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

高凯 何沁遥 高阳

高凯, 何沁遥, 高阳.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引用本文: 高凯, 何沁遥, 高阳.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GAO Kai, HE Qin-yao, GAO Yang. A Study on Persian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Citation: GAO Kai, HE Qin-yao, GAO Yang. A Study on Persian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化景观视野下红河哈尼族乡土聚落研究” 15YJCZH04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高凯, 博士,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Email:18987688767@189.cn地址:650500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中图分类号: TU986

A Study on Persian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

图(8) / 表ll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17
  • HTML全文浏览量:  229
  • PDF下载量:  3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1-28
  • 刊出日期:  2018-06-01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化景观视野下红河哈尼族乡土聚落研究” 15YJCZH045

    作者简介:

    高凯, 博士, 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其理论。Email:18987688767@189.cn地址:650500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中图分类号: TU986

摘要: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主要包括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和印度伊斯兰园林等。波斯伊斯兰园林是伊斯兰园林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但目前缺少相关研究。以波斯花园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历史发展和概况。在此基础上, 从构建体系、整体布局、水系、园林植物、建筑等方面研究了波斯花园独特的风景园林特征。进而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 研究了波斯花园的文化景观属性及其主要价值和影响, 并分析了波斯花园对我国风景园林的启示与思考。通过系统研究波斯花园, 对丰富和补充伊斯兰园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English Abstract

高凯, 何沁遥, 高阳.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引用本文: 高凯, 何沁遥, 高阳. 基于文化景观视角的波斯花园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GAO Kai, HE Qin-yao, GAO Yang. A Study on Persian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Citation: GAO Kai, HE Qin-yao, GAO Yang. A Study on Persian Garde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8, 17(2): 70-7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26
  • 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空间布局结构独特, 宗教文化内涵丰富, 极具特色和代表性。波斯伊斯兰园林是伊斯兰园林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独特的几何式空间布局及水景设计成为后世伊斯兰园林之滥觞, 并衍生出西班牙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等亚风格, 对欧洲、亚洲等地区的风景园林产生深远影响。波斯花园是波斯伊斯兰园林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 对研究波斯伊斯兰园林具有重要价值。

    由于地理渊源、文化差异等因素, 目前国内关于伊斯兰园林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外园林史教材方面, 以及以伊斯兰园林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类型划分及其特色、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异同等方面[1-2], 相关研究极少, 并且缺少以波斯伊斯兰园林或者波斯花园为单一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波斯花园的坎儿井系统、水资源管理利用及水景塑造是国外对以波斯花园为代表的波斯伊斯兰园林研究的重要关注点[3-4], 这也是波斯花园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此外的相关研究还包括波斯花园对其他国家风景园林的影响[5-6]、象征意义与设计手法[7-9]和作为传统园林对居民身心健康的改善作用[10-11]等方面。目前缺少文化景观视角下的波斯伊斯兰园林研究。本文从文化景观的研究视角, 以波斯花园作为研究对象, 深层次研究其主要特点、属性及价值影响, 旨在为国内风景园林提供借鉴和参考, 并补充和丰富伊斯兰园林的相关研究。

    • 波斯为伊朗旧称, 位于亚洲西南部。伊朗传统文化信仰自然与人的和谐, 崇敬农业, 热爱在房屋周围建造花园, 对栽培花卉等植物具有浓厚兴趣, 这极大促进了波斯花园的出现及发展。与伊朗邻近的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埃兰等地区的园林风格也影响了波斯花园的起源及风格形成。根据波斯花园世界遗产官方文件[12], 公元前529年, 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创建的帕萨尔加德花园(Ancient Garden of Pasargadae)是历史最为久远的波斯花园, 其标志着“波斯花园”的正式形成。公元7世纪, 阿拉伯人征服伊朗, 波斯花园等波斯文化被吸收、融入至阿拉伯文化。此后, 源于伊朗的波斯花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及频繁的战争, 先后传入并影响了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见图 1), 逐渐形成了享誉世界的伊斯兰园林体系。

