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赖晓华 聂华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引用本文: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Lai Xiaohua, Nie Hua.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orest Therap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Citation: Lai Xiaohua, Nie Hua.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orest Therap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桂滇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18XMZ06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赖晓华,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林业经济。Email:363523699@qq.com 地址:541004 广西桂林市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责任作者:

    聂华,学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经济学理论。Email:niehua666@126.com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orest Therap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 摘要: 森林康养资源作为森林康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依托,自2016年开始,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为成为了林业、旅游、健康等领域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论述了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基于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解决资源利用性判断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 + 德尔菲法计算权重,选取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开发建设条件作为准则层,康养性、资源特性、环境质量、市场竞争、现有建设条件、开发者行为、政府行为、社会经济条件共8个要素层,界定22个指标层,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各指标的具体解释。通过对广西贺州姑婆山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实例分析,发现评价结果符合该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具体指标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公园森林康养发展现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图  1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  2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表  1  准则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A森林康养
    资源利用
    B1资源禀赋B2市场条件B3开发建设条件
    B1资源禀赋11.3561.734
    B2市场条件0.73711.480
    B3开发建设条件0.5770.6761
    权重Wi0.4310.3330.236
    CR0.00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资源禀赋要素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B1资源禀赋C1康养价值C2资源特性C3环境质量
    C1康养价值 1 1.214 1.124
    C2资源特性 0.824 1 1.124
    C3环境质量 0.889 0.890 1
    权重Wi 0.369 0.324 0.307
    CR 0.004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市场条件要素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B2市场条件C4市场竞争C5现有建设条件C6开发者行为
    C4市场竞争 1 0.594 0.528
    C5现有建设条件 1.685 1 0.567
    C6开发者行为 1.893 1.764 1
    权重Wi 0.216 0.312 0.472
    CR 0.022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开发建设条件要素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表

    B3 开发建设条件C7政府行为C8社会经济条件
    C7政府行为 1 0.889
    C8社会经济条件 1.125 1
    权重Wi 0.471 0.529
    下载: 导出CSV

    表  5  康养价值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1康养价值D1景观
    丰富程度
    D2景观和养生
    资源独特性
    D3养生
    饮食特色
    D4康养活动
    组合丰富度
    D1景观丰富程度11.0051.8690.875
    D2景观和养生
    资源独特性
    0.99511.8050.803
    D3养生饮食特色0.5350.55410.873
    D4康养活动
    组合丰富度
    1.1431.2451.1461
    权重Wi0.2760.2680.1770.279
    CR0.022
    下载: 导出CSV

    表  6  资源特性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2资源特性D5面积规模D6资源知名度
    D5面积规模 1 0.897
    D6资源知名度 1.115 1
    权重Wi 0.473 0.527
    下载: 导出CSV

    表  7  市场竞争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4市场竞争D8周边旅游
    资源知名度
    D9市场
    营销
    D10主要
    客源地规模
    D8周边旅游资源知名度 1 0.449 0.687
    D9市场营销 2.225 1 1.325
    D10主要客源地规模 1.455 0.755 1
    权重Wi 0.215 0.456 0.329
    CR 0.002
    下载: 导出CSV

    表  8  现有建设条件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5现有建设条件D11资源
    管理体制
    D12开发
    现状
    D13配套服务
    设施完善程度
    D11资源管理体制 1 1.322 1.455
    D12开发现状 0.756 1 1.166
    D13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 0.687 0.858 1
    权重Wi 0.409 0.315 0.276
    CR 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9  开发者行为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6开发者行为D14规划定位D15康养产品功效D16服务质量
    D14规划定位10.3010.335
    D15康养产品功效3.32510.899
    D16服务质量2.9861.1131
    权重Wi0.1370.4240.439
    CR0.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10  政府行为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7政府行为D17财政支持力度D18政策支持力度D19林权归属
    D17财政支持力度11.1661.008
    D18政策支持力度0.85811.047
    D19林权归属0.9920.9551
    权重Wi0.3510.3220.327
    CR0.004
    下载: 导出CSV

    表  11  社会经济条件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8社会经济条件D20交通
    通达性
    D21当地
    居民态度
    D22当地经济
    发展水平
    D20交通通达性11.3061.002
    D21当地居民态度0.76611.528
    D22当地经济发展水平0.9980.6541
    权重Wi0.3630.3490.288
    CR0.050
    下载: 导出CSV

