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A Case Study of Handan City, Hebei Province
-
摘要: 传统产业与经济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和以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为主体的绿色新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传统工业城市,尤其是资源依赖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阶段性境遇或选择,而如今的河北邯郸市是这方面的较典型代表。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来看,这种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将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过程,因而必须要有“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足够耐心与毅力,而且它内在地意味着或指向一种更高的未来发展目标追求和一种更加综合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Abstract: Th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economy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en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with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as the main body are, to a large extent, the inevitable stage circumstances or choices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ities in China, especially resource dependent citie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modernization. Handan City, Hebei Provinc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ts building, this kind of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will be a long-term historical process, so we must have enough patience and perseverance to “work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success does not need to be in me”, and it inherently means or points to a higher future development pursuit 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and change of life style.
-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绿色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同时,森林作为重要的生态资源,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两个领域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融合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技术经济是指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有效防止环境污染、降低自然资源消耗的经济模式。出于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对生态圈的污染和破坏的诉求, Bascom[1]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绿色技术概念。Sharma[2]指出,绿色技术是一种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技术,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新型现代技术系统。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绿色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Fussler等[3]最早提出了绿色创新的概念。Horbach等[4]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一种可以使环境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的技术创新行为,其目标是积极的环境效应。Dai等[5]认为,绿色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从源头上防治了污染。因此,绿色技术经济对于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是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极为关键。19世纪初,与林业管理相关的复杂经济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6]。Faustmann[7]首次计算出最优林业轮作的正确解是基于森林价值(或土壤期望值)的最大化。20世纪,林业经济学科研究以实证分析为主。Ohlin[8]提供了最优林业轮作的数学条件,并对其进行了经济解释。21世纪以来,林业经济研究广泛运用建模分析方法,构建了资源模型、供需模型和政策模型等对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具有明显的经济学研究特色。Moreira等[9]开发了一种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目的是解决森林经营优化中的空间和环境约束问题。林业经济目前融合了林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现了跨学科发展的特点。Ollikainen[10]认为,林业经济的跨学科性为促进传统森林工业向森林生物经济转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此外,Antikainen等[11]认为,森林生物经济还可以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两个领域的融合发展使其研究界限日益模糊,尤其是在生物能源、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等方面交叉点日益增多,有的学者认为林业经济属于绿色技术经济的研究范畴,有的学者则判定绿色技术经济与林业经济是两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领域的演进与融合进行科学的文献计量分析。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绿色技术经济、林业经济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使用Pajek软件和 Python 语言分析这两个领域融合的主要脉络和演化特征,了解领域融合中的开创性思想和发展趋势,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平台上的核心合集数据库(包括SCI-EXPANDED、SSCI、AHCI、ESCI、CCR-EXPANDED、IC)。