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Bamboo Culture in Ancient Japan of 8th Century from Chorography "Fudoki"
-
摘要: 日本8世纪初期地志《风土记》是各地地理、风俗、名胜、物产等的综合性记载文献。基于日本竹文化的视角, 解读《风土记》中的竹、篠、笹、箭、蓳、笋等竹类意象, 解析8世纪初期日本列岛诸国所出现竹类的竹种名称、文化内涵及其分布概况, 再现上古日本竹文化的丰富性、深刻性特征。研究认为:金竹(桂竹)分布在常陆国、播磨国、出云国、因幡国、萨摩国; 篠分布在出云国、肥前国、大和国; 笹分布在播磨国; 矢竹(箭竹)分布在常陆国; 蓳分布在肥前国; 笋(金竹笋)出现在播磨国。Abstract: The chorography "Fudoki" in early eighth Century is a comprehensive record literature on geography, customs, scenic spots, and products around Jap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Japanese bamboo cultur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several cultural images of bamboo(竹), Xiao(篠), Ti(笹), Jian(箭), Jin (蓳), bamboo shoot (笋), etc.in " Fudoki ", then analyzes the name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bamboos in the archipelago of Japan in the early eighth Century, and reproduces the richness and profundity of ancient Japanese bamboo culture.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ings: Bamboo Jin were distributed in Often land, Harima, Izumo, Inaba, and Satsuma province of Japan; cultural image Xiao had many name, maybe mainly as Shibataea kumasaca, and was in Izumo, Hizen, and Yamato province of Japan; cultural image Ti (Sasagawa) was in Harima; cultural image Jian should be Pseudosasa japonica, and was mainly in Often land; cultural mage Jin(蓳) was actually bamboo Jin, mainly distributed in Hizen; and eating bamboo shoots appeared in Harima.
-
Keywords:
- ancient times /
- Japanese bamboo culture /
- bamboo class /
- Fudoki
-
日本8世纪《风土记》既是地志,也是了解上古日本竹文化的珍贵文献。《风土记》包括《常陆国风土记》《出云国风土记》《播磨国风土记》《丰后国风土记》《肥前国风土记》等5国的善本(即“完整本”),山城国、大和国、摄津国、伊贺国等49国(日本古代一级行政单位)以及5处所属国不明的“逸文”(即“转载之文”),于日本元明朝和铜六年(713年)发诏,在此后数年内由地方各国编篡而成[1],是各地地理、风俗、名胜、物产等的综述。其中的竹类意象及其文化传说是上古日本竹文化的历史呈现。以下按照《风土记》中的竹、篠(亦作“筱”)、笹、箭、蓳(写法为上“竹”字头,下“堇”字)、笋等类别依次论述。
