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研究以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为例

郭志美, 乌恩

郭志美, 乌恩.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研究——以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4): 118-12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207
引用本文: 郭志美, 乌恩.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研究——以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4): 118-12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207
Guo Zhimei, Wu En. Recreation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 based on Visitors' Perceptive Value:A Case Study of the Chin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and Kew Gardens[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4, 23(4): 118-12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207
Citation: Guo Zhimei, Wu En. Recreation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 based on Visitors' Perceptive Value:A Case Study of the Chin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and Kew Gardens[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4, 23(4): 118-12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3207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研究——以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为例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郭志美,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旅游规划、自然教育。地址:10008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590

Recreation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 based on Visitors' Perceptive Value:A Case Study of the Chin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and Kew Gardens

  • 摘要:

    中国开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明确国家植物园兼具植物保护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现有研究对植物园主要的社会服务功能即游憩、教育功能的游客需求及认知研究较少。以游客感知价值为测量工具,分析国内外游客对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的感知差异,旨在讨论通过规划设计管理促进游憩、教育功能实现,进而为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国内外典型综合植物园——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为案例,以游客网络评论和游记为样本,进行词频、质性和情感分析。研究发现:植物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包括资源价值、服务价值、体验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形象价值、成本价值等;游客游憩和教育需求包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丰富体验、求知审美等,则植物园应有展览展示、休闲游憩、科普、自然美育等功能。通过消极情感分析,发现北京国家植物园有交通堵、停车难、门票管理乱、活动空间受限等问题,并对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提升提出建议。

    Abstract:

    China has initi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system, explicitly stating that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s serve the dual functions of plant protection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s. However, at presen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research on tourists' needs and cognition of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s of recreation and education. We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visitor perceptions of recreation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botanical gardens in terms of tourists' perceptive value,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creation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anagement. Firstly, we selected Beijing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and Kew Gardens as examples,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and comprehensive, using online reviews and visitor travel notes from visitors as samples. Then, we performed a series of sample analysis, including word frequency,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sentiment analysis. We conclude that the perceptive values of visitors to botanical gardens include resources, services, experience, emotion, cognition, image, cost and other dimensions. Visitors express diverse needs for recreational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such as a desire to connect with nature, seek relaxation, engage in rich experiences, acquire knowledge, and appreciate aesthetics. Accordingly, botanical gardens are suggested to incorporate functions such as exhibitions, recreational spaces, educational outreach, and natural aesthetic education. However, our investigation also unveiled certain challenges within botanical gardens, such as traffic congestion, parking difficulties, disorderly ticket management, and restricted activity spaces. Finally, 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 we propos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 在社会公益性成为众多文化组织重要议题的背景下,植物园的社会公益性备受关注[1]。植物园的社会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为公民提供游憩和教育场所。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简称BGC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现有超3 000座植物园。1928年,我国第一座植物园——南京中山植物园建立,至今我国已有超300座植物园。BGCI认为,植物园是“拥有活植物收集区”“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1545年意大利帕多瓦药用植物园因培育药用植物建立,并作为大学传统教育场所促进了植物学及相关现代学科的发展,成为全球植物园教育实践的发端。18世纪70年代,牛津大学植物园和剑桥大学的植物学家联合开设了植物学讲座,明确了植物园应具有教育功能[2]。19世纪,包括英国邱园在内的部分植物园采用了类似商业经营的治理模式,管理重心向娱乐和休闲活动倾斜,可创收的公众游憩活动增加[3]。20世纪,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导致生活中“自然缺失”问题日益凸显,植物园作为自然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公园,为游客提供了接触自然的机会[4]。目前,作为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场所,我国植物园存在教育和宣传不足、互动体验设计不足、游客参与不足等问题,游憩、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实现。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游客对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的需求和认知,用于指导植物园游憩、教育规划管理实践,充分实现植物园的社会公益性。

    有关植物园游憩功能研究的文献较少,国外研究主要关注游憩行为、游憩价值等问题。在游憩行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考察了植物园游客游憩认知、动机和决策影响因素[5]、游憩行为影响[6]等。在游憩价值方面,研究主要采用意愿价值法、旅行成本法等对植物园进行游憩价值评估[7-8]。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游憩资源、游憩价值、游憩行为等方面,包括游憩资源评价和要素分析[9]、植物景观游憩效益货币化评价[10]、游客出游行为特征和游憩偏好[11]等。

    国外植物园的教育功能发展经历了正规教育(20世纪90年代前)和非正式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至今)两个阶段。正规教育阶段的教育功能研究主要讨论植物园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12];1994年BGCI《植物园环境教育指南》发布后,植物园非正式教育开始发展,并与正规教育衔接,进入非正式教育阶段。2002年BGCI《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提出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和植物保护的认知,引发植物园对环境教育功能的重视。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园教育功能[1]、公众教育体验形式[13]、教育行为特征及影响[14]等问题。

