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城市造林工程中“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评价——基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的征地农户调查

彭秋原,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彭秋原,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城市造林工程中“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评价——基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的征地农户调查[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 66-7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98
引用本文: 彭秋原,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城市造林工程中“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评价——基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的征地农户调查[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 66-7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98
PENG Qiu-yuan, HUANG Jie-long, XING Xiu-Cheng, WANG Li-qun.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Farmers with "Compound Identity" in Urban Afforestation Project:A Survey of Land-Expropriated Peasant Households Based on Afforestation Project in Beijing Plain[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1): 66-7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98
Citation: PENG Qiu-yuan, HUANG Jie-long, XING Xiu-Cheng, WANG Li-qun.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Farmers with "Compound Identity" in Urban Afforestation Project:A Survey of Land-Expropriated Peasant Households Based on Afforestation Project in Beijing Plain[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1): 66-7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98

城市造林工程中“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评价——基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的征地农户调查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理念的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绩效评估研究” 15JGB04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彭秋原, 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预测与评价。Email:2498628117@qq.com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Farmers with "Compound Identity" in Urban Afforestation Project:A Survey of Land-Expropriated Peasant Households Based on Afforestation Project in Beijing Plain

  • 摘要: 城市造林工程中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复合身份”的农户(农地流转的交易者+林业生态外部性的直接消费者), 研究“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对城市造林工程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5个维度24个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征地农户的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发现:农户的总体满意度值为65.825, 处于“一般满意”状态; 管护效果满意度>补偿效果满意度>生态效益满意度>社会效益满意度>经济效益满意度,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复合身份”特征使得农户表现出在“经济补偿”得到有效保障后, 其满意度会聚焦到对林业生态工程外部性的期待上。这是城市造林工程中农户满意度与一般林业生态工程农户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区别之一。
    Abstract: There is a special group in urban afforestation project-farmers with "compound identity", i. e., as a trader in land circulation and a direct consumer outside forestry ecology engineering, studying the satisfaction of farmers with "compound identity"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afforest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ystem with 5 dimensions and 24 evaluation indexe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atisfaction of farmers in Beijing plain afforestation proj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value of farmers was 65.825, which was only in the state of " general satisfaction". The order was as the management effect > compensation effect > ecological benefits > social benefits > economic benefits, indicating that at a certain extent, the feature of "compound" identity mad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would focus on the expectation of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externality only after the " economic compensation" was effectively guaranteed, which was major difference of farmers' satisfaction between in urban afforestation engineering and in general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 城市造林工程是为了应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和改善城市发展空间而进行的一项改善城市生态活动。城市造林不仅指在市区进行绿化美化造林, 也包括在城郊地区进行的规模化造林。为达到集中连片的造林效果, 不可避免地需要征用部分农地进行土地流转造林, 从而影响了征地农户的生计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农户满意度进行评估有助于从农户的角度发现城市造林工程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对工程后期的可持续经营和利用提供参考[1]。在不同的场合和造林背景下, 农户的期望内容和期望重点各不相同, 这为评估不同林业生态工程的农户满意度造成了一定困难。与一般的林业生态工程有所不同, 城市造林生态工程在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城市空气和改善城市噪音等方面的作用要更加突出[2]。另外, 城市造林工程还催生了一种具有“复合身份”特征的农户。与一般林业生态工程的征地农户不同的是, 这些“复合身份”的农户不仅是农地流转的交易者还是林业生态外部性的直接消费者。他们既要面对征地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改变, 同时也享受造林带来的各种外部性效益, 如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造林提供的休憩场所和附加就业机会。这些外部性可以视为城市造林工程对农户进行的除征地补偿之外的“非经济补偿”。在大城市进行的造林工程, 农户的“复合身份”特征更加明显。

