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明代坐隐园主人和园址的研究以新发现的汪廷讷家族家谱为基础

王建文, 汪顺生, 付军

王建文, 汪顺生, 付军. 明代坐隐园主人和园址的研究——以新发现的汪廷讷家族家谱为基础[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72-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44
引用本文: 王建文, 汪顺生, 付军. 明代坐隐园主人和园址的研究——以新发现的汪廷讷家族家谱为基础[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72-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44
WANG Jian-wen, WANG Shun-sheng, FU Jun. The Further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wner Wang Tingne and the Site of Zuoyinyuan in M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Newly Found Family Tree Book of WANG Tingne’s Family[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0, 19(1): 72-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44
Citation: WANG Jian-wen, WANG Shun-sheng, FU Jun. The Further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wner Wang Tingne and the Site of Zuoyinyuan in M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Newly Found Family Tree Book of WANG Tingne’s Family[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0, 19(1): 72-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44

明代坐隐园主人和园址的研究——以新发现的汪廷讷家族家谱为基础

基金项目: 19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北京实验室建设-城乡生态北京实验室(市级)(科研类)(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城乡生态环境营造(5075227127/0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建文,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园林史。Email:wjwbuaf@126.com 地址:102206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责任作者:

    付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应用。Email:fujun6711@163.com 地址: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The Further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wner Wang Tingne and the Site of Zuoyinyuan in M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Newly Found Family Tree Book of WANG Tingne’s Family

  • 摘要: 坐隐园是主人汪廷讷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建造的一座私家园林,规模宏大,景点众多。时至今日,在坐隐园园址和园主家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清晰的地方,亟待后续的研究进行澄清。通过对新发现的《汪氏谱略》《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环翠堂华衮集》进行分析,得到了汪廷讷的家族成员和后代的信息。同时,证明了汪廷讷是汪仕齐的亲生儿子而不是义子,更正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汪廷讷个人身份的一个误解。同时找到了有关坐隐园位置的新证据,进一步证明了坐隐园园址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东部的万安镇汪村(今黄山市经济开发区新潭镇陈坑村)。
    Abstract: Zuoyinyuan was a private garden built by WANG Tingne in the 28th year (1600 A.D.) of Wanli’s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It covered a large area and had many scenic spots. Today, there are still some uncertainties in the owner and the site of the garden, that need to be clarified.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ree newly found books, Concise Family Tree of Wang, Yingchuan Yueyintang Family Tree of Wang, and Huancuitang Huagunji. It is found that the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of WANG Tingne were arranged clearly in the books. At the same time, WANG Tingne has been proved to be WANG Shiqi’ natural son and not adopted son, which is a correction to the long-time misunderstanding of WANG Tingne’s identity. New evidences have been given on the site of Zuoyinyuan, which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Zuoyinyuan was sited at Wangcun Village of Wan’an Town, Xiuning County, Anhui Province (today’s Chenkeng Village, Xintan Town of the Huang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 在历史上,坐隐园是位于安徽省休宁县的一座明代私家园林,建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1]。这座园林曾经规模宏大,有110多个景点,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徽州乡村别墅园林,并有一幅长1 486 cm,宽24 cm的大型画作《环翠堂园景图》,详细描绘了这座园林的内、外部景观,流传至今。这座园林因为底蕴深厚,因而被园林学界推崇,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古代园林之一。

    坐隐园主人汪廷讷(1577?—1625?,字昌朝,号无如),安徽省休宁县汪村里人士[2],是明代万历(1572—1620年)年间的出版家、戏剧家[3]。他为世人至少留下了三笔遗产,一是精美的版刻图书,包括《人镜阳秋》《文坛列俎》,二是受大众欢迎的戏曲《狮吼记》《种玉记》《彩舟记》《广陵月》等,三是坐隐园。关于这座园林,有精美的园图、园记、诗文流传下来,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中的凤毛麟角,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美术界和园林界的高度重视。