    国内植物园教育研究可划分为科普教育主导(20世纪50年代—2010年)、环境教育主导(2010—2018年)、自然教育发展(2019年至今)3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我国植物园科普工作逐步开展起来[15]。至1992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植物园作为展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在我国得以开展。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加,植物园逐步发展成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植物园教育研究进入科普教育主导阶段,主要关注植物园科普教育功能及发展状况等问题[16]。20世纪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植物园教育重心转向环境问题,相关教育研究进入环境教育主导阶段,该阶段的研究集中于环境教育发展状况及对策[17]、环境教育活动及解说设计[18]等。随着生活中“自然缺失”问题得到关注,为创造更多公众接触自然的机会,植物园逐渐重视在自然化环境中开展环境教育,即自然教育。在自然教育发展阶段,研究多围绕自然教育状况[19]、自然教育体系构建等[20]问题展开。

    20世纪80年代末,Zeithaml[21]最早提出顾客感知价值,即顾客基于利得与利失的感知,评价产品的整体效用。20世纪90年代,旅游学领域引入游客感知价值用以描述游客对旅游产品或服务整体效用的总体评价,即游客感知价值。21世纪至今,游客感知价值研究聚焦于国家公园[22]、城市公园[23]、文化遗产地[24]等自然和文化旅游地的游客感知价值维度、游客感知价值与行为特征的关系等。基于游客感知价值视角的研究多围绕游客满意度[25]和忠诚度[26]、旅游地主题定位[27]等展开,而关于游客对旅游地功能需求及认知的研究较少。

    植物园游客感知价值研究主要集中于感知价值内容和维度等方面。在游客感知价值方面,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形象感知、游客体验感知等。张瑞等[28]通过网络文本分析得出,游客对植物园旅游形象的感知包括动植物、情感体验活动、自然生态环境及景区服务设施;Ching等[29]通过研究吉隆坡佩尔达纳植物园游憩功能的游客感知价值,发现游客对停车场除外的活动和设施表示满意。以Sheth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已有的顾客感知价值评价标准过于简单,遂提出任何产品和服务都应包括情感、认知、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30]。同时有研究认为应增加游客感知价值的维度,刘为潍[23]提出城市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包括社交价值、生态教育价值、情感价值、环境价值、管理价值、成本价值、设施与服务价值等;严冬琴等[31]得出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包括基本条件、环境氛围、活动产品、服务价值、旅游成本、情感价值、社会价值和功能价值等维度。但从游客感知价值角度,学者较少研究游客对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的体验需求及认知。

    综上所述,国内外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研究多从规划者或管理者角度出发,以供给为导向,探讨如何实现其游憩、教育功能,而较少研究游憩、教育功能的游客需求及认知。以供需结合为导向,丰富游客对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需求及认知的研究有助于实现功能最大化。因此,本文选取北京国家植物园和英国邱园作为案例地,通过网络文本分析研究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分析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对游憩和教育功能的需求及认知。结合北京国家植物园现状及问题,借鉴邱园在游憩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国植物园游憩和教育功能的实现及提升提出建议。

    选择案例地的依据包括国家代表性、发展水平及潜力、游客关注度。从国家代表性来看,北京国家植物园是中国第一个挂牌成立的国家植物园,是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先行示范,具有典型性[32];邱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著名植物园,具有代表性。从发展水平及潜力来看,北京国家植物园处于发展探索期,为建成我国及世界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展示的重要基地,使植物收集和展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软硬件实力正在提升;邱园历史悠久,积极致力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工作,并拥有提升公众福祉的能力。从游客关注度来看,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及潜在游客量大,可获取的游客网络点评多;邱园知名度高,游客量大,游客网络点评易获取。

    搜集网络游记和评论作为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文本内容,基于此对记述上述内容的游客进行细分,并筛选各类游客的文本,对文本进行词频、质性和情感分析,进而分析游客对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的需求及认知。具体研究步骤及方法如图1所示。

    图  1  技术路线图

    选择用户注册量大的携程网、马蜂窝、去哪儿网等平台作为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评论和游记文本来源,选择全球第一大旅行社区——Tripadvisor作为邱园游客评论和游记文本来源。评论和游记截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筛选并删除重复、主题不符、简短无效的网络评论后,将得到的评论和游记作为样本。同时在其他网络平台通过关键词检索,获取植物园游客网络评论,补充样本。最终获得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文本572条、邱园游客文本2 023条。