    林业生态工程的农户满意度是农户对造林的期望和造林实际成效的对比后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心理状态的评价一般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 因为评价主体的不同, 不同的个体特征都可能左右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3]。现有的研究表明, 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主观评价的统计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克服这个问题, 从而获得比较真实的农户满意度[4]。此外, 采用多维指标体系进行的满意度研究也具有较好的说服力和可信度[5-6]。大量研究表明, 在涉及农户土地流转的满意度研究中, 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因素不仅包含经济感知, 环境和社会感知也是重要因素[7-9]。林业生态工程方面的征地农户满意度研究也支持这一发现。王金龙等[10]利用京冀375个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发现, 农户对生态水源保护林的满意度感知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3个维度, 而经济效益的感知会显著影响农户的满意度。一些关于“三北”防护林退耕农户的满意度研究发现, 构成农户满意度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经济收入、就业机会、生活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11-13]。王昌海等[14]通过对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周边的退耕农户进行满意度调查, 发现农户关心的内容主要还是补偿标准、家庭收入、退耕后生活方式和周边生存环境等跟农户经济利益切身相关的内容。这些农户满意度研究主要通过AHP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15]、模糊综合评价法[1, 16]、功效函数法[9]、描述性统计和分参数检验[17]等方法来实现, 部分研究还通过多种方法组合使用来达到更可信的研究结果。即有研究针对退耕农户的满意度内容和方法已颇多建树, 但是对于城市造林的退耕农户满意度研究目前还比较欠缺, 尤其对“复合身份”的农户满意度的关注还不够。城市造林工程本身的重要性和农户“复合身份”的特殊性都要求对退耕农户的满意度进行研究, 这对丰富农户满意度评价的理论体系大有益处; 同时, 也有助于发现城市造林工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为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保障城市造林工程的有效经营和可持续利用。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是由北京市政府主导、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实施管理的一项改善城市生态和促进城市绿化的工程, 是国内迄今为止造林面积最大的一项城市造林工程。因此, 本文基于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的退耕农户调查,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具有“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以期丰富相关研究内容, 并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2012年北京市提出要利用3~4年的时间在北京市平原地区新造林百万亩的建设目标, 工程于2015年底宣告完工, 实际造林面积超过规划目标, 累计完成平原造林超过10 500 hm2, 植树5 400多万株, 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14.85%提高到25.6%, 增加了10.75%;带动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近4%, 全市森林覆盖率由37.6%提高到41%, 使平原与山区森林覆盖率差距缩小了10%, 优化了区域内的生态空间结构, 提升了北京市生态承载能力, 完善了首都生态空间布局。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涉及除东城区和西城区以外的14个区。本研究主要针对大兴、通州、房山、延庆等造林任务较多且有农地流转的4个区的农户进行调查。在农户选择方面, 首先根据参与造林的乡(镇)名单在各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 然后根据有参与造林的乡村名单再随机抽取2~3个村庄, 总计共抽取9个村庄, 最后根据参与村庄农地流转的农户名单, 每个村庄随机抽取30个农户家庭, 部分调查点由于参与流转农户较多, 适当增加几个典型调查。平原造林课题组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 采用一对一问卷访谈方式进行, 共访谈250个农户家庭, 得到有效问卷232份, 有效率为93%。问卷内容包含农户基本信息、农户土地流转补偿状况、农户满意度等3大块内容。由于这些参与土地流转农户都是北京所属各区的农户, 近几年深受北京雾霾、沙尘暴和其他空气污染的影响。平原造林工程的初衷就在于改善北京市的生态人居环境, 因此可以认定, 这些农户满足“复合身份”的特征。受访农户的基本信息如表 1所示。

    表  1  变量描述与样本特征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采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评价, 能够对评价对象进行详细和深入的了解, 有助于从多维度和多群体的角度了解受访对象的态度。鉴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对设计者的专业水平和认知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寻求专家的帮助和咨询成为一个重要途径。模糊综合评价法依托于专业人士的主观判断结合数理公式的客观计算方法, 被广泛用于满意度评价的研究中[1, 3]。另外, 由于平原造林工程是一项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应的城市林业生态工程, 这些效应很难通过精确的定量数据计算得出, 因此需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可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能较好地解决平原造林工程绩效评价体系中那些模糊的和难以量化的问题, 适合进行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分析[3]

    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中, 先把要评判的同一类事物的多种因素, 按其属性分成若干类大因素, 然后对每类大因素进行初级的综合评判, 在这基础上再对初级评判的结果进行高一级的综合评判。将给定的因素集U, 按其不同属性划分成s个互不相交的因素子集U={U1, U2, …, Uk}, Uk(k=1, 2, …, s)。

    对每个Uk(k=1, 2, …, s)进行初级综合评判需要经过3个步骤。首先根据U={ Uk1, Uk2, …, Ukn}中各因素所起作用大小定出权重分配Ak, Ak= (ak1, ak2, …, akn), 且Σakn=1;然后给出因素评语集V={v1, v2, …, vn}; 最后对Uk中的每个因素ukj按照评语集V={v1, v2, …, vn}的等级评定出ukj。根据vn的隶属度Rkij(i=1, 2, …, m; j=1, 2, …, n), 由此组成单因素评判矩阵Rk。同时得出对Uk的一级综合评判Bk, Bk=AkRk=(bk1, bk2, …, bkn), (k=1, 2, …, s)。