通过查询期刊论文、使用Google生物医学翻译识别“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的同义词、领域内相关的词语或短语来创建检索策略。检索式的制定是一个多次迭代的过程,在初步确立检索策略后,根据检索到的综述文章涉及的参考文献的主题词对检索式进行修正,以获得更高的查全率、查准率。本研究最终确立“绿色技术经济”的检索式为“TS=("green tech$ * $" OR "green information tech$ * $" OR "green innovat$ * $" OR "green entrepreneurship" OR "green development" OR "sustain$ * $ tech$ * $" OR "low carbon tech$ * $" OR "LCT" OR "circular tech$ * $" OR "bio tech$ * $" OR "bio-tech$ * $" OR "bio-based tech$ * $" OR "bio based tech$ * $" OR "ecolog$ * $ tech$ * $" OR "environment$ * $ sound tech$ * $" OR "environment$ * $ friendly tech$ * $" OR "environment$ * $ tech" OR "environment$ * $ innovat$ * $" OR "EI" OR "eco-friendly tech$ * $" OR "clean tech$ * $" OR "clean energy tech$ * $" OR "renewable tech$ * $") AND TS = ("econom$ * $" OR "finance")”,“林业经济”的检索式为“TS = ("forest$ * $ econom$ * $" OR "forest$ * $ finance" OR "forest$ * $ bioeconom$ * $" OR "forest based bioeconomy$ * $" OR "forest-based circular bioeconomy$ * $" OR "forest$ * $ bio econom$ * $" OR "forest$ * $ bio based econom$ * $" OR "agroforestry econom$ * $" OR "forest$ * $ management" OR "forest$ * $ biomass" OR "forest-based biomass" OR "forest$ * $ product$ * $ value chain" OR "biomass supply chain" OR "forest supply chain" OR "forest based supply chain" OR "wood based bioeconomy$ * $")”。
以“Article”“Review”为文献类型,选取200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文献数据进行后续分析,语种为英语,数据下载日期是2023年3月24日,导出数据格式选择“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并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去重,最后得到12 710篇绿色技术经济领域的文献,22 990篇林业经济领域的文献。
二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CiteSpace5.7 R2对数据进行描述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计算关键词突现度,分析绿色技术经济领域与林业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采用主路径分析方法探讨绿色技术经济、林业经济领域研究的演化与融合过程。主路径分析方法是基于“连通性”降低知识网络复杂程度、提取关键路径的一种定量和可视化的方法[12]。主路径识别涉及遍历计数、路径搜索两个关键步骤。遍历计数算法有很多,本文采用更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知识扩散场景的搜索路径链接计数(Search Path Link Count,简称SPLC)进行分析[13-15]。首先根据文献之间的直接引用关系构建引文网络,其中节点代表文献,节点之间的链路表示引用关系。在引文网络中,被引用但不引用其他节点的节点为源点,引用其他节点但不被引用的节点是汇点。SPLC即统计从起点到终点经过此链接的搜索路径数目,起点不一定是源点,但是终点一定是汇点。路径搜索是主路径分析的技术核心,包括前向搜索、后向搜索以及基于关键路由的双向搜索等。关键路由(key-route)双向搜索是从最大SPLC值的链路(关键路由)出发,同时向前和向后搜索来获得主路径,可解决单方向搜索可能错失最大SPLC值链路的问题,因此选择关键路由主路径分析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获取各领域研究的主路径。
二. 知识图谱分析
一 总体情况
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集到的2003—2022年绿色技术经济领域、林业经济领域的有效文献按发文时间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观察图1可知,绿色技术经济领域的热度越来越高,学者对于绿色技术经济的研究越来越重视。随着绿色技术经济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增大,绿色技术经济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林业经济领域论文发表数量在2003—2021呈现匀速增长趋势,2021—2022年偶现下降,林业经济领域研究或出现短暂停滞,进入瓶颈阶段。
表1展示了2003—2022年在绿色技术经济领域和林业经济领域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的相关信息。表1中发文量指标是统计文献中所有作者所属的国家(地区)出现的次数总和。突增性是反映发文量增长的指标,一般来说,文献增长的越多发文突增性越大。突增性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不能用简单的公式来计算,相关分析算法参见文献[13]。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指标,一个节点(如:国家)的中心性越高,就代表着该节点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越重要。
表 1 2003—2022年在绿色技术经济领域和林业经济领域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领域 国家 发文量/篇 突增性 中心性 绿色技术经济 中国 2 559 0.02 美国 1 625 69.89 0.39 印度 710 0.05 英国 573 0.13 德国 512 3.74 0.11 林业经济 美国 5 855 0.26 加拿大 2 135 91.7 0.37 中国 1 855 0.06 德国 1 525 0.14 芬兰 1 055 0.22 注:软件默认计算排名前25个国家的突增性。 如表1所示,在绿色技术经济领域,中国的发文量最多,即中国的文献贡献率最大且远超其他国家。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一,而中心性为0.02,远低于美国,说明中国虽然发文量大,在绿色技术经济领域研究较多,但是影响力不足,启示我国在该领域内应该加强与各国家(地区)间的学术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并加以创新[16]。美国相关文献的突增性为69.89,是共现网络中发文突增性最大的一个节点,说明美国在绿色技术经济领域的发文量具有较大突破。在林业经济领域,虽然美国的发文量最多,但加拿大的中心性高于其他国家(地区)且发文量具有较大突破,说明加拿大在林业经济领域的中介作用最强、影响力最大。
图2为绿色技术经济领域研究机构分析可视化结果,图中一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节点越大,该机构的中心性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各机构之间的联系,机构之间的线条越粗代表它们之间的交流越密切。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心性为0.11,居第一。总体来看,国际上研究绿色技术经济的机构多为高校。