    有关坐隐园和主人汪廷讷的研究,是园林、出版、戏曲等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相关学者在这座园林的布局、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是在园址和园主有关情况的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疑点,亟待后续的研究进行澄清。2019年9月,笔者发现了记载坐隐园主人汪廷讷家族的两份重要家谱和《环翠堂华衮集》[3],两份家谱即《汪氏谱略》[4]和《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5]。家谱和《环翠堂华衮集》对确定坐隐园的具体位置和主人汪廷讷的家世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这两份家谱为基础,对上述两个方面给出了进一步的论证。

    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重建这座园林,对当地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当今文化建设、环境建设、旅游发展、经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汪承诜所编的《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刊印于清道光9年(1829),是坐隐园主人汪廷讷家族的家谱。《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3完整地记载了汪廷讷前代和子代的世系(见图1)。

    图  1  汪廷讷前代和子代世系

    从《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的记载可以看到,这个汪氏家族包含了汪廷讷的父亲、哥哥、儿子,他们的名字和汪廷讷的简介都是相符的(见后文),因此,这个汪村的越荫堂汪氏家族正是汪廷讷所属的汪村汪氏家族。

    汪原渠的《汪氏谱略》,刊印于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从谱中人员分析,此谱是《越荫堂汪氏家谱》的支谱。此谱以元一为72世(颍川侯为一世),如果仍以元一为一世,《汪氏谱略》的世系则为:一世:元一;二世:惠;三世:天祥;四世:进寿;五世:仁关;六世:德润;七世:云清(号诚斋,明嘉靖赐寿官顶戴);八世:日旵(字子耀,号松峰,明万历赐寿官顶戴);九世:世祯(字绍松);十世:廷谕(字君晓)。

    从《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可知,第七世云清生了7个儿子,日昇是长子,日旵是第三子。汪廷讷属于日昇支,这份家谱的编者汪承诜属于日旵支(日旵—世祯—廷谕—道友—文旭—时录—汝沂—本谷—承诜)。从《汪氏谱略》可知,这份家谱的编者汪原渠属于日旵支(日旵—世祯—廷谕—道友—文旭—时录—汝基—本秩—承烺—彦安—得份—鸣钧—原渠)。

    汪廷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热心文化,个性张扬,并给世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汪廷讷没有通过科举取得功名,所以在地方志中没有对他进行详细记载。目前,关于汪廷讷的履历尚有不少疑问,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汪廷讷的认知。今天,有必要对汪廷讷的家世进行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对他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关于汪廷讷的家庭身份,以前由于资料缺乏,研究者只能根据部分资料进行大致的假设,并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一些片面推测,甚至对汪廷讷的形象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熙《休宁县志》卷5《舍选》记载:“汪廷讷,汪村人,加例盐提举。”[6]康熙《休宁县志》卷8《书目》记载:“《人镜阳秋》,汪廷讷撰。” [6]嘉庆《休宁县志》卷11《仕宦·文官》记载:“汪廷讷,汪村人,加例盐提举;汪承灯,字树华,汪村人,廪贡,安徽青阳县教谕。”[7]嘉庆《休宁县志》卷11《仕宦·封赠》记载:“汪日昇,字子曙,汪村人,以孙廷纳(应为:讷)赠奉训大夫;汪世衡,字仕齐,以子廷纳(应为:讷)封奉训大夫。” [7]嘉庆《休宁县志》卷14《人物·风雅》记载:“汪廷讷,字无如,汪村人,盐提举,耽情诗赋,兼爱填词,结环翠亭,酒宴琴歌,与汤义仍、王伯谷诸人游,有《环翠亭集》(《明诗综》)。” [7]嘉庆《休宁县志》卷23《艺文·书目》记载:“人镜阳秋:汪廷讷撰。” [7]道光《休宁县志》卷11《仕宦·文官》记载:“汪廷讷,汪村人,加例盐提举;汪承灯,字树华,汪村人,廪贡,安徽青阳县教谕;汪承诜,字郗芳,汪村人,光禄寺典簿。”[8]

