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颜, 唐芳林.
我国国家公园立法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思路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3): 97-10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36
|
[2] |
刘炳薪, 贺超.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农户林权转出偏好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4): 47-5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179
|
[3] |
陈冠华.
企业环境责任立法问题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3): 43-4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06
|
[4] |
张旭峰, 吴水荣, 宁攸凉.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变迁及其内在经济动因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1): 57-6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01.001
|
[5] |
倪剑.
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2): 81-86.
|
[6] |
胡 勇.
森林文化论文集之一: 民国初年的林政论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0): 1-7.
|
[7] |
乔月, 郎郑欣, 赵静, 温亚利.
三明市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 42-47.
|
[8] |
张佩生, 钟全林, 程栋梁.
集体林权改革绩效评价:林地利用变化视角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2): 74-77.
|
[9] |
刘小强, 徐晋涛, 王立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2): 69-75.
|
[10] |
陈廷辉.
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利益博弈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1): 10-16.
|
[11] |
王灿发, 冯嘉.
论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的新发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1): 1-5.
|
[12] |
王武魁.
建立林权流转中信息共享平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55-60.
|
[13] |
李飞, 袁婵.
魏晋南北朝林政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1): 21-24.
|
[14] |
魏华, .
物权法视野中的林权制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2): 17-21.
|
[15] |
张玲.
环境侵权冲突法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立法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4): 23-26.
|
[16] |
韦贵红.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59-64.
|
[17] |
周珂.
林业物权的法律定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2): 1-6.
|
[18] |
李若凝, 翟翠娟, 韩艳英.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法律地位和立法探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4): 34-37.
|
[19] |
徐正春, 王权典.
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法律制度构造及实施机制创新 ——兼析广东省相关政策与立法实践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4): 38-42.
|
[20] |
刘宏明.
我国林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4): 4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