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ructure of Global Trade Competition and Complementary Network of Wood Forest Products
-
摘要: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2009—2019年74个木质林产品贸易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从网络密度、节点中心性以及贸易板块的角度,研究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①2009—2019年竞争性网络和互补性网络联系的密切程度下降,但互补性网络密切程度大于竞争性网络,主要经济体之间仍存在较大合作空间。②中国在贸易网络中连通性增强。竞争性网络中,中国节点度排名提升速度较快,与其他经济体竞争激烈;互补性网络中,中国节点入度增加较快,贸易潜力较大。③木质林产品贸易已形成三大竞争群体,其中,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断加剧,中国所在板块2009—2019年内部互补关系逐渐减弱,白俄罗斯、丹麦等经济体组成的板块是中国重要的潜在贸易伙伴。
Abstract:The paper uses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competitive networks and complementarity networks among 74 major wood forest product economies from 2009 to 201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density, node centrality and trade block-models, the paper studies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among the economies. The results show as follows: first, competitive networks and complementary networks are less closely connected, but complementary networks are closer than competitive networks; thus,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for cooperation among the major economies. Second, China is becoming more connected in all trade networks. In the competitive networks, China's node degree ranking is promoted rapidly, and it competes fiercely with other economies. In the complementarity networks, China's node strength increases rapidly, and the trade potential is rather considerable. Third, the trade of wood forest products has formed three competitive group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economie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relationship within China's plate has gradually weakened from 2009 to 2019. The plate composed of Belarus, Denmark and other economies is an important potential trade partner of China.
-
Keywords:
- social network /
- wood forest products /
- international trade /
- competitiveness /
- complementarity
-
木质林产品作为世界重要的大宗商品,近年来在全球范围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不断增加。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https://comtradeplus.un.org/)统计,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总额已经从1993年的1145.4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4 577.0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6.82%。其中,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但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大而不强”的特点显著,仍然存在诸多发展问题。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目前仍是“两头在外”的加工型贸易,原材料进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加拿大、东盟和俄罗斯等几个木质林产品出口大国及地区,加工制成品出口市场则长期以美国、日本、欧盟国家为主,市场过于集中且单一[1]。同时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2],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长期处于全球低端分工的地位。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作为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变化的影响。世界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竞争性关系与互补性关系同时存在[3]。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的强弱,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成为国际贸易合作“桥头堡”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全球分工地位、扩展贸易合作关系,都需要梳理清楚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各经济体之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关系。
一. 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中的竞争性可以定义为国家之间为了实现各自的贸易利益,在同一国际市场上出口相似或相同产品。贸易互补性是指由于先天的资源禀赋和后天既存的条件差距使得不同国家在经贸合作中互通有无。良性的竞争可以促进两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自身生产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良好的互补关系可以通过国家之间积极合作,弥补自身资源劣势、实现互利共赢。
