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

阴雨菲 侯方淼 刘璨

阴雨菲, 侯方淼, 刘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引用本文: 阴雨菲, 侯方淼, 刘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Yin Yufei, Hou Fangmiao, Liu Can. The Impact of Local Policies on Forestry Financ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Based on a Multi-case Study[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Citation: Yin Yufei, Hou Fangmiao, Liu Can. The Impact of Local Policies on Forestry Financ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Based on a Multi-case Study[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基金项目: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及相关林业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及其收入影响研究——基于多层次长期大样本动态路径”(71873043)、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全面提升计划专项) “双循环视域下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2021SRZ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阴雨菲,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Email:yyf_finance@126.com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作者:

    侯方淼,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政策、林产品贸易与全球价值链。Email:houfangmiao@bjfu.edu.cn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2

The Impact of Local Policies on Forestry Financ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Based on a Multi-case Study

  • 摘要: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在分析全国林业融资困境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多案例分析,选取福建省沙县区、浙江省遂昌县、四川省蓬安县及辽宁省本溪县4个典型县区,探究东南、西南和东北集体林区的地方政策促进当地林业融资发展的具体实现途径。研究发现:以福建省沙县区、浙江省遂昌县为代表的东南集体林区的地方政策主要通过直接补贴或创设新的融资模式、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当地林业融资;以四川省蓬安县为代表的西南集体林区主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加强林业融资的建设;以辽宁省本溪县为代表的东北集体林区主要通过提供优惠贷款、贴息、政府投保的方式补齐林业融资的短板。通过对比研究,探究不同集体林区政策作用的异质性,从地区和国家层面针对林业融资发展提出建议。
  • 图  1  1978—2018年林业投资额变化情况

    图  2  2019年林业投资资金来源

    图  3  2019年全国林业投资区域概况

    图  4  林业政策主要的3条作用路径

    表  1  2018年按资金来源分林业投资完成情况

    指标金额/亿元占比/%
    全部林业投资额 4 817 100.00
    中央财政资金 1 144 23.75
    地方财政资金 1 288 26.74
    社会资金(包括国内贷款、企业自筹、外资等) 2 385 49.5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外部融资方式比较

    外部融资方式优点缺点
    亲友借款 最常用,快捷灵活,利息低 手续不规范,消耗人情
    金融机构贷款 手续规范 程序较复杂,利息较高,有门槛,依赖金融体系建设
    民间借贷 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 利息较高
    政府补贴 几乎无成本 数额一般较少且范围较小
    社会资本 成本较低,筹集资金数额较大 对公司规模有严格要求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案例选择点概况

    所属林区案例地特点
    东南集体林区 福建省沙县区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浙江省遂昌县 浙江的林业大县和重点林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西南集体林区 四川省蓬安县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生物资源丰富
    东北集体林区 辽宁省本溪县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下载: 导出CSV

    表  4  2014—2016年各类金融产品对蓬安县林业的支持情况 万元

    年份信贷产品保险产品
    2014 12 100 60
    2015 14 700 121
    2016 18 300 160
    总计 45 100 341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31]。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案例样本县林业融资政策和措施总结