    通过梳理、筛选文本中包含的出游时间和地理位置等信息判断游客来源,并进行植物园客源统计。部分样本未包含客源相关信息,但此类样本较少,对数据总体特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据统计,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以北京本地居民为主,占游客总数的90%以上,而海外游客占比不足1%;邱园游客以伦敦居民为主,海外游客占比约为20%。之所以邱园海外游客占比高于北京国家植物园,是因为邱园国际地位显著、知名度高,对国际游客更具吸引力。

    为进一步明确游客感知差异,结合文本中体现的出游目的及动机,将游客人群细分为休闲观光者、植物爱好者、相关从业者。将以“放松身心”“远离城市喧嚣”等为出游目的的游客归类为休闲观光者;将文本表述包含“植物爱好者”“园艺爱好者”“喜欢植物”“喜欢园艺”“种植花卉”“课程实习”等的游客归类为植物爱好者;将文本表述包含“植物学家”“生态学家”“从事园艺工作”“工作交流”等的游客归类为相关从业者。据统计,邱园与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类型构成相同,均以休闲观光者为主,但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爱好者游客占比高于邱园,如表1所示。

    表  1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类型占比统计表  %
    休闲观光者植物爱好者相关从业者
    邱园93.775.340.89
    北京国家植物园87.9411.540.5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词频反映词语在文本中的重要程度。词语出现频次越高,游客对其表现的属性认可度越高,对其内容越关注。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样本中的高频词能反映游客关注的内容。因此,通过梳理统计样本文本,利用ROST CM6软件获取游客感知的高频词,可以了解游客对北京国家植物园和邱园的感知内容,并初步分析各类游客对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的功能需求及认知。

    根据游客人群细分,重新梳理植物园休闲观光者文本,各筛选出100条内容丰富的样本用于分析游客对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的感知。对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获取高频词各20个,如表2 所示。

    表  2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感知高频词统计
    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
    邱园邱园113游览30体验20一起17
    花园75门票29温室20步行16
    参观41植物26可爱19美丽16
    价格38建议23伦敦18周围16
    工作人员33音乐22个人17关闭15
    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园103卧佛寺40公园25牡丹19
    国家植物园72门票38北京24春天18
    植物44桃花36曹雪芹纪念馆23方便18
    郁金香43樱桃沟33游客21停车场18
    温室41北园29南园20季节1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邱园休闲观光者的高频词集中于旅游资源、景区管理、出游花费、游客体验及评价等。其中,反映休闲观光者对旅游资源感知的高频词为“植物”“温室”“花园”“音乐”“周围”等,“关闭”“工作人员”体现了休闲观光者对景区服务与管理的感知,“价格”“门票”体现了休闲观光者对出游花费的感知,“参观”“游览”“步行”“体验” “可爱”“美丽”反映了休闲观光者的体验及评价。上述高频词表明休闲观光者对旅游资源、体验活动、景区管理和出游花费更为关注。

    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的感知内容集中于旅游资源、植物园形象、出游花费、交通设施评价等。反映旅游资源感知的高频词为“樱桃沟”“北园”“南园”“温室”“卧佛寺”“植物”“郁金香”“桃花”,反映植物园形象感知的高频词为“植物园”“公园”,反映出游花费感知的高频词为“门票”,反映交通设施感知的高频词为“停车场”。上述高频词表明休闲观光者对旅游资源、植物园形象、出游花费、交通设施关注度较高。

    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的感知内容存在共性和差异。在共性方面,休闲观光者的感知内容均涉及旅游资源。但北京国家植物园的休闲观光者更关注景点和植物园形象,较少关注自然环境,邱园的休闲观光者更关注出游花费、景区管理及体验活动。

    梳理植物爱好者文本,并通过网络关键词搜索和筛选,补充北京国家植物园文本,最终获取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文本各100条。对文本进行词频分析,获取植物爱好者记述文本的高频词各20个,如表3所示。

    表  3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爱好者感知高频词统计
    高频词 频次 高频词 频次 高频词 频次 高频词 频次
    邱园 邱园 95 美丽 38 园艺 22 奇胡利展览 17
    植物 91 树木 30 植物园 22 享受 18
    花园 91 游览 29 伦敦 21 有趣 18
    参观 39 玻璃展 23 温带温室 20 步行 17
    温室 37 周围 22 散步 18 展览 15
    北京国家植物园 植物 122 桃花 32 花卉 20 春天 17
    植物园 91 盛开 29 门票 20 卧佛寺 16
    国家植物园 83 北京 24 月季 18 樱桃沟 16
    郁金香 47 牡丹 23 菊花 18 四季 14
    温室 35 观赏 21 公园 17 海棠 1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邱园植物爱好者的感知内容包括旅游资源、体验活动、游客评价,表明植物爱好者对旅游资源、体验活动和审美感知的关注度较高。其中,“植物”“树木”“园艺”“温室”“温带温室”“周围”等反映了植物爱好者对旅游资源的感知,“玻璃展”“奇胡利展览”“展览” “参观”“游览”“散步”“步行”反映了植物爱好者对体验活动的感知,“美丽”“享受”“有趣”反映了植物爱好者对景观及体验的评价,体现了植物爱好者的审美感知。

