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汀昱, 张忠义, 胡宇轩, 谢屹.
中国年轻公众的赛加羚羊保护参与意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1): 43-5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8
|
[2] |
王雁斌, 钱欣, 蔡蒙蒙, 赵正.
特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评价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2): 52-5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014
|
[3] |
汪雯, 张飞飞, 李红勋.
政策工具视角下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文本量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3): 50-6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60
|
[4] |
张谊佳, 彭蓉, 赵依丹, 高媛, 赵明.
日本国立公园分区规划与管控的经验及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2): 108-11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17
|
[5] |
生安锋, 翟月.
试析印第安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沙丘花园》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13-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28
|
[6] |
高凯, 何沁遥, 高阳.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
[7] |
张天新, 副教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第七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二十三:纽约州立森林保护地的功能体系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0): 51-52.
|
[8] |
殷炜达, 李璇.
城市绿地规划中古建筑特殊用材培育功能的发掘与实现途径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4): 33-3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077
|
[9] |
张晓燕.
美国城市更新中屋顶花园的应用及对中国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3): 50-54.
|
[10] |
李程成.
构建功能、文化与自然相契合的墓园 ———以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玉岑园规划设计项目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19-24.
|
[11] |
裘晓雯.
乡村森林文化的主要形态与功能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1): 28-33.
|
[12] |
赵晶.
欧洲自然风景园中的景观规划理念与实践 ———以埃麦农维尔庄园和穆斯考花园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2): 14-18.
|
[13] |
王悦, 李庆卫.
醇王府花园植物景观特色及保护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1): 45-50.
|
[14] |
李明阳, 程岩, 徐婷, 姜文倩.
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多文化特征与多功能经营对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49-54.
|
[15] |
陈云芳, 刘宪钊.
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97-102.
|
[16] |
周树林, 马克明, 张育新.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1): 58-62.
|
[17] |
宋军卫, 樊宝敏.
森林的文化功能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2): 34-38.
|
[18] |
纪永贵.
槐树的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4): 1-7.
|
[19] |
古开弼.
我国历代保护自然生态与资源的民间规约及其形成机制 ——以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规约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1): 4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