图3为林业经济领域研究机构分析可视化结果,图中共有6个机构中心性在0.1以上,其中美国占2位,加拿大占2位,可见相较其他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各机构在林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更丰富。
二 研究热点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着该关键词中心性的高低。由图4可知,绿色技术经济领域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主要有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growth(增长)、innovation(创新)、impact(影响)、performance(性能)等。由图5可知,林业经济领域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主要有forest management(森林管理)、management(管理)、climate change(气候变化)、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conservation(保护)等。
绿色技术经济领域的关键词被聚成6类,分别是biofuels、pichia pastoris、green innovation、biotechnology、gmos、economic growth。林业经济领域的关键词被聚类成4类,分别是forest management、climate change、remote sensing、forestry。
三 研究前沿与趋势
研究前沿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突现度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以突现词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专题,可以作为研究前沿的判断和预测标准之一[17]。关键词的突现度指的是论文被引用次数或关键词出现频数等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率,通常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突现度 = (突现次数 ÷ 观察时间) × 100%,其中,突现次数是指事件在观察时间内出现的次数,观察时间是指观察事件的时间长度。
如表2所示,在绿色技术经济领域,农业生物技术是早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此关键词从2003年出现,相关研究一直持续到2010年;生物技术相关研究自2003年起一直持续到2018年;从2013年起,生命周期评估成为该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2019年出现的循环经济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焦点。在林业经济领域,生态学是早期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该关键词从2003年出现,相关研究持续到2012年;2013年起,碳储存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意味着林业经济开始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2019年出现的热带森林、干旱意味着林业经济领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表 2 绿色技术经济领域和林业经济领域主要突现关键词的演变情况领域 关键词 突现度/% 开始年度 结束年度 绿色技
术经济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农业生物技术)15.84 2003 2010 biotechnology
(生物技术)99.33 2003 2018 life cycle assessment
(生命周期评估)38.41 2013 2020 circular economy
(循环经济)14.65 2019 2022 林业经济 ecology(生态学) 71.33 2003 2012 carbon stocks(碳储存) 55.20 2013 2018 tropical forests
(热带森林)29.93 2019 2020 drought(干旱) 25.42 2019 2022 三. 绿色技术经济与林业经济研究的演化
一 绿色技术经济研究的演化
通过分析绿色技术经济研究的收敛-发散模式,研读节点文献的内容,将绿色技术经济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兴起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见图6)。图6及后文图7和图8均只列出了节点文献的第一作者和发表年份。
1 兴起阶段:2003—2009年
在此阶段,绿色技术经济研究侧重探讨各方面因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绿色技术经济的概念,但是相关研究中涉及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例如,Popp[18]使用环境政策的经济模型模拟了政策与技术变革之间的关系。
2 探索阶段:2010—2020年
在此阶段,绿色技术经济研究侧重探讨创新对环境生产率、环境绩效、自然资源利用率以及经济的影响。例如,Gilli等[19]使用计量方法评估了创新能否产生更好的环境绩效;Miao等[20]对绿色技术创新与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阐明了绿色技术创新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Du等[21]探究了绿色创新如何影响全要素碳生产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学者在此阶段的研究中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绿色创新效率。例如,Xu等[22]关注的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时空变异与趋同。Jin 等[23]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差异。Miao等[20]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绿色技术创新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随即前沿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绿色技术创新条件下,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3 发展阶段:2021—2022年
在此阶段,绿色技术经济研究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碳排放”这一话题。Meirun等[24]研究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之后该领域研究分成四个分支:分支一证实了可再生能源消费和国际绿色技术开发与合作同二氧化碳排放负相关,而贸易开放、扩张性货币政策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碳排放正相关[25];分支二同样证实了可再生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6];分支三探索了七国集团海洋能相关技术的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27];分支四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美国化学工业行业中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28]。