    根据上述记载,嘉庆二十年(1815)的《休宁县志》与康熙三十二年(1693)《休宁县志》相比,增加了汪日昇、汪世衡,以及汪廷讷的《人物·风雅》。道光三年(1823)《休宁县志》与嘉庆二十年《休宁县志》相比,增加了汪承诜。这说明,康熙年间,修志人员只采集了汪廷讷的个人信息,嘉庆、道光年间修志人员分别收到了汪村越荫堂汪氏家族补充的信息,从而增加了汪廷讷父亲、祖父以及汪承诜的记载。

    关于汪廷讷的家庭,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徐朔方先生给出了《汪廷讷行实系年》[9],董捷给出了《汪廷讷生平线索》[10],基本上完成了汪廷讷的年谱。但是由于资料缺乏,在汪廷讷的家世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于汪廷讷的家世,学者研究成果如下:1980年,黄裳先生根据《人镜阳秋》,最早指出了汪廷讷父亲为汪仕斋(应为:齐)[11]。1993年,徐朔方先生根据《环翠堂华衮集》和《坐隐先生全集》中顾起元《坐隐先生传》的记载,指出汪廷讷是一位富商的义子,并根据《坐隐先生全集》的记载指出,汪廷讷有一个儿子叫汪道长[9]。1994年,Nancy Berliner 发表Wang Tingna and Illustrated Book Publishing in Huizhou 指出:根据《人镜阳秋》记载,汪廷讷的父亲是汪仕齐,汪廷讷的嫡母是程氏,帮助汪仕齐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没有生育,因此她为汪仕齐娶了第二个妻子左氏。汪廷讷和哥哥汪文训都是左氏所生,汪仕齐在芜湖经商娶了第三个妻子,生了两个女儿[12]

    2001年,董捷给出了《汪廷讷生平线索》,其中有:“庚戌,万历三十八闰三月,次子生。时梅子马、王仲修、陈眉公、程云台诸社友过饮。” [10]说明此时汪廷讷已经有两个儿子。

    根据前面《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2记载,汪廷讷后代并不繁盛,其世系图谱如图2所示。

    图  2  汪廷讷后代世系

    可以看到,休宁汪村汪廷讷第四代有两位男性迁居芜湖,后代情况不明,到了第八代,休宁汪村只有一位男性,而且后代情况不明。后代中只有孙辈的文邦考授府经历(徽州知府文书)[5],其他人没有做官。因此,家族不兴旺是导致汪廷讷和坐隐园没有被记载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前面《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2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汪廷讷是汪仕齐的亲生儿子,否则,如果是继子,家谱中一般都会如实记载的。例如汪村始祖元一,在本家谱中忠实记载了他是吴姓人,由于汪家没有男性后裔,由姑姑带来过继给了汪家[5]。徐朔方先生推测汪廷讷从小就被过继到家财丰厚的义父家中,最终如愿以偿继承了巨额财富,这个推测导致学术界对汪廷讷出现很多误解。

    徐朔方先生写道:“顾起元为他写的传记,既载入《环翠堂华衮集》,又载入《坐隐先生订谱合集》,文字大体相同而略有差异。《华衮集》那篇说到他的义父,《订谱合集》去掉义字,变成生父。顾起元不会为他写了大体相同的两篇传记,事实只能是传记经过篡改,出现不同的另一版本,这是弄虚作假的手段之一。” [9]徐朔方先生的这一论断,在汪廷讷研究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

    关于这个关键证据,由于长期以来研究者没有找到《环翠堂华衮集》,这部书被一些研究者标注为“收藏地点不明”,所以无法进行核实。笔者通过大量文献检索,终于发现北京大学图书馆内收藏有一部《环翠堂华衮集》。通过努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几位老师的帮助下,读到了这本书,上述问题得以真相大白。《环翠堂华衮集》中顾起元《坐隐先生传》相关记载为:“先生世好行德,母娠,梦笙籁羽幢拥入其室,而生先生,生则颖异警敏,垂髫慕古,过目便了其义,父笃爱之。”[3]在此,可以看到,徐朔方先生出现了断句错误,他断句成:过目便了,其义父笃爱之。这个错误导致他对汪廷讷给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推测,认为汪廷讷是义子。《坐隐先生全集》中顾起元《坐隐先生传》相关记载为:“家世好行德,母孕时梦笙籁羽幢拥入其室,而生先生,生则警敏特甚,垂髫慕古,过目辄诵于口,了于心,父笃爱之。”[2]在此可以看到,徐朔方先生认为,父字前面的义字被删掉了,所以,他认为汪廷讷在后期刻印《坐隐先生全集》的时候故意删除“义父”的“义”字,并在随后对汪廷讷的品行进行了定调,认为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使用各种手段弄虚作假。

