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计成为阮大铖扩建园林的初步考证

王建文, 侯芳梅, 付军

王建文, 侯芳梅, 付军. 计成为阮大铖扩建园林的初步考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4): 39-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46
引用本文: 王建文, 侯芳梅, 付军. 计成为阮大铖扩建园林的初步考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4): 39-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46
WANG Jian-wen, HOU Fang-mei, FU Jun. A Primary Textual Research about RUAN Da-cheng's Garden Expanded by JI Cheng[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7, 16(4): 39-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46
Citation: WANG Jian-wen, HOU Fang-mei, FU Jun. A Primary Textual Research about RUAN Da-cheng's Garden Expanded by JI Cheng[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7, 16(4): 39-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46

计成为阮大铖扩建园林的初步考证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创新环境与平台建设项目 Z17110000221703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建文, 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园林史。Email:wjwbuaf@126.com   地址: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责任作者:

    付军,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应用。Email:fujun6711@163.com   地址: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 中图分类号: K23

A Primary Textual Research about RUAN Da-cheng's Garden Expanded by JI Cheng

  • 摘要: 文献记载表明, 计成与阮大铖曾经交往过一段时间, 并为其扩建了一座园林。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文献, 因此, 学者们对这座园林的名称、位置、设计者、建造时间、扩建时间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作者进行了文献查阅以及相关考证, 结果表明:阮大铖在家乡怀宁建造了集园、百子山庄、石巢园、俶园。俶园的位置在怀宁县城, 主人是阮大铖的父亲, 俶园前期修葺的设计者是来自南京的张鸣玉, 时间为崇祯元年(1628年)以前。咏怀堂是俶园中的主体建筑。计成为阮大铖扩建的园林是俶园, 扩建俶园的时间大致为崇祯六年(1633年)。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record shows that JI Cheng had interacted with RUAN Da-cheng for a period, and expanded a garden for RUAN. But the name, the position, the designer, the building time, and the expanding time of the garden have been inconsistent by different scholars because of lack of the literature. Here authors carried out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relevant studi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UAN Da-cheng built Ji Garden, Baizi Mountain Villa, Shichao Garden, and Chu Garden in Huai ning of his hometown. The location of Chu Garden was in the municipal area of Huai ning, and the owner of Chu Garden was RUAN Da-cheng's father. The designer of early repairing Chu Garden was ZHANG Ming-yu from Nanjing, and the time was before the 1st year of Chongzhen period (BC 1628). Yonghuai Hall was the main building in Chu Garden. Conclusively, the expanding designer was JI Cheng, and the expanding time of Chu Garden was the 6th year of Chongzhen period (BC 1633).
  • 计成(1582—?), 字无否, 号否道人, 江苏吴江县盛泽镇人, 中年迁居镇江[1]。计成是明代末年的造园艺术家, 他的著作《园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 全面论述造园叠山,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一书, 蜚声中外, 成为当今园林界人士的必读书籍。因此, 他所设计、建造的园林, 也成为园林史学界关心的热点。阮大铖(1587—1646年), 字集之, 号圆海, 为《园冶》写了《冶序》, 其中谈到:“……銮江地近, 偶问一艇于寤园柳淀间, 寓信宿, 夷然乐之。……兹土有园, 园有冶, 冶之者松陵计无否……予因剪蓬蒿瓯脱, 资营拳勺, 读书鼓琴其中, 胜日, 鸠杖板舆, 仙仙于止。予则五色衣, 歌紫芝曲, 进兕觥为寿, 忻然将终其身。……崇祯甲戌清和届期, 园列敷荣, 好鸟如友, 遂援笔其下。”[2]

