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崔晓龙, 郭雨.
场所文脉主义视野下北京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3): 80-8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132
|
[2] |
张敏霞, 邱雯婉, 鲍沁星.
传统园林凿山理景艺术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51-56.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7
|
[3] |
卢亦含, 林世平.
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城市边角地景观化利用探索以海口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1): 56-6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096
|
[4] |
周娴, 胡雨霞.
城市地域特色的游憩设施设计及其社会学意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1): 51-5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083
|
[5] |
张蕾花, 何嵩涛, 徐英红, 王甜甜, 冯凤娇.
注重乡村文化记忆保护与传承的景观设计研究以贵阳花溪大塘湿地景观设计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21-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04
|
[6] |
吴抒玲.
历史文化型绿道的文化演绎以厦门老铁路绿道景观设计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4): 27-31.
|
[7] |
吕旭珍.
山绿化建设养护有限公司。城市文化是古镇发展的灵魂——以上海金山区枫塘路绿化带景观设计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2): 60-63.
|
[8] |
杨德凭, 李宇宏.
古典园林庭院植物景观设计的极简主义思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61-65.
|
[9] |
王南希, 王乐君, 李雄.
英国现代风景园林概述——以苏格兰议会大厦外部园林设计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2): 70-73.
|
[10] |
张健健.
19世纪英国园林艺术流变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2): 32-36.
|
[11] |
闫 荣, 闫 莉.
景观设计中场地特性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以唐山市弯道山公园改扩建项目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3): 58-61.
|
[12] |
苑庆磊, 于晓南.
楹联艺术与我国风景园林的融合解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58-62.
|
[13] |
吴晓红, 程远畅, 苏祖荣.
古木的类型与艺术鉴赏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10-14.
|
[14] |
郝小飞, 贾黎明.
我国森林景观设计原则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78-81.
|
[15] |
田如男, 刘曼.
中国古典插花与书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27-32.
|
[16] |
刘芊, .
基于现代艺术的园林景观雕塑的反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3): 64-67.
|
[17] |
王晶华, 赵鸣.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对医院户外景观设计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3): 43-46.
|
[18] |
洪琳燕.
印度传统伊斯兰造园艺术赏析及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3): 36-40.
|
[19] |
杨芳绒, 刁锐民, 王金平, 尹建伟.
环境中角域空间的艺术处理手法探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3): 57-60.
|
[20] |
熊融, 杨乐.
示范型生态景观的产生、发展与实践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 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