    综上所述,前期,顾起元没有记载汪廷讷的义父,后期,汪廷讷也没有在刻印时故意删除“义父”的“义”字。

    根据《坐隐园先生全集》的记载,环翠堂是坐隐园中的主体建筑,因此本文中谈到的环翠堂堂址就是坐隐园园址。关于坐隐园园址,有“南京说”和“休宁说”。

    最先关注到坐隐园的学者是郑振铎先生(1898—1958年)。1932年,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写道:廷讷,字昌朝,……有《环翠堂集》,他在南京,有很幽静的园林,常集诸名士,宴饮于园中[13]。1981年,周芜先生在《汪廷讷与胡正言−记明代两位出版家》一文中写道:“从汪氏刻书与交往考察,环翠堂园址不在休宁,而在金陵。”[14]2018年李啸非认为:“……汪廷讷……在南京停留的时间只有短短四年,不足以修建起如此庞大的庭园。通过与地图、县志等材料的比对,休宁汪村在自然地理条件上与《园景图》所描绘的山岳迭起、湖水汤汤的场景相似,基本可以确定坐隐园真实存在,并坐落于此。” [15]

    本文认为,由于在汪廷讷的诸多文学作品中,例如《坐隐园先生全集》,都没有提到他在南京有一座坐隐园,因此,坐隐园的“南京说”是没有依据的。

    休宁县有两个汪村,一个在休宁县的西南部,在县城的西南方向48 km,一个在休宁县东部,在县城的东北方向5 km,两个汪村只是名字相同,方位明显不同。西南方向的汪村历史悠久,目前为汪村乡,有比较大的汪氏家族。《坐隐园先生全集》中很多诗文显示,环翠堂、坐隐园在安徽省休宁县松萝山南麓,汪廷讷的居住地,在休宁县东部。有学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认为坐隐园园址位于汪廷讷在休宁县的居住地汪村,他们给出的论据如下。

    1988年,张国标先生在《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一文中对环翠堂园址进行了考证[16],认为坐隐园在休宁县东部的汪村,他认为:一,清代嘉庆年间休宁人徐卓的《休宁碎事》中记载“邑东汪村坐隐园……”,说明坐隐园在休宁县东部的汪村,并谈到有资料表明,徐卓参加了嘉庆《休宁县志》的编纂,因此比较可靠。本文认为这个证据说服力很强,但徐卓在《休宁碎事》中对坐隐园的有关记载除了“邑东汪村”这一地名外,其他完全是照抄《坐隐先生全集》[17],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没有对坐隐园位于“邑东汪村”这个判断给出依据,没有提供休宁县东部汪村的唯一性,因而需要更多证据进行补充。二,汪廷讷《坐隐先生随录》写道:“余家松萝之麓,璜、琅、夹源饶门如带,沿堤桃柳参差,雨过千峰,俨列画图。”[2]笔者认为,这个证据说明汪廷讷家住在松萝山山麓,有三条河流过门前,但是这个位置比较宽泛。三,张国标先生曾去过松萝山汪村一带考察过,那里还残存着坐隐园的遗迹。张先生记载:“……直到1985年建屯溪民航飞机场,……从那里搬走了好几车假山石(太湖石、钟乳石)……当地老人说,很早以前此处即是汪家大花园……。”笔者认为,这个证据不能说明坐隐园在松萝山汪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属于坐隐园。四,张国标先生现场考察过原昌公湖遗址,此地于20世纪50年代后改造成现在的昌湖水库,但当地老人依旧叫它昌公湖。笔者认为这个证据本来可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由于缺乏细致的记录,例如,昌公湖遗址在水库建成以前的地貌和当地被采访老人的具体情况等,导致说服力减弱。五,《环翠堂园景图》中有徽州松萝山一带旧有景点名称,如黄山、白岳、松萝山、仁寿山、金鸡峰、广莫山、飞怖山、古城塔、古城村等。笔者认为这些证据只能说明坐隐园大致位置在休宁县城东部一带。