    1982年, 曹汛先生分析《冶序》认为:“计成还曾为阮大铖叠山理水……审其‘剪蓬蒿瓯脱'之语, 显然是扩建一处旧园, 请计成为其经营‘拳勺', 以此阮大铖酌酒为谢。”[3]并认为:“ ……计成在怀宁为其扩建了一座园林, 但不确定具体是哪一处, 阮大铖在南京库司坊的园林叫俶园, 俶园是张昆岗建造。”[3]2013年, 夏丽森先生认为:“……计成为阮家所造的庭园乃南京俶园, 而并非怀宁石巢园, 俶园为阮大铖之父阮以巽庭园, 而阮大铖本人在南京的集园很可能由张昆岗所造。”[4]并认为:“集园大概就在祖堂山(南京牛首山)这个地带…… ”2016年, 包广龙等认为:崇祯五到八年(1632—1635年), 计成为阮大铖改建了怀宁石巢园[5]。2017年, 刘家麒先生认为:“迄今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计成曾经为阮大铖修建过园林, 今后的研究者如果发现有新的证据, 我当乐为改正。”[6]笔者认为, 上述各家的意见存在明显分歧, 需要做进一步考证。

    阮大铖, 安庆府怀宁县(今安徽省安庆市, 旧安庆府治在旧怀宁县城)人,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天启年间(1621—1627年)为吏科给事中, 依附了魏忠贤。崇祯年间(1628—1644年), 阮大铖被罢官, 一直在家乡怀宁和南京附近活动。1644年以前, 许多知名人士是喜欢与他交往的。阮氏家族是桐城、怀宁的望族, 有钱有势, 阮大铖广泛结交各个阶层, 有很强的号召力, 计成和他也有过交往, 《园冶》是在阮大铖的资助下才得以出版的[7]

    今天, 安徽省桐城县与怀宁县(今县城在高河镇)相邻。1949年, 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 1954年秋, 县治迁入枞阳镇; 1955年更名为枞阳县。阮大铖的祖籍是桐城县, 出生于桐城县阮家享堂(今安徽省枞阳县松元乡藕山村阮家享堂) [7]。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阮大成的大伯阮以鼎(字太乙, 号盛唐)中进士, 官河南布政司参政, 随后移家府城怀宁, 成为怀宁人。阮大铖的生父是阮以巽, 但是他被过继给了大伯阮以鼎, 大约在12岁随嗣父迁居怀宁县, 并在怀宁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成为了怀宁籍桐城人[8]。崇祯八年(1635年)以后, 阮大铖全家迁居到了南京[3]。阮大铖流传后世的作品有《咏怀堂诗集》4卷、《咏怀堂诗外集》2卷、《咏怀堂丙子诗》2卷、《咏怀堂戊寅诗》1卷、《咏怀堂辛巳诗》2卷, 以及戏曲《春灯谜》 《燕子笺》 《双金榜》《牟尼合》。曹汛先生考证后认为: “《咏怀堂诗》正集四卷、外集甲乙两部, 均为崇祯八年编成, 收崇祯八年以前诗, 崇祯九年(1636年)以后, 另编为丙子诗、戊寅诗、辛巳诗等。”[4]以上资料为我们确定阮大铖个别诗作的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

    怀宁、桐城两县相邻, 阮大铖在家乡的活动大部分发生在这两个县。查阅怀宁、桐城的县志, 可以找到阮大铖诗作中大部分的人物、山名、地名, 这些能够帮助我们确定阮大铖在家乡怀宁建造了哪些园林和建筑。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段鼎臣在《安庆府怀宁县志》(以下简称《段志》)卷之7《城池》记载:“怀宁负(附)郭即郡城(安庆府)。其城北负大龙山, 东阻湖, 西限河, 南瞰大江, 周九里十三步。设门五, 东曰枞阳, 东南曰康济, 南曰盛唐, 西曰正观, 北曰集贤……”[9] 《段志》卷之5《山川》:“大龙山, 去(怀宁)县治三十里, 北障皖城(怀宁县在三国时期称皖城)。”“百子山:西北二十五里。四围皆山, 小峰叠出, 最高者为云峰, ……口外为石门, 进石门为湖, 夏秋水涨凭山, 山匝无路, 舟人至此往往迷出入。山多麋鹿、多虎。” “西二十里曰‘石门湖', 其水汇漳葭港, 达于江。”[9] 《段志》卷之16《坛祠》:“菩提庵:在枞阳门外。”“龙泉庵:在受泉乡龙见岭上, 门前岩下有龙泉喷淙而下, 行人汤饮焉。”[9]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 《安庆府桐城县志》卷之1《山川》:“大龙山:县南百四十里, 山石嶙峋, 而势蜿蜒若龙, 故名。其东连出者曰‘小龙山', 山阳隶怀, 山阴隶桐……”[10]