一. 竹
上古时期,日本的“竹”指金竹(Phyllostachysnigra (Lodd.) Munro)、桂竹(P. bambusoides)等大型竹类,有丰富的古代地理植物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
一 神圣的金竹
《常陸國行方郡》:自郡西北提賀里古有佐伯名手鹿爲其人居追着里其里北在香島神子之社々周山野地沃柴椎栗竹茅之類多生
《常陸國行方郡》:東山有社榎槻椿椎竹箭麥門冬往々多生此里以西海中在洲謂新治洲
《常陸國香島郡》:神社周匝卜氏居所地體高敞東西臨海峯谷犬牙邑里交錯山木野草自屏內庭之藩籬澗流崖泉涌朝夕之汲流嶺頭構舍松竹衛於垣外谿腰堀井薜蘿蔭於壁上
奈良时代柴是珍贵稀缺的日用品,提供薪柴的山林被豪族和神社独占[2],并设置了专职看山职位[3]。《常陆国风土记》中肥沃土地上的林地应是神社私有林。在神社周边肥沃的土地和山泉、松竹围护的优美环境下,显示贵族与大寺院等上层社会富足、优雅的生活,掩盖底层广大民众缺衣少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用柴等生活资料,而不得不进入深山老林搜集柴薪的凄惨现实[2]。
现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是日本最大型竹种,与桂竹、金竹并称日本三大竹。其中,毛竹1736年从中国输入。自神代到14世纪的漫长岁月里,金竹一直是日本最主要的代表性竹种; 桂竹在15世纪以后取代金竹成为代表性竹种[4]。上古时期,金竹是经济效益最高的竹类和制作竹枪的上等竹材,每年间伐提供大量建筑和柴薪所用竹材。当时提起竹即指金竹,还是“竹文化信仰第一竹”[4]。古代神社御神体几乎全是金竹笋[5]。在上古,集材用、柴用、食用、军用以及文化性、神圣性和神社周边环境护卫等功能于一体的竹类,只能是金竹。
二 上古的“大竹”
《出雲國意宇郡》:粟嵨(有椎松多年木宇竹真前等葛) (宇竹:淡竹,《和名抄》中“淡竹”读作“お ほたけ”; 宇:大) (笔者注:原文引用下面的括号内表示注解或译文) [6-8]。
1) “宇竹”考。《和名抄》的读音是“お ほ た け”; “宇”是“大”,“宇竹”即“形体高大的竹”,是对竹子外形特征的形容。金竹与桂竹是上古日本最大型竹类,在上古,提起竹即指金竹[4]。出云国是自古至今日本竹类分布广泛和竹文化丰富的地区之一。“宇竹”的日文名是“淡竹”,日文“淡竹”即中文的“金竹”。此处的“宇竹”即指金竹,金竹是上古日本公认的“大竹”。
2) 麻如“大竹”。《常陆国行方郡》曰: “麻生里古昔麻生于潴水之涯圍如大竹長餘一丈周里有山椎栗槻櫟生猪猴栖住其野出勒馬。”在大和时期,纺织业大发展,织机采用梭子,纺织原料主要是麻丝和蚕丝。奈良时代,手工业技术水平已经很高,分为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官营作坊生产高级纺织品,家庭作坊生产一般纺织品。政府推广纺织技术后,中央和地方皆能生产高级纺织品[9]。
由此可见,常陆国可能是大和时期麻纺织业原料基地。麻生里“围如大竹”的“麻”之记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上述《出云国意宇郡》的“宇竹”即“形体高大的竹子”,已经得出结论是金竹。《风土记》中出现的相关竹类名称有“竹、小竹、篠、笹、箭、蓳”等,此处大竹即指金竹。根据“麻生里”地名,可知此地以麻闻名,麻是本地特产,重要特征是“围如大竹”,因此可知当地的麻很粗,以“大”的“竹”形容其粗度。据此可推理出常陆国麻生里出产的麻,直径等同于金竹。金竹最大直径是10.446 cm[10],故上古时期出云国意宇郡的麻秆直径可达10 cm以上。另外,做喻体的事物,必是当时大家熟知度高、认可度高的事物,由此可知上古时期常陆国有较为广泛的金竹分布。
三 大型之竹
