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纪元, 柯水发, 乔丹.
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变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 1-1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58
|
[2] |
倪龙臻, 陈文汇.
黄河流域国有林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4): 24-3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83
|
[3] |
高爽, 李红勋.
国有林场与社区合作经营森林模式研究与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3): 32-3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037
|
[4] |
魏钰琼, 张卫民, 林华忠.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系统研究——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2): 46-5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103
|
[5] |
梁廷杰.
精细化管理在国有林区的应用与实践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3): 74-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113
|
[6] |
吴潇, 陈绍志, 赵荣.
四川省国有林场改革初期问题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3): 56-6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96
|
[7] |
王利, 张升, 张启昌, 葛丽丽, 李亮.
吉林省国有林区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调查分析基于4 个林业局101 户林业家庭调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1): 91-95.
|
[8] |
王小军, 谢屹.
美国私有林经营的激励机制回顾与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94-98.
|
[9] |
敖安强.
从我国国有资源现状看当前国有林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4): 49-53.
|
[10] |
刘春兴, 徐平, 刘海斌, 温俊宝, 骆有庆.
美国有关生物入侵的州示范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42-46.
|
[11] |
胡锐, 宋维明.
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研究与借鉴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91-95.
|
[12] |
石峰, , 于英, 向燕.
深化国有林区改革的战略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97-101.
|
[13] |
田明华.
我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探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5-11.
|
[14] |
田明华, 王自力, 李红勋.
试论我国国有林场体制改革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4): 54-59.
|
[15] |
先锋, 徐正春.
广东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3): 74-78.
|
[16] |
陈世清, 郑小贤.
国有林场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3): 13-16.
|
[17] |
陈世清, 郑小贤.
首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九:森林经营与森林文化 - 国有林场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0): 27-28.
|
[18] |
张玉钧, 段昌盛.
源于国有林场的自然保护区之景观管理途径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2): 37-40.
|
[19] |
陈文汇, 刘俊昌, 郑振华.
实施天保工程对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的影响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4): 57-61.
|
[20] |
张力军, 沈莉.
国有和私营企业管理者价值取向差异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4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