    阮大铖在他的诗集中, 提到了他的几座园林和建筑, 但是, 由于阮大铖频繁往来于家乡怀宁和南京一带, 且诗作传达的地理信息十分简略、诗集中的诗作在时间上连续性不强, 故难以判断园林的具体位置。为了准确判断这些园林所在的位置, 必须对这些诗作的写作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

    集园是阮大铖日常起居的住宅, 也就是一座家园, 在怀宁县城附近。阮大铖也称其为“园” “予筑”。阮大铖字集之, 大铖是大成的意思, 集之又是对大成的解释, 集园的命名来源于阮大铖的名字[8]。集园的名称出现在《咏怀堂诗集》3次, 《咏怀堂诗外集》5次, 其他诗集中没有出现, 所以, 集园只出现在阮大铖迁居南京以前的诗作, 也就是在家乡怀宁的诗作中。《咏怀堂诗集》卷1有《钱尔卓先生携令嗣幼安、幼光饮集园》[11]。诗中钱尔卓, 字敬修, 桐城人, 幼安是钱秉镡, 钱尔卓第三子。幼光是钱秉镫, 钱尔卓第五子。这首诗说明, 钱尔卓带着两个读书的儿子从桐城县到怀宁县拜访阮大铖。《咏怀堂诗集》卷2有《同圣羽、元起、价人、五一、四苏、不迷、肃应、慧玉、损之集“集园”觞咏》[11]。诗中圣羽是方启曾, 字圣羽, 桐城人[12]。价人是齐维藩, 字价人, 桐城人[12]。肃应是曹台望, 字肃应, 当涂人[13]。慧玉是刘慧玉, 桐城人[14]。损之是张修, 字损之, 其先吴门人, 家秣陵[15]。张损之长期伴随阮大铖, 阮大铖有40首诗与他有关。这首诗表明, 阮大铖与很多朋友在集园聚会。《咏怀堂诗集》卷3有《止水见访集园》[11], 诗中止水是怀宁菩提庵的僧人, 菩提庵在怀宁县城枞阳门外, 也叫菩提兰若。《段志》卷之28 “人物”中有: “释性源, 号止水……”[9] 《咏怀堂诗外集·乙部》有《汪君酬、光含万、长子叔集“集园”得髯字》[16], 诗中长子叔是阮大铖族叔, 阮以震, 字长子, 号开梧, 怀宁人, 家有中江楼。这首诗前面第1首是《余自甲子(天启四年, 1624年)春深耕鸠岭, 一官再起(天启七年, 1627年), 七十日捧檄归矣(崇祯元年, 1628年)……诗以志感二首》, 写的是阮大铖对这些年遭遇的感慨, 时间应该是崇祯二三年(1629—1630年)。第3首是《山阁同宗白看雪感旧》, 第4首是《村居宗白自江上来, 对雪二首》。这些诗中的人物、事件都是在怀宁县, 因此可知集园在怀宁县。《咏怀堂诗外集·乙部》有《方坦庵过集园话旧感赋二首》[16], 方坦庵, 即方拱乾(1596—1666年), 若策, 字肃之, 号坦庵, 桐城人, 属于桐城方氏家族, 在南京做官, 这一次是回家路过, 顺路拜访阮大铖。这首诗前面第二首是《兹园同社彦再集盛唐楼, 得山字, 呈从祖樵川公》, 盛唐楼是阮大铖从祖樵川公(阮自华)在怀宁县城的家园(兹园)中的主要建筑。从以上诗作的人物、事件来分析, 集园也是在阮大铖的家乡怀宁。