    表  12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A准则层B权重要素层C对应上层
    权重
    对应目标
    层权重
    指标层D对应上
    层权重
    对应目标
    层权重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 B1资源禀赋 0.431 C1康养价值 0.369 0.159 D1景观丰富程度 0.276 0.043
    D2景观和养生资源独特性 0.268 0.042
    D3养生饮食特色 0.177 0.028
    D4康养活动组合丰富度 0.279 0.044
    C2资源特性 0.324 0.139 D5面积规模 0.473 0.066
    D6资源知名度 0.527 0.074
    C3环境质量 0.307 0.132 D7环境质量 1 0.132
    B2市场条件 0.333 C4市场竞争 0.216 0.072 D8周边旅游资源知名度 0.215 0.016
    D9市场营销 0.456 0.033
    D10主要客源地规模 0.329 0.024
    C5现有建设条件 0.312 0.104 D11资源管理体制 0.409 0.042
    D12开发现状 0.315 0.033
    D13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 0.276 0.029
    C6开发者行为 0.472 0.157 D14规划定位 0.137 0.022
    D15康养产品功效 0.424 0.067
    D16服务质量 0.439 0.069
    B3开发建设条件 0.236 C7政府行为 0.471 0.111 D17财政支持力度 0.351 0.039
    D18政策支持力度 0.322 0.036
    D19林权归属 0.327 0.037
    C8社会经济条件 0.529 0.125 D20交通通达性 0.363 0.045
    D21当地居民态度 0.349 0.043
    D22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0.288 0.036
    下载: 导出CSV

