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尹长禧, 邱守明.
影响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的个人因素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1): 32-4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66
|
[2] |
程诗祺, 郭紫曈, 赵泽奇, 孙世月.
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环境污染焦虑的中介作用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3): 67-7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96
|
[3] |
解保军.
恩格斯“学会估计生产行为的自然影响”的思想及生态意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2): 1-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307
|
[4] |
倪龙臻, 陈文汇.
黄河流域国有林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与障碍因子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4): 24-3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283
|
[5] |
王兰会, 李小勇, 李江鹏, 耿菁楠.
森林认证产品市场的消费者认知与偏好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2): 61-6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56
|
[6] |
马益鹏, 丛丽, 钱皓月.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拥挤度感知影响因素及调适行为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1): 108-11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144
|
[7] |
徐文廷, 方星星.
有机演进类文化景观的文化生态完整度评价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3): 18-2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01
|
[8] |
龚亚珍, 关宝珠, 何冠颖, 杨晓晶, .
贫困地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澜沧江流域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42-4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24
|
[9] |
伍敬文, 谢屹, 丁雪萌, 高云飞.
北京市公众对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3): 69-74.
|
[10] |
乔月, 郎郑欣, 赵静, 温亚利.
三明市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4): 42-47.
|
[11] |
宋丽娟, 刘博雅, 夏田, 王嘉玉.
北京市小区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3): 64-68.
|
[12] |
李彧挥, 韩爱桂, 柯水发.
农户购买“木制建材下乡”试点产品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2个试点省市的调查数据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1): 63-68.
|
[13] |
张建平, 赵俊臣, 支玲.
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晋宁县的调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1): 86-90.
|
[14] |
赵世华, 侯庆磊, 刘翠琼, 唐瑜.
我国林业科学类期刊的计量指标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0(2): 119-122.
|
[15] |
莫晓勇, 刘丽婷.
桉树文化认知的差异及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19-25.
|
[16] |
续珊珊, , 姚顺波.
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的我国森林碳储量区域差异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3): 109-114.
|
[17] |
王立群, 王秋菊.
我国生态购买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128-133.
|
[18] |
谢屹, 温亚利.
农户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48-54.
|
[19] |
王聪会.
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4): 69-72.
|
[20] |
陈文汇, 刘俊昌, 郑振华.
实施天保工程对国有林区林业企业的影响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4): 5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