    林区案例县地方林业政策主要途径成果
    东南集体林区 福建省沙县区 建立融资运行机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搭建林权抵押贷款平台,推出“沙县区模式” R1、R3 改革了林票制度,实现林票质押,沙县区首笔林业碳汇开发贷款落地
    浙江省遂昌县 创新3种模式,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林权管理与风险调控 R1、R3 林权抵押贷款与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有了很大进展
    西南集体林区 四川省蓬安县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金融机构、林改人员、林农的三方勘界登记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与具有发展意愿且急需资金的林农当面谈判、协商协作 R1、R2 林业信贷产品与保险产品逐渐增加,林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上升,主体的经营规模与范围逐渐扩大
    东北集体林区 辽宁省本溪县 支持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财政贴息及森林保险 R1 林权抵押贷款与贴息业务增速快,森林保险已初具规模,主体规模发展壮大,国有林场探索发展森林旅游、绿色康养项目
    下载: 导出CSV
  • [1] 陈珂,刘璨,刘浩,等. 农村林业投融资政策:回顾与实施−基于福建、浙江、辽宁3省的调研分析[J]. 林业经济,2019,41(1):81-91.
    [2] 蔡晶晶,李德国. 商品林赎买政策如何撬动社会参与和经济绩效?−对福建林业政策创新的混合研究[J]. 公共行政评论,2020,13(6):40-60,207-208. doi:  10.3969/j.issn.1674-2486.2020.06.003
    [3] 梅阳阳. 浙江省林业科技政策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2.
    [4] 黄凌云,戴永务. 30年来林业金融国内外研究前沿的演进历程−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视角[J]. 林业经济问题,2018,38(1):87-98,112.
    [5] 冯琦雅,童毓瑶,柯水发,等. 中美日林业投融资比较及启示[J]. 世界林业研究,2021,34(4):89-94.
    [6] 沈义力. 江西林业投融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6):79-83. doi:  10.3969/j.issn.1004-518X.2012.06.014
    [7] 薛艳,刘勇. 对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09(4):53-55.
    [8] 范德林.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投融资创新途径[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8):90-91,94. doi:  10.3969/j.issn.1000-5382.2009.08.033
    [9] 刘晓. 林业投融资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 林业经济,2018,40(8):104-107.
    [10] 于丽红,许大鹏,兰庆高. 浅析我国林业投融资支持体系建设[J]. 农业经济,2011(2):69-70. doi:  10.3969/j.issn.1001-6139.2011.02.027
    [11] 王华.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与破解之策−基于金融机构视角[J]. 商业经济,2020(9):84-86. doi:  10.3969/j.issn.1009-6043.2020.09.029
    [1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81-102.
    [1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9-06-14)[2022-06-01]. https://www.forestry.gov.cn/html/main/main_195/20190614150443122346063/file/20190614154955926393514.pdf.
    [14] 周振,孔祥智. 资产专用性、谈判实力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利益分配−基于农民合作社的多案例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7(7):28-41. doi:  10.3969/j.issn.1002-9753.2017.07.004
    [15] 郭元圆,刘璨,刘浩,等. 集体林产权改革背景下家庭资源禀赋对林权抵押信贷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辽宁省460户异质性林农的实证[J]. 林业经济,2020,42(7):3-14.
    [16] 黄惠春,祁艳. 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研究−基于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2015,36(10):11-19,110.
    [17] 翁夏燕,陶宝山,朱臻. 林业补贴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建德和开化的农户调查[J]. 林业经济问题,2016,36(4):324-331.
    [18] 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等. 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 经济研究,2004(12):85-95,122.
    [19] 李锐,李超. 农户借贷行为和偏好的计量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7(8):4-14.
    [20] 杨燕,翟印礼. 林农融资需求与融资渠道选择研究[J]. 经济问题,2016(6):39-44.
    [21] 曾维忠,蔡昕. 借贷需求视角下的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分析−基于四川省宜宾市364个农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2011,32(9):25-30.
    [22] 黄惠春,陈强. 抵押风险对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基于原始承包户和经营户的比较[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4):38-46.
    [23] 叶宝治,徐秀英. 社会资本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浙江省的农户调查[J]. 林业资源管理,2017(6):9-15.
    [24] 林乐芬,沈一妮. 异质性农户对农地抵押贷款的响应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东海试验区2640户农户的调查[J]. 财经科学,2015(4):34-48. doi:  10.3969/j.issn.1000-8306.2015.04.004
    [25] 苏岚岚,何学松,孔荣. 金融知识对农民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的影响−基于农民分化、农地确权颁证的调节效应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7(11):75-89.
    [26] 胡宇轩,黄毅,文彩云,等. 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7省 3500 户样本农户调查[J]. 林业经济,2017,39(12):50-55.