    表  13  姑婆山森林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结果

    准则层权重分值要素层权重分值
    B1资源禀赋 0.430 7.876 C1康养价值 0.369 7.534
    C2资源特性 0.324 7.945
    C3环境质量 0.308 9.000
    B2市场条件 0.333 7.107 C4市场竞争 0.216 7.120
    C5现有建设条件 0.312 7.679
    C6开发者行为 0.472 5.728
    B3开发建设条件 0.236 6.971 C7政府行为 0.471 6.520
    C8社会经济条件 0.529 7.370
    评价综合得分 7.393
    下载: 导出CSV
  • [1] 宋子健,温全平. 森林康养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蔡家川森林康养区为例[J]. 林业科技情报,2020,52(1):38-43.
    [2] 潘洋刘,曾进,刘苑秋,等. 基于不同类型的森林康养资源评价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18,38(6):83-87.
    [3] 王政,杨霞. 森林康养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四川森林康养基地为例[J]. 林业资源管理,2020,22(2):148-155.
    [4] 高明,郭峰. 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 环境经济研究,2018,3(3):88-105.
    [5] BRATMAN G N,HAMILTON J P,HAHN K S,et al. Nature experience reduces rumination and subgenual 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5,112(28):8567-8572. doi:  10.1073/pnas.1510459112
    [6] SHIN W S,SHIN C S,YEOUN P S. The influence of forest therapy camp on depression in alcoholics[J].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12,17(1):73-76. doi:  10.1007/s12199-011-0215-0
    [7] SONNTAG-ÖSTRÖM E,NORDIN M,LUNDELL Y,et al. Restorative effects of visits to urban and forest environments in patients with exhaustion disorder[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14,13(2):344-354.
    [8] RYUSHI T,KITA I,SAKURAI T,et al. The effect of exposure to negative air ions on the recovery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fter moderate endurance exercis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1998,41:132-136. doi:  10.1007/s004840050066
    [9] SUZUKI S,YANAGITA S,AMEMIYA S,et al. Effects of negative air ions on activity of neural substrates involved in autonomic regulation in ra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08,52:481. doi:  10.1007/s00484-007-0143-2
    [10] LI Q. Effect of forest bathing trips on human immune function[J].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10,15(1):9-17. doi:  10.1007/s12199-008-0068-3
    [11] 马宏俊. 森林康养发展模式及康养要素浅析[J]. 林业调查规划,2017(10):125-127.
    [12] 刘照,王屏. 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J]. 湖北林业科学,2017(5):53-54.
    [13] 何俊琳,慕长龙,吴瑶,等. 基于森林康养的重庆市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策略[J]. 四川林业科技,2018(2):66-71.
    [14] 张志强,谭益民. 日本森林疗法基地建设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16(5):106-111.
    [15] 周彩贤,张峰,冯达,等. 北京市以森林疗养促进公众健康对策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3-16.
    [16] 徐秀明. 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17.
    [17] 李秀云,李俊杰,康丽滢. 基于八要素模型的京津冀森林康养基地评价及承德策略[J]. 经济研究参考,2017(47):71-79.
    [18] 杨军辉. 资源-环境-区位视域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研究[D]. 西安: 西北大学, 2016.
    [19] 保继刚. 主题公园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 地理学报,1997,52(3):238-244.
    [20] 丁健. 丹霞地貌旅游开发主要影响因素分析[C]// 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 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72-275.
    [21] 张蓉珍,雷瑜,申建荣. 蓝田县汤峪温泉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221-225.
    [22] 秦艳培,袁中友,杜继丰. 生态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80-84.
    [23] 孙琨,钟林生,成升魁. 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达那河谷景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09,31(11):1840-1847.
    [24] 胡绿俊.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经营评价体系研宄−以广西典型景区为例[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5] 周定一,周葆华. 区位条件对旅游开发影响的初探−以皖西南几个旅游地为例[J]. 人文地理,1995,10(2):75-76.
    [26] 邓亚东,陈伟海,张远海,等. 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79-10281.
    [27] 丁健,彭华. 民族旅游开发影响因素及开发模式[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2):98-101.
    [28] 田红灯,申文辉,谭一波,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森林康养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林业经济,2020,42(9):63-74.
    [29] 杨春兰.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评价研究[D]. 成都: 西华大学, 2020.
    [30] 王露.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
    [31] 李济任, 许东.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以辽东山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8): 135-142, 169.
    [32] 李济任. 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估研究−以辽宁省三县(市)为例[D].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19.
    [33] 梁欢. 天曌山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2019.
    [34] 段金花. 森林康养基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9.
    [35] 郝亮,林涛,陈琳,等.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森林康养研究进展[J]. 中国城市林业,2020,18(3):72-77.
  • [1] 柳映潇, 林震.  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061
    [2] 马炫钰, 陈文汇, 刘俊昌.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资产统计分类体系构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167
    [3] 江滢, 张守红, 胡畔, 聂丽平, 刘宏文.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二级学院聘期任务体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61
    [4] 肖书文, 詹晨, 王梦桥, 孙乔昀, 张玉钧.  国家公园资源利用体系优化策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083
    [5] 王林龙, 吴水荣.  美国森林权属法律体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12
    [6] 黄雪丽, 张蕾.  森林康养:缘起、机遇和挑战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218
    [7] 江荷, 李茜玲, 彭祚登.  构建森林培育标准体系的探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 陈白璧.  福建森林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陈君帜.  河北都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与开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兰再平, 董晖, 刘俊琴.  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 张佩生, 钟全林, 程栋梁.  集体林权改革绩效评价:林地利用变化视角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 朱圣钟.  凉山彝族地区主要林业资源开发史述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 周伟, 赵晓东, 李旭, 杨锦玉.  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云南4个高原国际重要湿地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 孔凡斌, , 张利国, 陈建成.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张爱美, , 谢屹, 温亚利, 王成巍.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 冯祖祥, 周妮, 姜元珍.  荆楚饮茶起源与茶的开发利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7] 李晓勇, 甄学宁.  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8] 高双林, 王国柱.  学科建设“诊断”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 但新球.  雷公山森林公园的苗族文化与旅游展示设计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 邹国辉, 董源.  日本古代森林资源的破坏与利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加载中
图(2) / 表ll (1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6
  • HTML全文浏览量:  23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桂滇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18XMZ069)
    作者简介:

    赖晓华,博士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林业经济。Email:363523699@qq.com 地址:541004 广西桂林市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通讯作者: 聂华,学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经济、经济学理论。Email:niehua666@126.com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