《播磨國揖保郡》:家嵨人民作家而居之故號家嵨(生竹黑葛等)
《常陸國行方郡》:有波須武之野倭武天皇停宿此野修理弓弭因名也野北海邊在香島神子之社土塉櫟柞榆竹一二所生
日本现代竹类分类法之一认为秆大而高者为竹,秆细而矮者为笹,金竹、桂竹、川竹(Pleioblastus. simonii (Carr.) Nakai)、矢竹(Pseudosasa japonica (Sieb. et Zucc.) Makino) (前两者为高约20 m的大型竹类,后两者为高约数米的中型竹类)等称为竹。古代传统分类法把大型的竹称为竹,小型的竹称为篠。日本列岛北部无大型竹,但九州等南部地区自然分布着大型竹[11]。万叶时代将川竹和矢竹类称作篠[12]。
按照古代竹子分类法,播磨国揖保郡的竹不应是川竹、矢竹等中型的篠类或者龟笹、根笹等小型的笹类,应该是大型竹类。由“人民作家而居之”,可知此处“竹”是出于经济目的的人工栽培竹林或改造林,则此处竹林的经济效益、文化信仰与习俗是重要考量因素。按照上古金竹信仰和金竹的高经济效益可知,家岛的“竹”应是金竹、桂竹类的大型竹类。
位于常陆国行方郡海边贫瘠土地上的稀落竹木林,应是自然杂生林。土地贫瘠且远在海边,对于政治、经济目的很强的《风土记》编篡者而言,价值不大,没有足够吸引力去详查。根据大型为“竹”、中型为“篠”、小型为“笹”的古代传统分类法可知,此处的“竹”和播磨国揖保郡的“竹”一样,同是大型竹类之统称。
四 竹林之隐
《出雲國大原郡》:阿用鄉郡家東南一十三里八十步古老傳云昔或人此處山田佃而守之爾時目一鬼來而食佃人之男爾時男之父母竹原中隱而居之時竹葉動之爾時所食男云動動故云阿欲(神龜三年改字阿用)
日本古代竹类分类法把大型的竹称为“竹”。上古时期,竹林是神圣的象征,《日本书纪》载有天神以竹梳化成竹林、以竹刀化成竹林的传说。“竹林”还是神秘“隐身”之所,《日本书纪》载有景行天皇所幸美浓国佳人“隐竹林”的记载,女子面对求婚而隐的习俗至今仍在鹿儿岛县八重山留存[13]。出云国大原郡的“隐而居”之“竹原”是逃离厄运的神秘隐身之所,再现上古时期出云国遍布大型竹类,人们在林中空地垦田而种,林中“竹叶动之”,一派上古农耕生活画面。
五 竹之郡
《因幡國逸文》:因幡ノ記ヲ ミレバ、カノ國ニ高草ノ コホリアリ。ソノ名ニ二ノ釋アリ。一ニハ野ノ中ニ草ノタカケレバ、タカクサト云フ。ソノ野ヲコホリノ名トセリ。一ニハ竹草ノ郡ナリ。コ ノ所ニモト竹林アリケリ。其ノ故ニカク云へリ。(竹ハ草ノ長ト云フ心ニテ竹草ト ハ云フニヤ。)其ノ竹ノ事ヲアカスニ、昔コノ竹ノ中ニ老タル兎ス ミケリ。アルトキ、ニハカニ洪水イ デキテ、ソノ竹ハラ、水ニナリヌ。浪アラヒテ竹ノ根ヲホリケレ バ、皆クヅレソンジケルニ、ウサギ竹ノ根ニノリテ ナガレケル程ニ、オキノシマニツキヌ …其ノ時、兎、ワニドモノウへヲフミテ、カズヲカズヘツ、竹ノサキヘワタリツキヌ …
(たかくさ:竹草; たかばやし:竹林; 竹ハラ:竹原; 竹ノ根:竹根; 竹ノ サキ:竹之崎)
根据“此地原有竹林”“古时竹林中”的描述,说明在上古以前的遥远时代里,因幡国就有古老竹林分布,因而才有“竹草郡”的命名,也才有竹草、竹林、竹原、竹根、竹之崎等竹文化词汇及竹林老兔传说。
1) 漂洋过海的竹根。金竹、桂竹等散生竹类的竹根在地下深处,有的深达数米,盘根错节、交织如网、坚如磐石。《因幡国逸文》中的洪水冲起竹根,可见洪水之大。在汹涌的洪水中,老兔乘坐竹根漂流到海岛,应该是很多大型竹根才能办到。丛生竹类是以株即竹丛为单位的独立个体,互不连接,不可能形成巨大竹筏那样的漂浮物,因此排除丛生竹类。中型的川竹、矢竹类的竹根可连接在一起,但竹秆细小,在巨浪滔天的洪水中飘到海岛也有困难。上古日本最大型的金竹和桂竹皆是高达20m左右、秆粗十几厘米的大型竹类,这些竹类的根连在一起,形成如同超级大型竹筏那样的漂浮物,可以抗击洪水,漂流到海岛中去。