    [27] ROYER J P. Reforestation tax incentives and cost-sharing in North Carolina:a question of efficiency[J].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1987,42(3):191-193.
    [28] BOYD R. Government support of non-industrial production:the case of private forests[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4,51(1):89-107. doi:  10.2307/1058324
    [29] JACOBSON M G,STRAKA T J,GREENE J L,et al. Financial incentive programs' influenc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forestry in the northern region[J]. Northern Journal of Applied Forestry,2009,26(2):61-67. doi:  10.1093/njaf/26.2.61
    [30] 叶陈育,王卫东,范祥祯,等. 遂昌县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应用问题及对策[J]. 绿色科技,2020(13):114-116. doi:  10.3969/j.issn.1674-9944.2020.13.045
    [31] 辛卓遥,罗钰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投融资渠道及效果分析−以四川省蓬安县为例[J]. 四川林业科技,2017,38(3):157-161,164.
  • [1] 赵宗茜, 周雯佳, 李光子, 蔡君.  地方意义与游客福祉关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61-6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120
    [2] 李怡欣, 刘翔宇, 刘松, 梁龙跃, 谢屹.  北京市家庭林场试点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2): 68-7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41
    [3] 张馨予, 张雅馨, 刘松, 王乔, 王思思, 谢屹.  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成效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3): 38-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81
    [4] 谢屹.  北京市集体林地流转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4): 51-5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165
    [5] 望玺, 谢屹, 余尚鸿.  集体林权纠纷解决的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某县个案的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2): 48-5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08
    [6] 吴娟, 姚瑶, 邢红, 吴成亮, 陈建成.  农户对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措施满意度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4): 78-82.
    [7] 赵静, 李红勋.  集体林改政策满意度及森林经营意愿研究 以福建三明宁化县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 7-12.
    [8] 吴静, 王昌海, 侯一蕾, 温亚利.  不同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 13-20.
    [9] 丛艳国, 蔡秀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的影响 ———以广东省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31-35.
    [10] 郝春旭, 侯一蕾, 李小勇.  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农村社会经济福利测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 21-26.
    [11] 周莉, 李彧挥, 程兆豪.  农村政策性小额林权证抵押贷款研究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3): 40-43.
    [12] 张佩生, 钟全林, 程栋梁.  集体林权改革绩效评价:林地利用变化视角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2): 74-77.
    [13] 刘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林木种植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南平原地区的数据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91-96.
    [14] 刘小强, 徐晋涛, 王立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2): 69-75.
    [15] 谭智心, 谭智心, 孔祥智, 孔祥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福建省永安市林业合作社调查报告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75-80.
    [16] 王秋菊, 王立群.  退耕还林对农户的经济影响——河北省平泉县案例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1): 88-92.
    [17] 韦贵红.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59-64.
    [18] 张兰, 张彩虹.  商品林项目融资风险及对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3): 69-72.
    [19] 徐燕, 张彩虹.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1): 59-63.
    [20] 姚顺波, 尤利群.  生态林补偿制度研究——石光银案例经济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3): 50-54.
  • 加载中
图(4) / 表ll (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0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5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17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4-11
  • 刊出日期:  2022-09-3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基金项目: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及相关林业政策对农户林业生产要素配置及其收入影响研究——基于多层次长期大样本动态路径”(71873043)、202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全面提升计划专项) “双循环视域下产业集群和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2021SRZ02)
    作者简介:

    阴雨菲,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Email:yyf_finance@126.com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通讯作者: 侯方淼,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政策、林产品贸易与全球价值链。Email:houfangmiao@bjfu.edu.cn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2

摘要: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背景,在分析全国林业融资困境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多案例分析,选取福建省沙县区、浙江省遂昌县、四川省蓬安县及辽宁省本溪县4个典型县区,探究东南、西南和东北集体林区的地方政策促进当地林业融资发展的具体实现途径。研究发现:以福建省沙县区、浙江省遂昌县为代表的东南集体林区的地方政策主要通过直接补贴或创设新的融资模式、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当地林业融资;以四川省蓬安县为代表的西南集体林区主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加强林业融资的建设;以辽宁省本溪县为代表的东北集体林区主要通过提供优惠贷款、贴息、政府投保的方式补齐林业融资的短板。通过对比研究,探究不同集体林区政策作用的异质性,从地区和国家层面针对林业融资发展提出建议。

English Abstract

阴雨菲, 侯方淼, 刘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引用本文: 阴雨菲, 侯方淼, 刘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Yin Yufei, Hou Fangmiao, Liu Can. The Impact of Local Policies on Forestry Financ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Based on a Multi-case Study[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Citation: Yin Yufei, Hou Fangmiao, Liu Can. The Impact of Local Policies on Forestry Financ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Reform: Based on a Multi-case Study[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 为解决集体林地长期以来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制约林业发展的问题,中国政府进行了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资本作为林业发展最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在林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规定:要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创新林业金融信贷产品。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投融资领域的改革意见。该意见指出,一方面要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同时“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金融支持的基础。上述政策说明,随着政府日益重视农村金融包括林业金融的发展,长期以来困扰林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然而,林业投入资金不足、农户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等突出的现实问题仍然存在[1]。各地在实施中央政策的基础上,陆续出台了适应于本地林业发展的一些融资政策。例如福建省为解决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间的矛盾出台了商品林赎买政策[2],浙江省为提高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注入了大量资金支持林业科技发展[3]

    现有关于林业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我国林业融资的演进与国外对比[4],发现我国林业融资存在高度依赖财政投入、融资渠道单一、未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等问题[5],提出完善林业融资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②以某个样本县为例,从理论上阐述国内现有体制下林业融资的现状[1]、存在的问题及思考[6-7],以及拓宽融资渠道[8]、探索林业融资支持体系建设[9-10]等。

    现有文献分别从不同角度,就不同地区的融资困境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从研究方法上看,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基于我国某个地区或者省份运用定量研究法及案例研究法,但未能揭示出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发展的影响机制,也无法实现区域间的对比。由于以往研究多采用单案例分析法,容易放大研究结论的局限性,本文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进行拓展,采用多案例分析法将前述学者对单一地区林业融资的研究进行扩展,探索不同区域存在问题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使得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更加具有普适性。因此,本文在梳理林业融资政策及分析林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为探究不同地区政策促进林业融资的异质性,选取福建省沙县区、浙江省遂昌县、四川省蓬安县及辽宁省本溪县4个集体林区的典型县区进行多案例分析,分别探究东南、西南和东北集体林区的地方政策对促进当地林业融资发展的具体实现途径。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地方政策不仅包括政策文件,也包括一些地方林业局的创新性举措。

    • 为探究地方政策对我国林业融资的影响,既要宏观地、历史地看待政策的发展变动,同时又要考虑到林业的发展需要较多政府资金支持。因此,本文对新一轮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我国集体林区林业融资政策及现状进行梳理。

    •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其中,为推进集体林区林业金融改革,中央政策有两方面顶层设计:①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对林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林业金融的补贴力度;②推进林业融资改革,拓宽林业融资渠道,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以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央出台的林业融资政策主要有以下3类:①林业贴息贷款政策。自1986年《关于发放林业项目贷款的联合通知》开创了我国林业贴息贷款政策的先河后,经过36年的摸索实践,逐步放开贷款主体和客体限制,将农户经营贷款和林场经营贷款等多种项目纳入贴息范围,显著带动了林业及配套产业的发展。②林权抵押贷款。自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首次以政策的方式规定林业经营者可以以林木为抵押申请银行贷款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开展林业经营收益权和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的质押担保业务,逐步扩大了林权抵押范围。③多元化金融服务。2017 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三部门联合颁布《关于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有关工作的通知》,并将福建省“福林贷”模式、浙江省小额贷款管理模式等典型案例写入该文件。2014—2018年相关部门相继颁布多项指导意见,鼓励开展符合林业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 总体来看,我国集体林区的林业资金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目前金融机构对林业提供的资金远不足以支持其运营及扩张需求,且长期资金供给不足,不论是总量上或是期限结构上都与长期资金需求不匹配[11]。由于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各类投资是林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梳理了1978—2018年的林业投资情况,以便后文更好地分析地方融资政策。由《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12]1978—2018年林业投资额(见图1)可以看出,近40年来林业投资数额不断增加,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变化明显。自2008年实行集体林权改革政策后,林业的投资额有了显著增长。2019年林业投资共4525.59亿元,其中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各资金来源占比如图2所示。其中国家投资(包括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资金)对林业的投资占比为58.61%。2019年林业投资分地区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与辽宁,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中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其他部分指的是局直属单位,如大兴安岭。统计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

