂。调查以后, 就转向东南行, 到甘青交界的拉不楞, 然后到甘肃南部的卓尼, 这一带是岷山山脉中森林最好的地区。在这一带调查采集后, 到岷县、礼县、成县后折回天水。在天水向当地驻守的东北军司令于学忠(1890— 1964年, 字孝侯, 山东省蓬莱人, 抗日爱国将领)办了通行护照, 然后由天水经宝鸡回西安。这次调查历经5个多月, 每到一个地区, 芬次尔十分注意考察这些地区的森林和地质, 并作详细的记录和照相。

    6月24日, 芬次尔在兰州完成《马合山造林计划》(白荫元译)。

    7月1日, 应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邀请, 芬次尔博士在《西北日报》发表《甘肃造林在地理上之观察, 并专论甘肃中部造林事业之中心马衔山造林计划》(白荫元译)一文[36]

    7月, 芬次尔考察黄河滩地地形地貌, 提出植树造林以控制流沙、保护堤岸的观点。陕西省林务局平民林场在朝邑县严家庄成立。

    9月, 陕西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举办陕、甘、宁、青林务实际工作人员训练班, 1936年1月陕西省林务局雷定华局长、芬次尔副局长聘齐敬鑫为甘、宁、青林务实际工作人员训练班主任, 学期5个月, 1936年2月结业。

    11月, 芬次尔原拟、齐敬鑫编译的《陕西省各县苗圃设置及直接造林之方案》由陕西省林务局印发[37]

    12月, 芬次尔完成《甘宁青三省造林计划》, 到南京国民政府奔走, 取道汉中经巴山到成都、重庆, 过三峡由长江而下到达南京, 沿途调查了巴山及四川的森林, 从而又拟订了陕甘川宁青五省造林规划, 向国民党中央政府呈述, 希望该造林规划能在上述五省实现。

    是年夏, 兼任国民政府顾问。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

    是年春,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林场改聘芬次尔为林艺组主任, 省政府亦易其林务局副局长之职而改聘为顾问。芬次尔由具有机关行政权的技术官员成为纯技术官员, 遂辞校职, 局职亦不愿就。

    2月, 芬次尔著《秦岭天然林之育护及沿黄沿渭滩地之培植》公开印发[38]

    2月29日, 陕西省政府呈国民政府实业部, 建议由陕西省林务局筹设西北林务总局。附呈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博士1935年赴甘、宁、青实地考察后所著的《甘、宁、青三省林政之概况及其改进之刍议》。

    3月, 芬次尔著《中国西北林务局之组织法》刊登在《西北导报》第1卷第11期[39]

    4月1日, 芬次尔著《西北造林建议概要》和《陕西省林业组织及林业发展之十年计划》在《新亚细亚》第1卷第4期发表[40-41]

    4月26日, 陕西省林务局刊印由芬次尔博士著、邵力子题名的《西北造林论》[42]

    5月3日, 秘书主任齐敬鑫提出辞呈, 陕西省林务局雷定华局长、芬次尔副局长给函慰留, 6月齐敬鑫(之后改名齐坚如)辞职。

    6月6日, 芬次尔拟《陕西省林务局民国二十五年度扩充计划》上报陕西省政府。

    6月20—26日, 芬次尔在宁夏贺兰山考察和植物采集, 所得标本送到瑞士维也纳博物馆, 在我国中科院西北植物所也有部分标本保存。调查后, 芬次尔博士为宁夏建设厅作《贺兰山森林保护及经管办法》。

    7月15日, 芬次尔著、齐敬鑫译的《甘宁青三省林政之概况及其改进之刍议》刊登在《西北农林》创刊号[43]

    7月,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辛树帜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长。

    7月,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与芬次尔聘约期满。经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商定, 芬次尔由陕西省政府和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聘, 其薪俸由双方分担。

    7月, 到陇县考察, 撰有《陇县森林政策之建议》和《关山森林政策之刍议》。

    7月, 白荫元赴德国深造林学。1935年4月在甘、宁、青三省调查森林后, 芬次尔向陕西省政府推荐白荫元到德国明星大学留学深造, 1936年春陕西省政府正式决定派遣白荫元赴德国深造林学, 8月赴德, 1939年7月获森林学博士学位回国。

    8月, 芬次尔为筹办关山林场, 冒盛夏酷暑前往陇县, 返回西安时, 感觉精神不适。然就在此时, 他上报的《陕西省林务局民国二十五年度扩充计划》被核准实施。芬次尔抱病筹备, 由于昼夜操劳, 得失眠症, 终日头痛难忍。省府主席邵力子劝他赴青岛休养, 他执拗不从, 后经多次催促, 方决定于8月14日前往青岛。