      图  1  波斯花园在伊朗国内发展与国外传播的脉络

      2011年, 帕萨尔加德花园、埃兰花园(Bagh-e Eram, 也称为天堂花园)、四十柱宫花园(Bagh-e Chehel Sotun)、菲恩花园(Bagh-e Fin, 又译为费恩花园)、阿巴斯-阿巴德花园(Bagh-e Abas Abad)、王子花园(Bagh-e Shahzadeh)、杜拉特阿巴德花园(Bagh-e Dolat Abad)、帕赫鲁普尔花园(Bagh-e Pahlavanpur)、阿克巴里耶花园(Bagh-e Akbariyeh)等9个杰出的波斯花园作为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表 1)。这9个花园中年代最为久远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帕萨尔加德花园, 其他8座花园均建立于帕萨尔加德花园之后的不同年代。这9个花园共同表征了波斯花园自伊朗阿契美尼德时期至今的演化序列(见图 1)。

      表 1  9个波斯花园代表作的概况

      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看, 这9个波斯花园分别位于伊朗6个省份中的8个不同城市, 阿巴斯-阿巴德花园位于伊朗北部湿润地区(见图 2), 其他多处于干旱少雨的沙漠、半沙漠地带, 这9个花园代表了伊朗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花园设计。遗产类型方面, 帕萨尔加德花园和阿巴斯-阿巴德花园为残迹类型, 其他保存相对完整。

      图  2  9个波斯花园分布示意图

    • chahar bagh(波斯语“ chahar”意为“4”, “ bagh”意为“园”, “chahar bagh”即为“四分园”)是波斯花园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空间布局形式, 这也是波斯花园的起源依据和核心法则。对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大帝时期帕萨尔加德花园的考古发现证实了“四分园”法则在波斯花园中的应用。两千多年来, 波斯园林为适应各种气候条件而发展出多样风格, 但“四分园”法则从未改变, 体现了极强的适应性。

      “四分园”法则, 即利用水渠(或道路)将波斯花园沿纵横中轴划分为4个等大的部分, 象征了琐罗亚斯德教中天空、水、大地、植物这四大要素, 水渠中间交叉点通常为水池。被分割后的每个方形或矩形小地块在可能的情况下再次依据该法则四等分, 并依次重复下去, 形成多重复合结构, 表现了该法则极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见图 3 [12], 图中A为“四分园”法则的基本形式, B至F体现其多样性和适应性)。“四分园”法则是波斯人基于宗教神话对自然的感知, 反映了其对宇宙秩序的认知。根据波斯花园世界遗产官方文件[12], 波斯花园早于伊斯兰教出现, 寄托了人们对《可兰经》 (又译为《古兰经》)中伊甸园的想往。波斯花园中“四分园”法则所形成的4条水系在《可兰经》中被引申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成为伊甸园的经典描述, 进而伴随伊斯兰教的传播成为伊斯兰园林最为典型的特征之一。

      图  3  “四分园”法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 直线、直角、对称、轴线、严谨的几何秩序是波斯花园空间布局的突出特征。作为尘世间天堂乐园的波斯花园反映了伊朗宗教神话中的宇宙秩序, 其严谨的几何秩序及对称是由于“四分园”法则的不断重复使用形成的。这种特征在菲恩花园的布局中体现明显(见图 4 [12])。“四分园”法则中水池及水渠奠定全园几何对称的规则式空间布局的基础, 规则的道路及植物布置、建筑设置等加强了这种空间布局的严谨性。

      图  4  菲恩花园平面示意图

      由于多数波斯花园用地范围并非完全规则的形状, 加之以多样的地形变化, 波斯花园的对称多是强调在门廊等特定观赏点形成对称的视觉观赏效果, 而不是完全基于对称的空间布局手法, 这也就是从鸟瞰的视角来看, 多数波斯花园并非完全对称的原因所在。这与造园伊始即突出强调中轴线及对称布局的法国勒诺特尔式、意大利台地园等基于透视科学的欧洲规则式风景园林不同, 也反映了“四分园”法则的极大适应性和灵活性。

    • 水是波斯花园最为重要的要素, 直接决定了身处沙漠地带的波斯花园的存在与否。与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类似, 为避免水在沙漠干旱地带的蒸发流失, 波斯人利用qanat(坎儿井)将水源从地下暗渠引至园内。波斯花园中的水包括实用功能和造景功能两方面, 因此在帕萨尔加德花园等某些传统波斯花园中甚至存在两套相对独立的供水网络。水源引入园内后经水池存储, 除部分作为生活用水(包括为水磨等提供动力)外, 水源沿直线规则式的水渠定期灌溉植物, 同时一定程度上起到降温增湿、改善局部小气候的重要作用, 这是水在波斯花园中的主要实用功能。