现有大量文献研究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4-6]。从研究范围来看,部分学者主要研究了两国或几国之间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主要集中在中美[7-9]、中俄[10-12]、中日[13]等木质林产品贸易超级大国,通过双边贸易竞争性指数和互补性指数的测算进行研究。另外一部分学者集中研究了区域范围内国家之间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主要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15]、中国与东盟地区[16-17]、中国与亚太地区[18]。仅有少量文章研究全球范围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19-20],但研究所涉及的国家较少,研究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研究方法来看,大多数的研究采用传统的贸易竞争性指数[21-23]和互补性指数[24-25]测算的方法,衡量竞争性的指标主要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衡量互补性的指标主要有贸易结合度指标、贸易互补性指标等。还有部分文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对木质林产品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2, 26]。仅有少量文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全面地分析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但缺乏对互补性的分析[27]。
综上所述,现有的文献大多研究双边贸易关系或者区域范围内贸易关系,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研究中大多运用竞争性指标与互补性指标测算的方法,指标测算只能对比分析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竞争性与互补性的强弱,缺少从全面、联系、发展的角度分析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的格局演变,也无法全面分析出中国在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兼顾全局性和个体性,既能从全局视角识别贸易网络特征,又能从团体视角测量和判定各经济体之间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28],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的研究之中[29-30]。因此,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突破了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现有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中的局限,从整体和战略层面系统讨论全球范围内主要经济体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演变格局,尤其关注中国在其中的位置变动,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性还在于:不同于现有木质林产品研究中只运用竞争性与互补性指标进行测算,本文在计算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指标的基础上,构建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通过可视化的网络更清楚地对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的现实情况进行演示。
二. 数据和方法
一 数据来源
近3年,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疫情作为非经济性因素冲击了世界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转,随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卫生防疫原因制定了各类政策性贸易管制措施,全球性贸易摩擦逐渐增多。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与贸易下行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的非正常状态。因此本文研究2009—2019年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情况,采取每5年取样的方法,选取2009、2014、2019年3个年份进行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网络构建,进而对这期间的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演变情况进行分析。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数据均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根据数据的可获性和完整性,最终选取74个经济体来构建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同时,借鉴李雨欣等[31]对木质林产品的界定方法,根据《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HS)分类编码,木质林产品的范围包括木材、木制品及木炭等(HS:44)、木浆等(HS:47)、纸和纸制品等(HS:48 ~ 49)、带软垫框架木坐具(HS:940161)、其他框架木坐具(HS:940169)、办公用木家具(HS:940330)、厨房用木家具(HS:940340)、卧室用木家具(HS:940350)、其他木家具(HS:940360)。
二 测算指标
1 竞争性指标
利用贸易竞争指数(C)对木质林产品竞争网络进行测算。计算公式如下。
$$C = 1 - \frac{1}{2}\sum\limits_{i = 1\atop j = 1}^N {\left| {a_i^k - a_j^k} \right|} $$ (1) 式中:i和j代表不同的经济体;k代表商品;N是经济体数量;${a_i^k} $代表i经济体第k类商品的比较优势,即第k类商品在一定时间内出口额占该经济体木质林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 {a_j^k}$代表j经济体第k类商品的比较优势。C值越大,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越强。
2 互补性指标
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T)对木质林产品互补网络进行测算。计算公式如下。
$$ T = 1 - \frac{1}{2}\sum\limits_{ {i = 1} \atop {j = 1} }^N {\left| {M_i^k - M_j^k} \right|} $$ (2) 式中:i和j代表不同的经济体;k代表商品;N 是经济体数量;Mik代表i经济体进口k产品的贸易额占该经济体木质林产品进口总额的比例;Mjk代表j经济体出口第k类商品的贸易额占该经济体木质林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T值越大,两经济体贸易互补越强。
三 构建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
根据贸易竞争指数(C)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测算这些经济体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指标和互补性指标,构建竞争或互补关系加权邻接矩阵Wt,矩阵中的元素$W_{ij}^t $表示为t年i经济体与j经济体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指数或互补性指数,进而构建加权有向的竞争性网络和互补性网络。同时,构建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邻接矩阵At,根据指数的取值范围设定了阈值,以0.5为划分标准。若两个经济体间的贸易竞争指数或贸易互补性指数超过0.5,则定义两个经济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性或互补性贸易关系,矩阵中的元素aij t = 1,否则aij t = 0,据此构建了无权有向的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
四 网络分析方法
1 网络结构指标
1)整体性指标。网络密度(D)主要用来从整体角度反映网络中某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可被定义为贸易网络中实际拥有的连线数与整个网络中最多可能拥有的连线数之比。网络密度的大小与是否加权无关,该指标的取值范围为[0,1],其公式如下。
