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赖晓华, 聂华.
森林康养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51
|
[2] |
阴雨菲, 侯方淼, 刘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政策对林业融资影响的多案例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51
|
[3] |
谢晨, 王兰会, 谢红.
提高效率、维护公平:产权四模式对深化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22-3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49
|
[4] |
贾阳, 耿菁楠, 王兰会.
森林资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4): 76-8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229
|
[5] |
李欣.
汉代 温室效应问题试探以林业薪炭耗费为中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1-6.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135
|
[6] |
吴娟, 姚瑶, 邢红, 吴成亮, 陈建成.
农户对集体林权改革配套措施满意度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4): 78-82.
|
[7] |
郝春旭, 侯一蕾, 李小勇.
三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农村社会经济福利测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 21-26.
|
[8] |
刘金龙, 李凌超, 董加云.
国际森林问题、FLEGT及其未来走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1): 57-62.
|
[9] |
薛永基, 贾薇.
林农集群创业机理与路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78-82.
|
[10] |
刘小强, 徐晋涛, 王立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2): 69-75.
|
[11] |
韦贵红.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59-64.
|
[12] |
马宝建.
清代至民国时期黑龙江三江平原森林变迁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4): 11-16.
|
[13] |
苏祖荣, 苏孝同, 郑小贤.
森林中的美学因素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3): 1-4.
|
[14] |
古开弼, 黄兰秋.
广东现存明清时期涉林碑刻的历史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2): 24-36.
|
[15] |
廖春华.
云南彝族、佤族、德昂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森林资源关系的调查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2): 10-14.
|
[16] |
危结根, 徐志刚, 徐晋涛.
劳动力市场发育、产权改革与中国森林资源退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2): 44-50.
|
[17] |
徐正春, 王权典, 景彦勤.
广东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 41-45.
|
[18] |
柯水发, 温亚利.
森林资源环境产权补偿机制构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3): 37-40.
|
[19] |
蔡剑辉.
论森林资源定价的理论基础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3): 41-44.
|
[20] |
邹国辉, 董源.
日本古代森林资源的破坏与利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