    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爱好者对旅游资源、知名度、体验活动、出游花费、时间成本的关注度较高。其中,“温室”“卧佛寺”“樱桃沟”“北园”“南园”“植物”“郁金香”“桃花”“月季”“菊花”“海棠”“花卉”“盛开”体现了植物爱好者对旅游资源的感知;“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公园”体现了植物爱好者对植物园形象的感知,植物园形象是影响其知名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形象感知高频词体现了植物爱好者对北京国家植物园知名度的感知;“观赏”体现了植物爱好者对体验活动的感知;“门票”体现了植物爱好者对出游花费的感知;“春天”“四季”反映了植物爱好者对出游时间的感知,又因出游时间差异通过出行方式、景观体验等方面影响出游成本,因此,出游时间感知高频词体现了植物爱好者对时间成本的感知。

    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的植物爱好者均对旅游资源、体验活动的感知较强,关注度较高。此外,邱园游客的感知内容聚焦于审美感知,体现了游客的体验认知和反馈。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的感知内容集中于知名度、出游花费、时间成本,体现了游客对植物园形象、出游成本的感知较强。

    将植物园相关从业者的评论和游记作为样本,并将搜索关键词获得的记述文本作为补充样本。相关从业者专业知识丰富,评价客观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样本数量对词频分析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最终获取邱园文本40条、北京国家植物园文本26条,获取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相关从业者的感知高频词各20个,如表4所示。

    表  4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相关从业者感知高频词统计
    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
    邱园植物97游览19重要16种子12
    邱园90温室19艺术14历史12
    世界39收集18参观14工作11
    植物园28科学17伦敦13教育11
    花园26植物学16园林13建筑11
    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75植物园21国家14展示11
    国家植物园71建设21多样14科研11
    保护48物种19北京13重要11
    科学26功能18北园12国际7
    资源25收集17发展12体系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邱园游客中,相关从业者的感知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植物园形象、体验活动、功能认知及评价。其中,体现相关从业者对旅游资源感知的高频词为“植物”“种子”“园林”“历史”“建筑”“花园”“温室”,反映相关从业者对植物园形象感知的高频词为“世界”“植物园”, 反映相关从业者对体验活动感知的高频词为“游览”“参观”,反映相关从业者对植物园功能认知的高频词为“科学”“艺术”“植物学”“收集”“工作”“教育”“重要”,而“科学” “艺术”“植物学”“教育”重点反映了相关从业者对邱园的教育认知。邱园游客中相关从业者的感知高频词表明其对旅游资源、知名度、体验活动、教育认知的关注度较高。

    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中,相关从业者的感知内容包含旅游资源、植物园形象、功能认知。其中,反映相关从业者对旅游资源感知的高频词为“植物”“资源”“物种”,反映相关从业者对植物园形象感知的高频词为“国家植物园”“国家”,反映相关从业者对植物园功能感知的高频词为“科研”“展示”“保护”“收集”,反映相关从业者对景观评价感知的高频词为“多样”。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中,相关从业者对旅游资源、知名度、教育认知的关注度较高。

    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中,相关从业者的重点感知内容均包括旅游资源、知名度及教育认知。邱园游客关于旅游资源的感知内容多样,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关于旅游资源的感知内容单一。邱园游客的重点感知内容还包括体验活动,体现了相关从业者对邱园游憩、教育体验等社会服务功能的需求及关注。

    对上述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将内容进行概念化与范畴化,形成邱园文本内容初始概念42项,北京国家植物园39项。比较初始概念,提炼出初始范畴各26项;比较初始范畴内各项开放编码,建立各项之间的联系,形成主范畴8项;结合初始范畴和主范畴,筛选提炼出7项植物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如表5所示。