2) 竹之物语。引文中的“竹ハラ ”没有像《出云国大原郡》阿用乡传说中那样使用“竹原”一词。之所以用汉字“竹”和假名“ハラ ”组合,可能是强调“真名”即汉字“竹”,而淡化非“真名”的“假名”即“ハラ”,突出“竹”。因此可以推知“竹林”在文本中的重要性和鲜明存在意识。文本围绕“竹草郡”地名缘起中的“竹”而展开,因此“竹”是陈述中心和核心载体,即此地又名“竹草郡”。古有“竹林”“竹之原”遇洪水、冲起“竹根”、老兔乘“竹根”漂流海岛、想回“竹之崎”等,在约600个字符的原文中连续出现竹意象12次,是地地道道的“竹”之物语。可见此处是金竹或桂竹广布的古老竹原。
六 古老的竹刀
《薩摩國逸文》:風土記ノ心ニヨラバ、皇祖裒能忍耆命、日向ノ國贈於ノ郡、高茅穗ノ槵生ノ峯ニ アマクダリマシテ、コレヨリ薩摩國閼駝ノ郡ノ竹屋ノ村ニウツリ給テ、土人、竹屋守ガ女ヲ メシテ、其ノ腹ニ二人ノ男子ヲ マウケ給ケルトキ、彼ノ所ノ竹ヲカタナニツクリテ、臍ノ緒ヲキリ給ヒタリ ケリ。ソノ竹ハ今モアリト云ヘリ。此ノアトヲタ ヅネテ、今モカクスルニヤ。
(カタナ:竹刀。原文大意:皇祖降落日向国高千穗,来到萨摩国阏驼郡竹屋村,与村长即“竹屋守”之女结婚。生育孩子时,用竹刀切婴儿脐带。所弃竹刀变为竹林,至今仍存)
《日本书纪》中的竹刀传说发生地即现在九州鹿儿岛县加世田市舞敷町竹屋之尾的サカサダケ遗迹[14]。大和国宇智郡阿陀乡是五条市的旧阿太町,位于吉野川沿岸,多竹林,有阿多比卖神社,祭祀コ ノハナノサクヤヒメ(即“木花之开耶姬”),神社前是吉野川,附近有“姬火悬之森”,据说是ニニギ(即“迩迩芸命”)和サクヤヒメ(即“木花之开耶姬”)相遇之地。上游的“竹屋垣内”周围是桂竹与金竹林。サクヤヒメ生育孩子时所用竹刀长成的竹林在萨摩半岛阿多是“竹尾ノ村”,在大和国阿陀乡是“竹屋垣内”。即在大和国阿陀乡与萨摩的阿多流传着相同的传说[11]。
日本天皇家族始祖神在日本竹文化原乡和“日本竹乡”的九州,迎娶竹屋村守之女为妻,按照当地习俗,用竹子制作竹刀切婴儿脐带,并且竹刀变成竹林,延续至今。天孙是“龙种”,必须是神圣的信仰之竹才能承担此竹刀之责。根据“女孩用雄竹,男孩用雌竹”的习俗,此处竹刀应该是“女竹”制竹刀。由于“男竹”“女竹”分类不统一,古代分类方法不明,所以难以判断此处的竹种名称。但是根据传说地一带现在仍然广布金竹林的事实,以及金竹在上古日本社会与生活中的地位,上古时提起竹即指金竹,流传至今的神圣的金竹信仰,以及室井绰关于“金竹刀有止血功效,过去婴儿脐带切除时用金竹刀”[15]的记述,确定此处的竹林是金竹林。
二. 篠
篠,日文念做“し の”,在《风土记》中有时写作“小竹”。《风土记》中篠的自然分布与篠文化命名隐含丰富的竹文化信息。
一 篠为何物
《出雲國嵨根郡》:久宇嵨周一里卅步高七丈(有椿椎白术小竹薺頭蒿都波芋) (小竹: しの)
《出雲國嵨根郡》:葛嵨周一里一百一十步高五丈(有椿松小竹茅葦)
《出雲國仁多郡》:志努坂野郡家西南卅一里(有紫草少少)
(志努坂野:仁多町东南边界山间地域,西有篠原,北有鯛之巢,即田井篠山的谐音)
《肥前國松浦郡》:因曰值嘉嵨則有檳榔木蘭枝子木蓮子黑葛蓳篠木棉荷莧
上古时期,日本的篠是什么样的竹类呢?
1) 《竹谱》曰: “桃枝、筼筜,多植水渚。篁、筱之属,必生高燥。”“鲁郡邹山有筱,形色不殊,质特坚润,宜为笙管,诸方莫及也。”“亦有海筱,生于岛岑。节大盈尺,干不满寻。形枯若箸,色如黄金。徒为一异,罔知所任。海中之山曰岛,山有此筱。大者如箸,内实外坚,拔之不曲。生既危埇,海又多风,枝叶稀少,状若枯箸。质虽小异,无所堪施。交州海石林中遍饶是也。”“细筱大簜。《书》云: ‘筱簜既敷。’”郑玄云: “筱、箭。簜,大竹也。”[16]
2) 《大汉和辞典》云: “篠: しの。ささ。すず。細くて矢を作るに適する竹。[尔雅、释草]篠,箭。[郝懿行义疏]篠,说文作筱,云,箭属,小竹也…… [集韻]筱,说文,箭属,小竹也,或作篠。”“篠竹: し のだけ。細くて数多生ず る竹の称。[直省志书、天台县]物产,竹,有黄石竹、方竹、篠竹、烟竹,云云,四季竹。”[17]
3) 《倭名类聚抄》云: “篠:蒋魴切韻云篠,先鸟反,和名之乃,一云佐々,俗用小竹二字,謂之佐々。细细竹也。”[18]《类聚名义抄》: “篠:丄小。シ ノ。一云ササ。又丄。チウ。アシカ。”[19]