摘要: 森林康养资源作为森林康养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依托,自2016年开始,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为成为了林业、旅游、健康等领域研究热点和关注焦点。论述了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基于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解决资源利用性判断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 + 德尔菲法计算权重,选取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开发建设条件作为准则层,康养性、资源特性、环境质量、市场竞争、现有建设条件、开发者行为、政府行为、社会经济条件共8个要素层,界定22个指标层,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各指标的具体解释。通过对广西贺州姑婆山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实例分析,发现评价结果符合该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具体指标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公园森林康养发展现状,表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English Abstract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引用本文: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Lai Xiaohua, Nie Hua.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orest Therap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Citation: Lai Xiaohua, Nie Hua.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orest Therapy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 《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LY/T 2935—2018)提出森林康养资源是指能使到访者放松身心、调节身体机能、增进(维持)身心健康的自然界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等各种资源。目前普遍认同森林康养资源是以森林资源作为本底,融入了传统和现代医学资源、食药资源、景观游赏资源、历史文化科学艺术资源,以及林下种植养殖资源等多样化的综合性的资源[1],具有森林康养本身的特殊性,集中表现为跨界性、创造性、包容性、社会性、地域性等特征[2-3]。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严格来讲应该是指资源利用过程中被需求并能被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能够进行森林康养开发并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4]。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是决定森林康养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本文基于影响因素构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解决资源利用性判断问题,评估资源是否具备开发的可能性和如何开发,有效指导市场选择适于开发的森林康养资源,合理、科学的利用资源,为森林康养通过科学手段顺应市场需求进行开发和建设提供借鉴。

    • 森林康养资源本身并非全部可以被开发利用,有些森林康养资源因科学技术或者人类认识等问题暂时并不能被发现和利用;有些森林资源因为外部条件的限制,开发出来之后虽有产品但很难形成市场。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是指为了挖掘、改善和提高森林资源康养吸引力,有机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利用一定的保健、医疗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对潜在的康养资源开展的开拓和建设活动,是促使康养活动得以实现的经济技术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开发和挖掘森林资源的康养价值和功能,规划和设计康养旅游景点和风景区,建设和完善配套康养服务设施,提高康养基地可进入性,同时履行可持续原则保护和修复森林资源等。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实际上是针对被游客需求且能被开发利用,产生一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那部分资源,具体体现就是形成森林康养产品。开发利用森林康养资源除了凸显其对健康维护、养护、修复等方面的特殊属性外,具有旅游开发的基本特点。

      森林康养概念源于国外的森林疗养、森林医疗、森林浴等。森林康养依据森林环境能够缓解维护和恢复健康状态 [5]、缓解抑郁[6]、降低焦虑和释放压力[7]、增强免疫力和提高慢性病患者抗病能力[8-10]等森林健康效应实证研究成果,选取优质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和开发模式。具有代表性是德国的森林医疗型、美国的森林保健型以及日本的森林浴[11]。德国是森林康养的发起国,以疗养作为主导功能的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定位清晰,其产品功能多与医疗相关,侧重于森林环境在医疗环节对保健疗养及健康恢复的治疗效果。美国主要利用森林游憩价值,侧重于森林环境的保健效果,开发利用资源以体验旅游保健为吸引力和着力点。日本结合代替医学和循证医学,通过实证研究森林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12],推行以缓解压力、预防疾病为主的森林浴。

      国内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多在原有森林旅游发展基础上拓展森林徒步、娱乐、休闲与医疗试验等,相关研究也处于针对案例进行宏观分析和提出建设性建议。何俊琳等[13]以重庆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评价了森林公园养生资源、环境、设施和管理与服务;张志强等[14]提出应根据森林资源和林分特征及季节因素设置疗法步道,使体验者有不同的五感治愈体验;周彩贤等[15]从“安全、安静、安心”角度提出森林疗养要追求最大化的舒适;徐秀明[16]从森林景观资源、配套条件、生态环境、管理服务质量水平4个方面构建了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评价体系。李秀云等[17]提出资源环境、市场需求、气候条件、专门人才、旅游经济、市政设施、医疗卫生、交通条件森林康养基地八要素,并以京津冀森林康养基地为例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

      利用CiteSpace软件,以“森林康养 + 资源”“森林康养 + 开发”“森林康养 + 利用”为检索主题词对中国知网的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数据包括中文期刊文献及优秀硕博论文、会议论文。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每个节点代表一个高频关键词,节点直径与关键词频次成正比,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现;中心性表示关键词的重要程度,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具有较强影响力,节点外侧以紫色圈进行标注,表明其仍是当前关注的研究焦点(见图1)。

      图  1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目前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实践主要集中在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关注重点在康养要素、森林资源、评价与发展模式,资源评价以层次分析法为主,以及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 threats,简称SWOT)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总体来看,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研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检测,进一步探测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趋势和前沿动态。检测出10个突现关键词并按照突现起始时间进行排序,结果见图2