    表  5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样本范畴及维度统计
    价值维度主范畴初始范畴
    资源价值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环境氛围(邱园)、自然环境(北京国家植物园)
    服务价值基础与服务设施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卫生设施、休憩设施、导览设施、体验设施
    服务与管理人员服务、景区管理、景观维护、游客管理
    体验价值活动体验购物、体验活动
    认知价值认知体验教育感知、审美感知、知识获取
    情感价值情感体验旅行心情、自我感知
    形象价值形象建设知名度、对比度、忠诚度
    成本价值出游成本时间成本、出游花费、体力消耗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反映了游客的需求和认知,便于指导植物园游憩和教育功能规划设计。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环境氛围和自然环境是资源价值的体现内容,也是游憩和教育体验的核心内容,其中邱园游客重点关注植物园内植物景观、建筑等资源营造的环境氛围,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注重植物园内植物景观及周围环境组成的自然环境。在游憩和教育体验过程中,服务价值和体验价值备受游客关注。服务价值包含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为游客提供的参与体验必需的基础与服务设施,为营造优质体验环境提供的游客服务和管理活动。体验价值包含游客对游憩、教育等体验的认知与评价。认知和情感价值体现了游客游憩、教育体验前后的知识和情感变化。形象和成本价值体现了游客的游憩和教育体验是否符合期望和认知的衡量。

    首先对文本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标记各类概念和范畴的参考点。根据参考点的覆盖率赋予主范畴权重,用于衡量游客对价值维度的感知程度。其次分析各类游客的感知价值维度权重。最后对比游客样本的词频和质性分析结果。

    图2所示,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均重点关注资源价值和成本价值。分析文本内容发现,游客出游目的和动机包括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等,因此对植物园近自然的植物景观和环境关注度较高。游客对植物园的成本感知较强,原因在于出游成本是影响游客决策的主要因素,多数游客会考虑选择植物园作为出游地的性价比。

    图  2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感知价值维度权重

    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感知价值维度的差异在于前者重点关注服务价值,而后者关注认知价值。邱园的休闲观光者除观赏景观外,可参加花展、画展、灯光展、音乐节等游憩活动,活动互动参与性强,创造了更多游客参与体验基础及服务设施、人员服务的机会,进而增强游客感知。北京国家植物园提供以视觉体验为主的活动,如桃花节、花展及科普展等,与游客互动性弱,导致游客感知较弱。此外,从感知价值维度分析得出的休闲观光者的感知内容与词频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图3所示,邱园和北京植物园的植物爱好者均对认知和服务价值感知较强,反映了游客的教育功能需求。分析文本内容发现,植物爱好者对邱园世界先进水平的植物展示、收藏和保护等工作内容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索欲,倾向于利用自身知识,结合植物铭牌、自助导览、导游服务等媒介探索求知。活动互动参与性越强,游客体验设施及服务的机会越多,进而增强游客对服务内容的感知。北京国家植物园活动以植物为主题,借助植物、园艺、花境等景观激发游客对植物知识的兴趣,游客围绕植物的体验更深入,对设施和服务的使用机会增加,感知增强。

    图  3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爱好者感知价值维度权重

    植物爱好者感知价值维度差异在于邱园的植物爱好者关注体验价值,北京国家植物园的植物爱好者关注资源价值。通过内容分析发现,邱园的游憩和教育活动、购物体验丰富,如利用植物收藏、展示和科研资源为游客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活动及课程,以及以邱园为品牌,为游客提供纯植物制造的文创产品,丰富游客体验。北京国家植物园向游客提供赏植物、逛画展、拍照等观赏性活动,游客关注内容集中在景观资源,而观赏性活动感官调动性弱,因而游客感知较弱。

    对比词频分析结果可知,邱园植物爱好者对旅游吸引物、体验活动、景观和体验评价的感知内容包含在资源价值、体验价值、认知价值等维度内,与质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北京国家植物园样本词频分析反映的感知内容包含在资源价值、体验价值、成本价值和形象价值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分析结果显示资源价值权重最高,词频分析结果中资源价值相关高频词最多,两者分析结果一致。

    图4所示,此类游客均对资源价值、认知价值有较强感知,反映了游客较为关注资源保护和教育功能的认知。分析文本内容发现,相关从业者对邱园作为世界著名植物园的地位表示高度认同,并认同邱园的植物保护、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因此游客对认知和资源价值关注度更高。而相关从业者对北京国家植物园的资源价值、认知价值关注度更高,原因在于游客高度关注游憩、教育功能处于探索阶段的北京国家植物园的资源条件、功能定位、建设与发展方向。

    图  4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相关从业者感知价值维度权重

    相关从业者感知价值维度差异在于邱园游客对服务价值感知较强,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对形象价值感知较强。分析文本内容发现,邱园游客在参与工作实习、教育等深度体验时,对设施和服务感知较强。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对植物园形象价值感知较强,是因为形象建设是现阶段北京国家植物园建设和宣传的重点,也是相关从业者关注的重点。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相关从业者的感知价值维度与词频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综合各类游客感知价值维度,除邱园的休闲观光者外,各类游客感知价值维度中认知价值权重均较大,原因在于游客对植物的兴趣或自身的植物知识储备,使游客对植物更加敏感,增强了游客的教育功能需求。邱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中服务价值的权重均较大,反映了游客较强的服务意识和高质量的服务需求。体验和服务价值在邱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中的权重均大于北京国家植物园,除游客因素外,也表明邱园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憩、教育活动和服务,增强了游客感知。资源价值在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感知价值维度中权重较大,表明游客对北京国家植物园景观资源的关注度更高,体现了游憩和教育体验对资源的依赖性强。