      图  1  1978—2018年林业投资额变化情况

      图  2  2019年林业投资资金来源

      图  3  2019年全国林业投资区域概况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统计[13],2018年林业投资完成额情况如表1所示。

      表 1  2018年按资金来源分林业投资完成情况

      指标金额/亿元占比/%
      全部林业投资额 4 817 100.00
      中央财政资金 1 144 23.75
      地方财政资金 1 288 26.74
      社会资金(包括国内贷款、企业自筹、外资等) 2 385 49.51

      目前,我国林业融资的需求方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林农,另一类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集体林权改革后不论是林农或者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都对资金有着极大的需求量。而从林业融资的供给方面看,这些林业主体的融资渠道有两类,一类是内源融资,即主体的自有资金;另一类是外源融资,即主体通过借款、补贴或者上市融资等渠道获得资金。外源资金来源的渠道主要有亲友借款、金融机构借款、社会资本、民间借贷与国家支持补贴,其中主要的外源融资来源于亲友借款与金融机构借款。尽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但总体而言,现有的融资渠道并不能完全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且相比农户,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存在更大的融资缺口。虽然集体林改后中央的融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林改成果的巩固,但是由于各集体林区所在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异质性,地方政府在贯彻中央的林业金融政策的基础上,也出台了结合自身特点的融资政策。下文结合不同地区的政策进行多案例分析。

    • 考虑到林业主体融资数据的可得性、各地林业统计数据完整性及数据的时效性,同时为了对我国不同地区采取的林业政策产生的融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法进行对比研究。归纳式、探索性的多案例分析法有别于单案例分析法,可以在获取更丰富、详实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对照比较,进而提高命题的有效性[14]

      结合研究主题与抽样调查方式,本文在案例选择时确定了如下标准:①主体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林业发展情况在所处省份较为典型;②林业局在当地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主体融资的政策措施,且这些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效;③关于林业主体融资的数据较为详实和新颖,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基于此,在研究的东南、西南、东北集体林区中,东南集体林区属于林业发展的优势地区,人工林占比大,分别选取浙江省遂昌县、福建省沙县区作为代表;西南集体林区则多为生态脆弱地区,是生态恢复区与建设区域,选取四川省蓬安县作为代表;东北集体林区发展以平原林业为主,即农田、沟渠等地的防护林,选取辽宁省本溪县作为代表。通过选择不同省份具有代表性的4个县区进行案例分析,阐述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的影响。

    • 长久以来,林业融资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15]。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集中关注林业融资这一领域。有学者基于宏观角度,认为林业融资存在供不应求的态势,尤其是长期资金[11];也有学者基于农户个体的信贷需求,认为不同类型的农户对林业的信贷需求具有异质性,不能一概而论[13]。这种异质性的分类角度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相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发达地区与农林业相关的贷款需求较低[16];②政策差异,如林业补贴政策等政策的促进作用[17];③农户自身禀赋[18]与偏好[19]的差异,如年龄性别[20]、家庭结构[21]、是否自己拥有土地或林地[22]、农户所拥有社会资本的多寡[23]、农地流转特征[24]、农户金融知识的丰富程度[25]、是否享受过林业优惠政策[26]等都会影响农户的融资需求。林业主体常见的外部融资方式如表2所示,展现了不同融资方式之间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表 2  外部融资方式比较

      外部融资方式优点缺点
      亲友借款 最常用,快捷灵活,利息低 手续不规范,消耗人情
      金融机构贷款 手续规范 程序较复杂,利息较高,有门槛,依赖金融体系建设
      民间借贷 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 利息较高
      政府补贴 几乎无成本 数额一般较少且范围较小
      社会资本 成本较低,筹集资金数额较大 对公司规模有严格要求