    8月13日, 下午病情加剧, 由省林务局德籍视察员罗特陪同, 入西安广仁医院治疗。

    8月14日, 因病在西安逝世, 时年40岁, 终身未婚。

    8月15日, 上午10时, 各界在西安卧龙寺公祭芬次尔博士, 仪式隆重。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致悼词, 称“芬博士系德籍, 对其祖国爱护甚深, 且对中国林业方面异常努力, 并期望中国实业能有相当之发展, 藉以达到中国国家之富强”, “期望中德关系日趋和睦”等。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陕西各林场均举行仪式向芬次尔致哀。德国驻华大使馆代办飞师尔(Martin Fischer), 于右任、张继、朱家骅等纷纷致电邵力子表示痛悼, 中央新闻社、华西新闻社、《新秦日报》《西京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芬次尔的遗骸经与德国驻华大使派来的代表毕德商妥, 葬于西安市莲湖公园。陕西省林务局为永久纪念芬次尔, 拟以芬次尔遗产建一纪念林场。

    8月, 沙孟海经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董事长朱家骅布置, 受当时陕西省主席邵力子的邀请, 用蔡邕的笔调, 撰并书《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君墓碣铭》一篇。

    11月1日, 中德文化协会在德奥瑞同学会(广州)开会追悼芬次尔及河南大学教授狄伦次(Dilerz, 又译为狄伦子、狄莱士, 1936年5月被害于铁塔脚)两博士, 与商承祖理事报告。追悼会有中德人士80余人参加, 由蒋复璁理事主祭, 郭有守赞礼, 戴传贤院长致悼词, 其次飞师尔代办及国社党南京支部代表纳霍德、中央大学教授张贵承等先后致辞。

    11月, 芬次尔墓在陕西省西安莲湖公园建成, 铜质墓牌正面用中德两种文字书:“1896年10月13日出生于德国努连堡城陕西省林务局副局长芬次尔博士之墓1936年8月14日殁于西安。”墓志铭由劭力子撰, 宋联奎书, 郭希安刻, 长83 cm、高54 cm, 正书23行, 每行35字, 拓片现存于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其墓碑在文革期间被毁, 墓基尚存, 墓牌完好。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

    8月至9月, 芬次尔著、范期华译的《关山森林概况及其保管问题》刊登在《西北林讯》第4 ~ 6期[44-46]

    9月, Fabricius Kurze Nachrichten所著的Dr. phil. Gottlieb Fenzel, bayr. Regierungsforstrat (德文) (《巴伐利亚政府林业专员戈特里布·芬次尔博士》)在Forstwissenschaftliches Centralblatt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欧洲林业科学杂志》)第59卷第18期上刊登。

    12月, 芬次尔所著的Northern China Taipei Moutains in Tsinglinshan(《中国北部秦岭太白山》)发表在Petermanns Geographische Mitteilungen第83卷第7/8期[47]

    2012年

    6月13日,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西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市政发〔2012〕63号):芬兹尔墓(民国、青年路街道)为西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

    致谢: 本年谱资料收集自2002年起, 先后得到清华大学宫鹏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倪根金教授、魏露苓教授、陈世清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陈焱磊博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褚世敢博士, 美国北方州立大学王安琪硕士等的大力帮助, 历时15载终得完成, 在此对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一并致谢。年谱资料主要来自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省档案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市民政局、宝鸡市林业局、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市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档案与馆藏, 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相关馆藏。
  • [1]

    FABRICIUS K N. Dr. phil. Gottlieb Fenzel, bayr[J]. Regierungsforstrat, Forstwissenschaftliches Centralblatt, 1937, (59)18:595-596. doi: 10.1007/BF01844618

    [2] 本校师生赴滑水山实习[J].农声, 1927(86-90期合刊): 15-16.
    [3] FENZEL G.本校林学系试验计划及预算草案(十六年度) [J].王显智, 译.农声, 1927(91-93合刊): 38-41.
    [4] 芬次尔.中国森林问题(第一号)[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 1928.
    [5] 芬次尔.广东经济发展上造林问题之重要性[J].齐敬鑫, 译.农事双月刊, 1927, 6(5): 9-17.
    [6] 芬次尔. 《广东省暂行森林法规案》和《德国森林行政制》 [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初版), 1928.
    [7] 广东省政府任命状(建字第八七三号)[N]. 1928-12-28.
    [8] 芬次尔.中国森林问题(第二号)[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 1929.
    [9] 芬次尔.中国森林问题(第三号)[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 1929.
    [10] 芬次尔.中国森林问题[J].东方杂志, 1929, 26(6):69-71.
    [11]

    FENZEL G. Aufgaben der fortwirt-schaft in China eine denkschrift uber fragen chine-sischer bodenkultur[J]. Forstarchivn, 1929, 5(3):41-46.

    [12] 芬次尔.察哈尔造林计划之纲要[J].齐敬鑫, 译.农声, 1929 (121): 11-14.
    [13] 芬次尔.广东省残余天然林之保护及始兴南部之天然林[J].齐敬鑫, 译.农矿公报, 1929(15): 219-230.
    [14] 聘任森林局顾问芬次尔[M].广州: 广东省档案馆, 案卷号006-002-51-038-041.
    [15] 芬次尔.自然环境与林业之关系足以影响广东农业经济论[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 1929.
    [16] 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M].北京:中央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 1953:537.
    [17] 国立中山大学附设广东第一模范林场[M].广州: 广东省档案馆, 案卷号020-001-100-195-198.
    [18]

    FENZEL G.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stry as a branch of rural economy in the province of Kwangtung, especially in North Kwangtung[J]. Lingnan Science Journal, 1929, 7(3);37-102.

