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乔丹, 袁婉潼, 柯水发, 李红勋.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森林碳汇领域热点与前沿进展可视化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2): 60-6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31
|
[2] |
陆敏健, 虞依娜, 邹碧山, 梁建荣, 谢嘉淇.
“双碳”目标下广东省西江林场森林碳汇价值评价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4): 66-7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036
|
[3] |
童彤.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NbS:巴塞罗那市的经验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69-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144
|
[4] |
林德荣.
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森林经营问题的重新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3): 44-4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080
|
[5] |
高爽, 李红勋.
国有林场与社区合作经营森林模式研究与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3): 32-3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037
|
[6] |
陈熹, 刘滨, 周剑.
国际气候变化法中REDD机制的发展——兼对《巴黎协定》第5条解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1): 36-4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1
|
[7] |
龚亚珍, 关宝珠, 何冠颖, 杨晓晶, .
贫困地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澜沧江流域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42-4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24
|
[8] |
王本洋, 罗富和, 陈世清, 刘锡辉.
1978 年以来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1): 1-8.
|
[9] |
宁可, 沈月琴, 朱臻.
农户对森林碳汇认知及碳汇林经营意愿分析 基于浙江、江西、福建3 省农户调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2): 63-69.
|
[10] |
赵静, 李红勋.
集体林改政策满意度及森林经营意愿研究 以福建三明宁化县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 7-12.
|
[11] |
王小军, 谢屹.
美国私有林经营的激励机制回顾与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94-98.
|
[12] |
肖艳, 李晓雪.
新西兰碳排放交易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62-68.
|
[13] |
刘小丽, 郑小贤, 徐斌, 黄文彬.
FSC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86-90.
|
[14] |
吕维霞, 李茹, 屠新泉.
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65-72.
|
[15] |
邹巅.
森林文化的产地属性与森林的文化经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7-11.
|
[16] |
李淑霞, 周志国.
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88-93.
|
[17] |
王静, 沈月琴.
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82-87.
|
[18] |
谢朝柱, 谢林.
高度关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森林——展望中国林业发展的新使命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3): 34-36.
|
[19] |
殷鸣放.
日本吉野林业经验对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1): 73-77.
|
[20] |
林德荣.
森林碳汇服务市场交易成本问题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 4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