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刊首语

刊首语[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3): 1-1.
引用本文: 刊首语[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3(3): 1-1.

刊首语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警醒。中华民族自古便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辉煌篇章。绵延5 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互相尊重、人与自然的惺惺相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正是于细微处蕴含着传统哲学的生态智慧,充分阐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内涵。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积累的正确思想与实践经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深邃的生态智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让古老中华大地的绿水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明确把“生态”列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的领域。生态文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话语体系建设,不仅对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对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价值。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0余年来,深耕林草行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守本心初心,用一流的学术成果支撑祖国的生态建设:以林科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首次提出“三北”防护林建设理论,领衔黄土高原抗旱造林,扛起大兴安岭灾后植被恢复重任,投身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冀风沙源治理等重大工程;构建全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雁阵式学科体系,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始终传承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将立德树人摆在最根本位置,培养一代代知林爱林、强林兴林的“务林人”,源源不断向生态文明建设前线、林草事业一线培养输送高水平人才。

    值此北京林业大学建校72周年之际,为促进学术创新、赓续绿色文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别策划出版这期“生态文明”专刊,邀请来自全国各高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凝聚生态文明共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实践,践行生态文明社会责任。我们期待,通过本次专刊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生态文明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共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露往霜来,日引月长,七十多载的深耕不辍与学术积淀,北林将继续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勇于担当、踔厉前行,亦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林业科技创新及生态环境建设事业,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2
  • HTML全文浏览量:  24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录用日期:  2024-07-11
  • 刊出日期:  2024-09-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