      除使用以自有资金为主的内源融资与多种外源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融通外,林农融资还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国外学者对政府财政奖励能否有效鼓励小规模森林所有者进行了研究,Royer等[27]、Boyd[28]在研究中指出两者间存在积极关系,而Jacobson等[29]则对政府财政激励对促进美国森林可持续管理方面持负面态度。对我国而言,政府通过税收等财政手段及制定政策、办法等方式,借助补贴、鼓励政策等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林业主体。具体的作用途径如图4所示,主要有3条:第1条途径(R1)是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及补贴,或创新融资模式直接作用于林业主体;第2条途径(R2)是对金融机构进行补贴及政策指导等,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贷款等融资方式对林业主体开展贷款贴息及林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业务;第3条途径(R3)是加强普惠金融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或为林业主体提供金融教育,使其更能接受多样化融资渠道。

      图  4  林业政策主要的3条作用路径

    • 本文属于归纳性、探索性的案例研究,遵循典型的归纳逻辑。数据及研究资料的多渠道来源是研究问题的重要保障。在对单个案例资料的收集分析过程中,先提炼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再进行概括与归纳总结,而后在多个案例中归纳提炼异同点,在承认共性的基础上突出每个案例的特点,以探讨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的影响,并利用事实阐述、图表等方式展示并强化理论与证据的关系。

    • 本研究选取各案例地的特点如表3所示。

      表 3  案例选择点概况

      所属林区案例地特点
      东南集体林区 福建省沙县区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浙江省遂昌县 浙江的林业大县和重点林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西南集体林区 四川省蓬安县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生物资源丰富
      东北集体林区 辽宁省本溪县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 沙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隶属于福建省三明市,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沙县区为促进林业发展、提高生产力,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对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融资:①创新林业金融产品(R2)。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符合林业生产的长周期、低利率的林业金融产品,采取“先造后补”的方式给予贴息。例如,开发“碳汇贷”“福林贷”以拓展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②创新林业社会融资方式(R3)。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等多渠道投入机制,探索发行森林资源资产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符合条件的林业企业给予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并引入保险业长期投资资金,探索林业“投保贷”一体化运作。③深化林票制度改革(R3)。林票制是指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共同出资造林或合作经营现有林地,按投资份额发放的股权(股金)凭证,具有交易、质押、继承、兑现等功能。建立出票人、保证人、监管人相互独立的林票风险隔离制度,推进林票标准化建设,建立林权收储机构监发林票机制,试行林票市场化交易,确保林票发行的正当性、价值的公允性、交易的合法性。④探索林业碳票制度建设,制发林业碳票,允许森林固碳增量参与碳中和抵消。同时发展林业碳票组合融资模式,开展林业碳票期货交易试点,并开展诸如林业碳票中远期交易、融资回购等创新型业务。此外,由于沙县区土地流转速度较快,政府特地推出了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及产业化发展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模式(R1),即以集中连片的土地经营权为抵押物、面向“大户”的“沙县区模式”,拓宽了融资渠道,提高了融资效率。

      2019年,三明市率先开展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自由流转、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林票制度改革试点,沙县区以此为契机,全力深化林业改革,推进生态增绿、林农增收、村财增效。2021年3月26日,全国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三明市,发放给企业法人,额度100万元。同年4月,全国首笔林票抵押贷款在沙县区富口镇发放,发放给林业大户,额度13万元;沙县区首笔林业碳汇开发贷款落地,发放给国有林场,额度为200万元。2021年5月27日,全国首笔三明林业碳票质押贷款发放给企业法人,额度为51万元,并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对林业碳汇价格提供保险,实现碳票的保值增值。此外,沙县区林业局与银行合作也进一步加强了碳汇金融产品创新,即时推出碳汇开发贷,在助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同时解决了沙县区国有林场的融资需求。

