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海平(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第七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三:熊猫文化与森林文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0): 11-12.
|
[2] |
刘金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第七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一:发展视角的林业传统知识与文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0): 7-8.
|
[3] |
苏孝同, 苏祖荣.
文化的力量1 ~6 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回顾与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4): 16-24.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41
|
[4] |
何晓琦, 李文军, 周雪姣, 孔艳.
却愿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冶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1): 34-3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5160
|
[5] |
.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三:公益林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43-44.
|
[6] |
訾非(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一:从万物有灵到人文主义: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人文生态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21-30.
|
[7] |
徐丁丁(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九:植物生态学家李继侗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54-55.
|
[8] |
.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通知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1-10.
|
[9] |
张连伟童琪(北京林业大学).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八:长白山生态文化探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52-53.
|
[10] |
.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二:芬兰森林文化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41-42.
|
[11] |
胡运宏(江苏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四:士与中国园林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45-46.
|
[12] |
周国文(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五:森林美学的可能与基础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47-48.
|
[13] |
金久宁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六:岁时节日习俗与植物文化 春、夏篇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48-49.
|
[14] |
刘宇(森林培育林业史北京林业大学).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十:中国古代的树文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56-57.
|
[15] |
.
第六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4(0): 11-20.
|
[16] |
.
第五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0): 11-20.
|
[17] |
邹巅.
第三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七:森林文化学的构建及当前的任务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0): 17-18.
|
[18] |
莫晓勇.
第三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十五:树 种 文 化桉树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0): 33-34.
|
[19] |
颜帅.
第三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五:森林文化学术研讨活动的回顾与展望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0): 13-14.
|
[20] |
.
第二届全国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报告六:论我国森林文化的现代化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0): 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