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哲, 张煜星.
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46-5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16
|
[2] |
马炫钰, 陈文汇, 刘俊昌.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资产统计分类体系构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19-2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167
|
[3] |
贾阳, 耿菁楠, 王兰会.
森林资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4): 76-8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229
|
[4] |
魏钰琼, 张卫民, 林华忠.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系统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2): 46-5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103
|
[5] |
李慧, 何晓琦, 孔艳, 李文军.
欧洲森林文化的传统价值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1): 33-37.
|
[6] |
谢哲根, 何必庭, 童红卫, 韩国康, 刘梅娟.
基于林分水平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组成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4): 61-66.
|
[7] |
杨志耕, 张颖.
基于条件价值法的井冈山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评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53-58.
|
[8] |
刘梅娟, 温作民, 雷新途.
森林生态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104-109.
|
[9] |
张志平.
浅析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刑法规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1): 11-14.
|
[10] |
韩嵩, 刘俊昌.
野生动物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47-52.
|
[11] |
程小放, 杨宇明, 黄莹, 王娟.
云南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周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8-12.
|
[12] |
甄学宁.
森林文化产品的价值与价格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4): 21-25.
|
[13] |
廖春华.
云南彝族、佤族、德昂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资源关系的调查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2): 10-14.
|
[14] |
张慧平, 马超德, 郑小贤.
浅谈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1): 6-9.
|
[15] |
.
首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十四:森林经营与森林文化 - 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对森林资源管理的作用概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0): 37-38.
|
[16] |
徐正春, 王权典, 景彦勤.
广东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 41-45.
|
[17] |
危结根, 徐志刚, 徐晋涛.
劳动力市场发育、产权改革与中国森林资源退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2): 44-50.
|
[18] |
蔡剑辉.
论森林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3): 41-44.
|
[19] |
邹国辉, 董源.
日本古代森林资源的破坏与利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29-33.
|
[20] |
柯水发, 温亚利.
森林资源环境产权补偿机制构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3): 3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