    • 遂昌县地处浙江省的西南部,是浙江的林业大县和重点林区县,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遂昌县2016年被列入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验区,在响应国家林改政策同时大力发展林业金融改革,为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针对遂昌县林业发展的特点,当地政府林业金融改革的主要做法有3个:①创新3种模式,推出实用型林权抵押贷款业务(R1)。具体地讲,首先是创新免评估小额循环贷款模式,又被誉为“遂昌模式”,即针对30万元以内的小额贷款,由借款人提供林权,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森林资源状况核定授信额度,经林权管理部门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授信林农可以在有效期内随时到金融部门办理贷款;其次创新农村互助担保社贷款模式,引导和鼓励具有一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农村专业合作社或10个以上农户组建“农村互助担保社”,并缴纳一定的担保基金,同时促进担保社与银行间的合作,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农村互助担保社担保基金总额的10倍;最后创新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模式,深入实施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林农凭借林业部门开具的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直接到银行办理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②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运行机制(R3)。首先是出台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如《遂昌县林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遂昌县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政策》等系列政策,实现了林权抵押贷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其次是建立了机构一条龙服务,成立了管理、交易、收储等林改服务机构。其中,林权管理中心负责提供林权确认登记及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备案等服务。最后是推进林地经营权流转功能,赋予“经营权流转证”一定的物权功能。此举消除了林地实际经营权人和金融机构的顾虑,成功盘活了森林资产,提高经营信心。③增强林权管理,加强多层次风险管控(R3)。从森林资源保护、林权资产信息管理、贷款贴息实时监管入手,有效控制林权贷款风险,降低了不良贷款率。截至2018年底,全县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1277笔(户),共计35.11亿元,其中小额贷款32.09亿元,占91.4%[30]

    • 蓬安县辖于四川省南充市,地处嘉陵江中游,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植被种类繁多,有很多珍稀树种。林改后蓬安县致力于构建有效的林业融资体系,除加强财政渠道资金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支撑,也引入了信贷与保险等金融产品。为将金融产品更好地引入林业系统的发展,蓬安县林业局2008年以来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R2),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南充商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先后签订了资金额度达3亿元的战略框架协议;②建立金融机构、林改人员、林农的三方勘界登记制度,由三方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当面解决林地确权的争议(R1);③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金融机构与具有发展意愿且急需资金的林农当面谈判、协商协作,并给予较高的贷款支持和保险额度(R2)[31]。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林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在林业部门、金融机构、林农三方的合力支持下,2014—2016年,累计支持蓬安县林业的信贷产品共计4.51亿元人民币,保险产品共计341万元,各年变化情况具体如表4所示。截至2016年底,蓬安县共落实林权抵押贷款89宗,面积0.12万hm2,贷款金额900万元。林业保险达77000宗,投保面积2.2万hm2,保费160万元,保额3.9亿元。从2014年到2016年,农民年收入中林业收入占比由20%提高到33%,从700元增加到820元,林业金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 4  2014—2016年各类金融产品对蓬安县林业的支持情况 万元

      年份信贷产品保险产品
      2014 12 100 60
      2015 14 700 121
      2016 18 300 160
      总计 45 100 341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31]。
    • 本溪县隶属于辽宁省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是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林下经济发展蓬勃,自2008集体林权改革以来,林业建设取得基本成效。在政府对林业的金融支持上,本溪县政府主要从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财政贴息及森林保险方面入手,对林业主体进行支持(R1)。笔者于2020年参与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研时从本溪县林业局得到相关数据。本溪县于2015年成立了林业产业交易中心,开始探索规范林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新路径。2015—2020年累计办理林权抵押贷款52笔,共计金额6.12亿元,年均贷款6000余万元,有约3700 hm2林权作为抵押。其中农户贷款41笔,共计908万元;农林类企业贷款8笔,共计2.1亿元;国土公司3笔,共计3.94亿元。林权抵押贷款年利率在9%~10%之间。另有财政贴息业务,占贷款总额的3%,每年大概有6户农户办理总计10多万元贴息业务,主要用于林业经营、林业种植等方面。森林保险方面,本溪县的公益林和商品林都投保了森林保险,保费为每公顷15元,共计约27万hm2。保额根据林地类型即商品林和公益林的划分各有不同的标准,保险公司每年赔付额约有100万元,主要险种有火灾险、病虫害险等或多险种的综合。目前森林保险已初具规模,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不断提升林农和经营主体的投保意识。