4) 篶竹(Sasa borealis v. purpurascens),念作“ス ズダ ケ ”。篠竹(Sasa borealis (Hack.) Makino & Shibata.)念作“スズダケ”。《康熙字典》云:篶,“篇海夷然切音焉黑竹”。《新日汉辞典》云: しの(篠) :矮竹,丛生竹; 竹笛[20]。日文“阿亀笹(オカメザ サ) ”的拉丁名是Shibataea kumasaca,是日本产竹类中的最小类型,一节出五短枝,各附一叶。倭竹的拉丁名是Shibataea kumasasa(Zoll.) Makino。可见,日本的“篠”并不是中国的“倭竹”。
5) 古代传承至今的和乐器中,典型的竹材应用是“祭雑子”中的横笛“篠笛”。横笛因其声响和旋律的巫术意义而用于“神事”和“神赈行事”[21]。每年两次在“竹之间”举行用篠竹丈量天皇身高的传统活动[22]。
综上可知,出云国是上古日本的篠竹分布中心之一。中国古代,“篠/筱”指细秆丛生竹类,或矢竹之类的小型竹类。上古日本的“篠”,并非指某一个竹种,而是一种倾向于竹秆而非叶子,即“秆”的文学意象比“叶”的文学意象更广泛而深刻的竹类,此点与日本“笹(sasa属) ”的“叶”文学意象大于“秆”文学意象的特征形成鲜明对比; 不是属于日本竹类中最小型的“笹”,而是属于高约数米、秆直径约数厘米的中型竹类,如川竹、矢竹、寒竹(Chimonobambusa marmorea Makino)。可见,古代中日两国的“篠”概念大致相同。在现代日本,篠竹是一个竹种。
二 篠之地名
《大和國逸文》:風土記曰宇陀郡篠幡庄御杖神宮所祭非正魂靈倭比賣命戴天照大神爲御杖至此地仍尋御宮地經三月終爲神戶
《肥前國逸文》:昔者檜前天皇之世遣大伴紗手比古鎮任那國于時奉命經過此墟於是篠原村(篠資濃也)有娘子名曰乙等比賣容貌端正孤爲國色紗手比古便娉成婚離別之日乙等比賣登望此峯擧帔搖招因以爲名
《肥前國松浦郡》:昔者檜隈廬入野宮御宇武少廣國押楯天皇之世遣大伴狹手彥連鎮任那之國兼救百濟之國奉命到來至於此村即娉篠原村(篠謂志弩)弟日姬子成婚……頭蛇而臥沼脣忽化爲人即語云志怒波羅能意登比賣能古素佐比登由母爲禰弖牟志太夜伊幣爾久太佐牟也
(志怒波羅:篠原)
篠幡庄即现在奈良县宇陀郡榛原町山边三的篠畑,西北有宇陀郡御杖村神末的式内社,即御杖神宫。从“篠幡庄”“篠畑”等名称可知,奈良县宇陀郡自古是篠类分布广泛的地方,在一望无际的篠原之中,坐落着与天皇家族渊源深厚的古老神社御杖神宫。而在肥前国,则有“篠原村”“志怒波羅”等地名。
由上可见,上古时期在出云国嵨根郡和仁多郡、肥前国松浦郡、大和国宇陀郡有广阔的篠原分布,并深入到神社、神社周边、神官住所、神灵居所等方方面面,还有以“篠”命名的志努坂野(篠原)、田井篠山、篠原村、篠幡庄、篠畑等地名,表明篠文化的古老起源、悠久信仰及深刻内涵。
三. 笹
笹,读作“さ さ ”,有时写作“佐々”。现代日本竹类分类法一般将小型竹类称为“笹”,代表性笹类有龟笹、熊笹、隈笹等,信仰意蕴深,富有神性和灵性。《风土记》中,笹仅出现在播磨国,除了实物外,还是天皇吟诗作赋和神话创作的重要载体,富有神韵和轻松味道。
一 佐々村的“竹叶”
《播磨國揖保郡》:佐々村品太天皇巡行之時猓嚙竹葉而遇之故曰佐々村
(佐々村: ささのむら,新宮町上笹、下笹遗迹; 竹葉: ささば)
猫或狗等动物嚼食竹笹类的叶子可以降低体内酸性,平衡血液酸碱度。它们采食的竹笹按照碱性含量高低,依次是千岛笹(根曲竹)、都笹、粽笹、毛竹、金竹等,从不采食碱性低的川竹和根笹等[4]。因此,品太天皇遇到的猿猴吃竹叶现象,可能是动物的自我医疗行为。从“佐々村”之名判断,可能是千岛笹、都笹、粽笹等笹类。
二 笹之歌
《播磨國揖保郡》:於是遣額田部連久等々令禱于時作屋形於屋形田作酒屋於佐々山而祭之宴遊甚樂
(佐々山:福田的笹山)
《播磨國賀毛郡》:小目野右號小目野者品太天皇巡行之時宿於此野仍望覽四方勅云…故曰號小目野又因此野詠歌
宇都久志伎 乎米乃佐々波爾
阿良禮布理 志毛布留等毛
奈加禮曾禰 袁米乃佐々波
於是 從臣開井 故云佐々御井
(佐々: ささ,小竹; 佐々波:小竹叶,ささば; 佐々御井:小竹御井,ささのみい)