$$ D=L/N(N-1) $$ (3) 式中:L是网络中实际拥有的显著贸易关系的数量,N是网络中的经济体数量,N(N−1)则是网络中最大可能存在的贸易关系数量。对于竞争性网络,网络密度越高,说明网络中经济体之间竞争性关系越强;对于互补性网络,网络密度越高,说明经济体之间的互补性关系越强,贸易空间更大。
2)连通性指标。连通性用于测量网络中节点的互连互通程度,二元和加权的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中,各经济体的相互联系程度可以通过节点度和节点强度来衡量。该指标用于研究各经济体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连通性越强,在网络中越处于中心位置,其在网络中的影响力越大,越能影响其他经济体。
节点度(di),定义为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有关的连接数量。对于木质林产品竞争性网络来说,节点度越大,说明在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中与该经济体存在显著竞争关系的经济体数量越多,相互之间的贸易竞争程度越大。对于木质林产品贸易互补性网络,节点度越大,则说明国际贸易互补性网络中与该经济体存在互补关系的经济体越多,该经济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贸易潜力越大。在有向网络中,节点度进一步划分为节点入度(diin)和节点出度(diout),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 d_i^{{\rm{in}}} = \sum\limits_{j = 1}^N {{a_{ij}}} $$ (4) $$ d_i^{{\rm{out}}} = \sum\limits_{i = 1}^N {{a_{ji}}} $$ (5) $$ d_{i} =(d_{i}^{{\rm{in}}} + d_{i}^{{\rm{out}}})/2 $$ (6) 式中:aij和aji均表示二元网络邻接矩阵中的元素,用0和1表示。
节点强度(si),定义为给定节点所有连接权重之和。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中,各个经济体的节点强度反映该经济体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竞争性的强弱。在互补性网络中表示该经济体与其他各经济体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中互补性的强弱。在有向网络中,节点强度进一步划分为节点入强度(si in)和节点出强度(si out),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 s_i^{{\rm{in}}} = \sum\limits_{j = 1}^N {{w_{ij}}} $$ (7) $$ s_i^{{\rm{out}}} = \sum\limits_{t = 1}^N {{w_{ji}}} $$ (8) $$ s_{i} =(s_{i}^{{\rm{in}}} + s_{i}^{{\rm{out}}})/2 $$ (9) 式中:wij表示加权网络邻接矩阵中的元素,表示为t年i经济体与j经济体之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指数或互补性指数。
3)同配性指标。同配性指的是网络中的分类现象。简单来说,网络中的同配性可以划分为正同配性和负同配性。正同配性指的是网络中节点度高的节点更倾向于与其他节点度高的节点建立连接。例如在社交网络中,如果某人在社交网络上很受欢迎,那么一般情况下其朋友也很受欢迎[32]。负同配性指的是网络中节点度高的节点更倾向于与节点度低的节点建立连接,大多数的贸易网络是负同配性的[33]。本文使用节点近邻平均度、节点近邻平均强度这两个指标来分别分析二元与加权视角下网络中的同配性。具体指标介绍如下。
节点近邻平均度(Dn)定义为给定节点的所有相邻节点的度数均值。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或互补性网络中,近邻平均度对应的是与该经济体存在贸易竞争性或互补性关系的所有经济体的贸易竞争性或互补性显著关系数量均值。节点近邻平均度的计算方式如下。
$${D_n} = (1/{d_i} )\times \sum\limits_{j = 1}^N {{a_{ij}}{d_j}} $$ (10) 式中:aij表示二元网络邻接矩阵中的元素,用0和1表示;di和dj表示不同节点的节点度。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该节点的邻居节点显著互补关系数大,进一步说明该网络显著贸易关系数量大,网络中的经济体之间更加具有依赖性。
节点近邻平均强度(Sn)定义为给定节点的所有相邻节点的强度均值。竞争性或互补性网络中,近邻平均强度对应的是与该经济体存在竞争性或互补性贸易关系的所有经济体的贸易竞争性或互补性关系强度均值。节点近邻平均强度的计算方式如下。
$${S_n} = (1/{d_i} )\times \sum\limits_{i = 1}^N {{a_{ij}}{s_j}} $$ (11) 式中:sj表示该节点邻居节点的节点强度,数值越大,说明该节点的邻居节点互补关系强度越大,进一步说明该网络贸易关系强度大。
2 块模型
没有割点的最大子图就是“块”。所谓割点是指图中去掉一个节点和与之相连的边,使原图变成不连通的,并且分割成两个不相连的子图的节点。块模型分析最早是由White等[34]于1976年提出的,是一种研究网络位置模型的方法。本文运用迭代相关收敛(convergence of iterated correlations,简称CONCOR)方法对全球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网络进行块模型分析,利用UCINET软件,选择参数最大分割深度为2、收敛标准为0.2。将全球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网络分成4个板块:①内部型,即板块内部关系多,外部关系少或没有;②外部型,板块内部关系少或没有,外部关系多;③兼顾型,板块内外部关系都多;④孤立型,板块内外部关系都少或者无。在贸易网络中,4种类型的板块不一定同时存在,并且板块中每一种类型的具体含义由具体的贸易关系和贸易网络性质决定。
三. 实证分析
一 网络结构分析
1 整体性分析
根据式(3)分别计算2009—2019年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密度和互补性网络密度(见图1 ~ 2),结果显示竞争性网络密度呈下降趋势,2009—2019年降幅约为5.2%,说明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关系的紧密程度降低,竞争性减弱。互补性网络密度也呈下降趋势,2009—2019年降幅约为2.0%,降幅显著低于竞争性网络,说明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关系密切程度同样下降,贸易互补性减弱,但减少程度较低,仍存在一定的贸易空间。并且根据图1与图2中竞争性网络密度和互补性网络密度对比,发现互补性网络密度明显高于同期竞争性网络密度,说明在2009—2019年,虽然竞争性与互补性波动下降,但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仍然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2 连通性分析
1)竞争性网络分析。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中,由于网络是对称的,因此节点入度和节点出度相等,本文将两者统称为竞争性网络节点度。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二元网络中,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等森林资源丰富的北欧经济体竞争性网络节点度较大,且一直位于节点度排名前10(见表1),说明这些经济体处于贸易竞争性二元网络的核心位置,与较多经济体之间存在显著竞争关系和相似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结构。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加权网络中,德国、匈牙利、比利时和法国等欧洲发达经济体节点强度排名靠前(见表2),说明这些经济体处于贸易竞争性加权网络的核心位置,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关系较为激烈、贸易结构趋同程度较大,连通性较强。中国在竞争性网络中节点度和节点强度的排名虽然位于10名开外,但中国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显著竞争关系节点度排名提升较快,从2009年的56名上升至2014年的46名,在2019年又迅速上升至32名;节点强度排名从2009年54名上升至2014年的46名,2019年上升至38名,提升速度较快。这表明中国逐渐向核心位置靠近,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结构趋同,竞争性越来越激烈。
