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马宁, 杨有能, 李金宇

马宁, 杨有能, 李金宇. 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2): 71-7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052
引用本文: 马宁, 杨有能, 李金宇. 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2): 71-7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052
Ma Ning, Yang Youneng, Li Jinyu.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rest Therapy in Beijing[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4, 23(2): 71-7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052
Citation: Ma Ning, Yang Youneng, Li Jinyu.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rest Therapy in Beijing[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4, 23(2): 71-7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052

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地区森林康养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及路径研究”(21GLB03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马宁,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理论与政策、森林资源与生态经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Email:maning@bjfu.edu.cn 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2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orest Therapy in Beijing

  • 摘要:

    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和“两山”理念等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有一定的优势,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综合梳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历程,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以期促进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进一步发展。

    Abstract:

    Forest therapy, as a new industry that integrates forestry and health and wellness, will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y China" and "Two Mountain Theory". Beijing has a goo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ich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and has certain 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forest therapy industry, but its forest therapy development is still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re still exist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products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forest therapy in Beijing,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therapy in Beijing by using SWOT analysis, and propose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orest therapy industry in Beijing.

  •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同时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的普及,人们对于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需求越加强烈。森林康养作为森林的生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新发现,能够提供更好更丰富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们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2]。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政策的推动以及亚健康和老年人群的增加,森林康养成为我国林业、旅游业、健康产业急需研究的领域[3]

    森林康养是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依托,利用优质的森林生态环境资源,发挥森林的康体保健功能,在森林里开展游憩、疗养、保健、养生、运动、认知、体验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4]。森林康养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20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通过研究德国的“森林疗法”和苏联的“芬多精科学”,将其本土化,并命名为“森林浴”。在此之后,美国、韩国、中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如英国、丹麦、芬兰、瑞典等都相继开展了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5]。目前,我国森林康养基地的服务水平和管理体系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属于产业发展初期,但发展速度很快[6]。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导以及林业改革的强有力推动下,中国森林康养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2012年以来,各省份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探索通过发展森林康养来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并在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2]。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各类型森林康养基地总计4 000余家,2021年我国森林康养接待访客近5亿人次,森林康养成为新时代林草行业发展新业态。

    国外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较早,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种较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森林医疗型的德国森林康养、森林保健型的美国森林康养和“森林浴”型的日本森林康养等[7]。我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晚,2012年,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中心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引进和推广日本森林疗法概念,并开始森林康养的探索[8]。2016年12月,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森林康养相关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以及森林康养创业创新融合发展等展开了深入研讨,并指出森林康养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森林康养活动的普及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建设“健康中国”具有特殊意义[9]。2018年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促进首都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合理利用林地资源,通过森林康养、森林科普教育、森林体验示范等形式实现森林资源有偿使用。2021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幸福晚年养老计划”,打造京郊小镇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护、森林康养等养老服务。2023年2月21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2022年北京市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共有9个乡镇入选,具体包括丰台区王佐镇、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房山区蒲洼乡、通州区西集镇、昌平区十三陵镇、平谷区大华山镇、怀柔区渤海镇、密云区太师屯镇、延庆区井庄镇[10]。截至2023年6月,在第一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名单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遴选出的累计8批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名单中,北京累计共有7家单位入选,包括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北京红石山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九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密云区半山温泉森林康养基地、密云区太师屯镇仙居谷森林康养基地、平谷区峨嵋山森林康养基地、密云区云峰山森林康养基地[11]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日益提高,康养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康养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康养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然而,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为推动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旨在从供给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SWOT分析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提出最佳的发展对策。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有助于系统全面认识其发展现状,为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北京市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市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省相邻,中心位于东经116°20′、北纬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12]。北京市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虽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北京有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此外,作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是国内外游客前往的重要目的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0%,森林蓄积量达到3 164万m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3 m2(2022年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29 m2)。此外,北京河流湖泊众多,拥有广阔的耕地、林地和草地,适宜发展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同时还有多处适宜开展采摘、观光、休闲等活动的农家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空气质量得到逐步改善,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自然环境。截至2022年8月,北京市已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为36.80万hm2,约占北京市域面积的22%[13]。2022年,北京市建设城市绿道47 km、森林步道100 km、林荫路20条,全市累计建成绿道1 218 km,各类公园已达1 050个,公园绿地500 m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7.8%[14]。计划到2025年,除东城区和西城区外,北京其他14个有条件的区都要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这为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基地由于还在规划建设中,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森林康养需求。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对基地的游客评论进行分析发现,北京地区大部分森林康养基地的卫生间、路标指示标识和停车场等建设不完善,给游客带来许多不便。配套设施方面,绝大部分森林康养基地是由森林旅游景区或酒店等转型发展而来,缺乏与森林康养产业配套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建设。例如,北京市森林康养基地基本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处森林资源丰富的山林地带,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不便,游客需要自驾或者打车前往,可达性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