大阪市今宫戎神社自公元600年建立以来一直以不老不死象征的龟笹做为“福笹”。龟笹耐寒暑和干燥,不卷叶[23]。关西惠比须祭的福笹是上挂米俵、大判、小判、小槌、礼札的龟笹[24]。小竹叶是避灾去秽的象征物,天钿女命持“小竹叶”而舞的神话很有名。和歌中的笹一般关注“叶”,吟咏“小竹之叶”“小竹叶”,如“佐左叶”“佐左贺波”,直接以“叶”为吟咏载体[12]。冲浦和光认为,小目野的“小竹”即笹,是“採物”。“採物”是神灵降临的象征,随行女官持小竹叶歌舞演唱[11]。“ささ ”的声音在古代表示神来之声,平安时代“さ さ ”是御神乐歌中9种“採物”之一。能剧中,拿笹在手的狂女是神灵附体的表演者。如今,神圣场所仍立青竹、结绳,作为神灵降临的象征[25-26]。
三 小竹传说
《播磨國神前郡》:堲岡里(生野大川内湯川粟鹿川内波自加村)土下々 所以號堲岡者 昔 大汝命與小比古尼命 相爭云 擔堲荷而遠行 與不下屎而遠行 此二事 何能爲乎 大汝命曰 我不下屎欲行 小比古尼命曰 我持堲荷欲行 如是 相爭而行之 逕數日大汝命云 我不能忍行 即坐而下屎之 爾時 小比古尼命咲曰 然苦 亦 擲其堲於此岡 故號堲岡 又 下屎之時 小竹 彈上其屎 行於衣 故號波自賀村 其堲與屎 成石 于今不亡 一家云 品太天皇 巡行之時 造宮於此岡 勅云 此土爲堲耳 故曰堲岡
(小竹: ささ。原文大意:很早以前,两位大神比能耐,一个说能挑土担远行,一个说能远行而不拉屎。比赛数日,二神均忍耐不住,便分别卸担于冈,坐下拉屎。拉屎时,小竹弹大便于衣,此村故称“波自贺村”。担中之土与所拉之屎成石,今仍存。品太天皇造宫于此冈)
1) 弹起大便的小竹。大神能和凡人成婚,其身材应该与凡人相似或相差不悬殊,因此论述大神某些行为时,可以参照凡人标准。据文本可知,此地遍布竹类,因此大神就地大便时被“小竹”“弹上其屎”。此竹类不是金竹或桂竹等高达20 m左右的大型竹类,应是中小型竹类,文化内涵深厚,枝桠多,富弹性。寒竹是日本特产,秆紫黑色,高约2 m,材质柔软,富有弹性[27]。能剧中的“狂女”手拿寒竹即“狂笹”登场。拿笹在手的女性作为狂女的象征,是因为一般竹类在春天出笋,寒竹却在10月份出笋,古典艺能界将正常季节之外出笋的寒竹与异于常人的狂女结合,合情合理。一年生寒竹新叶繁盛,流光溢彩,最大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适于做狂笹。寒竹承担神灵与人类之间的通言角色,世阿弥将之结合进“能”的世界。与丈夫离别发狂的《鸟追舟》《笼太鼓》,与爱人离别发狂的《斑女》,失去爱子发狂的《三井寺》《樱川》等能剧中的主角皆手持寒竹,一看即知是狂女。《古事记》中,天钿女命手持寒竹引出天照大神。综上可见,“弹起大便的小竹”应该是具有弹性且神性浓郁、意蕴美好的寒竹。
2) 小竹弹出的村庄。二位大神比能耐,一个能“不下屎而远行”,一个能“担堲荷而远行”,尽显日本神话中大神的淘气性格。结果不但筑起了应神天皇的皇宫之地基,且借助神圣“小竹”而“弹出”一个“弹村”———波自贺村,这是“小竹”的功劳。综上可知,播磨国是上古时期日本笹类分布中心,揖保郡、贺毛郡、神前郡广布笹类。
四. 箭
在《风土记》中,作为竹类的“箭”读作“や だ け”,即矢竹(箭竹),仅出现在常陆国行方郡。
《常陸國行方郡》:東山有社榎槻椿椎竹箭麥門冬往々多生此里以西海中在洲謂新治洲
公元前时期日本开始使用弓矢武器,各大名特设矢奉行以确保竹产地和竹矢研制以及制矢工匠的培养。幕末弓矢衰微,各地以神社为代表的许多地域改种阔叶树[4]。可见,随着战争需求的强弱,矢竹栽培也随之增减,甚至神圣、清净的神社领域也难以避免。上古时期,常陆国行方郡东山神社“往々多生”的“箭”之记载,说明当时对矢竹的需求可能很旺盛。常陆国行方郡神社的矢竹,也可能用于神事活动。日本栽培矢竹的神域有篾宫神社等[4]。与矢竹文化关联密切的神社还有京都的篠神社、福冈县的矢祭神社、宫城县的箆宫权现等[28]。可见,尽管矢竹栽培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与矢竹文化关联密切的神社仍然保持着矢竹栽培惯例。上古时期,矢竹已经从日本矢竹自生地扩展至常陆国行方郡等地,并广为栽培。常陆国是上古日本矢竹分布中心之一。
五. 蓳
蓳,在《风土记》中仅出现在肥前国松浦郡,念作“なよたけ”。上古时期的蓳是什么植物呢?