    根据分类评价维度的初级评判对U进行综合评判。首先将U上的s个因素子集Uk(k=1, 2, …, s)看成U上的s个单因素; 然后按各UkU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结合上文的权重分配Ak, 得出最终权重D, D=(d1, d2, …, ds), 最后由各Uk的评判结果Bk(k=1, 2, …, s), 得出总的单因素评价矩阵R, 公式如下:

    (1)

    则可得到U的综合评价矩阵B, 公式如下:

    (2)

    最后, 按照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并结合评语集V, 可以对评价对象的效益做综合判断。

    “复合身份”的特征决定了农户的满意度既要包含造林工程对土地流转的补偿措施安排, 也必然包括造林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外部性, 还需要包括农户对造林工程的管护工作及其效果的评价。笔者首先根据平原造林工程实际的各项补偿措施、外部性效益和管护措施, 结合城市造林工程与一般生态林业工程的特点, 初步设计了5个评价维度、30个评价指标。其次采用专家咨询法, 通过咨询农业、旅游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平原造林工程的一线管理者, 对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修订, 最终确认存留24个指标, 形成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护效果和补偿效果等5个评价维度的满意度指标体系(见表 2)。其中, 生态效益包含空气净化、减少噪音、防风固沙、降低温度、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美化等6个评价指标; 经济效益包含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和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等2个指标; 社会效益包含提高环保意识、提供休憩场所、公共服务设施配备效果和提高交通便利性等4个指标; 管护效果包含植被管护效果、环境卫生状况和林地道路设置等3个指标; 补偿效果包含补偿标准满意度、实际到手补偿金额、补偿形式、补偿的及时性、补偿的公平性、补偿的透明性、补偿的政策宣传、补偿政策制定过程和征地矛盾调解效果等8个指标。所有指标都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评价, 1、2、3、4、5分别代表“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

    表  2  “复合身份”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赋权结果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首先, 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 制作专家评判表, 然后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的判断矩阵。为了使得专家打分结果更加贴近实际, 平原造林课题组邀请了相关部门专家、行业研究学者及平原造林工程一线管理部门领导共10人对指标进行重要性打分, 结果如表 3所示。按照AHP层次分析法, 可以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为:A=(0.197, 0.210, 0.087, 0.052, 0.452), 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5.30, 一致性检验结果C. R.=0.012<0.1, 说明判断矩阵的逻辑性构建合理, 所求的赋权结果有效。

    表  3  准则层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判断矩阵, 将判断矩阵里的系数值输入AHP分析软件yaahp 10.0, 可得评价指标的权重。由于AHP赋权方法主要依赖评估者的主观判断可能存在计量偏差, 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简称SEM)进行客观方法赋权, 最后取两者的均值作为组合权重, 最终得到各级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 24)。

    农户的满意度评价指标集U中包含5个维度内容U=(Uk)(k=1, 2, 3, 4, 5), 其中, Uk分别由二级指标ukj构成。本文按照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为参考建立评语集, 设置评语等级为5, 即评语集为:V={ v1, v2, v3, v4, v5 }, v1表示很不满意, v2表示不满意, v3表示一般满意, v4表示满意, v5表示非常满意。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农户生态效益(R1)、经济效益(R2)、社会效益(R3)、管护效果(R4)和补偿效果(R5)的判断矩阵和模糊聚集, 数值结果如表 4所示。

    表  4  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和综合评价值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采用M(·, +)模型, 对各制约层指标评价集进行处理, 可以得到5个评价维度的模糊集聚B1B2B3B4B5, A1A2A3A4A5分别为5个评价维度指标的权重矩阵。B1=A1R1= (0.025, 0.194, 0.246, 0.353, 0.181);B2=A2R2= (0.210, 0.590, 0.124, 0.064, 0.013);B3=A3R3= (0.120, 0.282, 0.295, 0.216, 0.087);B4=A4R4= (0.006, 0.044, 0.133, 0.600, 0.217);B5=A5R5= (0.010, 0.080, 0.186, 0.557, 0.168)。