    阮大铖的诗作中涉及“百子山庄”的诗作共12首。“百子山庄”亦被称为“百子山别业”。

    《咏怀堂诗集》卷2有5首诗题目中谈到“百子山庄”, 一首是《从石门湖泛舟至百子山别业, 同璩山甫、颜若龄赋》, 另一首是《月夜同吴幼玉、刘长秀泛“石门湖”便至“百子山庄”兼过长秀榖居》。第3、4首是《筑室百子山寄冯相国鹿庵二首》, 第5首是《邀瑕仲、长子叔、前之弟过百子山别业》[11]。根据《段志》记载:“石门湖”和“百子山”都在怀宁西北部, 所以“百子山庄”必定在怀宁。《咏怀堂诗外集:甲部》有《百子山别业六首》, 还有一首《怀百子山》, 分析诗集这首诗前后的诗作, 表明它是在江苏镇江江上所写, 这也说明百子山在怀宁[16]

    阮大铖涉及“石巢园”的诗作, 崇祯八年(1635年)以前的共有10首。《咏怀堂诗集》卷2有《同徐云仍、张损之由郊居至佛岭田舍饭》 《由佛岭至龙泉庵旋憩石巢》 《宿石巢晨起》 《从石巢至平等庵宿》 《夜听平等岩下雨》 《平等庵竹下寿徐云仍四十初度》, 《咏怀堂诗外集:乙部》有《龙泉庵二首》。根据上述《段志》记载:“龙泉庵”是怀宁北部山中的一座寺庙。从诗的题目可以知道“郊居” “佛岭” “龙泉庵”“石巢园”“平等庵”是在同一条游览线路上的。平等庵(也叫平等兰若), 位置在平等岩, 是僧人宗白居住的地方。从《咏怀堂诗集》卷2《从鸠岭至龙山赴宗白上人平等兰若晤言之约》可以知道, 平等庵(平等兰若)在龙山之中, 这说明“石巢园”在怀宁县。《咏怀堂诗外集》有诗《久客归, 坐雪石巢, 开门人邓简之书并见怀作二首》[16], “久客归, 坐雪石巢”说明“石巢园”在阮大铖的家乡。崇祯九年(1636年)以后, 阮大铖涉及“石巢园”的诗只有1首, 即《咏怀堂诗丙子诗》中的《江上还石巢》, 这是阮大铖回怀宁葬母期间所写[17]。因此可知“石巢园”在怀宁。

    阮大铖诗作中涉及到“俶园”的诗作共15首。光绪二十五年续修藕山《阮氏宗谱》记载:以巽, 行孝七, 号柱麓, 太学生。……配昝氏, 赠太安人, 生卒葬俱缺, 子一:铖[18]。因此, 阮大铖是阮以巽唯一的儿子。“俶园”是阮大铖之父阮以巽的庭园, 从老人安全和方便生活角度考虑, “俶园”应该位于怀宁县城。同时, 按照常理, 阮大铖是独子, 应该经常到这里居住。俶园的命名与阮以巽夫妇有关, 《说文解字》中“俶”的意思是“善”[19], 研究表明, 他们夫妇笃信佛教, 积德行善[8], 因此, 俶园的名字与他们是十分符合的。