      水在造景功能方面, 具体应用包括水池、喷泉、水渠等内容。波斯花园的“四分园”法则在交叉处形成的方形或者矩形规则式水池通常深度较浅, 其镜面反射是间接借景、增加景深、创造美景的重要方式。自坎儿井引至园内的水源在水池中被设计为一至多个喷泉或者涌泉, 代表了花园的泉水出处及花园创建的源头依据。主水渠及其分支是波斯花园建园伊始需重点考虑的因素, 主水渠连接通常位于主要建筑物前的主水池, 并依据花园的规则式空间布局不断分支形成小溪流。水顺应坡度沿水渠灌溉植物的同时, 在有台地高差的地方被设计为瀑布及喷泉, 实现动态及局部静态的水景设计(见图 5 [13]), 并形成声景观。另外, 为避免水在炎热干旱地带的蒸发流失, 这些水渠两侧通常种植遮荫的树木, 在干旱炎热的地带形成一道流水潺潺、绿树成荫的动人风景。

      图  5  王子花园中动态水景及植物景观

    • 伊朗传统文化中, 栽培树木和建造花园被认为是进入天堂的钥匙, 而砍伐树木则被认为是不祥的。在其后的波斯花园“四分园”体系中, 植物更是被作为四大要素之一, 极富宗教意义。鉴于干旱炎热的气候特征以及沙漠地带水资源的宝贵, 波斯人非常重视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建造波斯花园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波斯花园在选择植物时除主要依据干旱炎热气候因地制宜外, 还强调植物的宗教象征意义。波斯花园内的园林植物沿道路、水渠等规则式配置, 增强了波斯花园的严谨几何秩序和对称布局。波斯花园中的园林植物通常包括乔木、灌木、花卉与草坪地被等类型, 既有常绿植物, 也有落叶植物; 既包括观赏遮荫为主的植物类型, 也包括实用经济为主的植物类型。根据波斯花园世界遗产官方数据[12], 现存波斯花园中常见的植物包括松科植物、柏科植物, 还有杨柳科的杨属植物、槭树科的槭属植物, 以及悬铃木科悬铃木属的悬铃木、榆科榆属的榆、苦木科臭椿属的臭椿、豆科刺槐属的刺槐、樟科月桂属的月桂、豆科合欢属的合欢、桑科榕属的无花果、千屈菜科紫薇属的紫薇、蔷薇科蔷薇属的玫瑰等园林观赏植物, 也有苹果、梨、葡萄、桃、杏、桑葚、石榴等众多果树品种。

      伊朗气候炎热, 波斯花园中的植物的主要功能为遮荫, 同时降温增湿, 改善局部小气候, 减少风沙对花园的侵害, 这对地处炎热干燥沙漠地带的波斯花园至关重要。园林植物创造的绿色空间与波斯花园周边的荒漠形成颜色、质感的鲜明对比, 产生季相变化, 烘托了天堂花园的意境和氛围。受益于珍贵水资源的灌溉, 作为沙漠绿洲的波斯花园内植被茂密, 是众多昆虫、鸟类、爬行动物的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高, 是高效和谐的生态系统。

    • 传统波斯花园主要为王室或贵族所拥有, 处于宫殿建筑群的单独区域或者结合其他建筑形成庭园, 或位于城中作为行政中心, 或位于城外作为避暑之地。部分传统花园历史上曾被作为政府机构使用。因此伴随历史演进, 现存的波斯花园中包括宫殿、府邸、图书馆、博物馆、居住、洗浴、管理辅助等各类建筑, 多为伊斯兰建筑风格, 但建筑种类、数量及风格依据花园的性质、规模、历史渊源、地理位置等有所差异。

      波斯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联系, 建筑与花园其他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整个花园浑然一体。花园在波斯文化中原意为“围墙围合并种植植物的土地财产”。围墙是波斯花园的重要建筑类型。传统波斯花园的围墙主要利用粘土等乡土材料建造, 实用质朴, 与出入口浑然天成, 部分带有防御性质的塔楼。围墙的主要功能是围合防御以及保护园内植物免受风沙侵害, 更是干燥炎热、荒凉死寂的周围环境与风景优美、宜人舒适的内部环境之间的天堑隔断。