    目前北京市大部分森林康养基地经营者对森林康养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森林旅游、度假休闲的层面上,没有注重健康服务在森林康养产业中的重要性,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程度也不足,基地开发的产品单一,多以林区观光为主,产品同质化较明显,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15]。北京地区森林康养基地除密云区的云峰山森林康养基地和半山温泉森林康养基地外,其余基地还是以林区观光旅游、登山徒步等为主,与一般森林公园及景区的产品和服务差异较小,缺乏创新和特色。

    目前居民对森林康养产品及活动有着较大的消费意愿,但对森林康养的功效了解不足,且了解途径十分有限,对部分森林康养产品所包含内容的理解度差异也很大[16]。此外,本文通过对北京市7家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的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分析发现,各单位仅在抖音分享的短视频中有较多森林康养相关信息,其余平台还是以传统旅游宣传为主。只有4家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同时拥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可在线预约住宿和景区门票,但平台对森林康养相关内容的科普和宣传很少;剩余3家中,除平谷区峨嵋山森林康养基地在第三方平台有相关旅游信息外,其余2家仅有极少数网页报道及抖音平台分享视频,森林康养相关信息匮乏(见表1)。可以看出,目前北京地区森林康养基地对于森林康养的内涵以及产品和活动等的宣传非常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表  1  北京市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宣传推广现状
    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森林康养宣传推广现状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可电话预约景区门票
    北京红石山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仅有网页报道和抖音平台分享视频
    九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仅有抖音平台分享视频
    密云区半山温泉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并有官方账号,可线上预约住宿和景区门票
    密云区太师屯镇仙居谷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并有官方账号,可线上预约住宿和景区门票
    平谷区峨嵋山森林康养基地有网页报道和抖音平台分享视频,第三方平台有旅游信息
    密云区云峰山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并有官方账号,可线上预约住宿和景区门票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目前北京市森林康养企业的经验相对较少,产业基础薄弱,需要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提升。森林康养产业需要一批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包括产品研发、管理、营销和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人才,但北京市森林康养人才队伍以经营型人才以及森林康养师、自然体验师等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缺乏康养服务人员,这也制约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17]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出台了多部政策文件支持森林康养发展。2016年1月,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指出“充分利用森林的体验和养生功能,是发挥森林多种功能的重要途径,是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激发林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展森林康养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18]。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为我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作为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康养产品价值的实现就是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19]。此外,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等还出台了多部政策法规(见表2),鼓励合理利用森林及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提高林草资源的综合效益,推进“森林+”旅游新业态,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一系列的政策规划为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表  2  北京市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出台时间发文部门文件名称
    2018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促进首都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0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方案》
    2021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
    2022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方案》
    202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2024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北京市共接待游客3.2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49.70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80.20%和132.10%,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旅游收入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20]。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消费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这为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旅游消费的增加,森林康养产业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北京统计年鉴2023》显示,202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21.29%,高于全国21.10%的水平,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身体健康方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2020年度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20 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6.40%,高于全国居民平均水平(23.15%)。但根据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的调查结果,在中国16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中,北京的不健康人群比例最高[18],这表明北京市居民对健康生活方面仍有较大需求。此外,通过对2015—2023年北京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分析可知:教育文化娱乐人均消费支出除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减幅较大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到2023年年底已大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总体也呈上升趋势,2020年和2022年由于疫情较为严重,封闭式管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保健支出;2021年形势有所好转,两项人均消费支出都有所回升(见图1)。疫情之后,人们对身心健康将会更加关注。森林康养的消费群体主要是老年群体及亚健康群体等,北京市亚健康人群对森林保健产品和森林康养目的地有相当大的需求,身心健康需求、对森林康养产品的兴趣和对森林康养目的地的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未来北京地区对于能够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等的森林康养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图  1  北京市居民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

    为了响应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绿化城市建设、控制旅游开发规模等。旅游业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森林康养产业需要依赖森林资源进行经营,如果经营不当会对森林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森林康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北京市属于地震、洪涝、风沙、雾霾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自然灾害对于森林康养产业的经营和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北京市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冬季寒冷,景观有限,许多森林康养活动和项目不适宜开展,因而森林康养旅游有明显的季节性。

