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李心斐, 许恒, 程宝栋

李心斐, 许恒, 程宝栋. 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4): 78-8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22
引用本文: 李心斐, 许恒, 程宝栋. 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4): 78-8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22
LI Xin-fei, XU Heng, CHENG Bao-dong.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4): 78-8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22
Citation: LI Xin-fei, XU Heng, CHENG Bao-dong.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4): 78-8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22

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基金项目: 

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 2015ZCQ-JG-02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优先领域、模式选择研究” 17YJB01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心斐, 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林产品贸易。Email:2250824302@qq.com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 摘要: 概述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及农村教育的状况, 揭示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 以2004—2016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效应的分析方法, 进一步研究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 农户教育投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 增加农户教育投资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而且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并在长期是显著的。基于研究结论, 从政府和农户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the status of rur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reveal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arg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aking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from 2004 to 2016, the paper furth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farmer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by using the random effect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rmer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addition, increasing the farmers' educational investment can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lthough such impact has lagging effects, it will be highlighted in the long run.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farmers' perspectives.
  •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人均GDP增长率一度突破10%的大关。目前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 即人均国民收入在4 126 ~ 12 725美元之间。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 容易出现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的徘徊不前,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如果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必须进一步减少居民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形成更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对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出了挑战[1]。此外, 城乡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也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农村与城市、农村人与城市人之间摩擦增多, 恶化的城乡关系将有可能威胁已有的改革成果和社会稳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2]

    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中, 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经济回报的形式作用于劳动力市场, 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技能、增加收入水平, 还能增强信息的获取能力, 影响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后的区位选择, 提高就业稳定性。因此教育投资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例如, 温娇秀[3]通过1997—2005年28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 研究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关系, 结果表明城乡教育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吕炜等[4]将江苏省、吉林省和重庆市作为我国东中西部的代表省(市), 基于3个省(市)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 分析了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机理, 发现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会互相影响。盛雯莉[5]通过实证分析, 发现我国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低, 导致他们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也相对较少。这不仅影响着他们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 而且还会使他们对后代的教育投资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这又会影响后代的能力和收入水平, 形成一个代际的恶性循环。

    国外学者较早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教育投资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教育投资对收入的影响。如Schultz[6]、Becker等[7]、Mincer[8]都认为, 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程度会影响收入分配状况。②教育不平等所产生的影响, 如Chiswick[9]发现教育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呈现正相关性。Ferreira[10]则发现教育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Gregorio等[11]认为教育不平等程度越大, 收入不平等情况越严重。

    国内现有的关于教育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检验教育水平作用于城乡收入关系的“倒U型”假说, 即城乡收入的不平等随着教育投资会先恶化后改善。例如, 赖德胜[12]利用49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在教育扩展初期, 收入差距会扩大, 但到教育扩展后期, 收入差距会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大而缩小, 即存在着一定的“倒U型”关系。白雪梅[13]发现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间有“倒U型”关系, 并指出目前中国正处于“倒U型”曲线顶点左侧。王海云等[14]更进一步细分教育投资在不同阶段的作用, 发现高等教育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但中学教育与小学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在短期内会呈现出负向影响。②研究教育水平对非农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例如赵耀辉[15]和都阳[16]都通过研究表明, 农村劳动力所受的教育程度会对是否选择非农就业有一定的影响。任国强[1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非农的工作, 获得的非农收入会更高。陈玉宇等[18]也指出受教育水平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 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越高, 到工业部门工作的机会越大。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有效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 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融入城市, 逐渐实现市民化[19]。而随着“精准扶贫”的推广,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 贫困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 导致人力资本存量不足, 这是脱贫攻坚亟待解决的难题[20]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人们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增大, 但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在新时代背景下,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户收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下文简称十九大)的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如何提高农户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本文利用2004—2016年31个省(市、自治区, 港澳台除外)包括城乡收入、农户教育投资在内的多项数据, 设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研究农户教育投资和其他解释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目前, 研究农户教育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文献较少。大多数的研究文献没有考虑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滞后性问题。党和国家对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不断加快“精准扶贫”等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项目的推进速度, 研究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符合当前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虽有下行的趋势, 但始终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本文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下文简称城乡收入比)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从图 1可以看出,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 城乡收入比先呈现出一种增长的态势, 在1993年达到了短暂的峰值, 此后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 这也说明城乡收入差异严重的情况正趋于好转,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始终有一定的差距。而对于农户教育投资来说, 农村地区对教育的投入越大, 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 就越倾向非农就业, 因此获得的非农收入也越高, 这间接带动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提高, 使得城乡收入比减小。农户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比的变动趋势如图 2所示, 可以看出农户教育投资虽然在2006—2011年间有短暂且幅度较小的下降, 但从1990年以来农户的教育投资整体呈现出一种上升的态势; 并且农户的教育投资逐年提高, 城乡收入比逐年下降, 农户的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比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具体情况还需要在后文中进行验证。