      亭是波斯花园重要的建筑类型, 其在波斯文化中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7], 大小功能各异。波斯花园中的亭包括赏景、休憩、居住等多重功能。建筑形式包含穹顶和柱廊等要素, 多采用装饰性的彩色马赛克形成华美绚丽夺目、色彩艳丽丰富的装饰风格(见图 6 [14])。位于花园核心位置的亭, 体量通常较大, 在空间构图和功能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图  6  埃兰花园中主亭绚丽的建筑装饰风格

    • “文化景观”这一概念起源于地理学研究。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正式将“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纳入世界遗产体系。“文化景观”代表了“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 (combined works of nature and of man), 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长期、紧密的关系。

      在干旱炎热、飞沙走石的沙漠、半沙漠地带, 波斯人渴望一方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的绿洲和凉爽幽静、荫蔽心灵的港湾; 在土地贫瘠、荒凉无际的自然环境下, 波斯人渴望果实丰硕、花草丰美的伊甸园。此时, 建造花园成为波斯人的必然选择。伊朗半数国土为沙漠覆盖, 干燥少雨, 狂风携沙, 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 植物稀疏, 昼夜温差大, 自然本底并不适合造园。在波斯花园的建造过程中, 波斯人顺应自然,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要素, 融入波斯文化, 积累了自然资源创造性管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为顺应严酷的干热气候和地理环境, 波斯花园建造者充分挖掘、智慧利用自然资源, 发明出引水灌溉系统、土壤改良、植物选择与栽培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涵盖风景园林、水利工程、生物、农业、建筑等多种学科内容。最终在干旱炎热的沙漠、半沙漠地带, 波斯人建造出一方沙漠绿洲和摇“天堂花园”(见图 7 [12])。波斯花园与其周边环境的本质区别也是波斯花园不同于欧洲园林、其他伊斯兰园林的重要特征之一。波斯花园也成为风景园林在改善户外小气候、提升人居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杰出代表和典型案例。因此, 以波斯花园为代表的波斯伊斯兰园林作为“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 近乎完美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资源智慧利用、人地关系、精神联系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是伊朗文化中最富创造力、最具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  7  坐落于无垠荒漠中的王子花园

      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包括人类有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有机演进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等3类, 其中有机演进的景观又划分为残迹(或化石)类景观和延续类景观(见表 2)。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这3种分类方式具有不排他性的特点[15], 即《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中对3种类型的划分依据中没有明显的排他性描述, 某一文化景观的特征可能都符合3种类型或者说其3种类型的意义都很重要。

      表 2  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定义

      波斯花园是波斯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为创造适宜人居条件而有意设计和创造出的花园景观, 兼具艺术美学价值和宗教文化内涵, 符合“人类有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这一类型, 因此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波斯花园文化景观描述为“一系列的设计类文化景观”。“有机演进的景观”类型的文化景观主要强调反映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持续良性互动及其形成、不断演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以及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中处理人地关系的智慧、人与自然之间特定的精神联系等。波斯人在干旱炎热的沙漠、半沙漠地带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互动、不断演进, 营建一方沙漠绿洲和心灵港湾, 蕴含深厚的人地智慧, 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割的精神联系, 符合“有机演进的景观”类型。同时波斯花园文化景观遗产序列中既包括帕萨尔加德花园、阿巴斯-阿巴德花园等“残迹(或化石)类景观”, 也包含众多“延续类景观”。波斯花园文化景观关联、渗透至波斯文化的众多方面, 是波斯文化的特殊见证, 宗教文化关联性紧密, 符合“关联性文化景观”的特征。综上所述, 波斯花园主要是属于“人类有意设计和创造的景观”, 但同时也符合“有机演进的景观”和“关联性文化景观”的特征。