      图  2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关键词突现图

      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2016年开始成为森林康养研究热点,2016—2017年探索研究关注对象是自然保护区,研究关注内容是森林浴;2017—2018年围绕森林康养服务、资源评价等展开;2019年至今研究对象关注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研究内容更多地关注具体的资源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的运用。

    • 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旅游资源、客源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政府行为、投资者决策行为、环境因素等被认为是旅游开发的关键性影响因素[18-27],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参考。同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田红灯等[28],杨春兰[29],王露[30]、李济任等[31],李济任[32],梁欢[33],段金花[34],参考相关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森林康养基地质量评定(LY/2934—2018)》《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LB/T051—2016)》《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M 2935—2018)》《森林养生基地质量评定(LY/T 2789—2017)》,结合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属性和特性,通过深度访谈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从事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开发运营的管理者、资深从业者以及有一定从事森林康养工作或研究经验的相关人员,并经过多次分层筛选,将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8小类22个具体影响因素。

    • 资源禀赋反映了森林康养资源自身条件。特定的森林康养资源如温泉、林相等对开发目标、方向、规模、市场定位与策略、开发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具体实践活动产生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森林康养产品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因此,资源禀赋决定了森林康养开发能否成功和预期能否实现,从康养价值、资源特性和环境质量等方面对森林康养开发实践活动产生影响。

      1)康养价值。康养价值是森林康养是本质特征,突出强调森林资源或环境中具有健康效用的康养体验性,并且康养体验因资源自身条件和活动组合等情况不同而有高低之分,直接影响着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①景观丰富程度,表达了景观要素和种类的多样性,丰富度越高可以开展更多类型的康养活动,资源的可利用性更高;②景观和养生资源独特性,指森林资源的特殊性、稀缺性;③养生饮食特色,主要考查当地特色的绿色、有机食材,康养理念的个性化或特色餐饮的多样性和独特性;④康养活动组合丰富度,指结合森林资源和环境开发的产品种类,反映了资源本身可以开发利用程度,即种类多少体现森林康养产品类型的丰富性。

      2)资源特性。根据资源特性,协调组合森林环境、自然资源与不同类型康养活动,突出森林资源康养特色,从而提升游客的健康维护或养护体验。①森林康养资源的知名度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也是产品快速推向市场的保障;②面积规模是指开展各项康养活动以及提供康养生活服务的适宜面积,相关行业或国家标准确定了不同面积不同等级,如森林康养基地场址选址要求面积规模不小于50 hm2的集中区域,国家标准(GT/18005—1999)森林公园规划面积大于500 hm2赋值1分。

      3)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优良的环境质量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并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2016年四川省第二届森林健康养生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温湿、湿度、海拔高度、优产度、洁净度和森林覆盖率共6个方面的“六度理论”,森林资源的康养性与植物精气和负氧离子紧密相关,随着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植物精气、负氧离子等因素被补充进入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并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以参考。

    • 市场条件直接影响森林康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程度。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化和具体化,包含市场竞争、现有建设条件和开发者行为3个方面。

      1)市场竞争。具体包括:①周边旅游资源知名度具有双重影响,对市场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一方面资源差异性越大越有助于利用集群效应形成市场互补互助,另一方面,资源相似性会形成一定的客源竞争,如果周边旅游资源知名度高则竞争力强,但同时在基础设施,人才储备以及产品认同和销售等开发条件方面可以借势发展。②主要客源地规模决定了消费者数量和消费能力,直接影响产品市场销售经济收入的高低。③市场营销在森林康养发展初期尤其重要,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多渠道宣传和提供相关科普服务,扩大社会认知和影响力,形成一定的市场需求,可以通过产品的品牌形象、广告宣传、门票价格和开发者投资情况等综合考虑。

      2)现有建设条件。具体包括:①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是衡量产品和服务能否有效且高效地传递到消费者的载体,从基础配套设施和综合康养服务配套设施两个方面反映已有的建设条件;②开发现状是资源已开发利用程度的展现,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定位,影响森林康养产品的深度开发;③资源管理体制要求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进行森林康养类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管理,有可持续的运营体制保障其发展的稳定性。

      3)开发者行为。具体包括:①规划定位指导着开发者具体开发实践,影响着森林康养开发的思路、布局、方向和具体建设内容,专业的规划设计有助于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资源;②康养产品功效是游客接受如森林浴、瑜伽、食疗等多样化康养产品和服务后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森林康养开发成效;③服务质量反映了服务人员服务技能,是森林康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修复活动或项目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服务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专业性和规范性的服务才能充分体现产品的康养价值。