    目前国内有许多地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如山西、山东和内蒙古等北京周边省区,这些地区虽然森林覆盖率不高,但依托当地特色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北京市森林康养资源有限,且目前大部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不够完善,很多游客会更倾向于前往周边省市进行森林康养活动。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旅游正在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各种康养产品和服务也日益丰富多样化,诸如医疗康养、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等也是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与森林康养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形成了竞争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游客对于森林康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游客的需求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和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游客对于森林康养的需求存在差异,如年轻人对放松和缓解压力的需求更明显,而中老年人主要注重提高免疫力和睡眠质量,以及缓解颈椎和腰椎疾病[21]。因此,在发展森林康养时,需要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要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森林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健康教育等业态;优化森林康养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康养环境监测,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建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推广一批森林康养品牌;到2025 年,森林康养服务总人数超过 6 亿人次,国家森林步道总里程超过 3.5 万公里[22]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于2018年印发《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促进首都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对于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和市级公益林,在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发挥和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林地资源,适度开展林下种植、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科普教育、林产品采集等非木质资源培育利用。2021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关于科学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通知》,指出要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科学规范利用林地资源,并进一步引导发展首都特色林下经济,促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林下经济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各具优势的特色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人家、自然教育产业。

    森林康养作为森林生态和服务价值的一种新发现,可以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北京市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政府除了要提高对森林康养的重视程度,强化政策支持外,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完备的行业标准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等。此外,政府还需要推进森林康养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同时要促进旅游、康养、教育和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森林康养。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针对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出了SO、WO、ST和WT四种发展战略(见表3)。

    表  3  北京市森林康养发展策略分析
    发展策略
    SO战略 利用有利政策,融合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推进适宜景区转型或发展“旅游 + ”新业态,开展森林康养活动,以满足居民森林康养需求
    WO战略 政府等相关部门可以推出更完善的森林康养发展政策,给予企业和消费者一定补贴等;企业借助政策资金支持,完善森林康养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
    ST战略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应季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体系,提高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提高竞争力
    WT战略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森林康养;采用人才吸引策略,通过和高校合作等加强森林康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深度整合资源,提升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特色,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打造特色森林康养品牌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北京市可基于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开发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并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融合到森林康养中,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和项目。比如在森林康养基地附近设置历史文化展示区,或者在森林中设置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步行道等,也可以定期在森林康养基地举行京剧、民乐等传统艺术表演,让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北京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香山、颐和园等,可以发展“旅游 + ”新业态,开展森林康养活动,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森林康养需求。

    基于政策扶持和消费不断升级的机遇,一方面,北京市政府需基于森林康养相关国家政策的扶持,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加强区域间合作,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鼓励适合开展森林康养的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景区(如百望山森林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进行转型,同时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投入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中,以推动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企业需积极创新,提升康养产品和服务品质,并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等的沟通合作,共享资源、信息和经验,推动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此外,北京市森林康养相关企业也可以与周边的天津、河北等地合作,共同开发区域性的森林康养项目,比如可以规划一条京津冀森林康养线路,让游客在一个旅程中就能体验到多个森林康养基地。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森林康养需求。

    针对森林康养基地设施建设不完善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一方面,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推出更完善的森林康养发展政策,比如政策性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利率优惠等,为森林康养基地的设施建设和运营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森林康养项目,增加森林康养项目的资金来源。各地区在进行发展规划时,可以将森林康养的健康养生设施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也可以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森林康养旅游开发经验的企业参与建设。同时着重加强外围城市的交通建设,全面修缮或新建连通森林康养基地的专用道路,提升各地森林康养基地的可达性,为北京地区游客提供交通便利。此外,对于参与森林康养消费的游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补贴,以刺激游客对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意愿。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改造、优化现有的森林康养基地以及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其他森林资源景区的康养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例如,充分利用现有的房舍和建设用地,建设森林浴、森林氧吧、森林疗养场所、森林康复中心等服务设施,引进先进医疗、保健、康养设备,利用智慧景区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建设一流的森林医院、康养中心。同时,企业需要把握游客的森林康养旅游需求,对基地内的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淘汰不满足森林康养需求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保留具有开发潜力的森林康养产品。此外,企业也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森林康养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森林康养需求。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养方案,或者利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森林康养体验。