    准则层因素的权重向量D=(0.197 2, 0.210 8, 0.087 1, 0.052 6, 0.452 4), 根据式(2)计算综合评价值Z=ABk=(0.065, 0.226, 0.192, 0.385, 0.142), 其中, k=1, 2, 3, 4, 5。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计算可知隶属有效性a值为0.846, 说明研究结果“比较有效”。因为李克特五级量表采用五级态度, 每个态度分别对应一个数字区间, 可以通过量化每个区间, 将等级转化成分值的形式表示, 并引入分数集V, V=(v1, v2, v3, v4, v5)T= (15, 40, 60, 80, 95)T

    结合上文综合评价值, 可以得到农户综合评价分数F=VTZ=(15, 40, 60, 80, 95)T×(0.065, 0.226, 0.192, 0.385, 0.142)=65.825。

    根据分数集和5个评价维度的模糊聚集Bk, 可以分别计算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管护效果和补偿效果的满意值, 计算结果见表 5

    表  5  满意度评价等级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6可知, 平原造林工程农户满意度值为65.825, 在满意度层级上隶属于“一般满意”。这说明平原造林工程在提升农户满意度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对比总体满意度的5个二级评价维度可以发现农户态度的变化和形成原因。农户在二级评价维度的满意度得分值为管护效果(78.445)>补偿效果(75.030)>生态效益(68.330)>社会效益(56.325)>经济效益(40.545)。数据结果表明, 农户的总体满意度值直接受限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满意度值, 农户对平原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满意度值偏低和工程本身的性质以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有关联。

    表  6  农户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平原造林工程的初衷在于改善北京市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升森林覆盖率。工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只在城区建立了若干城市公园, 在郊区没有充分考虑农户的生态休闲和游憩需求, 导致郊区平原地区的造林工程缺乏休憩场所和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 也使得森林生态旅游等附属产业没有发展起来, 工程对林地周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另外, 由于林木尚处于成长阶段, 严禁农户进入林地从事经营性开发, 使得多数农户退耕后没有就业机会, 收入来源单一并且增长有限, 从而导致农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意度值偏低。这是工程在养护阶段和后期可持续经营利用阶段需要思考和改善的地方。

    生态效益的满意度为68.330, 隶属于“一般满意”。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的竣工期尚短, 正处于成活率的管护阶段, 林木的郁闭性还不高, 因此在生态效益方面的作用尚不凸显。由于北京市秋冬季节的雾霾和部分特殊天气仍然影响着农户的生活起居, 因此农户对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持有较高的期待, 但受限于造林时间较短, 林地生态效益并不能充分体现, 导致生态效益的满意度处于“一般”阶段。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相信平原造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农户对平原造林工程的管护效果和补偿效果都处于“满意”状态, 评价值分别为78.445和75.030。平原工程对林地在成长期阶段实施了严格的管护措施, 不仅派有专人巡视, 还成立管护公司对林地进行日常养护工作, 并且严禁在林地从事经营性开发。这些管护措施的效果明显, 造林地的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 林地林木的卫生、防火和病虫害工作也得到了农户的认可。另外, 由于平原造林工程的农地流转费(15元/(hm2·a-1))高于一般的农地流转项目(6~8元/(hm2·a-1)), 因此流转补偿方面得到了征地农户的普便拥护。自愿流转的征地方式也减少了征地纠纷等事件的发生, 因此农户对于补偿效果的认可度较高。

    针对农户具有“复合身份”的特征, 本研究从农户对土地流转各项利益的关注和对林业生态工程外部性的期待水平两个角度构建起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护效果和补偿效果等5个维度在内的24个评价指标体系。以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的征地农户为例,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 对北京平原造林工程农户满意度进行测评, 研究发现:

    1)农户对平原造林工程的总体满意度值为65.825, 处于“一般满意”状态。造成总体满意度值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户对平原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感知不满意, 二者的满意度分别为40.545和56.325;而造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满意度值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平原造林工程目前正处于造林成果养护阶段, 限制了农户依托林地从事经济开发活动的机会; 工程的规划建设缺乏对农户休闲游憩需求的考虑, 也未能带动森林生态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就业机会及收入增加有限。

    2) 农户对平原造林工程的管护效果和补偿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78.445和75.030, 都达到“满意”的水平。这两个维度的“满意”水平主要归功于规范的养护制度和养护措施, 以及高于一般农地流转项目的补偿金。平原造林工程的土地流转费用由北京市财政和各区财政组成, 部分财税收入水平较高的区县下属乡镇还另外给予农户一笔流转补偿金, 额度在5~10元/(hm2·a-1)不等, 使得流转农户的补偿金收入要高于农地种植实际收入。另外, 征地进行造林采取自愿原则, 因此农户对补偿效果基本都达到满意的状态。