    • 波斯花园的“四分园”法则蕴含神话、宗教、哲学等多重内涵, 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得波斯花园能够进化传播至其他不同气候特点、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的区域或国家, 在两千多年以来的波斯花园文化景观中得到完整持续呈现, 直至现在仍然是伊斯兰园林的本质辨识特征之一。为应对干旱炎热的气候, 花园建造者设计了坎儿井、水池、水渠、喷泉等智慧高效的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 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 使得身处沙漠、半沙漠地带的波斯花园成为《可兰经》等所描述的天堂乐园, 造就了波斯花园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代表了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杰作。

    • 波斯花园的“四分园”几何对称布局及水要素的管理利用等对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阿拉伯国家、西班牙等亚洲和欧洲国家的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重要影响, 例如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印度德里的胡马雍陵、西班牙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苑(见图 8 [16])和格内拉里弗花园等。同时, 伴随波斯花园的传播, 原意为“被墙围合的美丽花园”的波斯语词根“pardis”进入欧洲语言, 衍生出意为天堂的“paradise”一词。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的波斯花园在沙漠炎热干旱地带创造宜人的栖居环境,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采用了水资源管理利用、土壤改良、植物选择与应用、遮荫与改善小气候等技术措施, 代表了人类历史特定时期的创造力, 展示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阶段。

      图  8  阿尔罕布拉的狮子宫庭院应用了波斯花园的“四分园”法则及水景处理手法

    • 波斯花园诞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其两千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对塑造波斯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了波斯文化的方方面面, 是波斯文化的历史见证。波斯花园对波斯文化中的私家住宅环境、宫殿、公共建筑、宗教建筑、公园布局、宫廷花园等方面均有融入和展现, 在波斯文化的诗歌、音乐、绘画、建筑、城市规划, 以及波斯地毯、林荫大道等方面也都能发现波斯花园的烙印和影子。蕴含“四分园”法则的波斯花园融入伊斯兰教, 成为天堂在尘世间的显相, 极具宗教文化关联价值。因此, 波斯花园是一种独创的艺术形式, 折射了波斯的宗教、哲学、神话、艺术等文化体系, 关联众多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同时, 波斯花园作为冥想沉思、虔修与休闲以及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的理想场所, 是文化的媒介和载体, 这也促进了波斯花园进一步发展。

    • 本文以被列入世界遗产的9个波斯花园为研究对象, 从构建体系、整体布局、水系、园林植物、建筑等方面系统诠释了波斯花园的风景园林特征, 并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研究其属性和价值影响。研究发现, 以波斯花园为代表的伊斯兰园林, 以法国勒诺特尔式、意大利台地园为代表的欧洲园林等西方规则式园林, 与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式园林均是不同地域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波斯花园等波斯伊斯兰园林在沙漠、半沙漠地带创建优美秀丽、宜人舒适的人工境域的同时, 折射了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 更蕴含丰富的自然与人关系及处理方式的生态哲学, 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风景园林的核心价值, 那就是“生态的栖居与生活的艺术”[17]

      伴随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 水资源枯竭、水环境污染、暴雨“看海”等水问题日益突出, 亟待解决。在此时代背景下, 我国推出“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绿水青山”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旨在解决水的问题。身处沙漠地带的波斯花园中对水的智慧利用及管理体系令人叹为观止, 体现了波斯古人在资源极端约束条件下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利用管理水资源的生态智慧。我国西南地区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人采用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利用措施, 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持续1 300余年的梯田稻作农耕文明。波斯花园与我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水资源管理利用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是古代先哲们留给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 对当代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两者也同样体现出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在生活生产中处理人地关系的生存生态智慧, 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特定的精神联系。水景设计方面, 波斯花园对自然地形因势利导, 利用重力做功形成丰富的动态水景观, “自成天然之趣, 不烦人工之事” (《园冶》)。这对目前国内因死水导致水质恶化、儿童戏水触电、造价及维护成本高等举步维艰的水景设计同样具有参考意义。

      波斯花园根据干旱炎热的气候条件、特殊的灌溉条件及方式、宗教文化内涵等针对性地选择、配置园林植物, 重点发挥其遮荫、改善局部微气候、减少蒸发和生产等功能。波斯花园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应用园林植物, 以及“四分园”的空间布局特征和水资源管理利用体系共同造就了波斯伊斯兰园林的文化自信、辨识特征和深远影响。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者应摒弃因热衷热带风情、欧陆风格等盲目引用外来树种的做法, 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 重视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实用功能和生产功能,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成本的造园。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