      表5所示,这4个案例均受惠于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林业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各地政府也分别通过推行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地推动林业融资的发展。具体而言,福建省沙县区及浙江省遂昌县的地方政策主要通过R1、R3途径促进林业融资;四川省蓬安县的地方政策对R1、R2途径有所涉及;辽宁省本溪县则主要通过R1途径促进该县的林业融资。

      表 5  案例样本县林业融资政策和措施总结

      林区案例县地方林业政策主要途径成果
      东南集体林区 福建省沙县区 建立融资运行机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搭建林权抵押贷款平台,推出“沙县区模式” R1、R3 改革了林票制度,实现林票质押,沙县区首笔林业碳汇开发贷款落地
      浙江省遂昌县 创新3种模式,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林权管理与风险调控 R1、R3 林权抵押贷款与林权抵押贷款贴息有了很大进展
      西南集体林区 四川省蓬安县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金融机构、林改人员、林农的三方勘界登记制度,支持金融机构与具有发展意愿且急需资金的林农当面谈判、协商协作 R1、R2 林业信贷产品与保险产品逐渐增加,林业收入占农民收入比例上升,主体的经营规模与范围逐渐扩大
      东北集体林区 辽宁省本溪县 支持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财政贴息及森林保险 R1 林权抵押贷款与贴息业务增速快,森林保险已初具规模,主体规模发展壮大,国有林场探索发展森林旅游、绿色康养项目
    • 本文通过对我国具有典型意义的4个县区林业发展进行多案例分析研究,探究了不同地区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的影响途径。以福建省沙县区、浙江省遂昌县为代表的东南集体林区的地方政策主要通过直接补贴或创设新的融资模式、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当地林业融资;以四川省蓬安县为代表的西南集体林区主要通过完善金融制度、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推动林业金融的建设;以辽宁省本溪县为代表的东北集体林区主要通过提供优惠贷款、贴息、政府投保的方式补齐林业融资的短板。比较来看,集体林区普遍会大力发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财政贴息、森林保险等业务,并建立各种争议解决机制以保证业务顺利进行;南方集体林区相对北方集体林区措施更多元,除采用直接资金支持外也注重间接的激励手段;在南方集体林区中,间接激励手段略有不同:东南集体林区注重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与金融基础设施,拓展林业融资方式,加强林业金融管控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活力与稳健;西南集体林区更多地注重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其贷款支持与保险额度,实现对林农及林业经营主体的间接注资。

    • 对于东南集体林区而言,地方林业局可以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如通过提高贷款与保险额度、降低贷款门槛,使林农和新型经营主体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另外要探寻适合本地特色的林业融资发展路径,例如,可以更多着眼于金融机构信贷产品的创新,在把握宏观改革政策方向的基础上发挥当地经济优势,推出更新颖的贷款产品。对于西南集体林区而言,地方政策可以更多地关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相比北方林区,西南地区植被丰富,市场经济也较为发达,但地形多丘陵,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疏通林产品产销渠道等方式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和比较优势,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东北集体林区而言,当地林业局可以向东南集体林区、西南集体林区借鉴经验,拓展对林业融资的路径,如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适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林业,建立完善的林业金融社会服务体系等,以实现对林业的注资,加大对林业的支持力度。

    • 首先,统筹协调林业发展的大方向。一方面要支持因地制宜的地方林业政策。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协调好各地林业局具体举措,将有用的经验推而广之;另一方面也要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对于需要重点发展林业的地区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林业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在宏观上给予金融机构补贴与政策支持,使其加大对林农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完善林权抵押及林权流转的规范程序,减少林农在贷款时所出现的困难及门槛限制。同时要推动中小银行、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对于林业的支持。此外,还要加大互联网金融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实现部分风险控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支持林业的模式,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及监管活动。最后则是加强对林业金融市场的监管,维持公开透明的市场秩序,注重林业发展的稳健性。

参考文献 (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