    《咏怀堂诗集》卷3有《俶园坐雨偶成》《从平等庵还省觐》两首诗, 《咏怀堂诗集》卷2有一首《从鸠岭至龙山赴宗白上人平等兰若晤言之约》。根据题意, 平等庵(平等兰若)在龙山之中, 《从平等庵还省觐》是说从平等庵回来看望父母亲, 所以“俶园”应该是在怀宁县附近。《咏怀堂诗集》卷4有《忆家大人俶园四首》, 分析这4首诗在集中前后的一些诗作可以知道, 这4首诗是阮大铖在芜湖、南京、仪征、4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镇江旅程中怀念父亲庭园所作, 说明俶园应该是在远方的家乡怀宁。这4首诗的题目充分说明了“俶园”为阮大铖父母居住的庭园。同卷《石言十二首》其十一的引:“两尊人欲卜居白门, 如歌五噫出关也。华阳地近, 得时叩炼客丹方, 用代菽水, 洵是大乐。”[11]这首诗前面《石言十二首》其八的引:“桐中一时耆彦、文儒, 表表月旦者, 薪木图画为贼所焚, 摽几尽。相率避地白下, 而吴公谕客卿先生闻变逊迹于郊, 遂不得大葬, 衣冠阳九一至于此!”[11]这说明, 阮大铖的父母一直住在怀宁的俶园, 崇祯七年(1634年)秋天, 桐城爆发了农民起义, 吓坏了当地的富人, 阮大铖的父母也提出到南京居住。

    夏丽森先生认为:“(阮大铖)有一首有关俶园的诗提到‘莫愁湖畔月', 这就说明俶园在南京城外莫愁湖一带。”[4]笔者认为这个推断是不正确的。夏丽森先生谈到的这首诗是《赵侍御二瞻过访俶园留饮》, 这首诗排在《咏怀堂诗外集》乙部, 写作时间是崇祯五年(1632年)以前, 而这首诗前面和后面的多首诗都是在怀宁写的。赵二瞻, 赵志孟, 字浩衷, 陕西扶风县人, 知任县, 调永年, 擢南京、浙江道御史。迁尚宝丞, 风流有才思, 卒于金陵[20]。赵二瞻住在南京, 他和其他朋友在南京招待过阮大铖。这首诗写的是赵二瞻到“俶园”来的场景, “连城宝气烛江东, 峤鹿汀鸥望泽同”是说怀宁县城因为赵二瞻的到来蓬荜生辉, 山上的小鹿、水边的鸥鸟都期待赵二瞻的恩惠。“箧满茂陵园上草, 辔澄司隶汉家骢”是说怀宁县是汉武帝到过的地方。赵二瞻家乡是扶风, 汉武帝陵墓(茂陵)所在地, 司隶是司隶校尉的简称, 是对赵二瞻官职的美化。“短墙古柳飏危碧, 水槛孤花缀小红”意思是说俶园的风景。“还借莫愁湖畔月, 清光依旧照诗筒”意思是说我们曾在南京莫愁湖畔相会饮酒作诗, 今天的月光像以前一样照亮我们的诗筒。所以, 这首诗只能说明俶园是在怀宁。

    《咏怀堂诗外集》甲部有一首《喜张鸣玉自白下至为葺俶园》, 这首诗后面第9首是《出山诗》。《出山诗》后面的几首诗都是记载崇祯元年(1628年)阮大铖离开家乡去赴任路上发生的事, 所以这首诗写的应该是崇祯元年以前的事。因此, 这首诗说明, 俶园不在白下(南京), 而是在怀宁, 俶园前期曾经由张鸣玉设计修葺。

    古代诗人命名自己的诗集, 喜欢用自己家的主要建筑××堂的名称。阮大铖诗集所用的咏怀堂是他家的主要建筑。

    阮大铖在崇祯六年(1633年) 《春灯谜》的《自序》中写到: “兹编也, 山樵所以娱亲而戏为之也。……崇祯癸酉(崇祯六年)三月望日编《春灯谜》竟, 偶书于咏怀堂花下。百子山樵手书。”[21] 《咏怀堂诗集》卷4有一首《除夕大雷雨, 同徐庆卿、曹肃应、齐价人、周子久、张损之守岁咏怀堂赋》, 写于崇祯六年除夕, 从诗中“守岁”分析, 阮大铖知书懂理, 又是独子, 除夕守岁, 一般来说是应该和父母亲在一起的, 所以咏怀堂应该是俶园中的主要建筑。崇祯九年(1636年)母亲去世, 阮大铖回到了俶园。《咏怀堂丙子诗》有一首《归次咏怀堂哭先恭人》[17], 从诗中内容分析, 这座“咏怀堂”正是阮大铖母亲平日织布、劳作、居住的房子, 因此, 咏怀堂位于俶园中。

