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

倪根金

倪根金.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引用本文: 倪根金.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NI Gen-jin. On the Forestry Works by SUN Zhang-d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Citation: NI Gen-jin. On the Forestry Works by SUN Zhang-d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16ZDA12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倪根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农业史、中国林业史。Email:nigenjin@126.com 地址:510642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所

On the Forestry Works by SUN Zhang-d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07
  • HTML全文浏览量:  570
  • PDF下载量:  3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3-07
  •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5-29
  • 刊出日期:  2019-09-01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16ZDA123)
    作者简介:

    倪根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农业史、中国林业史。Email:nigenjin@126.com 地址:510642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农史研究所

摘要: 民国时期林学家孙章鼎(1899—1976年)既在大学、研究所从事过林学教育与科研,也投身于林业机关从事林业管理与技术推广,特别是其参加川湘黔森林资源调查和负责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论著。王锡忠撰写《孙章鼎》传记中“主要论文著作目录”载有其民国著述共有16篇(部)。利用新发现的《孙章鼎林业论著》等手稿和检索民国报刊,考订其民国论著达29篇(部),同时订正过去书目之错误,并对其论著进行简要评介,彰显其学术贡献。

English Abstract

倪根金.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引用本文: 倪根金.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NI Gen-jin. On the Forestry Works by SUN Zhang-d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Citation: NI Gen-jin. On the Forestry Works by SUN Zhang-ding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19, 18(3): 7-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 孙章鼎(1899—1976年)教授是我国现代著名林业科学家和林业教育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虽然迄今已有孙章鼎先生的辞条、传记问世[1-7],其中由王锡忠撰写并收录于金善宝院士主编的《中国现代农学家传》中的《孙章鼎》一文是最早、最全的传记(以下简称王文)[8],但我们对孙先生的研究仍有许多可推进之处。笔者利用多年来收集到的孙章鼎教授在民国时期的林学手稿、档案资料,以及能找到的发表论著,考证其在民国时期的著述,弥补和订正以往书目之缺载或错误,并简要评介其研究成果,彰显其学术贡献。今年是孙先生诞辰120周年,撰写此文也是为了缅怀这位杰出的中国老林业科学家。

    • 孙章鼎,字铸九,1899年5月9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早年主要生活在芜湖,1912年前,在家读私塾,之后入教会学校−圣雅各中学。他自幼“喜爱花草树木甚于读书”[9]。1919年考入金陵大学林科,受教于陈焕镛、钱崇澍、李德毅等名师,与秦仁昌为同级系友。1923年毕业,金陵大学校刊《金陵光》(1909年创刊,1930年停刊)在1924年夏季特号学生介绍栏评价他“品学端正,学富五车,且以植物分类学尤有研究……不久亦将出国专攻植物学”。然而,由于经济原因,留学未能成行,旋“应南京前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之聘,任博物及植物教员,因而,与树木花草结不解之缘,教课之余,复忙于采集、鉴定与整制,考察实际用途”[9],讲授“植物学”和“木材学”课程。同事中有陈焕镛、林育才、孙玉书、傅志章、张伯纶、潘祖诒、郑万钧[10],以及嗣后就任学校林科主任的姚传法。1924年翻译《木材防腐学》。1927年该校停办,他第一次失业。1928年赴开封古城任河南省政府林业特派员,兼河南训政学院教务员,期间结识了兼任训政学院主席的冯玉祥将军。是年冬返南京,任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教员。1929年任江苏省第一林区林务局技士,复升任技术股主任,负责林业督导推广、设计研究。次年发表《造林与治蝗》。1933年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与竺可桢教授相熟。同年著《树木识别》。1935年再任浙江大学实验农场主任兼省立杭州农校高级部主任,编《浙江树木志》,在《东南日报》刊载山林考察日记。1937年任浙江省林场技师,后任江西农业院武宁中心苗圃主任,抗战全面爆发后失业。1938年任湖南省立高级农业学校教员。