    图  1  1990—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与城乡收入比变动趋势
    图  2  1990—2016年农户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比的变动趋势

    假设当今中国符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即存在两个结构特征:城镇部门(C)和农村部门(R), 这两部门均存在大量厂商, 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厂商的生产函数为科布-道格拉斯函数。城市和农村部门的生产值(Y)主要由生产要素投入(包括资本K和劳动L)和生产技术进步(A)带动。本文将农户教育投资(E)作为一种“要素投入”以反映其与农村部门产出的关系, 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具体形式为:

    (1)

    (2)

    式(1)中, αβ分别为城市部门资本和劳动的生产弹性, 0<α<1, 0<β<1。式(2)中, abc分别代表农村部门资本、劳动和农户教育投资的生产弹性, 0<a<1, 0<b<1, 0<c<1。

    由于两部门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决策均满足利润最大化原则, 因此, 劳动的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两部门的工资收入(W)为:

    (3)

    (4)

    假定两部门工资收入之比为城乡收入比(I), 则:

    (5)

    由此可见, 农户增加教育投资会缩小城乡收入比。基于此, 本文提出假设:农户教育投资的增长会缩小城乡收入比。

    为了选择其他影响城乡收入比的变量, 本文参考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文献。孙永强等[21]在研究城乡收入差距时选择了对外贸易水平; 杨晓军[22]选择了城市化、经济实力等作为其他控制变量进行研究; 而武小龙等[23]对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加全面, 既包含了人均GDP等经济因素, 也包含了教育等非经济因素。基于前文分析, 本文选用“城乡收入比(I)”作为度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由于数据样本较多和处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笔者选取了2004—2016年的31个省(市、自治区, 港澳台除外)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此外, 本文在计算城乡收入比之前用各地区城镇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消费价格指数, 分别将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数据转化为2004年的不变价格。

    对于特定的解释变量农户教育投资(E), 它是用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来衡量,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因素比如通货膨胀的影响, 农户教育投资数据根据农村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转化为2004年的不变价格。根据上文的研究假设, 农户教育投资越大, 长期来看农民生活水平会有所改善, 城乡收入比减小。

    本文选择的其他解释变量主要从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两方面考虑。在经济发展这类因素中, 主要考虑3个指标: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对外贸易水平。人均GDP(G)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单位为元,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过GDP指数将现价人均GDP转化为2004年不变价格。城市化水平(U)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 具体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水平(T)用“各地区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此外, 本文还要考虑固定资产投资(V)的政策偏向, 这主要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衡量。

    基于现有数据, 笔者建立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比影响的实证模型如下:

    (6)

    式(6)中, β0为截距项, εit为随机扰动项, i代表省份, t代表年份。其中, Iit代表城乡收入比, Eit代表农户教育投资, 农户教育投资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来反映, GitUitTit分别是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和对外贸易水平, Vit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偏向。

    首先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表 1显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 1可见各变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差, 为下文计量分析提供了可能。表 2则对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描述, 从中可以看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较小, 存在多重共线的可能较小, 并进行检验, 计算出方程的“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简称VIF)为3.23, 一般VIF越大, 多重共线性越严重, 此方程解释变量的VIF值远小于10, 故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现象。

    表  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n = 40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计量经济预测分析软件STATA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数据更加趋于稳定, 避免异方差问题的出现, 我们将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 表达式如下:

    (7)

    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包括混合估计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所以建立模型时需要对面板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首先利用F检验来确定是否建立混合估计模型, 然后运用豪斯曼检验(Hausman)来选择是否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具体过程如下:

    为了确定是混合效应还是固定效应模型, 我们对样本进行个体效应检验即F检验。F检验原假设认为模型中不一样个体的截距是一样的, 即可以运用混合效应模型。经计量分析, F统计量的概率为0.00, 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OLS (Ordinary Least Square)模型。因此, 本研究可以先排除混合效应模型。我们对样本分别构造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 为了确认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优劣, 再对模型进行豪斯曼检验(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为个体影响与解释变量无关, 即为随机效应模型。豪斯曼检验的P值为0.1, 大于0.05, 所以接受原假设, 即选择了随机效应模型。

    根据前文分析, 本文利用STATA13软件, 采用随机效应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处理, 并考虑教育对城乡收入比可能存在滞后的影响, 使用STATA13的滞后期函数, 可以得到当期的前期(t - i, i = 0, 1, 2, 3)解释变量, 形成4个样本集, 每个样本集中包含当期(t)被解释变量、当期(t)控制变量, 以对应前期(t - i)解释变量。每个样本集的前期农户教育投资(E)和当期控制变量对当期城乡收入比(I)进行回归。通过多轮回归结果, 得到农户教育投资(E)对当期及滞后期城乡收入比(I)的影响, 具体如表 3所示。