    据统计分析结果,邱园游客的积极评价占71.25%,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的积极评价占87.56%,邱园和北京国家植物园的游客体验整体处于满意水平。

    邱园游客消极感知因素体现在资源价值(环境氛围)、服务价值(餐饮服务、人员服务、游客管理)、成本价值(餐饮价格)等方面。在资源价值方面,因为邱园位于飞机航线上,飞机在邱园上方低空飞行时会产生噪声影响环境氛围,进而影响游客心情和体验。在服务价值方面,餐饮店餐饮供应时间与公告不符,且取餐排队时间长等引发游客不满;景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问题处理不及时等导致游客产生消极情绪;邱园举办活动期间,因游客大量涌入,出现游客秩序混乱、进园排队时间长、游客拥挤等问题,影响游客体验。关于成本价值,游客普遍认为邱园的餐饮价格偏高。

    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消极感知因素体现在服务价值方面,包括交通设施、门票管理、景观维护、游客管理等。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影响游客的出游心情,对游客体验产生消极影响。在门票管理方面,南园不支持使用北京公园年票等导致植物园南北园门票管理差异,降低了植物园的服务效率,影响游客体验。在景观维护方面,受天气、游客行为等影响,部分植物景观遭到破坏且得不到及时维护和管理,进而影响游客观感。在游客管理方面,园区内部分区域高峰时段游客密集,活动受限,影响游客体验。

    1)植物园资源独具特色,其游憩、教育功能的实现应分类施策。植物园通过收集和保护植物,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是展示植物的重要文化空间,是游憩、教育的重要场所。实现植物园游憩、教育功能,根据游客植物偏好程度等特征,结合游客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认知审美等出游目的及动机,将游客人群细分为休闲观光者、植物爱好者、相关从业者,利于分类施策。

    2) 感知价值维度能够反映游客对植物园功能的需求及认知。通过网络文本词频分析、质性分析,得出植物园的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共7项,分别为资源价值、服务价值、体验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形象价值、成本价值。结合游客出游目的及动机,为实现植物园游憩和教育功能,植物园应具备展览展示、户外游憩、科普、自然美育等功能。

    3)不同植物园游客重点感知价值维度存在差异。针对植物园的游憩与教育功能,植物园发展越成熟,游客对植物园的感知价值维度越倾向于服务价值、体验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等深层次需求及认知。如邱园游客重点感知价值均包括服务价值,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重点感知价值均包括资源价值,表明与邱园相比,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对游憩、教育功能的感知聚焦于资源价值这一浅层次需求。因此,北京国家植物园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游憩、教育体验。

    1)制定价值评估标准,建立常态化跟踪分析机制。将七大价值维度评估纳入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实现评估体系,制定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维度的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评估表。定期在植物园开展游客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活动,持续跟踪、完善、调整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及权重。建立常态化跟踪分析机制,针对植物园提供的游客体验及服务开展针对性调查分析,以评估植物园游憩及教育功能,促进植物园教育及游憩功能实现。

    2)从体验价值角度,充分发挥游憩资源优势,丰富游客游憩体验。围绕植物主题增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憩活动,为游客提供深度游览体验。以北京国家植物园桃花节为例,除桃花展、文创产品展、植物科普展等展览外,还可开展诸如“寻找桃花多彩色”“桃花茶制作体验”“桃花节集市”等活动。游憩服务设施是游客体验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应增加趣味性、自然化的游憩服务设施,增强游客与设施的互动性。

    3)从认知价值角度,结合游客人群特征,逐步构建自然教育体系。设立自然教育部门或团队,负责自然教育活动和课程管理,对其进行及时评估、更新。构建并逐步完善自然教育解说系统,增加自助语音导览设施及服务,丰富植物铭牌和解说牌信息,增加科普馆内游客互动解说设施,提供向导解说服务。为休闲观光者提供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增强体验互动性,寓教于乐,如花卉植物等主题认知活动、生活中的植物制品等手动体验。为植物爱好者制定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小学及以下年龄段儿童的活动和课程以自然游戏为主,注重感官教育;初、高中学生的自然教育课程应与学校课程衔接;为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教育课;为其他植物爱好者提供团队定制化实践活动和课程;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专业实践课程,注重理论实操,提升专业技能。