      1939年夏,应同乡、师兄、老师和原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李德毅所长邀请,孙章鼎赴重庆任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森林研究员,兼任复旦大学副教授,讲授垦殖学。期间,在李德毅所长的带领下,奔赴川西调查森林资源,经过4个多月的爬山涉水,最后完成了“大渡河流沙坪一带天然林的分布和蓄积量”的考察任务。他制定“川湘黔三省经济林木的分布及其利用”的考察计划,并于1940年6月带着考察队从贵州铜仁开始了之后的4次野外林业考察,每次3个多月,足迹遍及四川、贵州和湖南的20多个县,行程数万里。几年的艰苦野外考察,不仅让他初步弄清了川、湘、黔3省边界山区的林木品种资源、生态环境、栽培技术,而且发现了一些颇有利用价值的优良经济林木品种,为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明确路径。为此,他发表了《西南森林与工业建设》《林垦与水土冲刷》《湘西黔东棓子产销概况》等多篇学术论文,完成《乌江、清衣江流域森林调查报告》等手稿,倍受林学界关注,也成为民国时期他研究林学的高潮期。1942年初在重庆任贸易委员会桐油研究所研究员。是年冬,改任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主任,《中华农学会通讯》对此曾作报道[11]。任务为“首创吾国统一民林督导区,实验我国风土习惯相合之民林督导政策,以供全面推行之参考”[9]。任内创办《民林督导丛刊》,并领导了一系列农村经济调查。

      1950年,由洪江到长沙,孙章鼎创办湖南农学院林学系,任教授、系主任。1953年参与建立中国林学会长沙分会,任副理事长[12]。1959年元旦,湖南林学院成立,任林学系教授、主任。1963年中南林学院成立,任林学系教授、主任,院党委委员和院务委员。同年,当选中国林学会理事。1966年“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和冲击。1970年,任广东农林学院林学系教授。1974年,任湖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1976年9月25日,在老家安徽芜湖病逝。1988年,其骨灰安葬于广州银河公墓。

      孙章鼎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林学院党委委员,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孙教授幼年受教私塾,有一定国学功底,能诗,其《悼邓汉贤君》3首颇见功夫:其一“灵旗习习汝何之,惆怅三年授受谊。每觉执经资胜俗,更堪踏雪夜寻帅(廿五年冬月某夜君,雪造访)。修文今已膺天聘,化鹤应难返故墟。渺渺重泉成永隔,临风挥泪吊安期”;其二“一朝星陨大江南,回首门墙泪欲丹。硕学已难酬祖国,骏才不再渡桑乾。鹏来竟阴陈书志,凤折应伤下庳寒。每值黄昏微雨候,满园桃李怆神看”;其三“天涯萍絮认前因,进履羞当圯上人。慧觉谅空生共死,昙花难定假和真。契心每致忘师友,阨运何期降影形。从此程门稀立雪,夜阑梦醒倍伤神”[13]

    • 1985年出版的由金善宝院士主编的《中国现代农学家传》第1卷收录有王锡忠所撰《孙章鼎》一文,文后附有孙章鼎“主要论文著作目录”(见表1)。

      表 1  民国时期孙章鼎主要论文著作目录

      序号篇名 出版单位/期刊名称出版/发
      表年份
      1《造林与治蝗》江苏省农矿厅1931
      2《浙江树木志》浙江大学1933
      3《树木的识别》浙江大学1933
      4《湖南沿江上游森林测计》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1933
      5《贵州乌江流域森林概况》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1940
      6《林垦与水土保持》复旦大学1940
      7《西南森林与工业建设》《西南实业通讯》1940
      8《林垦与水土冲刷》《西南实业通讯》1941
      9《清水江杉木资源》《西南实业通讯》1941
      10《举办林贷之重要性》《西南实业通讯》1942
      11《湘西黔东桔子产销概况》《西南实业通讯》1942
      12《三位一体民林督导法》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1948
      13《革新林业建设方案》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1947
      14《乌江、清衣江流域森林调查报告》 未发表
      15《民林督导丛刊》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1948
      16《民林督导特刊》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1948

      这份目录收集了孙章鼎教授在民国时期的16篇(部)论著,这在当年实属不易。由于当时条件限制,目录也存在一些问题:①著录不规范。发表在《西南实业通讯》的论文只著录年份,没有卷次期号。②笔误。《湘西黔东桔子产销概况》中的“桔”为“棓”字之误;《民林督导特刊》出版时间是1947年,而非1948年。③遗漏。未记载一些已刊文章或未刊手稿,如《山林考察日记》《沅江上游杉木产销概况及改进意见》《林地》等。又《造林与治蝗》在《林学》第2期正式发表,却未著明。④重复。《三位一体民林督导法》《革新林业建设方案》原本分别是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编印的《民林督导丛刊》之一和之二,同时著录属于重复。有鉴于此,同时考虑到《中国现代农学家传》是一部由官方组织、院士领衔的集宣传、资料、教育为一体的权威图书,影响大。为避免以讹传讹,下文将孙章鼎先生在民国时期著述目录进行订正和补充,同时考虑孙氏著述查阅不易,有的仅以稿本、孤本存世,因而同时对其内容略作评介。