    1990年,《休宁县志》认为:“汪廷讷,(1573—1619年),……今徽光乡汪村人,明代戏曲作家。……家中建有坐隐园、环翠亭,常与汤显祖、王伯谷等名士交往。……他在金陵开设环翠堂书坊……”[18]笔者认为这个记载十分具体,但是没有提供证据。

    2011年,姚宜梅认为:“环翠堂园为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在徽州祖居休县松萝山下修建的一座私人庭园,亦称‘坐隐园’。原遗址在休宁县万安镇汪村,…… 但从遗址上还可以看出当初的轮廓:大部分已经被填的昌公湖,……为营造水口时的八卦小山丘,树叶型的钓鱼台,手工雕刻的不同内容的柱础,山上的片砖瓦砾,处处无不述说着当年在这儿大兴土木建造的庞大的真实的园林生活。” [19]笔者认为,这些调查结果不具有唯一性,缺少说服力。

    2017年,王冉认为:“《休宁县志》中记载坐隐园位于万安镇陈坑行政村的汪村,现在属于黄山经济开发区新潭镇陈坑村。笔者前去考察,发现汪村西北侧有昌公湖塘,就是保留下来的坐隐园外的昌公湖。……此外,汪廷讷在《卧游杂记》中又记录有‘敝庐西去三十里有白岳’‘北去五十里即黄山’‘舍前去五里古城岩’,而汪村西距齐云山16公里,北距黄山30公里,南距古城岩约3.5公里,和文中所记基本相符,因此汪村是坐隐园园址所在无疑。”[20]笔者认为,对昌公湖的调查没有进行细致记录,说服力不强。根据齐云山、黄山、古城岩与汪廷讷家的相对位置确定坐隐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由于古代人记载路程不是很准确,所以需要寻找更多证据。

    2018年,李啸非认为:“……回到汪村现场……地图上有一片广阔水域,其面积与袁黄所记载坐隐园内昌公湖面积大致相似,路程相近,在湖边可观览山景,与《园景图》中的描绘相符,……此外,散落田间地头的柱础、条石、旗杆石等,都是这座园林曾经存在的证明;更有残存的小型曲水流觞石板,从尺寸到形制,都与《园景图》中兰台雅集所用器具如出一辙。同时,村民间也流传着汪村曾有一座‘红楼梦一样的大园子’的传说,相传这座大园毁于太平天国,其中遗留的假山叠石又在大跃进期间‘支援建设’,现仅存少量,散落于休宁、黄山两地。”[15] 本文认为这些说法无法证实留存物品是坐隐园所有,属于推测性质。

    经过400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改变,坐隐园以及周围地貌必定发生了巨大变化,想从遗址、遗存来确定坐隐园园址是十分困难的。本文认为从文献记载和村庄位置入手进行研究是比较可行的。

    上述《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卷2记载:“《汪村分派世系》:谨按《统宗谱》,传73代至保公,始迁田西汪村,又传7代至元一公,为吾族越荫堂一世祖。生二子智、惠。智为里门支祖,惠生天祥,天祥生进寿,庆寿。进寿为外门支祖,庆寿为中门支祖。三门之分,实始于此。厥后子姓日繁,支分日盛……”“一世祖元一公,字善长,少孤,家贫嗜学,……性喜恬静,厌浮华,村之旁有西山,嚣尘所不到,结庐以居,故名曰:西山汪村……生宋理宗淳祐七年丁未,……先是,村之名田西汪村者,以汪村与田西比邻,后之名西山汪村者,以汪村本有西山,皆所以别他处之汪村也。称名之由,因附记之。”今天,田西村位于汪村北部,这与《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的记载是一致的,说明这个汪村就是汪廷讷家族的汪村。这个记载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

