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涌, 总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七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七:押花花卉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与发展前景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0): 19-20.
|
[2] |
傅庆军, 总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广州真朴苑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
第七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八:押(压)花艺术史与发展前景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0): 21-22.
|
[3] |
张蕾花, 何嵩涛, 徐英红, 王甜甜, 冯凤娇.
注重乡村文化记忆保护与传承的景观设计研究以贵阳花溪大塘湿地景观设计为例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21-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04
|
[4] |
LIANGZhu-ying.
明清徽州林木盗砍事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考察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3): 6-11.
|
[5] |
金久宁, 黄晶晶, 钱学射.
乌桕的植物文化与经济价值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2): 32-36.
|
[6] |
李菁博, 许兴, 程炜.
花神文化和花朝节传统的兴衰与保护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56-61.
|
[7] |
郑辉, 严耕, 李飞.
宋代花馔文化探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4): 24-27.
|
[8] |
.
第四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八:呼伦贝尔森林文化之花 敖鲁古雅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0): 24-25.
|
[9] |
俞香顺.
双 桐 意 象 考 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1): 26-30.
|
[10] |
苑庆磊, 于晓南 .
牡丹、芍药花文化与我国的风景园林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3): 53-57.
|
[11] |
程杰.
湖 州 梅 花 名 胜 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1-7.
|
[12] |
贾军, 卓丽环.
花 语 综 议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54-57.
|
[13] |
朱仁元, 王美仙, 魏钰.
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2): 66-70.
|
[14] |
刘丽萍, 黄国华.
我国设立花卉期货产品刍议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147-149.
|
[15] |
黄国华, 聂华, 袁畅彦.
对我国开展花卉认证的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2): 62-65.
|
[16] |
贾军.
第三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二十三:花 语 综 议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0): 49-50.
|
[17] |
刘秀丽, 张启翔.
中国玉兰花文化及其园林应用浅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3): 54-58.
|
[18] |
黄国华, 聂华, 刘丽萍.
对北京市花卉流通创新的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4): 69-71.
|
[19] |
王聪会.
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 69-72.
|
[20] |
郑青.
日本花道起源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4): 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