      1)《木材防腐学》,译作,1924年。此条为新增。据1949年12月孙章鼎亲自编纂的手稿《孙章鼎林业论著》之《自序》(即自传)所言,“为教材需要,曾试译《木材防腐学》充教材”[9]。笔者检索南京几大图书馆书目,未见此译作文本。

      2)《食物养生浅说》,载于《一农半月刊》,1924年第5期第14 ~ 18页。此条为新增。署名孙铸九,用的是其字。孙氏《自序》云:“偶以短篇文字,发表于本校刊行之,半月刊。”说的当是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1924年创刊的《一农半月刊》中的这篇文章。

      3)《开封公墓义地之设计》,载于《训政学院月刊》,1927年。此条为新增。据其《自序》云:“兼任河南训政学院教务员……常在开封野外不时见到骷髅暴露,无人收拾掩埋,为之伤感不已,遂草拟《开封公墓义地之设计》一文,投登于《训政学院月刊》,贡献当局采纳。”因未找到《训政学院月刊》,期号待考。

      4)《造林与治蝗》,《林学》第2期第15 ~ 27页,1930年2月。又据其《自序》曰,1931年“江苏省农矿厅复将此文略加修改,印成专册”。王文著录时采用的是此单行本。稿本《孙章鼎林业论著》收录有《造林与治蝗》誉写稿,与《林学》杂志所刊结构、文字相同,但稿本未注明参考文献。该文根据实地观察,参考古代治蝗书记载,特别是参考了国外现代科学实验数据,从湿度、温度、土壤组织、敌害和食料5个方面论证造林与治蝗的关系,认为林区湿度大可减少蝗蝻成活率,林区温度降低也不利喜高温蝗虫的爆发,至于森林里丰富的鸟类、昆虫和菌类,更是蝗、蝻的天敌。这是民国学界最早从造林角度探讨治蝗的学术论文,也是孙先生真正学术研究的开端之作。

      5)《树木识别》,讲义,浙江大学出版,1933年。未见原稿,笔者在浙江大学图书馆检索系统也搜集不到。王文作《树木的识别》,今据其《自序》所载书名,去掉“的”字。

      6)《浙江树木志》,讲义,浙江大学出版,1933年。笔者没有找到原稿。1933年起孙章鼎被聘任为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学讲师,《自序》云“在此数年中曾编《浙江树木志》为讲义”。

      7)《山林考察日记》,《东南日报》1935年连载。此条为新增。其《自序》曰:“又偶假《东南日报》副刊刊登《山林考察日记》,内中以西天目山一处为较详。”惜无法找到当时的《东南日报》。

      8)《贵州乌江流域森林概况》,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出版,1940年。此文和下文的《湖南沿(沅)江上游森林测计》不见于稿本《孙章鼎林业论著》之《自序》记载,在其他资料中也没有留下痕迹。暂采用王文记载,待考。

      9)《湖南沿(沅)江上游森林测计》,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出版,1940年。采用王文记录,但题目中的“沿江”可能是“沅江”之误。另王文著录时间为“1933”年,时间绝对有误,因为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是全民抗战后才组建的,不可能未成立就编印了册子。另1933年前,孙氏也无湖南工作经历。

      10)《清水江杉木资源》,1941年。据《自序》所言:自1939年应聘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担任森林研究员,“每年一度奉派调查森林,计:(一)川西大渡河流域,(二)乌江下游森林调查,(三)沅江上游之清水江流域。每次约计在四个月左右,深入夷区及苗区,躬亲履勘,采集、测计伟大之川西天然林和湘黔人工林,沿途收获材料丰富,事后主编:(一)清水江杉木资源;(二)乌江下游森林调查;(三)沅江上游杉木产销概况及改进意见……”。可见孙氏的确编撰有此文,但王文说此文刊登在1941年的《西南实业通讯》。笔者查阅1940—1943年期间的《西南实业通讯》(缺1940年第1卷的第1、5期),未见有此文,至少说明1941年没有刊登。