    4)从服务价值角度,加强景区和游客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植物园应加强门票管理,严格执行门票价格政策,统一购票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游客购票便捷性。植物园应加强景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和完善,实现游客流量实时统计、监测、控制,通过电子屏显示、线上推广平台提示和语音播报等方式向游客传达景区游客量、景点游客密度等信息,为游客出游决策提供便捷[33]。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宣传渠道向游客传递受自然因素影响的植物景观状况等,对植物景观进行及时维护和定期管理。

    5)从形象价值角度,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植物园形象。建立符合植物园价值和特色的品牌形象,设计并推出独具自然及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增强可辨识度和记忆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广告、新闻报道、文化推广等形式的宣传,以覆盖更多的受众群体。借鉴邱园纪录片宣传推广方式,充分利用植物资源,融合植物知识和园林文化,以纪录片、宣传短片等形式向公众直观展示植物园。与旅行社、学校、研学机构、非政府组织合作,举办联合活动、推出套票优惠等,共同推广植物园形象。通过引导游客提供反馈和评价,在社交媒体和旅游网站上分享体验,达到口碑传播效果,提高北京国家植物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文以网络评论及游记作为分析样本,但选取样本范围狭窄,导致网络文本分析存在无法全面表现游客需求及认知的可能性。未来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等形式对现有研究结论进行验证及补充。

  • 图  1   技术路线图

    图  2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感知价值维度权重

    图  3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爱好者感知价值维度权重

    图  4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相关从业者感知价值维度权重

    表  1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游客类型占比统计表  %

    休闲观光者植物爱好者相关从业者
    邱园93.775.340.89
    北京国家植物园87.9411.540.52
    下载: 导出CSV

    表  2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休闲观光者感知高频词统计

    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
    邱园邱园113游览30体验20一起17
    花园75门票29温室20步行16
    参观41植物26可爱19美丽16
    价格38建议23伦敦18周围16
    工作人员33音乐22个人17关闭15
    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园103卧佛寺40公园25牡丹19
    国家植物园72门票38北京24春天18
    植物44桃花36曹雪芹纪念馆23方便18
    郁金香43樱桃沟33游客21停车场18
    温室41北园29南园20季节17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爱好者感知高频词统计

    高频词 频次 高频词 频次 高频词 频次 高频词 频次
    邱园 邱园 95 美丽 38 园艺 22 奇胡利展览 17
    植物 91 树木 30 植物园 22 享受 18
    花园 91 游览 29 伦敦 21 有趣 18
    参观 39 玻璃展 23 温带温室 20 步行 17
    温室 37 周围 22 散步 18 展览 15
    北京国家植物园 植物 122 桃花 32 花卉 20 春天 17
    植物园 91 盛开 29 门票 20 卧佛寺 16
    国家植物园 83 北京 24 月季 18 樱桃沟 16
    郁金香 47 牡丹 23 菊花 18 四季 14
    温室 35 观赏 21 公园 17 海棠 13
    下载: 导出CSV

    表  4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相关从业者感知高频词统计

    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高频词频次
    邱园植物97游览19重要16种子12
    邱园90温室19艺术14历史12
    世界39收集18参观14工作11
    植物园28科学17伦敦13教育11
    花园26植物学16园林13建筑11
    北京国家植物园植物75植物园21国家14展示11
    国家植物园71建设21多样14科研11
    保护48物种19北京13重要11
    科学26功能18北园12国际7
    资源25收集17发展12体系7
    下载: 导出CSV

    表  5   邱园、北京国家植物园样本范畴及维度统计

    价值维度主范畴初始范畴
    资源价值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环境氛围(邱园)、自然环境(北京国家植物园)
    服务价值基础与服务设施交通设施、餐饮设施、卫生设施、休憩设施、导览设施、体验设施
    服务与管理人员服务、景区管理、景观维护、游客管理
    体验价值活动体验购物、体验活动
    认知价值认知体验教育感知、审美感知、知识获取
    情感价值情感体验旅行心情、自我感知
    形象价值形象建设知名度、对比度、忠诚度
    成本价值出游成本时间成本、出游花费、体力消耗
    下载: 导出CSV
  • [1]

    KRISHNAN S,NOVY A. The role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 CAB Reviews,2016,11(23):1-10.

    [2]

    HILL A W.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botanic gardens[J].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1915,2(1/2):185-240. doi: 10.2307/2990033

    [3]

    AITKEN R,LOOKER M.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ustralian gardens[M]. Melbourn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99-100.

    [4]

    MALLER C,TOWNSEND M,PRYOR A,et al. Healthy nature healthy people:'contact with nature' as an upstream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 for populations[J].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005,21(1):45-54.

