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2): 44-5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
[2] |
马炫钰, 陈文汇, 刘俊昌.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资产统计分类体系构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19-2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167
|
[3] |
肖书文, 詹晨, 王梦桥, 孙乔昀, 张玉钧.
国家公园资源利用体系优化策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2): 35-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083
|
[4] |
贾阳, 耿菁楠, 王兰会.
森林资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4): 76-8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229
|
[5] |
周娴.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武汉园博园后续发展与利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1): 42-4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75
|
[6] |
梁萍, 张茵.
基于信息利用的解说受众类型及解说需求研究以北京植物园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1): 46-5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095
|
[7] |
米锋, 崔逸秋, 张玉静, .
城市绿化及木质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58-62.
|
[8] |
张佩生, 钟全林, 程栋梁.
集体林权改革绩效评价:林地利用变化视角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2): 74-77.
|
[9] |
蔡飞, 张兰, 张彩虹.
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与可利用性探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103-107.
|
[10] |
夏承伯.
生态文明视角下绿色思想资源之演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110-115.
|
[11] |
温亚利, 谢屹.
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权属特点及对保护影响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87-92.
|
[12] |
韩嵩, 刘俊昌.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47-52.
|
[13] |
张爱美, , 谢屹, 温亚利, 王成巍.
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3): 47-51.
|
[14] |
冯祖祥, 周妮, 姜元珍.
荆楚饮茶起源与茶的开发利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3): 20-24.
|
[15] |
袁继明, 温亚利.
我国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2): 70-73.
|
[16] |
谢屹, 温亚利.
我国湿地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 60-63.
|
[17] |
成惠萍.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4): 73-76.
|
[18] |
柯水发, 温亚利.
森林资源环境产权补偿机制构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3): 37-40.
|
[19] |
明军, 廖卉荣.
蜡梅科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文献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3): 60-66.
|
[20] |
邹国辉, 董源.
日本古代森林资源的破坏与利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