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雁斌, 钱欣, 蔡蒙蒙, 赵正.
特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2): 52-5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014
|
[2] |
柳映潇, 林震.
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2): 36-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061
|
[3] |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2): 44-5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
[4] |
彭秋原, 黄杰龙, 幸绣程, 王立群.
城市造林工程中“复合身份”农户的满意度评价——基于北京平原造林工程的征地农户调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1): 66-7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98
|
[5] |
朱晓婷, 张绍文.
基于实物期权的林业投资项目价值评价模型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3): 69-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10
|
[6] |
陆丽君, 柯谨.
生态住区的可持续建设——以九江满庭春MOMΛ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 56-6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57
|
[7] |
周娴.
传统文化语境下生态心理疗法在城市公园的推广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2): 26-3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125
|
[8] |
张琼锐, 王忠君.
基于期望差距模型的科教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以用友软件园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35-4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33
|
[9] |
程红.
试论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2): 16-20.
|
[10] |
张昶, 王成.
我国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的内容与方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1): 45-50.
|
[11] |
马英华1, 张玉钧.
城市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4): 32-39.
|
[12] |
兰再平, 董晖, 刘俊琴.
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25-30.
|
[13] |
张志永, 杨军, 李珣, 张文娟, 黄从红.
城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工作现状分析 ———基于对城市林业主管部门的调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36-40.
|
[14] |
张哲, 李霞, 潘会堂, 何昉.
用AHP法和人体生理、心理指标评价深圳公园绿地植物景观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4): 30-37.
|
[15] |
孔凡斌, , 张利国, 陈建成.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1): 41-47.
|
[16] |
赵华, 庞晓丽, 张超.
城市水系的生态堤岸设计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94-100.
|
[17] |
周伟, 赵晓东, 李旭, 杨锦玉.
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云南4个高原国际重要湿地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63-68.
|
[18] |
李明阳, 崔志华, 申世广, 席庆.
紫金山风景林美学评价与森林游憩活动适宜度量化模型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3): 6-11.
|
[19] |
高双林, 王国柱.
学科建设“诊断”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4): 65-69.
|
[20] |
宁艳杰, 韩烈保, 谢宝元.
城市生态住区建设刍议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 6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