表 1 竞争性网络中节点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度 经济体 节点度 经济体 节点度 乌克兰 69 捷克 68 斯洛文尼亚 67 奥地利 69 斯洛文尼亚 67 捷克 66 斯洛文尼亚 68 奥地利 67 奥地利 66 捷克 65 爱尔兰 66 匈牙利 65 加拿大 64 匈牙利 64 比利时 64 洪都拉斯 64 斯洛伐克 64 斯洛伐克 63 斯洛伐克 63 秘鲁 64 保加利亚 62 阿根廷 63 塞尔维亚 63 塞尔维亚 62 秘鲁 63 葡萄牙 63 挪威 62 挪威 62 乌克兰 62 爱尔兰 61 表 2 竞争性网络中节点强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强度 经济体 节点强度 经济体 节点强度 德国 50.69 德国 49.32 德国 49.55 匈牙利 50.58 匈牙利 49.32 匈牙利 49.29 泰国 50.56 比利时 49.28 法国 49.09 捷克 50.45 法国 48.92 比利时 48.82 比利时 50.33 斯里兰卡 48.74 西班牙 48.68 法国 50.31 捷克 48.63 瑞士 48.46 瑞士 49.96 瑞士 48.28 斯洛文尼亚 48.11 西班牙 49.68 西班牙 48.26 斯里兰卡 48.00 斯里兰卡 49.56 塞尔维亚 47.94 希腊 47.87 希腊 49.07 奥地利 47.90 斯洛伐克 47.86 2)互补性网络分析。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二元网络中,由于互补性网络是非对称的,根据式(4)、(5)分别计算网络的节点出度和节点入度,分别代表显著的出口互补关系和进口互补关系。无论是加权还是二元网络,随着时间的变化, 处于中心位置的经济体也在变化, 但这些经济体大多位于欧洲(见表3 ~ 4)。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互补性网络中节点出度和节点出强度的排名均较低,这说明中国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虽然贸易量已经排在世界前列,但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互补性较弱,在出口方面贸易伙伴集中的问题较为突出。在节点入度方面,中国节点入度呈增加趋势,在2009年与51个经济体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2014年显著互补关系增加10个,并在2019年与73个经济体均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说明中国在木质林产品进口方面显著互补关系增多,贸易伙伴逐渐多元化。中国的节点入强度也同样呈增加趋势,排名也从2009年的56名上升至2019年的40名,说明中国在进口方面互补性增强。
表 3 互补性网络中节点出度和节点入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
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度经济体 节点
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度经济体 节点
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度斯洛文尼亚 69 斯洛文尼亚 73 斯洛文尼亚 70 斯洛文尼亚 73 斯洛文尼亚 66 捷克 73 爱沙尼亚 69 奥地利 73 拉脱维亚 68 斯洛伐克 73 葡萄牙 66 瑞典 73 摩洛哥 67 芬兰 73 意大利 68 瑞典 73 斯洛伐克 66 美国 73 意大利 66 斯洛伐克 7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67 芬兰 73 英国 65 芬兰 73 以色列 66 瑞典 73 立陶宛 67 捷克 73 意大利 65 中国 73 约旦 66 葡萄牙 73 约旦 66 美国 73 越南 65 斯洛文尼亚 72 立陶宛 66 澳大利亚 73 以色列 66 阿根廷 73 罗马尼亚 65 葡萄牙 72 奥地利 63 比利时 73 奥地利 65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72 比利时 65 斯洛伐克 72 芬兰 63 挪威 73 英国 65 奥地利 7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64 比利时 72 丹麦 63 加拿大 73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65 比利时 72 荷兰 64 荷兰 72 表 4 互补性网络中节点出强度和节点入强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
出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强度经济体 节点
出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强度经济体 节点
出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强度拉脱维亚 51.63 德国 60.37 罗马尼亚 49.99 德国 59.38 比利时 49.82 德国 58.95 葡萄牙 51.01 比利时 60.02 捷克 49.85 法国 58.65 捷克 49.75 西班牙 58.34 加拿大 50.83 法国 59.87 比利时 49.79 西班牙 58.20 爱尔兰 49.72 法国 58.31 爱尔兰 50.71 西班牙 59.41 加拿大 49.62 比利时 58.07 匈牙利 49.58 匈牙利 56.88 捷克 50.70 泰国 59.31 爱尔兰 49.44 斯里兰卡 57.56 加拿大 49.56 荷兰 56.68 匈牙利 50.65 瑞士 59.01 斯洛伐克 49.4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56.89 希腊 49.44 比利时 56.42 西班牙 50.51 匈牙利 58.71 匈牙利 49.34 荷兰 56.84 罗马尼亚 49.23 希腊 56.40 比利时 50.50 捷克 58.71 英国 49.33 匈牙利 56.75 保加利亚 49.15 瑞士 56.38 荷兰 50.49 希腊 58.11 希腊 49.30 瑞士 56.45 斯洛伐克 49.09 斯里兰卡 56.00 希腊 50.46 斯里兰卡 57.86 南非 49.24 希腊 55.69 菲律宾 49.03 摩洛哥 55.97 3 同配性分析
1)节点近邻平均度和节点近邻平均强度。由式(10)和式(11)分别计算二元网络的节点近邻平均度和加权网络的节点近邻平均强度,图3 ~ 4展示了2009—2019年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近邻节点度和近邻节点强度均值的变化。在竞争性网络中,二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这说明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中,每个节点与之相邻的节点的显著互补关系数和互补关系强度的均值都逐渐下降,这与网络整体密度的变化情况同样具有一致性,说明网络中经济体之间竞争关系的密度下降了。在互补性网络中,近邻节点强度呈波动下降趋势,说明在互补性网络中,每个节点的邻居节点之间的互补关系强度均值随时间变化波动下降,而近邻节点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并在2019年再次上升,这样的波动可能是由于建立二元网络的阈值造成的,这说明网络中经济体之间的互补性密切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中心性指标相关性分析。首先,分别计算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和互补性网络的节点度−节点强度相关系数,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无论是竞争性网络还是互补性网络,节点度和节点强度均为正相关,两经济体之间竞争关系或互补关系越强,他们存在显著竞争关系或互补关系的可能性越大。其次,根据节点度−近邻节点度相关性的计算,可以看出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中节点度和近邻节点度呈显著正相关,竞争性网络具有正同配性,说明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中,与其他经济体有较多显著竞争关系的经济体往往更容易和那些与它类似的经济体产生显著竞争关系,即两个显著竞争关系多的经济体之间更容易形成竞争关系。而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网络中,节点度−近邻节点度呈负相关,具有负同配性,说明互补性网络中,与其他经济体之间显著互补关系多的经济体更容易与显著互补关系少的经济体形成显著互补关系。