    基于气候环境影响,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应季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北京市森林康养基地在进行森林康养产品和项目的开发时,应注重气候影响。春季繁花盛开,适宜开展赏花踏青、春游和森林骑行等活动;夏季天气炎热,可以开展深林避暑体验、夜间观星、生态夏令营、森林音乐会或电影之夜等活动,如上方山云水洞等溶洞景观在夏季是避暑的绝佳去处;秋季是采摘季,北京的红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可以借机适宜地开展采摘活动,也可以在候鸟迁徙时开展观鸟活动等;冬季天气寒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冰雪与温泉等资源,组织开展冬日森林雪景观赏、滑雪与雪地活动、冬季露营、森林冬季疗法等,也可以开展森林雪地音乐会、冬季生态知识讲座等特色森林康养活动。

    为避免同行业及其他康养旅游行业的竞争,满足游客森林康养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以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体系,提高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质量,注重产品开发和创新。在基地建设和管理方面,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应充分利用其科技优势,推动森林康养项目的科技化,如利用智慧景区技术,构建智慧森林康养基地,实时监测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和评估森林康养项目的实施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开发北京市智能森林康养基地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森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以及各业务系统的协调管理,提升基地管理效率。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北京市森林康养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结合当地生态、人文资源的情况和特点设计和开发森林康养产品,发展不同类型的体现当地特色的康养模式,如森林温泉康养、民族医药康养、亲子教育康养等,避免森林康养模式统一化、同质化,而不只是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传统形式来发展森林康养[23]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森林康养。企业在确定森林康养基地前,需首先进行生态评估,确保选址不会对珍稀生物栖息地和生态敏感区域造成影响,同时要设立生态监测站,实时监控森林健康状态,如水质、空气质量等指标。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也应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此外,根据不同森林的生态承载能力,限制游客数量,便于森林康养基地的运营维护及游客管理等。森林康养基地规划可由内向外设计六大区域:一是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的生态保育区;二是仅配有步行道、路牌标识等必要基础设施及可以进行少量康养活动的核心景观区;三是以开展康养旅游活动为主的旅游服务区;四是医疗、酒店、商贸等配套区;五是用于满足亚健康人群、中老年游客中长期需要的森林康养、疗养生活区;六是建有有机农产品和花卉供应基地的农林园艺区,可以进行农林业康养体验[24]

    针对专业人才不足的劣势,应加强森林康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北京市森林康养基地应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相关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森林康养师的培训,并进行资格考试,提升从业队伍的素质,以满足森林康养基地对各类森林康养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在北京市农林高校及一些大专院校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门学科,将森林康养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培训内容纳入其中,培养出具备医学保健、心理咨询、健康服务等专业性知识的森林康养人才队伍。此外,还应加大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合作,通过与森林康养、医疗护理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交流与人才互访,迅速缩小北京地区在森林康养、医疗护理等方面与国内外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

    提升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特色,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打造特色森林康养品牌。在提升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特色方面,应结合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为森林康养基地设计独特的文化主题,如“皇家御林”“古都幽林”等。同时,结合北京的气候和地形,开发特色的康养项目,如北方草药疗法、北京传统保健按摩等,以及配备当地特色的饮食,如老北京小吃、御膳养生餐等。此外,深度整合资源,将森林康养与北京的其他旅游资源如古迹、博物馆等结合,推出“文化 + 康养”之类的组合套餐,或者与当地社区合作,为游客提供更加真实的生活体验等。在打造特色森林康养品牌方面,首先应通过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口号等,塑造森林康养的品牌形象,并定期组织品牌活动,如康养节、森林音乐会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其次要注重口碑建设,鼓励满意的游客进行口碑推广,如写评价、分享经验等,并认真对待游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后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森林康养的信息和活动,也可以与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网站和旅行社合作,推出特色的康养旅游线路,还可以通过制作高质量的宣传片、摄影作品等,全方位展现森林康养的魅力。

    本文从供给角度出发,分析了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现状,探究了森林康养基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发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同时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为森林康养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此外,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多部政策文件支持森林康养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和人们对健康生活需求的增加,也为北京市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目前北京市森林康养发展还存在设施建设不完善、产品同质化严重、宣传推广不足和认知度低、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同时,环境保护要求及气候环境影响,同行业及其他康养旅游行业的竞争,以及游客森林康养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为北京市森林康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针对分析结果,本文给出了以下可行性发展建议:一是紧抓政策扶持的机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多元化森林康养产品,提升森林康养产品供给,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森林康养需求。二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与企业共同完善森林康养基地内外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森林康养体验。三是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体系,运用高新技术构建智慧森林康养基地,提升管理效率,并开发应季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以提高竞争力,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四是要坚守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合作,联合培养森林康养相关专业人才,并进一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提升森林康养公众认知度,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森林康养品牌形象。

    综上所述,北京市的森林康养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从政策、资金、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努力,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以提升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创新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