    分析《冶序》中“……銮江地近…… ”这一句, 看似可以表明作者当时应该在南京, 但是, 此时, 阮大铖应该是在家乡怀宁。古人的文学作品叙事简略, 对于时空的描述也是非常自由的。因此, 读者需要了解作者的行踪才能准确把握。“銮江地近…… ”是说仪征靠近南京, “兹土有园…… ”是说仪征有寤园, 都是说以前的事。“予因剪蓬蒿瓯脱, 资营拳勺……”是说计成为阮大铖在怀宁扩建园林, 也是说以前的事。“崇祯甲戌……园列敷荣, 好鸟如友, 遂援笔其下”是说阮大铖写《冶序》当时的事, 地点是怀宁。

    夏丽森先生指出:“ ……但还有另外一所阮大铖于《咏怀堂诗集》中经常提到的庭园, 即俶园, 是可以与计成联系上的。……根据上述证据推测, 《冶序》中所提到的庭园是俶园, 而且, 俶园由计成设计的可能性非常大。阮家刚从安庆搬到南京, 此时请计成修俶园是很合理的。”[4]笔者认为, 夏丽森先生的推断“俶园由计成设计”是正确的。

    1) 计成为阮大铖所扩建的园林是俶园。前文已经证明, 俶园是阮大铖父亲的宅园, 咏怀堂是俶园中的主要建筑。前引《春灯谜:自序》说明:阮大铖在俶园内读书、弹琴、写剧本, 在咏怀堂为父母亲表演。《咏怀堂诗集》卷4 《忆家大人俶园四首》之四中“斑衣似不烦儿舞, 醉起登前唱鬰轮”的意思是“我好像不用学老莱子穿五色衣在父母面前跳舞, 我会写漂亮的剧本, 擅长唱戏, 酒醒了可以到老人的堂上为他们唱戏, 让他们高兴”。《冶序》中阮大铖描述的情形也是这样。综合上述, 说明阮大铖唱戏娱亲的花园就是俶园。因此, 本文认为计成扩建的是“俶园”。因为俶园是旧园, 所以也证实了前面曹汛先生的推断:“……审其‘剪蓬蒿瓯脱'之语, 显然是扩建一处旧园……”

    2) 计成扩建这座园林的时间大致是崇祯六年。《冶序》写作的时间是崇祯甲戌年(七年, 1634年)清和, 也就是农历四月。《咏怀堂诗集》卷2有《早春怀计无否、张损之》诗一首, 曹汛先生推断:“从它在集中的编排次序考查, 实为崇祯七年所作。诗题早春, 诗中又有‘凿冰弄还楫'之句, 表明月令是在二月。……这就是说《早春怀计无否、张损之》一诗, 与《冶序》是同年所作, 前后只差两个月。”[3]

    本文认为, 从《早春怀计无否、张损之》这首诗在集中的编排次序考查不出写作的准确时间, 不过, 根据阮大铖在崇祯七年春天的诗作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有可能是作于崇祯六年早春。首先, 分析《咏怀堂诗集》卷4的七言律诗, 开始的12首诗中第一首是《除夕大雷雨同徐庆卿、曹肃应、齐价人、周子久、张损之守岁咏怀堂》, 第二首《甲戌元旦》, 第七首《仲春七日同韩姬命、曹肃应、张损之、方圣羽、齐价人、彭五一、刘尔敬集刘慧玉宅》, 第十一首《初夏送损之还江东期以秋至》, 这表明崇祯六年除夕和七年春天农历三月初七, 张损之都在阮大铖家, 在早春二月里, 阮大铖怀念他是大不合乎情理的。所以, 《早春怀计无否、张损之》这首诗, 不大可能是崇祯七年早春所作, 而是崇祯六年早春所作, 因此, 计成为阮大铖扩建园林的时间大概在崇祯六年。其次, 从《冶序》中所写的内容来分析, 园林已经建好了一段时间, 阮大铖和父母亲在这座园林居住的这段时间里感觉非常享受。第三, 如果计成是崇祯七年早春二月以后来到怀宁, 开挖池塘, 堆叠山石, 建造亭台, 种树栽花, 到了四月里就出现这样美丽的效果是不大可能的。