通过分析可知:在兴起阶段,学者侧重探究政策、经济、文化因素,或者内生因素、外生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这为绿色技术创新的蓬勃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探索阶段,学者主要研究环境创新对环境生产率、自然资源利用率等的影响。在发展阶段,绿色技术经济顺应发展趋势,开始寻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解决之法,因此学者多实证研究绿色研发、国际技术合作等对遏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
二 林业经济研究的演化
通过分析林业经济研究的收敛-发散模式,研读节点文献的内容,将林业经济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兴起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见图7)。
1 兴起阶段:2003—2010年
在此阶段,林业经济研究的关注点在于林业管理。Rametsteiner 等[29]认为,森林认证成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一种潜在工具,其目的是与另一种工具——森林管理标准和指标共同促进森林管理。Seidl等[30]分析了三种不同的森林管理经营策略对碳储存、木材生产及其他森林服务和职能的影响。之后该领域研究分成两个分支:分支一认为,多功能管理的森林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将生物多样性问题纳入可持续森林管理[31];分支二认为应将森林生态系统模型与多准则决策分析结合起来,以应对森林管理决策过程中日益复杂问题的方法学理论要求[32]。
2 探索阶段:2011—2017年
在此阶段,林业经济研究侧重气候变化因素带来的系列影响。Seidl等[33]评估了商品林现行森林管理战略的气候变化脆弱性。之后研究分为两个分支:分支一提出了减少气候变化脆弱性的适应方案[34];分支二指出,了解自然干扰机制相互作用的驱动因素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决条件[35]。这两个分支汇于下一个节点——Kolstrom 等[36]回顾了欧洲林业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Seidl等 [37]结合不确定性分析和权衡评估,为生态系统管理中制定平衡和稳健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提供了一种定量和可操作的方法。
3 发展阶段:2018—2022年
在此阶段,林业经济研究聚焦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Ammer等[38]认为,在全球加速变化的趋势下,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机制对以生态系统为导向的多功能森林管理至关重要。接着此阶段分为两个分支:分支一认为,森林管理引起的林分结构和林分组成变化影响不同的群落维度(如丰富度、专业化、丰度或完整性),并且在不同类群之间有差异[39];分支二认为林业剩余物的保留有利于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并阐明了恒续林中林业剩余物保留方法的生态基础和社会经济框架[40]。
通过分析可知:在兴起阶段,林业经济研究偏重基础性的可持续森林管理,以及随之衍生的评价可持续森林管理效果的标准和指标。在探索阶段,气候变化成为新的研究话题,这一阶段的研究评估了林业管理措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回顾了相关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发展阶段,学者围绕更深层的话题——森林生态系统展开系列研究。这个阶段的研究关注的是林业产业整体而非部分,系列话题中探寻了林业剩余物的保留或者是干扰制度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四. 绿色技术经济与林业经济研究的融合
一 重合文献匹配
本文通过文献的所属领域判断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研究的融合情况。一般来说,既属于绿色技术经济领域又属于林业经济领域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两个领域研究的融合。为此,本文首先对绿色技术经济、林业经济领域相关文献在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 中的唯一ID进行匹配,重点分析两个领域的重合文献。最终得到34篇重合文献,将重合文献中SPLC排名前10的文献节点信息列入表3。
表 3 重合文献中SPLC排名前10的文献节点信息第一作者 题目 期刊 Kunttu J Exploring 2040: global trends and international policies setting frames for the finnish wood-based economy Sustainability Ferreira I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to support the European Green Deal Plants People Planet Braghiroli F L Valorization of biomass residues from forest operations and wood manufacturing presents a wide range of sustainable and innovative possibilities Current Forestry Reports Piplani M Towards a glob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the forest-based bioeconomy Forests Tavoni M Forestry and the carbon market response to stabilize climate Energy Policy Lovric M Mapping forest-based bioeconomy research in Europe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Paletto A Measuring and assessing forest-based circular bioeconomy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Italy Austrian Journal of Forest Science Capitani C From local scenarios to national maps: a participatory framework for envisioning the future of Tanzania Ecology and Society Seguin A How could forest tre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feedstock for bioenergy production 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Duchesne L C The bioeconomy and the forestry sector: changing markets 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estry Chronicle 二 基于key-route主路径的融合分析
重合文献是研究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本文使用key-route主路径分析方法,研究重合文献在绿色技术经济与林业经济研究融合过程中的收敛–发散情况。选取SPLC最高的五条边所涉及的节点输入关键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
观察图8可知,两个领域在三个方面产生了融合,分别为碳储存和生物质能源、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林业生产中的循环经济。