表 5 2009—2019年中心性指标的相关性年份 竞争性网络 互补性网络 节点度−节点
强度节点度−近邻
节点度节点度−节点
强度节点度−近邻
节点度2009 0.94 0.77 0.77 −0.97 2014 0.94 0.60 0.80 −0.95 2019 0.96 0.67 0.81 −0.94 二 块模型分析
1 竞争性网络块模型分析
根据CONCOR方法对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进行块模型运算,结果显示:2009年74个经济体被分割成4个板块。其中,板块1由美国、英国和日本等35个经济体组成,板块2由加拿大、挪威和丹麦等19个经济体组成,板块3由中国、马来西亚等10个经济体组成,其余的俄罗斯、巴西等10个经济体组成板块4。在2009—2019年中,这4个板块的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与2009年相比,2014年板块之间变动较小,主要表现为板块2的拆分并分别与其他板块进行合并,原板块2成员意大利、印度等经济体并入板块1,土耳其、乌克兰等经济体并入板块3,加拿大并入板块4,剩余的12个经济体组成新的板块2。与2014年相比,2019年各板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板块2、板块3和板块4之间的拆分与合并。板块2中的经济体与原板块3中的中国、保加利亚等12个经济体组成新的板块2,而原板块2中挪威、爱尔兰等经济体与原板块3中的菲律宾、白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经济体,加上原板块4中的俄罗斯、加拿大等7个经济体共同组成新的板块3,板块4中剩余6个经济体组合成新的板块4。
为了考察各板块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UCINET软件进一步计算了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的密度矩阵(见表6)。用矩阵的形式展示各板块两两之间的竞争强度,其中,对角线上的数值表示各板块内部竞争关系的强弱,数值越大,板块内部竞争关系越强;其余数值表示两个板块之间的竞争关系,数值越大,说明这两个板块之间竞争性越强。同时,根据整体网络密度形成像矩阵,当密度大于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密度,表明该竞争关系比较激烈,在像矩阵中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表 6 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的密度矩阵和像矩阵年份 板块 密度矩阵 像矩阵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2009 板块1 0.993 0.928 0.229 0.094 1 1 0 0 板块2 0.928 1 0.774 0.253 1 1 1 0 板块3 0.229 0.774 0.956 0.49 0 1 1 0 板块4 0.094 0.253 0.49 0.556 0 0 0 0 2014 板块1 0.959 0.923 0.374 0.131 1 1 0 0 板块2 0.923 0.985 0.847 0.532 1 1 1 0 板块3 0.374 0.847 0.758 0.526 0 1 1 0 板块4 0.131 0.532 0.526 0.744 0 0 0 1 2019 板块1 0.941 0.896 0.323 0.023 1 1 0 0 板块2 0.896 1 0.833 0.083 1 1 1 0 板块3 0.323 0.833 0.854 0.325 0 1 1 0 板块4 0.023 0.083 0.325 0.333 0 0 0 0 本文根据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的密度矩阵和像矩阵,并绘制关系图(见图5)。结果表明, 2009年板块1、板块2和板块3是内外兼顾型板块,这3个板块不仅内部经济体间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而且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竞争关系,其中,板块2的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最为显著,该板块除内部显著竞争关系外,还分别与板块1和板块3之间存在显著竞争关系。板块4是孤立型板块,在板块内外部均不存在显著竞争关系,但其板块内部竞争强度略高于外部竞争强度。在2010—2019这十年中,由于板块2或板块3的拆分带来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网络密度的变化,2014年,加拿大等经济体的加入,板块4转变为内部型板块。2019年板块4再次转变为孤立型板块。
根据2009、2014、2019年竞争性网络块模型分析发现,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有着明显的三大贸易竞争群体(板块1、2、3)。其中,第一板块较为稳定,主要以美国、日本、英国和墨西哥等传统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构成,这些经济体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比高,也处于全球木质林产品分工合作的高端位置,能够在国际贸易竞争中获得较高附加值。以丹麦、挪威等北欧经济体和以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亚经济体为代表的第二、三板块变动较大,经过了各种拆分与组合。其中,板块2竞争性最为激烈,板块内部竞争密度在2009年和2019年高达1,板块2与板块1、板块3均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2009—2019年间与其他经济体的竞争性逐渐增强,在2009年和2014年均处于内外部竞争较为温和的板块3,但在2019年,中国直接进入竞争性更强的第二板块。
2 互补性网络块模型分析
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二元网络进行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74个经济体被分割成4个板块。其中,板块1由德国、瑞士、波兰和印度等36个经济体组成,板块2由中国、美国、日本和英国等17个经济体组成,板块3由白俄罗斯、马来西亚、巴西等10个经济体组成,板块4由新西兰、菲律宾、俄罗斯和越南等11个经济体组成。这4个板块在2009—2019年间发生了一些变化,在2014年板块1扩展到43个经济体;板块3由原有的经济体与新并入的加拿大、泰国等10个经济体组成;板块2、4变动不大。2019年,板块1、2变动不大,板块3、4经过了拆分与重组,板块3主要组成部分是原板块4中新西兰、巴西和越南等经济体和其他新并入的经济体;板块4由原来以丹麦、白俄罗斯和越南为代表的原板块3成员和原板块4成员菲律宾、俄罗斯和加纳等12个经济体共同组成。
运用类似竞争性网络中的方法,本文同样测算了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网络的密度矩阵和像矩阵(见表7)并绘制关系图(见图6)。具体来看,在2009年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二元网络中,板块1、板块2均是内外兼顾型板块,不仅在各自板块内部的经济体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而且分别与其他3个板块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板块3和板块4是外部型板块,主要由一些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体组成,他们在板块内部均不存在显著互补关系,但是在板块外互补关系明显,均同时与板块1和板块2存在显著互补关系。在随后的2014年和2019年中,板块2内部的互补性减弱,变为外部型板块。