    3) 农户对平原造林工程的补偿效果满意度>生态效益满意度,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复合身份”特征使得农户表现出在“经济补偿”得到有效保障后, 其满意度会聚焦到对林业生态工程外部性的期待上。尤其是对农户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环境效益, 如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等方面的期待。这是城市造林工程中农户满意度与一般林业生态工程农户满意度评价的重要区别之一, 对其他相关城市造林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 农户的“复合身份”特征要求相关城市造林工程在规划建设期不仅要考虑造林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 还需要将农户、市民等“生态消费者”的休闲游憩需求考虑在内, 并且对城郊地区的林地在后续可持续经营和利用方面给予详细的规划和指导, 避免造成“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造林效果。

  • 表  1   变量描述与样本特征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复合身份”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赋权结果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准则层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下载: 导出CSV

    表  4   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和综合评价值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满意度评价等级

    下载: 导出CSV

    表  6   农户满意度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下载: 导出CSV
  • [1] 张连刚, 支玲, 张静, 等.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满意度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J].林业科学, 2014, 50(8):154-16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lykx201408022
    [2] 金佳莉, 王成, 张昶, 等.北京平原造林绿化居民满意度研究[J].林业经济, 2017, 39(6):73-8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672542606
    [3] 廉同辉, 余菜花, 包先建, 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主题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以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为例[J].资源科学, 2012, 34(5):973-98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RZY201205026.htm
    [4] 赵雪雁, 毛笑文.西部民族地区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分析:基于甘肃省的村域调查数据[J].农村经济问题, 2014(5):49-54. http://www.cqvip.com/QK/96316X/20145/49644418.html
    [5]

    DIAZ-SERRANO L, STOYANOVA A P. Mobility and housing satisfe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12 EU Countries[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10, 10(2):661-683. http://joeg.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0/5/661.short

    [6] 谭清香, 张娬.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5省1 000个农户的调査[J].中国农村经济, 2015(2): 52-65. http://www.cqvip.com/QK/94178X/201502/663880089.html
    [7] 梁思莹.四川省什邡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民满意度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 2016(1):21-2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glyqy201601006
    [8] 张哲, 周静, 刘启明.辽北地区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 2012(2):42-43.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12.02.016
    [9] 杨伶, 王金龙, 张大红, 等.京冀水源涵养林建设成效满意度评价研究:基于AHP和功效函数法[J].林业经济, 2015, 37 (8):109-11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YJJ201508020.htm
    [10] 王金龙, 杨伶, 李亚云.基于农户与政府视角的林业生态工程满意度评价:以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 2016(3):81-8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JTG201603014.htm
    [11] 李树茁, 梁义成.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结构视角的可持续生计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 2010, 7 (2):1-1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GGL201002003.htm
    [12] 朱长宁, 王树进.退耕还林背景下农户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采用行为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3):69-7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JNS201503010.htm
    [13] 王一超, 郝海广, 翟瑞雪, 等.农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预期及其影响因素:以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和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31(8):69-7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HZH201708012.htm
    [14] 王昌海, 温亚利, 郝春旭, 等.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退耕农户前期满意度及后续退耕意愿研究:以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周边124退耕户为例[J].资源科学, 2010, 32(10):2030-2037.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ykx201010027
    [15] 徐昕彤, 陈宇, 卫笑, 等.基于AHP法的南京市节约型园林景观满意度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4(4):260-264. doi: 10.3969/j.issn.1002-1302.2014.04.097
    [16] 马奔, 施展艺, 侯一蕾, 等.农户视角下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可持续性评价:基于甘肃、广西、宁夏与云南四省的调查数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29(11):79-85.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HZH201511014.htm
    [17] 李永慧, 李华晶, 郑娟.林业生态工程农户满意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林业经济, 2014, 36(4):59-6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YJJ201404011.htm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刘翌暄,王靓楠,刘笑冰. 基于IPA分析的山区造林工程农户满意度研究——以北京市北部山区为例. 科技和产业. 2022(02): 174-178 . 百度学术
    2. 黄杰龙,王旭,王立群,彭秋原. 城市造林工程农户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为例. 林业经济问题. 2019(02): 189-19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表(6)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49
  • HTML全文浏览量:  202
  • PDF下载量:  25
  • 被引次数: 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0-08
  • 发布日期:  2018-0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