    [19] 芬次尔.林区林火之防护与广东省草地及森林防火规条合编[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 1929.
    [20] 芬次尔.广东省造林工作及苗圃设施之实际方法[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林科, 1930.
    [21] 芬次尔.杭州西部山区天然植物之情形及该区造林之可能性[J].浙江民政月刊, 1930(5):1-12.
    [22] 芬次尔.杭长路沿线山地之调查及造林[J].浙江省建设月刊, 1935, 8(10):1-3.
    [23]

    FENZEL G. Über die dorbedingungen und möglichkeiten der einleitung einer forstkulter gröszen stils in China, mit befonderer berücstchtigung der rolle, die deutschen forstleuten bei diesen unternehmungen zufallen könnte[J]. Orstwissenschaftliches Centralblatt, 1930, 52(15):628-640.

    [24] 芬次尔.海南岛植物地理考察记[J].齐敬鑫, 译.农声, 1930 (137): 16-22.
    [25] 芬次尔.海南岛植物地理考察记(续)[J].齐敬鑫, 译.农声, 1930(138): 7-16.
    [26] 芬次尔.广东雨量季节之分布与森林类别及造林可能之关系(国立中山大学农科丛书第5号)[M].齐敬鑫, 译.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农科, 1930.
    [27]

    FENZEL G. Report on forest regions of Fengtien and Kirin Provinces, Manchuria[J]. Lingnan Science Journal, 1932, 11 (4) :539-551.

    [28] 芬次尔.陕西省西北农林研究所及西北农林专门学校计划书[J].石声汉, 译.新亚细亚, 1936, 11(4): 9-18.
    [29] 芬次尔.西北农林研究所暨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开办费及经常费预算书[M].武功: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 1934.
    [30] 陈天锡.戴季陶先生编年传记[M].台北:中华丛书委员会, 1958:94-95.
    [31] 于右任, 邵子力.于右任先生太白山纪游歌:邵力子先生登太白山的感想[M].西安:西北周报社, 1934.
    [32]

    FENZEL G. Die insel hainan: eine landeskundliche skizze, dargestellt auf grund eigner reisebeobachtungen und des verhandenen schrifttums[J]. Petermanns Geographische Mitteilungen, 1933(26): 73-221.

    [33] 芬次尔.建设陕西渭河以南道路建议[J].王恭睦, 译.新亚细亚, 1934, 7(3): 37-43.
    [34] 芬次尔.沿渭泛滥区域及低冲积滩地之树木培植[J].齐敬鑫, 译.新亚细亚, 1934, 7(6): 5-11.
    [35] 陕西省政府令(第四十号命令)[N]. 1934-10-19.
    [36] 芬次尔.甘肃造林在地理上之观察, 并专论甘肃中部造林事业之中心马衔山造林计划[J].白荫元, 译.史地论文摘要月刊, 1935, 2(1): 16-17.
    [37] 芬次尔.陕西省各县苗圃设置及直接造林之方案[M].齐敬鑫, 编译.西安: 陕西省林务局, 1935.
    [38] 芬次尔.秦岭天然林之育护及沿黄沿渭滩地之培植[M].西安:陕西省林务局, 1936.
    [39] 芬次尔.中国西北林务局之组织法[J].西北导报, 1936, 1 (4): 6-7.
    [40] 芬次尔.西北造林建议概要[J].新亚细亚, 1936, 1(11): 1-6.
    [41] 芬次尔.陕西省林业组织及林业发展之十年计划[J].新亚细亚, 1936, 1(4):9-18
    [42] 芬次尔.西北造林论[M].西安:陕西省林务局, 1934.
    [43] 芬次尔.甘、宁、青三省林政之概况及其改进之刍议[J].齐敬鑫, 译.西北农林, 1936(创刊号): 1-11.
    [44] 芬次尔.关山森林概况及其保管问题[J].范期华, 译.西北林讯, 1939(4): 9-11.
    [45] 芬次尔.关山森林概况及其保管问题(续)[J].范期华, 译.西北林讯, 1939(5): 2-5.
    [46] 芬次尔.关山森林概况及其保管问题(续)[J].范期华, 译.西北林讯, 1939(6): 3-6.
    [47]

    FENZEL G. Northern China Taipei moutains in Tsinglinshan [J]. Petermanns Geographische Mitteilungen, 1937, 83 (7-8): 203-206.

  • 期刊类型引用(3)

    1. 徐安珏. 戴季陶与中国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02): 119-125 . 百度学术
    2. 王静. 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学人与西沙群岛调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2(04): 29-35 . 百度学术
    3. 尚鑫,王亚鑫,王志攀,张鑫. 林学家戈特里布·芬次尔在陕期间所采植物标本初步整理. 陕西林业科技. 2022(06): 47-5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72
  • HTML全文浏览量:  343
  • PDF下载量:  155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1-19
  • 发布日期:  2017-05-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