  • 图  1   北京市居民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

    表  1   北京市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宣传推广现状

    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森林康养宣传推广现状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可电话预约景区门票
    北京红石山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仅有网页报道和抖音平台分享视频
    九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仅有抖音平台分享视频
    密云区半山温泉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并有官方账号,可线上预约住宿和景区门票
    密云区太师屯镇仙居谷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并有官方账号,可线上预约住宿和景区门票
    平谷区峨嵋山森林康养基地有网页报道和抖音平台分享视频,第三方平台有旅游信息
    密云区云峰山森林康养基地有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分享视频并有官方账号,可线上预约住宿和景区门票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北京市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出台时间发文部门文件名称
    2018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促进首都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0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方案》
    2021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
    2022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方案》
    202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北京市森林康养发展策略分析

    发展策略
    SO战略 利用有利政策,融合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推进适宜景区转型或发展“旅游 + ”新业态,开展森林康养活动,以满足居民森林康养需求
    WO战略 政府等相关部门可以推出更完善的森林康养发展政策,给予企业和消费者一定补贴等;企业借助政策资金支持,完善森林康养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
    ST战略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开发应季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体系,提高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森林康养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提高竞争力
    WT战略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森林康养;采用人才吸引策略,通过和高校合作等加强森林康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深度整合资源,提升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特色,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打造特色森林康养品牌
    下载: 导出CSV
  • [1] 刘海涛,徐晓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形成与时代价值[J]. 理论探讨,2023(2):119-124.
    [2] 冯璐. 森林康养,让人民尽享森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综述[EB/OL] . (2022-10-18)[2023-03-21]. 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56/20221020/161046040147032.html.
    [3] 杨利萍,孙浩捷,黄力平,等. 森林康养研究概况[J]. 林业调查规划,2018,43(2):161-166,203.
    [4] 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LY/T 3245—2020 中国森林认证 自然保护地森林康养 [S]. 北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0.
    [5] 郭诗宇,汪远洋,陈兴国,等. 森林康养与康养森林建设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22,35(2):28-33.
    [6] 陈心仪.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1):50-52.
    [7] 张胜军. 国外森林康养业发展及启示[J]. 中国林业产业,2018(5):76-80.
    [8]

    ZHANG Z Y,WANG P,GAO Y,et al.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forest therapy in China[J]. Healthcare,2020,8(1):61. doi: 10.3390/healthcare8010061

    [9] 刘泽英. 首届中国森林康养与医疗旅游论坛举行[EB/OL] . (2016-12-12)[2023-03-21]. 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195/content-928567.html.
    [10] 冯维静. 西集镇获评北京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基地[N].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02-16(3).
    [11] 刘楠,魏云洁,郑姚闽,等. 北京市森林康养旅游空间适宜性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2023,42(8):1573-1586. doi: 10.18306/dlkxjz.2023.08.010
    [12] 吴文东. 北京市社区安全感的空间差异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3.
    [13] 黄建华,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山西省生物多样性中心. 豹的回归是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全面恢复的重要标志:北京“迎豹回京”[J]. 绿化与生活,2022(8):4-11.
    [14] 王斌,崔伯颖. 北京7个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J]. 绿化与生活,2022(12):2.
    [15] 陈沐瑶,刘昶言,邓一然,等. 现代化生态社区建设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森林公园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2022,11(10):4109-4117.
    [16] 陈晓丽. 北京市民森林疗养旅游产品需求意向研究[D] .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7.
    [17] 冯璐,葛洋. 森林康养 森林价值新发现[EB/OL] . (2019-03-07)[2023-03-21]. 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56/20190307/164418734502105.html.
    [18] 邓芙蓉,李晨. 森林疗养与人群健康[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22,39(1):1-3.
    [19] 苟廷佳.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20] 关子辰,牛清妍. 2023年北京市旅游收入位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EB/OL]. (2024-02-04)[2024-03-22]. https://www.bbtnews.com.cn/2024/0204/503534.shtml.
    [21]

    CONG L,HOU Y H,GEOFFREY W,et al. The demand for forest-based wellness activities,products and destinations in Beijing[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23,14(2):289-298.

    [22] 叶俊南. 乡村振兴视域下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J]. 现代园艺,2023,46(7):70-72.
    [23] 李亚玲,罗敏,徐永艳,等. 国内森林康养研究现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3):105-110.
    [24] 王金凤. 浅谈“十四五”期间石家庄森林康养旅游发展[J]. 河北林业科技,2022(2):33-36
图(1)  /  表(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4
  • HTML全文浏览量:  53
  • PDF下载量:  3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8-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4-03-26
  • 刊出日期:  2024-06-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