《肥前國松浦郡》:值嘉鄉……於茲 天皇 垂恩赦放 更勅云 此嵨雖遠 猶見如近 可謂近嵨 因曰值嘉 嵨則 有檳榔木蘭枝子木蓮子黑葛蓳篠木棉荷莧……彼白水郎 富於馬牛
1) 《竹谱》曰: “篁任篙笛,体特坚圆。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行船,细者为笛。篁音皇,见《三仓》。”[16]《大汉和辞典》: “篁:竹种名; 篁竹:竹丛,生于竹丛之竹; 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细者为笛。蓳:竹名。皮白,通斤。《集韻》:蓳,竹名,通作斤。《本草·竹》:集解,颂曰,按竹谱,蓳竹,坚而促节,体圆质劲,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细者可为笛。”[17]《类聚名义抄》: “篁:丄黄,シカムラ,皇。蓳:今正丄斤促节竹; 蓳竹: ナ ヨタケ。”[19]《风土记》注释及其现代日文译文中的观点认为:蓳,念做“なよたけ”,节间短的竹,指川竹[6]。
2) 《万叶集》中“なよ竹”指纤细温柔之竹,可能是“女竹”的形容词化[12]。川竹,日文汉字写作“女竹”,念作“メ ダケ”,又名“オ ンナダケ ”“カワタ ケ”“コマイダケ”,语缘有二:一是竹型中等,姿态修长,喻之如女之柔; 二是每节多枝,寓意孩子多、繁育旺,故名[29]。阪仓笃义认为,《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名字是“なよたけのかぐや姫”,“な よ竹”是“姿态优美的竹”,是形容辉夜姬姿态的枕词性修饰语; 冲浦和光认为,“なよたけのかぐや姫”中的“な よ竹”是川竹,川竹细小柔软富有弹性,作为形容姿态优美女性的枕词,常见于《万叶集》等文献中。日本竹类生物学领域代表人物之一的渡边政俊认为,从竹子生物学角度而言,《竹取物语》中的“なよ竹”不可能是细秆的川竹,应该是秆粗的大型桂竹或金竹[30]。还有学者从多学科角度综合考证得出,《竹取物语》中的“なよ竹”是“金竹”[31]。
3) 综上,《大汉和辞典》将汉字“篁”和“蓳”解释为同一个概念,但是根据《类聚名义抄》对“篁”和“蓳”的解释,不能断定二者必然是同一物。现代注释本《风土记》根据《类聚名义抄》中标注的假名“ナ ヨ タケ”得出蓳是川竹的依据不足。依据阪仓、沖浦、渡边的论证结果,可以确定:在上古日本,蓳是竹种名,念作“ナヨタケ”,但是念作“ナヨタケ”的蓳不一定是川竹; 万叶时代,将川竹和矢竹类称作篠(シノ),《肥前国风土记》中与“蓳”并列出现的还有“篠”这种中型竹类,因此可排除川竹。根据文本描述可知该岛上人们活动频繁,人工栽培植物的因素很高,则竹类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信仰因素是重要考量。因此,肥前国松浦郡值嘉乡的“蓳”应是金竹。
六. 笋
笋由竹生,笋大成竹。由《风土记》中众多的竹类记载可知,上古日本的食笋习俗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彩。《风土记》中直接的笋意象,仅出现在播磨国贺毛郡。
《播磨國賀毛郡》:三重里(土中々)所以云三重者 昔在一女 拔筠以布裹食 三重居 不能起立 故曰三重
三重里的笋文化描述,蕴含丰富的竹文化历史信息。
1) “裹”而食之。笋外有几十层外壳包裹,因此此处的“裹”而食之并非出于卫生考虑,而是整个烤熟或煮熟后再吃。如果是中小型竹类,应是“捏”而不是“裹”而食之。在上古大型竹类中,金竹是日本最早出笋的竹类,5月出笋,笋味美,是日本竹类中烤熟后可以直接食用的笋。在上古及以前的漫长岁月里,提起竹即指金竹,提起笋即指金竹笋[4]。通过解读“拔”“裹”“食”3个关键动词可知,可能是暮春时节,在山野劳作的农妇,饿极,拔山间金竹笋烤熟后,像“烫手山芋”那样,以衣服或衣袖“裹”而食之。由上可见,“裹而食之”的描述,呈现出播磨国贺毛郡漫山遍野金竹林和金竹笋争相萌发的暮春时节,农夫在山间辛勤劳作的上古田园风光。
2) “三重”之故。一是信仰因素。古时人们认为吃多了精力旺盛的笋会中毒。之后,泛灵论思想淡薄,竹中宿有精灵的意识演变为旺盛精力信仰[11]。日语中,笋又称“竹胎”“龙儿”,称之为“未见阳世”,视同人类“胎儿(水子) ”,建“水子神社” “竹灵之碑”为之镇魂,表达愧疚和敬畏。上古时期最早出土的金竹笋和各种活动结合,成为供奉神灵的初物,规定五月十三日是食笋日,此日食笋增精气,此前食笋是触犯神灵的行为,绝对禁止[4, 32]。二是时代因素。日本金竹文化信仰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日本古代神社御神体几乎全是金竹笋[5]。金竹除了可食笋外,还可作为竹枪材料,金竹枪是日本古代第一武器,各武装势力争相栽培,实施优厚制度保护竹林,颁布严酷的惩戒制度; 设立“竹奉行”管理竹林与研制竹枪; 为培育合格的竹枪用金竹材,设立“薮奉行”,栽培山茶树保护竹林。不但盗笋者斩首,连盗采山茶花者也斩首,以至于日本竹文化史上曾经出现过“山茶花是凶之花”的典故[33]。三是思想因素。传统思想认为,如果吃掉3个月即可长成高大竹材的竹笋太可惜,以至于频频出现基于“初物情节”的“奢侈禁止令”。幕府时期颁布禁止的“初物”中,第一个禁食对象就是竹笋。日语“盗笋烂手”是防止盗采竹笋而杜撰的谚语[32]。