    • 开发建设条件反映了森林康养资源可利用的外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行为。具体包括:财政支持力度与政策支持力度从资金和政策角度反映了政府对森林康养产业的支持力度。①政府在财政方面通过国家和地方的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专项规划等方面开展;②政策方面通过国家和地方的政策优惠、宣传力度或成立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等推动产业发展;③林权归属以所有权归属是否明确作为判断标准。

      2)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包括:①交通通达性是森林康养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交通通达性越高越有利游客的出行,缩短经济距离,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②当地居民态度,当地居民在某种程度上是森林康养产品的无形组成部分,居民态度一方面反映了现有森林康养资源开发管理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对其发展产生影响,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游客良好体验的产生。③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投入情况,进而影响森林康养资源深度开发利用。

    • 本研究以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设计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查问卷,采用电子邮件和面对面征询方式,于2021年2月发放问卷共计20份,收回有效问卷17份。其中拜访7名高校从事旅游管理和森林旅游研究的教授,收回有效问卷7份;9名森林公园负责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管理者,收回有效问卷7份;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咨询4名从事森林康养研究的学者,选择依据郝亮等[35]提出的森林康养核心论文发文量大于3篇的作者可以认同为该领域专家,从中选取4名专家,以邮件方式咨询,收回有效问卷3份。

    • 根据德尔菲法基本原理,自上往下逐层构造由目标层到准则层、准则层到要素层、要素层到指标层的下层因素对上层因素的重要程度两两对比矩阵。对所有问卷各个矩阵数据进行统计,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均值作为最终矩阵分析值,然后进行各层指标权重计算。两两对比矩阵重要程度比较打分借鉴美国学者Thomas L.Saaty等提出的1 ~ 9标度法。权重计算采用和积法,根据两两对比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值,为了保证矩阵赋值逻辑的合理性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依据是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t ratio,简称CR)值,CR < 0.10时,判断矩阵符合逻辑,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具体计算见表1 ~ 11

      表 1  准则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A森林康养
      资源利用
      B1资源禀赋B2市场条件B3开发建设条件
      B1资源禀赋11.3561.734
      B2市场条件0.73711.480
      B3开发建设条件0.5770.6761
      权重Wi0.4310.3330.236
      CR0.002

      表 2  资源禀赋要素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B1资源禀赋C1康养价值C2资源特性C3环境质量
      C1康养价值 1 1.214 1.124
      C2资源特性 0.824 1 1.124
      C3环境质量 0.889 0.890 1
      权重Wi 0.369 0.324 0.307
      CR 0.004

      表 3  市场条件要素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B2市场条件C4市场竞争C5现有建设条件C6开发者行为
      C4市场竞争 1 0.594 0.528
      C5现有建设条件 1.685 1 0.567
      C6开发者行为 1.893 1.764 1
      权重Wi 0.216 0.312 0.472
      CR 0.022

      表 4  开发建设条件要素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表

      B3 开发建设条件C7政府行为C8社会经济条件
      C7政府行为 1 0.889
      C8社会经济条件 1.125 1
      权重Wi 0.471 0.529

      表 5  康养价值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1康养价值D1景观
      丰富程度
      D2景观和养生
      资源独特性
      D3养生
      饮食特色
      D4康养活动
      组合丰富度
      D1景观丰富程度11.0051.8690.875
      D2景观和养生
      资源独特性
      0.99511.8050.803
      D3养生饮食特色0.5350.55410.873
      D4康养活动
      组合丰富度
      1.1431.2451.1461
      权重Wi0.2760.2680.1770.279
      CR0.022

      表 6  资源特性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2资源特性D5面积规模D6资源知名度
      D5面积规模 1 0.897
      D6资源知名度 1.115 1
      权重Wi 0.473 0.527

      表 7  市场竞争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4市场竞争D8周边旅游
      资源知名度
      D9市场
      营销
      D10主要
      客源地规模
      D8周边旅游资源知名度 1 0.449 0.687
      D9市场营销 2.225 1 1.325
      D10主要客源地规模 1.455 0.755 1
      权重Wi 0.215 0.456 0.329
      CR 0.002

      表 8  现有建设条件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5现有建设条件D11资源
      管理体制
      D12开发
      现状
      D13配套服务
      设施完善程度
      D11资源管理体制 1 1.322 1.455
      D12开发现状 0.756 1 1.166
      D13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 0.687 0.858 1
      权重Wi 0.409 0.315 0.276
      CR 0.001