表 7 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网络的密度矩阵和像矩阵年份 板块 密度矩阵 像矩阵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2009 板块1 0.995 0.974 0.481 0.078 1 1 0 0 板块2 0.913 0.912 0.959 0.294 1 1 1 0 板块3 0.997 0.988 0.689 0.191 1 1 0 0 板块4 0.997 0.973 0.382 0.055 1 1 0 0 2014 板块1 0.98 0.97 0.526 0.156 1 1 0 0 板块2 0.767 0.6 0.9 0.509 0 0 1 0 板块3 0.988 0.94 0.733 0.236 1 1 0 0 板块4 0.96 0.964 0.427 0.109 1 1 0 0 2019 板块1 0.986 0.991 0.05 0.47 1 1 0 0 板块2 0.81 0.627 0.303 0.955 1 0 0 1 板块3 0.966 0.919 0.097 0.435 1 1 0 0 板块4 0.964 0.871 0.12 0.705 1 1 0 0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直位于板块2,这一板块在2009年互补关系最强,在板块内外部互补关系显著,但在2014年和2019年互补关系有所减弱,内部互补关系不再显著,变成仅存在外部显著互补关系的外部性板块。根据互补性网络块模型分析发现,对中国而言,白俄罗斯、丹麦、罗马尼亚和马来西亚等10个经济体组成的板块3(这一板块在2019年演变成板块4)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贸易互补关系板块。虽然板块3不是内外兼顾型板块,但这一板块与中国所在的板块2始终具有显著的互补关系,且互补关系密度较高,说明这些经济体在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方面与中国所在的板块2互补性强,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这一板块中的经济体森林资源丰富,目前尚不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可以充分挖掘这一板块的互补关系,更好地拓展多元的贸易伙伴关系。
四. 结论与建议
一 结 论
本文通过构建竞争性网络和互补性网络,分析网络整体密集程度、网络中节点所处的位置的变动,还利用贸易板块模型研究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与互补性网络格局演变,系统、全面地揭示出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和互补性网络中各经济体的角色以及网络中的聚类关系及其演化,得到以下结论。
1)从网络整体来看,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激烈,但程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互补性下降速度小于竞争性,且贸易互补性网络密度均大于竞争性网络密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木质林产品贸易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2)从节点特征分析可知,无论是竞争性网络还是互补性网络,奥地利等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和德国等欧洲发达经济体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中国在竞争性网络中,节点度和节点强度的排名提升速度较快,与其他经济体竞争激烈;在互补性网络中,节点入度和节点入强度提升较快,贸易潜力较大。在同配性分析中发现,竞争性网络呈正同配性,显著竞争关系多的经济体往往与其他显著竞争关系多的经济体之间形成显著竞争关系,而互补性网络呈负同配性,与其他经济体之间显著互补关系多的经济体更容易与显著互补关系少的经济体形成显著互补关系。
3)从块模型分析可得,在竞争性网络中,有着明显的三大贸易竞争群体,分别是由美国、日本等传统木质林产品贸易大国构成的板块1,以丹麦、挪威等北欧经济体为代表的板块2和以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亚经济体为代表的板块3。中国在其中竞争性逐渐增强。在互补性网络中,中国所在板块近十年内部互补关系逐渐减弱,但外部互补关系依然显著。其中,对中国而言,白俄罗斯、丹麦等10个经济体组成的板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互补关系板块。
二 建 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提高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转型,提升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同核心区域经济体贸易往来。中国作为木质林产品大国,但并非木质林产品强国,应优先加强与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网络核心经济体在木质林产品方面的贸易往来,向这些欧洲发达经济体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进行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在进行加工贸易的同时,政策不断向研发创新型企业倾斜,不断推动自主品牌的形成。加大力度吸引并留住国内外专业人才,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产品创新环境,以突破我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
2)拓展多元贸易伙伴关系。中国的贸易伙伴较为集中,这一问题在木质林产品进口中尤为明显,应着重关注德国、比利时等节点入度较高的经济体。同时,应充分利用互补板块,挖掘与互补板块中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潜力,积极地与白俄罗斯、丹麦这一互补板块中经济体建立长久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往来。中国可以积极与这些经济体进行木质林产品政策互动,一方面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联通,促进流畅地进行货物贸易方面的信息沟通,使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
3)在中国与其他主要木质林产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关系逐年加剧现实背景下,正确应对与部分经济体之间的激烈贸易竞争关系尤为重要。其中,着重注意与丹麦、挪威等经济体组成的板块2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竞争网络是一个正配向网络,中国作为竞争较为激烈的经济体之一,更容易与这些经济体之间形成显著的竞争关系,需要引导竞争关系良性发展,密切关注这些经济体的木质林产品相关贸易政策,充分发挥贸易合作组织的作用,最大程度与上述经济体达成政策共识。同时,国内应加大力度规制中国企业的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行为,不仅要符合国内法律法规要求,还要符合贸易国的法律法规要求。
-
表 1 竞争性网络中节点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
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度 经济体 节点度 经济体 节点度 乌克兰 69 捷克 68 斯洛文尼亚 67 奥地利 69 斯洛文尼亚 67 捷克 66 斯洛文尼亚 68 奥地利 67 奥地利 66 捷克 65 爱尔兰 66 匈牙利 65 加拿大 64 匈牙利 64 比利时 64 洪都拉斯 64 斯洛伐克 64 斯洛伐克 63 斯洛伐克 63 秘鲁 64 保加利亚 62 阿根廷 63 塞尔维亚 63 塞尔维亚 62 秘鲁 63 葡萄牙 63 挪威 62 挪威 62 乌克兰 62 爱尔兰 61 表 2 竞争性网络中节点强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