因此,播磨国“三重里”传说是基于上述多种文化因素而编撰的缘起故事,尤其是“裹”和“三重”二词更是意蕴悠长,隐含丰富、有趣的上古笋文化习俗。
-
[1] 冯玮.日本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 121. [2] 志田諄一.常陸国風土記と自然林[C]∥国文学年次別論文集: 上古1.東京: 朋文出版, 1991: 596-599. [3] 黑板勝美.日本書紀(前編) [M].東京:吉川弘文馆, 1966: 283-284, 408-409. [4] 室井绰.竹の世界: 1[M].東京:地人書館, 1993: 15-18, 24-33, 118-119, 123-124, 138-139, 210-211. [5] 室井綽.竹の御神体の転落[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2003 (47): 15-18, 63-64. [6] 風土記[M].秋本吉郎, 校注.東京:岩波書店, 1958 [7] 井上通泰.播磨國風土記新考[M].東京:大岡山書店, 1931. [8] 次田潤.古事記新講(增訂版) [M].東京:明治書院, 1928. [9] 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4: 33, 72. [10] 片山久.岡山県産竹笹類の最大稈[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2006(50): 63-66. [11] 沖浦和光.竹の民族誌[M].東京:岩波新書, 1991: 62-66, 86-90, 130-133. [12] 山田卓三.竹笹と人間[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2004(48): 27-38. [13] 武田祐吉.日本書紀(2) [M].東京:朝日新聞社, 1953: 138. [14] 上田弘一郎.有用竹と筍―栽培の新技術―[M].東京:博友社, 1963: 41-43. [15] 室井绰. バンブー·ノート(44) [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2005(49): 164. [16] 戴凯之.竹谱[M]∥杨林坤, 吴琴峰, 殷亚波.梅兰竹菊谱.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121, 137, 182-184, 192. [17] 諸橋轍次.大漢和辞典[M].東京:大修館書店, 1985: 823-824, 832, 841. [18] 中田祝夫.源順倭名類聚抄[M].東京:勉誠社, 1978: 238. [19] 正宗敦夫.類聚名義抄(第1卷) [M].東京:風間書房, 1954: 972, 969, 981. [20] 《新日汉辞典(增订版) 》编写组.新日汉辞典(增订版) [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4: 914. [21] 森田玲.竹の響きと神賑(二) ~伊勢大神楽での使用事例①~[J].竹, 2009(110): 14-17. [22] 竹文化振兴协会.竹のニュース[J].竹, 2010(114): 26. [23] 室井绰, 岩島芳哉.戎神社の福笹はオカメザサからモウソウチクさらにビニールへ[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2006 (50): 56-57. [24] 内村悦三.「竹」への招待―その不思議な生態―[M].東京:研成社, 1994: 160-170. [25] 室井绰.竹を知る本[M].東京:地人書館, 1987: 95-98. [26] 五十嵐謙吉.歳時の文化事典[M].東京:八坂書房, 2006: 189-196. [27] 室井绰.竹·笹の話[M].東京:北隆馆, 1969: 82. [28] 室井绰.記録に残る竹笹の神様[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2004(48): 95-96. [29] 室井绰.難解タケの語源[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1996 (40): 96-103. [30] 渡边政俊.竹取物語の世界(二)数字「三」のこだわり[J].竹, 2001(78): 13-15. [31] 任敬军.《竹取物语》与日本竹文化[J].外国文学评论, 2010 (2): 124-128. [32] 室井绰.竹の世界: 2[M].東京:地人書館, 1994: 204-206. [33] 室井綽.竹槍とツバキ[J].富士竹類植物園報告, 2001(45): 12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15
- HTML全文浏览量: 293
- PDF下载量: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