1 碳储存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图8的左侧分支主要关注的是碳储存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Tavoni 等[41]通过耦合模型评估碳市场对森林碳汇的最优响应,结果表明,林业在模型中是一种决定性的减排选择,森林碳汇可以为工业减排端的技术突破和制度改革提供辅助和缓冲。Braghiroli等[42]提出森林管理和木材生产中产生的生物质残留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转换为产品和能源,如生产生物质炭、生物燃料、化学品和材料等。此外,该文也提到如何将生物质利用与循环经济和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资源利用。
2 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
图8的中间分支主要关注的是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Piplani等[43]提出建立全球框架来分析基于森林生物经济的概念和方法,该框架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命周期评估和参与式决策,并据此得出关键的政策启示——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的作用远不止是减少浪费、成为替代资源或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也有助于实现减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消费等目标。Ferreira等[44]介绍由于生物技术的进步,外生菌根真菌作为一种非木材林产品,其栽培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外生菌根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供维持土壤质量、生态系统功能和食物所必需的服务与商品,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生产。
3 林业生产中的循环经济
在图8的右侧分支中,Kunttu 等[45]利用参与性情景方法设想可能发生的全球趋势,以及欧洲政策如何影响芬兰森林部门的发展,认为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循环经济将会是未来的关键趋势,芬兰的森林部门应该持续投资于木材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以增加附加值并减少原木材的使用。
五. 结论与展望
当前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两个领域关系密切,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融合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这两个领域的演进与融合进行科学的文献计量分析尤为必要。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使用Pajek软件和python语言进行主路径分析,探索了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研究的演化与融合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各国学者比较重视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在绿色技术经济领域,美国的发文量具有较大的突增性,中国的发文量虽然最多但影响力不足;在林业经济领域,发文量和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中国在该领域的影响力有待提高。绿色技术经济领域早期研究热点为农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等,近年来更多聚焦在循环经济方面;林业经济领域早期研究方向主要为生态学、碳储存等,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有热带森林、干旱问题。
其次,绿色技术经济研究演进过程中,兴起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环境政策与管理,绿色技术经济需要配套的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探索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环境绩效,通过环境绩效评估,可以提高环保意识,为绿色技术经济的发展提供推动力和基础支撑;发展阶段主要关注的是碳排放,绿色技术经济可以通过应用清洁技术和优化资源利用来降低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和碳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林业经济研究演进过程中,兴起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可持续森林管理,可持续森林管理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探索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气候变化等干扰因素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发展阶段主要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在绿色技术经济与林业经济研究的融合发展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分支,其一主要关注的是碳储存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森林碳汇可以为工业减排端的技术突破和制度改革提供辅助和缓冲,森林管理和木材生产中产生的生物质残留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转换为产品和能源;其二主要关注的是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不仅能够减少浪费、成为替代资源或促进生物技术创新,还有助于实现减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消费等目标;其三主要关注的是林业生产中的循环经济,森林部门应该持续投资于木材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
未来,碳储存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林业经济提供低碳发展路径;以森林为基础的生物经济方面的研究或将提高林业产值的可持续性;林业生产中的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可以促进林业生产中的循环经济实践,减少林业经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总的来说,绿色技术经济与林业经济两个领域研究的融合发展在“存异”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可以为绿色技术经济和林业经济研究提供创新的理念和技术,促进两个领域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获得单一领域研究难以实现的突破,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繁荣。
-