    [5]

    UTAMA R. Botanical garden as a recreational park:balancing economic interest with conser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tific & Engineering Research,2015,6(4):1244-1248.

    [6]

    KOHLLEPPEL T,BRADLEY J C,JACOB S. A walk through the garden:can a visit to a botanic garden reduce stress?[J]. HortTechnology,2002,12(3):489-492. doi: 10.21273/HORTTECH.12.3.489

    [7]

    AMADEH H,ABDOLLAHI J. Estimation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Eram Botanical Garden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J]. Tourism Management Studies,2018,13(41):157-190.

    [8]

    FUNSTEN C,FRANCO D C,BORSELLINO V,et al.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botanic garden events:a case study of the Zagara Plant fair in Palermo,Italy[J]. 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2022,39:100565

    [9] 丁皓雪,袁德强,王佳惠,等. 基于网络文本与IPA分析法的郑州植物园游憩资源评价[J].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1):92-98. doi: 10.3969/j.issn.1671-3168.2023.01.018
    [10] 曾燚,张茵. 不同属性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的最适计数模型研究:以北京植物园和北海公园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3):81-87.
    [11] 白雪锋,郑婕,王浩. 南京中山植物园游憩功能满意度评价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1(1):96-105.
    [12]

    LEWIS A J,AFFOLTER J M. The state botanical garden of Georgia:a living laboratory for student education[J]. HortTechnology,1999,9(4):570-572. doi: 10.21273/HORTTECH.9.4.570

    [13]

    WIEGAND F,KUBISCH A,HEYNE T. Out-of-school learning in the botanical garden:guided or self-determined learning at workstations?[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13,39(3):161-168. doi: 10.1016/j.stueduc.2013.06.001

    [14]

    ZELENIKA I,MOREAU T,LANE O,et al.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 in a botanical garden promotes environmental knowledge,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 to act[J].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18,24(11):1581-1596. doi: 10.1080/13504622.2018.1492705

    [15] 许玲,陈进,李大光,等. 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J]. 科普研究,2009,4(5):80-83. doi: 10.3969/j.issn.1673-8357.2009.05.012
    [16] 许再富. 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及其发展[J]. 生物多样性,1996(1):54-55. doi: 10.3321/j.issn:1005-0094.1996.01.012
    [17] 张迎辉,连巧霞,庄莉彬. 福州植物园环境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发展对策[J]. 福建农业科技,2018(3):54-58.
    [18] 曾桂梅,张陈阼,谢科,等.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的环境教育现状与对策[J]. 绿色科技,2017(21):16-18.
    [19] 魏晖. 基于LR-CO分析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规划建议[J]. 林业勘察设计,2020,40(2):13-17.
    [20] 胡永红,王西敏. 面向城市儿童的自然教育: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1,7(6):562-567.
    [21]

    ZEITHAML V.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 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3):2-22. doi: 10.1177/002224298805200302

    [22] 张佳宝,乌恩.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研究:以黄石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23,32(2):146-157. doi: 10.3969/j.issn.1004-9479.2023.02.2021255
    [23] 刘为潍.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城市公园游憩质量评价[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7:56-60.
    [24] 田彩云,裴正兵. 文化遗产地游客感知价值、满意与忠诚的关系研究:基于北京圆明园的实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2):203-208.
    [25] 马凌,保继刚. 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 地理研究,2012,31(2):269-278.
    [26] 赵磊,吴文智,李健,等. 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生态旅游景区游客忠诚形成机制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 生态学报,2018,38(19):7135-7147.
    [27] 李文兵,张宏梅. 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概念模型与实证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 旅游科学,2010,24(2):55-63.
    [28] 张瑞,张建国. 基于网络文本与IPA模型分析的上海辰山植物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J]. 中国园林,2019,35(8):83-87.
    [29]

    CHING G H,MAHMOOD N. The user's perceptions of Perdana Botanical Garden in Kuala Lumpur[J]. Journal of Design and Built Environment,2016,16(1):27-36.

    [30]

    SHETH J N,NEWMAN B I,GROSS L. Why we buy what we buy:a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1,22(2):159-170. doi: 10.1016/0148-2963(91)90050-8

    [31] 严冬琴,黄震方,汤诗杰. 南京中山植物园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IPA分析法[J]. 林业经济问题,2015,35(4):379-384.
    [32] 张佐双. 建设高质量国家植物园,保护中国的植物多样性[C]//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公园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 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23:4. DOI: 10.26914/c.cnkihy.2023.087585.
    [33] 蔡洋. 基于RFID的旅游景区管理智慧化研究[D]. 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7:20-21.
图(4)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5
  • HTML全文浏览量:  29
  • PDF下载量:  1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0-22
  • 录用日期:  2024-10-20
  • 刊出日期:  2024-12-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