    从《汪氏谱略》可知,汪丙照(字莲府)属于越荫堂王氏家族的日旵支(日旵—世祯—廷谕—道友—文旭—时录—汝基—本秩—承炘—彦瑞—丙照(谱名:莲甫,原名得俭))。在《汪氏谱略》中,清末著名学者俞樾(1821—1907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为汪丙照写了《例授奉直大夫兵部后补主事莲府汪君行述》:“君姓汪氏讳丙照,字莲府,安徽休宁人,世居县之四都。其族繁,所居成聚,遂以姓姓其村,曰汪村。曾大父讳秩(谱名:本秩),大父讳承炘,考讳彦瑞……”可知,汪丙照家族世代生活在休宁县四都的汪村,因为休宁县四都的位置在县城的东北部,从明代弘治年间一直到清末未曾改变。而汪丙照家族就是汪廷讷家族,所以,休宁县四都的汪村也必然是汪廷讷的居住地。这个记载也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之一。

    本文以新发现的《汪氏谱略》《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和《环翠堂华衮集》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给出了汪廷讷的家族成员,证明了汪廷讷是汪世齐的亲生儿子,不是义子,更正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汪廷讷个人身份的一个误解。同时,进一步确定了坐隐园园址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东部的汪村(今黄山市经济开发区新潭镇陈坑村)。

  • 图  1   汪廷讷前代和子代世系

    图  2   汪廷讷后代世系

  • [1] 张国标. 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考[J]. 美术之友,1997(3):44.
    [2] 汪廷讷. 坐隐先生全集[M]. 环翠堂, 刻本. 明万历(1572-1620).
    [3] 汪廷讷. 环翠堂华衮集[M]. 环翠堂, 刻本. 明万历(1572-1620).
    [4] 汪原渠. 汪氏谱略[M]. 铅印本. 民国二十年(1931).
    [5] 汪承诜. 颍川越荫堂汪氏家谱[M]. 刻本. 清道光九年(1829).
    [6] 廖腾煃. 休宁县志[M]. 刻本.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
    [7] 方崇鼎. 休宁县志[M]. 刻本. 清嘉庆二十年(1815).
    [8] 方崇鼎. 休宁县志[M]. 刻本. 清道光三年(1823).
    [9] 徐朔方. 晚明曲家年谱: 第3卷 [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 505-545.
    [10] 董捷. 燕云读书札记−晚明版画史文献新证二则[J]. 新美术,2011(4):55-75.
    [11] 黄裳. 晚明的版画[J]. 读书,1981(1):125.
    [12]

    BERLINER N. Wang Tingna and illustrated book publishing in Huizhou[J]. Orentations,1994(1):67-75.

    [13]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960.
    [14] 周芜. 汪廷讷与胡正言−记明代两位出版家[J]. 朵云,1981(2):155.
    [15] 蒋云柯, 熊霈林. 北京印刷学院李啸非副教授做客闳约青年论坛[EB/OL]. [2019-08-02]. http://rw.nua.edu.cn/2018/0327/c980a50431/page.htm.
    [16] 张国标. 徽派版画《环翠堂园景图》[J]. 美术史论,1988(2):26-32.
    [17] 徐卓. 休宁碎事 [M]. 李琳琦, 梁仁志, 校注. 芜湖: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113.
    [18] 唐永宽. 休宁县志[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0: 598.
    [19] 姚宜梅. 浅谈徽州园林−环翠堂[J]. 工程与建设,2011(5):605. doi: 10.3969/j.issn.1673-5781.2011.05.011
    [20] 王冉. 从《环翠堂园景图》看明代休宁县坐隐园及其环境的营造[D]. 北京: 清华大学, 2017.
  • 期刊类型引用(2)

    1. 谷光灿,李世鹏. 古徽州汪氏坐隐园的园址定位及外部环境解析. 园林. 2023(01): 94-100 . 百度学术
    2. 谷光灿,李世鹏. 从坐隐园中的造园模式再析《园冶》. 中国园林博物馆学刊. 2022(00): 66-7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图(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02
  • HTML全文浏览量:  539
  • PDF下载量:  51
  • 被引次数: 4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9-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3-01
  • 发布日期:  2020-02-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