    阮大铖在怀宁修建了“集园”“百子山庄”“石巢园”“俶园”等园林。“俶园”是阮大铖父亲阮以巽的宅园, 前期修葺者是来自白下(南京)的张鸣玉, 咏怀堂是“俶园”的中心建筑; 计成为阮大铖扩建的园林是“俶园”, 时间大致是崇祯六年。

  • [1] 王建文, 刘延华, 沈昌华, 等.明末《园冶》作者计成籍贯、后人、家族及镇江住址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2):33-4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105
    [2] 计成.园冶注释[M].陈植, 注释.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8: 32.
    [3] 曹汛.计成研究[J].建筑师, 1982(13):5, 15-16.
    [4] 夏丽森.计成与阮大铖的关系及《园冶》的出版[J].中国园林, 2013(2):49, 5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yl201302010
    [5] 包广龙, 王婷婷, 杨豪中.影园考[J].中国园林, 2016(10): 127.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yl201610027
    [6] 刘家麒.计成曾经为阮大铖修建过庭园吗?[J].中国园林, 2017(2):88. doi: 10.3969/j.issn.1000-6664.2017.02.017
    [7] 胡金望.人生喜剧与喜剧人生:阮大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29.
    [8] 郑雷.阮大铖从考(上)[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2(1):96, 9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hqdxxb-zxshkxb200401013
    [9] 方都秦.安庆府怀宁县志[M].段鼎臣, 修.刻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
    [10] 倪传.安庆府桐城县志[M].胡必, 修.刻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
    [11] 阮大铖.咏怀堂诗集[M].刻本.明崇祯(1628—1644).
    [12] 张元位.桐城续修县志[M].廖大闻, 金鼎寿, 修.刻本.清道光七年(1827).
    [13] 张毕宿.当涂县志[M].王斗枢, 修.抄本.清康熙(1662— 1722).
    [14] 魏中林, 尹玲玲.阮大铖所结"中江社"考论[J].学术研究, 2005(11):13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xsyj200511024
    [15] 周亮工.读画录[M].刻本.清康熙十二年(1673).
    [16] 阮大铖.咏怀堂诗外集[M].刻本.明崇祯(1628—1644).
    [17] 阮大铖.咏怀堂丙子诗[M].抄本.清咸丰元年—民国三十八年(1851—1949).
    [18] 阮强.竹林堂阮氏宗谱[M].刻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19] 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 校正.影印版.北京: 中华书局, 1963: 163.
    [20] 吴鹏翱, 王树棠.扶风县志[M].宋世荦, 修.刻本.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
    [21] 阮大铖.石巢四种[M].刻本.明崇祯(1628—1644).
  • 期刊类型引用(3)

    1. 李静,冼丽铧,常博文. 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刍议. 大众文艺. 2023(15): 159-161 . 百度学术
    2. 李昕宸,秦柯. 中晚明江南五位职业造园家比较研究. 中国园林博物馆学刊. 2022(00): 18-24 . 百度学术
    3. 王建文,傅凡,付军,黄晓. 计成造园、交友和家族的进一步考证. 中国园林博物馆学刊. 2022(00): 11-1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39
  • HTML全文浏览量:  231
  • PDF下载量:  96
  • 被引次数: 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5-19
  • 发布日期:  2017-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