      表 9  开发者行为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6开发者行为D14规划定位D15康养产品功效D16服务质量
      D14规划定位10.3010.335
      D15康养产品功效3.32510.899
      D16服务质量2.9861.1131
      权重Wi0.1370.4240.439
      CR0.005

      表 10  政府行为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7政府行为D17财政支持力度D18政策支持力度D19林权归属
      D17财政支持力度11.1661.008
      D18政策支持力度0.85811.047
      D19林权归属0.9920.9551
      权重Wi0.3510.3220.327
      CR0.004

      表 11  社会经济条件指标层评价因子判断矩阵及权重

      C8社会经济条件D20交通
      通达性
      D21当地
      居民态度
      D22当地经济
      发展水平
      D20交通通达性11.3061.002
      D21当地居民态度0.76611.528
      D22当地经济发展水平0.9980.6541
      权重Wi0.3630.3490.288
      CR0.050

      经过上述权重计算,得到具体参数值的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2)。

      表 12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A准则层B权重要素层C对应上层
      权重
      对应目标
      层权重
      指标层D对应上
      层权重
      对应目标
      层权重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 B1资源禀赋 0.431 C1康养价值 0.369 0.159 D1景观丰富程度 0.276 0.043
      D2景观和养生资源独特性 0.268 0.042
      D3养生饮食特色 0.177 0.028
      D4康养活动组合丰富度 0.279 0.044
      C2资源特性 0.324 0.139 D5面积规模 0.473 0.066
      D6资源知名度 0.527 0.074
      C3环境质量 0.307 0.132 D7环境质量 1 0.132
      B2市场条件 0.333 C4市场竞争 0.216 0.072 D8周边旅游资源知名度 0.215 0.016
      D9市场营销 0.456 0.033
      D10主要客源地规模 0.329 0.024
      C5现有建设条件 0.312 0.104 D11资源管理体制 0.409 0.042
      D12开发现状 0.315 0.033
      D13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 0.276 0.029
      C6开发者行为 0.472 0.157 D14规划定位 0.137 0.022
      D15康养产品功效 0.424 0.067
      D16服务质量 0.439 0.069
      B3开发建设条件 0.236 C7政府行为 0.471 0.111 D17财政支持力度 0.351 0.039
      D18政策支持力度 0.322 0.036
      D19林权归属 0.327 0.037
      C8社会经济条件 0.529 0.125 D20交通通达性 0.363 0.045
      D21当地居民态度 0.349 0.043
      D22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0.288 0.036
    • 准则层指标排序具体为:资源禀赋(43.1%)最高、市场条件(33.3%)次之,开发建设条件(23.6%)最小,该计算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对资源利用影响最大。该计算结果表明资源禀赋 > 市场条件 > 开发建设条件,资源禀赋和市场条件对资源利用影响最大,对于资源的开发应该充分考虑资源自身条件及产品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作用情况。

      在资源禀赋二级指标中,康养价值权重(0.159)最大,并且也是所有二级指标权重最大的。市场条件二级指标中开发者行为权重(0.157)最大,开发建设条件二级指标中社会经济条件权重(0.125)最大。

      在具体评价指标中,前十位指标依次为:环境质量(0.132) > 资源知名度(0.074) > 服务质量(0.069) > 康养产品功效(0.067) > 面积规模(0.066) > 交通通达性(0.045) > 康养活动组合丰富度(0.044) > 景观的丰富程度(0.043) = 当地居民态度(0.043) > 资源管理体制(0.042)。资源被需求和能被开发利用的那部分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保障和促进资源的开发实践活动得以实施,在森林康养发展初期阶段资源管理体制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完善,相应成熟的管理体系建立后,在森林康养发展初期阶段资源管理体制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完善,相应成熟的管理体系建立后,资源管理体制指标的作用将会逐渐弱化。

    • 广西贺州姑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同年贺州市政府提出打造姑婆山森林康养小镇以及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核心和重要抓手,深挖其森林康养资源打造森林康养旅游品牌,全力发展森林康养旅游。2019年姑婆山林场获得全国首批“森林康养林场”称号,经过几年发展,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体现充分。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以更好地进行指标体系的验证。

    •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建立起来的,系统地解决受多种很难量化因素制约的总体的评价,对于一些非确定性问题的评价决策具有很好的适合度,多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运用。因此本文结合该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最终的评价定级和打分。首先依据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级评价因素集,然后构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矩阵,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3

