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宗茜, 周雯佳, 李光子, 蔡君.
地方意义与游客福祉关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61-6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120
|
[2] |
邓桢柱, 张靖然.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经济发展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3): 73-8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024
|
[3] |
郇庆治.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以河北邯郸市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2): 14-2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020
|
[4] |
施慧仪, 王立群.
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2): 81-9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142
|
[5] |
刘亮.
森林与近代旱灾的关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4): 30-3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34
|
[6] |
王爱华, 潘寻.
如何在环境保护类项目中推进性别主流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4): 17-2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079
|
[7] |
文贤庆.
环境保护与世界性的环境正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3): 28-33.
|
[8] |
郭兆红, 王国聘.
论万里的环境保护与造林绿化思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1): 14-19.
|
[9] |
陈润羊.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研究——基于SWOT模型的视角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83-88.
|
[10] |
罗华莉.
素食主义在环境保护中的道德反思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1): 49-53.
|
[11] |
陈绍志, 樊宝敏, 赵荣, 何友均, 张德成.
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问题与政策建议——基于十大林业产业发展典型县(市)的实地调研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2): 89-96.
|
[12] |
龙 勤, 邹 平, 王 娟, 支 玲, .
战略环境评价中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3): 92-97.
|
[13] |
兰宇飞, 薛惠锋, 董会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战略仿真与调控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83-89.
|
[14] |
吴成亮, , 周莉, 李强.
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40-42.
|
[15] |
铁牛, 郑小贤.
蒙古族名字与生态观念关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4): 92-94.
|
[16] |
朱晓敏.
环境保护背景下电子垃圾处理的若干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2): 77-80.
|
[17] |
铁牛, 张秋良, 杨慧敏, 萨如拉, 郑小贤.
蒙古族自然观对现代环境保护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3): 9-12.
|
[18] |
程春龙, 李俊清.
王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1): 69-72.
|
[19] |
铁牛.
首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十三:森林经营与森林文化 - 蒙古族自然观对现代环境保护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0): 35-36.
|
[20] |
戴秀丽.
论环境保护与政治文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3): 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