[1] 郇庆治. 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理论的十大基础范畴[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4):16-26. [2] 郇庆治. 绿色变革视角下的当代生态文化理论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149-184. [3] 郇庆治.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共产党绿色现代化话语的嬗变[J]. 云梦学刊,2019(1):14-24. doi: 10.3969/j.issn.1006-6365.2019.01.003 [4]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52-55. [5]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J].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39.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3-5. [7] 郇庆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理论文献[EB/OL]. [2019-12-20]. http://marx.cssn.cn/mkszy/yc/201902/t20190206_4823085.shtml. [8] 习近平.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 求是,2019(3):4-19. [9] 郇庆治. 生态文明创建的绿色发展路径:以江西为例[J]. 鄱阳湖学刊,2017(1):29-41. doi: 10.3969/j.issn.1674-6848.2017.01.006 [10] 郇庆治. 生态文明创建的生态现代化路径[J]. 阅江学刊,2016(6):23-35. [11] 郇庆治. 当代西方生态资本主义理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2] 薄海,赵建军. 生态现代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J]. 科学技术哲学,2018(1):100-105. [13] 蔺雪春.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态现代化[J]. 社会科学家,2009(1):42-45. doi: 10.3969/j.issn.1002-3240.2009.01.010 [14] 人、钢铁、自然和谐共生: 看邯钢如何走绿色循环生产之路[J]. 邯郸日报, 2013-12-11(1). [15] 余天门. 创新发展、绿色转型[J]. 中国冶金报, 2012-05-22. [16] 郭景瑞.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清洁示范钢厂[J]. 中国钢铁业,2017(7):5-6. [17] 郭景瑞. 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 河钢邯钢绿色发展实现超低排放纪实[N]. 中国冶金报, 2018-08-04. [18] 峰峰: 走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新路[N]. 凤凰视频客户端, 2017-09-26. [19] 峰峰矿区绿色转型走新路[N]. 邯郸日报, 2018-12-17. [20] 河北永年广府打造“古城、水城、太极城”[EB/OL]. [2019-12-20]. http://www.huaxia.com/ly/lyzx/2011/06/2440439.html. [21] 邯郸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N]. 中原商报, 2017-11-17. [22] 郭进平.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邯郸绿色发展[J]. 河北水利,2017(10):12-13. doi: 10.3969/j.issn.1004-7700.2017.10.009 [23] 滏东现代农业产业园: 服务京津冀发力大融合[EB/OL]. [2019-12-20]. http://www.hdkfq.gov.cn/news/show/id/940.html. [24] 肥乡: 迈向生态宜居独具魅力新城区[EB/0L]. [2019-12-20].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5478234100563020&wfr=spider&for=pc. [25] 峰峰矿区生态修复推进绿色发展[EB/OL]. [2019-12-20]. http://epaper.hbjjrb.com/jjrb/201806/23/con18206.html. [26] 邯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EB/OL]. [2019-12-20]. http://m.haiwainet.cn/middle/232588/2017/1215/content_31207633_1.html. [27] 风景这边独好: 邯郸市全域旅游发展纪实[EB/OL]. [2019-12-20]. https://www.sohu.com/a/282343682_100194652. [28] 河北省人大常务副主任: 邯郸一定要想办法让邯钢退城[EB/OL]. [2019-12-20]. http://topics.caixin.com/2019-03-09/101389966.html. [29] 调查: 河北新材料产业从“追赶”到“领跑”[EB/OL]. [2019-12-20]. http://hebei.ifeng.com/a/20190506/7420330_0.shtml. [30] 邯郸肥乡: 深挖优势打造高质量全域旅游[EB/OL]. [2019-12-20]. http://www.hd.gov.cn/hdyw/bddt/201809/t20180906_868643.html. [31] 峰峰矿区绿色转型走新路[EB/OL]. [2019-12-20]. http://www.handannews.com.cn/news/content/2018-12/10/content_3645.html. [32] 从“矿区”到“景区”: 资源枯竭城市绿色转型的峰峰样本[EB/OL]. [2019-12-20]. http://news.zgswcn.com/2017/0926/798875.shtml. [33] 郇庆治. 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实践的哲学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34] 习近平. 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19(19):4-14. [35] 习近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求是,2019(20):4-11. -
期刊类型引用(6)
1. 叶文军,李静.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区空间分配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南农业科技. 2024(04): 124-129 . 百度学术
2. 胡囡,谭永滨,唐瑶,郭先春,黄思晗,吴骏. 信息挖掘技术在乡村振兴示范村经验学习中的应用. 北京测绘. 2024(02): 131-138 . 百度学术
3. 胡盈盈,李玉萍,李海亮,罗红霞,杨歆歆,禹萱,郑倩. 湖南省“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4(03): 889-898 . 百度学术
4. 白俊红. 以新质生产力助力“一村一品”高质量发展. 国家治理. 2024(16): 72-77 . 百度学术
5. 张珺,胡小芳. “一村一品”南阳市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策略. 河北农机. 2024(18): 154-156 . 百度学术
6. 李练练,陈国磊,张纪莎,马太佳,吴学成. 中国乡村特色产业村镇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4(06): 651-663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26
- HTML全文浏览量: 447
- PDF下载量: 62
- 被引次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