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强度 经济体 节点强度 经济体 节点强度 德国 50.69 德国 49.32 德国 49.55 匈牙利 50.58 匈牙利 49.32 匈牙利 49.29 泰国 50.56 比利时 49.28 法国 49.09 捷克 50.45 法国 48.92 比利时 48.82 比利时 50.33 斯里兰卡 48.74 西班牙 48.68 法国 50.31 捷克 48.63 瑞士 48.46 瑞士 49.96 瑞士 48.28 斯洛文尼亚 48.11 西班牙 49.68 西班牙 48.26 斯里兰卡 48.00 斯里兰卡 49.56 塞尔维亚 47.94 希腊 47.87 希腊 49.07 奥地利 47.90 斯洛伐克 47.86 表 3 互补性网络中节点出度和节点入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
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
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度经济体 节点
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度经济体 节点
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度斯洛文尼亚 69 斯洛文尼亚 73 斯洛文尼亚 70 斯洛文尼亚 73 斯洛文尼亚 66 捷克 73 爱沙尼亚 69 奥地利 73 拉脱维亚 68 斯洛伐克 73 葡萄牙 66 瑞典 73 摩洛哥 67 芬兰 73 意大利 68 瑞典 73 斯洛伐克 66 美国 73 意大利 66 斯洛伐克 7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67 芬兰 73 英国 65 芬兰 73 以色列 66 瑞典 73 立陶宛 67 捷克 73 意大利 65 中国 73 约旦 66 葡萄牙 73 约旦 66 美国 73 越南 65 斯洛文尼亚 72 立陶宛 66 澳大利亚 73 以色列 66 阿根廷 73 罗马尼亚 65 葡萄牙 72 奥地利 63 比利时 73 奥地利 65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72 比利时 65 斯洛伐克 72 芬兰 63 挪威 73 英国 65 奥地利 72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64 比利时 72 丹麦 63 加拿大 73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65 比利时 72 荷兰 64 荷兰 72 表 4 互补性网络中节点出强度和节点入强度排名前10的经济体
2009 2014 2019 经济体 节点
出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强度经济体 节点
出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强度经济体 节点
出强度经济体 节点
入强度拉脱维亚 51.63 德国 60.37 罗马尼亚 49.99 德国 59.38 比利时 49.82 德国 58.95 葡萄牙 51.01 比利时 60.02 捷克 49.85 法国 58.65 捷克 49.75 西班牙 58.34 加拿大 50.83 法国 59.87 比利时 49.79 西班牙 58.20 爱尔兰 49.72 法国 58.31 爱尔兰 50.71 西班牙 59.41 加拿大 49.62 比利时 58.07 匈牙利 49.58 匈牙利 56.88 捷克 50.70 泰国 59.31 爱尔兰 49.44 斯里兰卡 57.56 加拿大 49.56 荷兰 56.68 匈牙利 50.65 瑞士 59.01 斯洛伐克 49.4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56.89 希腊 49.44 比利时 56.42 西班牙 50.51 匈牙利 58.71 匈牙利 49.34 荷兰 56.84 罗马尼亚 49.23 希腊 56.40 比利时 50.50 捷克 58.71 英国 49.33 匈牙利 56.75 保加利亚 49.15 瑞士 56.38 荷兰 50.49 希腊 58.11 希腊 49.30 瑞士 56.45 斯洛伐克 49.09 斯里兰卡 56.00 希腊 50.46 斯里兰卡 57.86 南非 49.24 希腊 55.69 菲律宾 49.03 摩洛哥 55.97 表 5 2009—2019年中心性指标的相关性
年份 竞争性网络 互补性网络 节点度−节点
强度节点度−近邻
节点度节点度−节点
强度节点度−近邻
节点度2009 0.94 0.77 0.77 −0.97 2014 0.94 0.60 0.80 −0.95 2019 0.96 0.67 0.81 −0.94 表 6 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性网络的密度矩阵和像矩阵
年份 板块 密度矩阵 像矩阵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2009 板块1 0.993 0.928 0.229 0.094 1 1 0 0 板块2 0.928 1 0.774 0.253 1 1 1 0 板块3 0.229 0.774 0.956 0.49 0 1 1 0 板块4 0.094 0.253 0.49 0.556 0 0 0 0 2014 板块1 0.959 0.923 0.374 0.131 1 1 0 0 板块2 0.923 0.985 0.847 0.532 1 1 1 0 板块3 0.374 0.847 0.758 0.526 0 1 1 0 板块4 0.131 0.532 0.526 0.744 0 0 0 1 2019 板块1 0.941 0.896 0.323 0.023 1 1 0 0 板块2 0.896 1 0.833 0.083 1 1 1 0 板块3 0.323 0.833 0.854 0.325 0 1 1 0 板块4 0.023 0.083 0.325 0.333 0 0 0 0 表 7 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网络的密度矩阵和像矩阵
年份 板块 密度矩阵 像矩阵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板块1 板块2 板块3 板块4 2009 板块1 0.995 0.974 0.481 0.078 1 1 0 0 板块2 0.913 0.912 0.959 0.294 1 1 1 0 板块3 0.997 0.988 0.689 0.191 1 1 0 0 板块4 0.997 0.973 0.382 0.055 1 1 0 0 2014 板块1 0.98 0.97 0.526 0.156 1 1 0 0 板块2 0.767 0.6 0.9 0.509 0 0 1 0 板块3 0.988 0.94 0.733 0.236 1 1 0 0 板块4 0.96 0.964 0.427 0.109 1 1 0 0 2019 板块1 0.986 0.991 0.05 0.47 1 1 0 0 板块2 0.81 0.627 0.303 0.955 1 0 0 1 板块3 0.966 0.919 0.097 0.435 1 1 0 0 板块4 0.964 0.871 0.12 0.705 1 1 0 0 -
[1] 吴天博,张滨. “一带一路”建设视域下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基于比较优势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8(6):123-134. [2] 许薇,吴德,胡彦蓉,等. 基于模糊Borda法的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组合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49(2):99-109. [3] 苗永洁,潘伟光,刘涛,等.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林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与竞争性研究[J]. 世界农业,2018(6):122-128. [4] ZHANG S J,BUONGIORNO J. Doe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explain intraindustry trade of forest products?[J]. Forest Science,2007,53(4):519-528.