      表 13  姑婆山森林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结果

      准则层权重分值要素层权重分值
      B1资源禀赋 0.430 7.876 C1康养价值 0.369 7.534
      C2资源特性 0.324 7.945
      C3环境质量 0.308 9.000
      B2市场条件 0.333 7.107 C4市场竞争 0.216 7.120
      C5现有建设条件 0.312 7.679
      C6开发者行为 0.472 5.728
      B3开发建设条件 0.236 6.971 C7政府行为 0.471 6.520
      C8社会经济条件 0.529 7.370
      评价综合得分 7.393
    • 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第一批36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之一,以及贺州市政府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核心,表明其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优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评价得出结论是利用性高,其中资源禀赋分值最高,资源优势明显;其次是市场条件,间接说明产品对资源的利用程度还有待改善和提升的空间;而开发建设条件作为外在因素的分值最低,影响了总体。综合来看,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检验结果符合公园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具体指标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森林康养发展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八度”条件的评价,均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参考,并且评价数据均为客观实测数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分最高。

      康养价值得分最低,其中养生饮食特色评价比较低,影响该项总体分值,目前景区推介姑婆山特色簸箕宴,地方特色明显但缺乏养生特色;公园现有景点43处(数据来源于姑婆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申报相关证明材料),景观丰富,基地提供休闲、健身、养生、疗养、认知、体验等多种康养产品,类型丰富,拥有茶、酒、森林浴、漂流、拓展运动、禅修、负氧离子疗养等森林康养产品,并开展与之对应如万人吸氧操、瑜伽、禅修、品茶、户外拓展、太极等活动,评价结果与实际切合。

      资源特性通过资源知名度和面积规模进行评价,知名度借助其取得的荣誉或称号进行评价,相对容易且判断比较客观。面积规模根据行业标准和学者相关研究给出的标准数值范围,根据景区实际数值进行判断,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客观性,与实际相符。

    • 现有建设条件从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程度、开发现状和资源管理体制3个方面衡量,并且这3个具体评价指标数据可以根据景区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比较容易取得和作出切合实际的判断。该项评价得分最高,评价结果符合公园实际。目前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是4A级景区,近年来一直在准备申报5A级景区,康养基地拥有多类养生相关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现有产品具有市场影响力。景区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部门而是由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影响了该项内容评价总得分。

      市场竞争评价得分7.120居第二,评价结果符合公园实际。其中主要客源地规模的评价依据景区实际数据,评价结果相对客观,周边旅游资源知名度判断根据其获得的荣誉和影响力进行判断,调查时解读容易且结果贴近实际,两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景符合度高。

      开发者行为评分最低,其中规划定位根据景区规划设计情况进行直接评价,公园在土地利用、旅游规划、康养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专项规划,评价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容易判断且符合真实情况。目前所设计开发的活动如品茶、瑜伽、太极等康养活动体验是短时间浅层次的参与,与森林环境结合效果不明显,特点不突出,康养效果本身不明显,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公园康养活动的现状,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并且该项评价分值最低,影响总体得分明显。

    • 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数据来源于官方统计,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居民态度反映了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的社会环境状况,通过访谈周边社区居民了解其态度进行判断,数据获取和解读容易且贴近事实。交通通达性是外部条件中的关键,以距国道、省道距离及可进入性作为评价标准,是实际数据真实表述,距离标准根据学者研究和行业标准设立,评价结果相对客观。

      政府行为评价分值最低。其中公园的林权归属权清晰,贺州市政府大力推进姑婆山天沐温泉国际度假项目、贺州温泉小镇项目和顺峰温泉康养旅游开发项目等,对姑婆山森林康养发展非常重视,但森林公园的定位是依托现有森林旅游发展优势,政府统揽全局,对于森林公园康养基地建设扶持资金少,关注度相对弱化,因而该项评价结果分值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经过验证,发现指标体系从开发利用性角度对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通过对资源禀赋的评价,可以分析其资源自身条件,通过判读资源自身条件,从而在产品设计和活动安排方面充分挖掘资源可利用性。对市场条件进行评价,可以借助评价结果分析现有森林旅游开发现状,探寻问题根源,增加市场竞争力,寻求提高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对开发建设条件进行评价可以趋利避害,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社会资源。同时,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没有相对明确的标准,指标的选取和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3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