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对上游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4): 33-4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65
|
[2] |
魏晖, 巩前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3): 1-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016
|
[3] |
秦昌才, 刘译聪, 卢玢文.
中国城市化的温室效应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39-4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05
|
[4] |
何崚, 陈伊妮, 肖海茵, 邹银萍, 陈伟明.
贡茶生产对地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3): 34-3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05
|
[5] |
孙泽晨.
明代保定军事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紫荆关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1): 15-2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83
|
[6] |
刘宏红, 蔡君.
浅谈历史村落 社区与景区耦合作用机制以山西省榆次后沟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29-3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35
|
[7] |
朱永杰.
斯大林改造大自然工程回顾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2): 12-1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054
|
[8] |
刘明.
巴西军政府对内地农业的开发政策探究(19641985 年)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69-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109
|
[9] |
黄鹂, 蔡弘.
拉美国家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2): 56-61.
|
[10] |
胡 勇.
森林文化论文集之一: 民国初年的林政论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0): 1-7.
|
[11] |
罗华莉.
古代生态环境建设与官吏考核制度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79-83.
|
[12] |
兰再平, 董晖, 刘俊琴.
人工林生态环境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25-30.
|
[13] |
訾非, 杨智辉, 张帆, 田浩, 王广新, 吴建平, 刘洋, 方刚, 项锦晶, 方然.
中国10城市环境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1-6.
|
[14] |
赵亮, 李莉.
嘉庆六年京畿特大水灾生态原因及历史教训探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8-13.
|
[15] |
赵玉涛.
退耕还林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2): 63-65.
|
[16] |
盖志毅.
知识问题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决策的制定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3): 41-44.
|
[17] |
金麾, 董源.
环北京地区生态环境与生态灾害历史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3): 50-58.
|
[18] |
黎德化, 刘霞.
论生态环境的社会控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 5-8.
|
[19] |
黄lan森.
人类中心主义在不同领域中的是与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3-5.
|
[20] |
胡勇, 丁伟.
民国初年林政兴起和衰落的原因探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3): 2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