[5] DIETER M,HERMANN 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global forest industry sector:an empirical stud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Germany[J].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07,126(3):401-412. doi: 10.1007/s10342-006-0159-x
[6] PALUŠ H,JÁN P,BRANKO L. Trade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lovak wood processing industry within the Visegrad Group Countries[J]. Drvna Industrija,2015,66(3):195-203. doi: 10.5552/drind.2015.1431
[7] 潘欣磊,侯方淼,卜善雯.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J]. 林业经济,2015,37(7):59-62. [8] 时小琳,罗奕奕,魏仁兴.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 海峡科学,2019(12):43-49. [9] 薛英豪,侯瑞雪,耿利敏. 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合作性分析[J]. 中国林业经济,2020(5):51-53. [10] 张鑫. 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及其互补性分析: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1996—2015年的数据[J]. 世界农业,2017(10):113-121. [11] 李爽,祖歌言. 中俄木质林产品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 西伯利亚研究,2018,45(4):19-27. [12] 田刚,杨光,吴天博,等.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优势及潜力演变[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4):112-120. [13] 王珺鑫. 中国与日本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特征与竞争力比较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2022(2):64-68. [14] 孙于岚,戴永务,郑义. “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 中国林业经济,2019(3):23-27. [15] 吴昊,苏靖淇,熊立春,等. 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体林产品贸易合作的驱动因素分析[J]. 林产工业,2020,57(9):10-15. [16] 郑洁,时小琳,戴永务. 中国—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2014(4):11-15. [17] 田刚,李祥泉,杜钰玮. 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22,35(1):100-105. [18] 田刚,吴天博,张滨. 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 世界林业研究,2018,31(4):86-90. [19] 刘紫菁,张莉莉,刘薇. 中国与世界九大经济体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以木质林产品为例[J]. 中国商论,2019(12):90-91. [20] 张寒,聂影. 我国林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国际竞争力研究[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4):11-16. [21] 顾晓燕,聂影. 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09,29(4):350-353. [22] 张吉国. 我国木质林产品对外贸易的特征与国际竞争力之实证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4):19-25. [23] 王嵩川.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分析与发展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2021(6):72-75. [24] 芦杰,芦梅,吴天博,等. 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与贸易潜力研究:以“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为背景[J]. 林业经济,2019,41(7):48-56. [25] 涂皓珉,戴永务. RCEP背景下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性、互补性与发展潜力分析[J]. 武夷学院学报,2023,42(3):45-52. [26] 李臣,刘之月,万志芳. 中国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基于经济体竞争优势理论[J]. 林业经济,2015,37(9):105-110. [27] LONG T,PAN H,DONG C,et al. Exploring the competitive evolution of global wood forest product trade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J]. 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9,525:1224-1232. doi: 10.1016/j.physa.2019.04.187
[28] 王芳,田明华,尹润生,等. 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演化与供需大国关系[J]. 资源科学,2021,43(5):1008-1024. [29] 陈银飞. 2000—2009年世界贸易格局的社会网络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11(11):31-42. [30] 吴红梅,王蕊,殷沐阳. 基于ERGM模型的全球林产品出口贸易网络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2):188-197. [31] 李雨欣,田明华,郭利青,等. 木质林产品贸易格局的社会网络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22,42(1):63-72. [32] JACKSON M O, Rogers B W. Meeting strangers and friends of friends:how random are social network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97(3):890-915. doi: 10.1257/aer.97.3.890
[33] SERRANO M A,BOGUNÁ M. Topology of the world trade web[J]. Physical Review E,2003,68(1):015101. doi: 10.1103/PhysRevE.68.015101
[34] WHITE H C,BOORMAN S A,BREIGER R L. Social structure from multiple networks. I. blockmodels of roles and posi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6,81(4):730-780. doi: 10.1086/226141
-
期刊类型引用(2)
1. 陈凯达,罗华伟,丘水林.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农民增收:机理阐释、转化难点与突破路径. 环境经济研究. 2025(01): 177-196 . 百度学术
2. 田果,向东,佘济云. 基于AHP-熵权法的国家森林公园康养资源评价. 绿色科技. 2023(21): 148-15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