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对上游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4): 33-4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65
|
[2] |
刘华杰.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科学与人文配合行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2): 15-2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033
|
[3] |
江南, 臧振华, 徐卫华, 欧阳志云, 赵娟娟.
国家公园面积讨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2): 28-3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32
|
[4] |
刘凯瑞, 张彩虹.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评价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 71-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8
|
[5] |
刘凯瑞, 张彩虹.
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环境排放评价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2): 71-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8
|
[6] |
仲艳维, 刘璇, 关文彬.
中国商标生物存在价值评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1): 76-79.
|
[7] |
孔艳, 李文军, 何晓琦.
森林文化论文集之十三:从历史中找寻未来 从森林中解读文化第四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0): 69-75.
|
[8] |
李周, 柯水发, 刘勇, 宋增明, 包英爽.
中国西部土地退化防治成效及经验借鉴以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 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1): 71-76.
|
[9] |
曹辉, 林梅.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森林公园旅游安全事件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3): 29-34.
|
[10] |
马青, 张宇清, 吴秀芹, 吴斌, 刘博.
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3): 35-39.
|
[11] |
孔艳, 李文军, 何晓琦.
从历史中找寻未来 从森林中解读文化——第四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37-43.
|
[12] |
张浩, 徐平.
欧盟环境刑事执法的有效性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1): 54-58.
|
[13] |
吴微, 李丹, 刘丙万.
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52-56.
|
[14] |
李若凝, 王晶, 程柯.
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对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1): 71-75.
|
[15] |
续珊珊, , 姚顺波.
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的我国森林碳储量区域差异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3): 109-114.
|
[16] |
温亚利, 谢屹.
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权属特点及对保护影响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87-92.
|
[17] |
林德荣, 支玲, 高德华, 蔡秀芝, 张仲生.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迁西县“三北”防护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42-46.
|
[18] |
曾洪立.
城市植物景观规划浅析——以泰安市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3): 30-35.
|
[19] |
张劲峰, JeannettevanRijsoort, 周鸿, 耿云芬.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概念:参与性自然资源监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4): 60-64.
|
[20] |
王小德, 马进, 范义荣, 王欣.
杭州城市森林构建探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2): 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