    表  3  其他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随机效应模型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从实证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农户教育投资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其回归系数为负值, 且在统计上满足5%的显著性水平。具体而言, 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比的弹性为- 0.035, 即农户教育投资每增加(降低)1%, 全国范围内的城乡收入比将缩小(扩大) 0.035%。对于其他解释变量来说, 对外贸易水平对城乡收入比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而人均GDP、投资政策偏向对城乡收入比有正向的影响。除此之外, 针对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比影响滞后性的问题, 本文对农户教育投资(E)分别进行滞后1期(t - 1年)、2期(t - 2年)、3期(t - 3年)的回归分析。通过回归结果发现, 在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模型中, 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比虽然有负向的影响但并不显著, 而在滞后3期的模型中, 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 从长期看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 从当期到滞后3期经历了由显著负相关、到不显著、再到显著负相关的过程。而从滞后1、2期和滞后3期的情况对比可以看出, 短期的滞后性并不显著。

    本文利用中国2004—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发现当期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比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并在长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对外贸易水平对城乡收入比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基于研究结论,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近年来, 国家有关部门和政府机构积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政策, 但在农村教育投资方面远远落后于城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的教育设施水平要远低于城镇, 政府在进行资金投入时会优先考虑城镇地区, 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落后。基于现状, 国家应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多元化教育体系。除此之外,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设施的投入, 合理整合农村的教育资源, 逐步形成以政府教育投资为主, 家庭、社会等教育投资作为补充的教育投资结构。

    农村教育相对于城镇教育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居民没有树立良好的教育观, 对教育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但是对于某些农村地区的农户来说, 需要自己承担学杂费, 可能仍然占据了家庭支出的较大部分, 教育投资的回报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大部分农村居民不愿意将有限的收入投入到短期无利益的地方。因此, 要发展农村教育, 首先要让农村居民树立起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让他们意识到教育对于劳动力技能、素质及收入的重要性; 同时, 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 农户要把眼光放得长远, 支持子女接受教育, 提高下一代的整体生产能力和素质技能,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图  1   1990—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与城乡收入比变动趋势

    图  2   1990—2016年农户教育投资与城乡收入比的变动趋势

    表  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n = 403)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其他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随机效应模型

    下载: 导出CSV
  • [1] 徐瑾.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化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6(11):25-3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jwtts201611004
    [2] 胡荣才, 冯昶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1(2):69-79.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1.02.008
    [3] 温娇秀.我国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动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07(5):40-45, 125. doi: 10.3969/j.issn.1002-2848.2007.05.006
    [4] 吕炜, 杨沫, 王岩.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教育不平等与政府教育投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3):20-3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jshtzbj201503003
    [5] 盛雯莉.基于教育视角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分析[D].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 2016.
    [6]

    SCHULTZ T W. Capital formation by educ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0, 68(6):571-583. doi: 10.1086/258393

    [7]

    BECKER G S, CHISWICK B R. Educ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6, 56 (1/2): 358-369.

    [8]

    MINCER J A. 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5, 83(2):218-223.

    [9]

    CHISWICK B R. Earnings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1, 85(1):21-39. doi: 10.2307/1881838

    [10]

    FERREIRA F G. Educ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urban Brazil, 1976-1996[J]. RevistaCepal, 2000, 71(8):41-61.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10.1177/0020881701038003002

    [11]

    GREGORIO J D, LEE J. Educ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new evidence from cross-country data [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02, 48(3):395-416. doi: 10.1111/1475-4991.00060

    [12] 赖德胜.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J].经济研究, 1997(10): 46-5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NSSD201408050000445545
    [13]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 2004(6):53-58.
    [14] 王海云, 陈立泰, 黄仕川, 等.教育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扩大或抑制——以重庆市为例(1985—2006) [J].经济问题探索, 2009(10):23-29. doi: 10.3969/j.issn.1006-2912.2009.10.005
    [15]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 1997(2):37-42, 73.
    [16] 都阳.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户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学, 1999(6):26-33.
    [17] 任国强.人力资本对农民非农就业与非农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天津的考察[J].南开经济研究, 2004(3):3-10. doi: 10.3969/j.issn.1001-4691.2004.03.001
    [18] 陈玉宇, 邢春冰.农村工业化以及人力资本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的角色[J].经济研究, 2004(8):105-116.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jjyj200408011
    [19] 张娜.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乡—城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D].重庆: 西南大学, 2017.
    [20] 公丕宏, 姚星星.贫困农户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分析——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理论导刊, 2017(11):89-9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673711477
    [21] 孙永强, 万玉琳.金融发展、对外开放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11(1):28-39. doi: 10.3969/j.issn.1003-1812.2011.01.006
    [22] 杨晓军.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3(4):13-25.
    [23] 武小龙, 刘祖云.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2—2011年省级Panel Data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 2014(1):46-54, 125-126. doi: 10.3969/j.issn.1002-2848.2014.01.006
  • 期刊类型引用(1)

    1. 齐新宇,张辉. 中国城乡居民教育投资差异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42-45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图(2)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00
  • HTML全文浏览量:  306
  • PDF下载量:  21
  • 被引次数: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07-04
  • 发布日期:  2018-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