      11)《乌江下游特种森林调查》,手稿,150页,内有照片22帧,地图2幅,1941年12月。此条为新增。据手稿后附注云:“民国三十年八月间,奉派赴川黔湘三省边区调查森林,尤着重于乌江下游一段,共历四月。以川黔部分由严留耕先生协助进行。”手稿为毛边纸,竖写。3万余字,分8部分:①水道概况;②乌江航运情形;③乌江之地质;④乌江之水位;⑤乌江之气候;⑥森林概况,分上游、中游、下游(甲、沿河县,乙、秀山县,丙、酉阳县)3节;⑦附件,包括黔川湘边24种油桐品种记载表、桐尺蠖之防治法、桐油之构成(一、二);⑧照片说明。手稿最有价值部分是⑥⑦部分,首先全面介绍了乌江下游主要经济林品种,如酉阳县油桐介绍有麻雀桐、双子桐、小米桐、大米桐、蛇皮桐、杮饼桐等品种。每种桐注明其别称、形态特征、优点和产量。其次,对经济林栽培技术记载详细、全面,如沿河县油桐栽培管理技术,分品种、种植、间作、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处理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

      12)《湘西林业经营概况》,手稿,61页,共4幅图,1941年。此条为新增,与《乌江下游特种森林调查》合订一册。据手稿附注云:“民国三十年八月间,奉派赴川黔湘三省边区调查森林……。湘西部分由浦市湖南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学生孙胜溪、孙九如帮同办理,特补志于此,聊表谢忱。”查湖南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农科十三班名册,孙胜溪、孙九如两人籍贯均为合肥,且入学时间均为1939年7月,毕业时间为1941年7月。很有可能是孙章鼎先生之亲戚。另孙九如与同学杨澧泉合作还在《西南实业通讯》1943年第7卷第3期上发表《湖南会同县雄溪乡概况》调查文章。《湘西林业经营概况》内容分为4章:①树种分布;②造林种类及方法(附荒山荒地面积一览表);③杉木产销情况;④副产物经营情形,以泸溪、洪江两地重点调查资料,分桐油、桕油、棓子、白蜡述之。该手稿是一份了解民国湘西经济林种类、分布、特点、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情况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13)《乌江、清衣江流域森林调查报告》,约1941年。王文中说,在“深入考察,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孙章鼎先生写出了《乌江、清衣江流域森林调查报告》长达20多万字的著作手稿”。笔者咨询过孙先生的外孙黄安东先生,他说他父母早些年曾找过此书,可能是在湖南档案馆(或者是图书馆)找到过一些资料。笔者推测此书可能包括前面提到的《清水江杉木资源》和《乌江下游特种森林调查》两份调查报告。由于笔者没有去湖南省档案馆和图书馆亲自核查,此条存疑。

      14)《沅江上游杉木产销概况及改进意见》,署名孙铸九,《西南实业通讯》1941年第4卷第5/6合期第27 ~ 30页。此条为新增。论文分引言、抗战前之产销概况、抗战时期产销概况、改进意见共4个部分。在介绍抗战前沅江上游清水江流域杉木贸易历史的基础上,针对抗战爆发后,因长江下游木材市场丧失,大量杉木积压洪江且苗家杉林无法砍售,木商和苗区林农陷入困顿之事实,提出由政府出资收购积压杉木和买青山的建议,并以百万投资为例做了收益的测算。这篇论文字数不多,约5 500字,除展现孙氏忧国忧林之心外,可能还是民国时期揭示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历史、数量、运输、市场、价格等较早、较清晰的一篇论文。

      15)《西南森林与工业建设》,《西南实业通讯》1942年第5卷第1期第19 ~ 23页。王文著录刊发时间为“1940年”,误。该文是作者在西南经济建设研究所森林研究组过去3年(1939—1942年)考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清水江、乌江森林资源状况基础上,针对西南林区资源开发所作的思考,提出利用西南林木建立枕木、电杆、造纸、人造丝、玻璃纸、木材纤维、木材化学等木材工业,利用森林副产发展桐油、桕油、茶油、漆液、棓子、白蜡、樟油、国药等林副工业,支持抗战建国。全文约6 000字。

      16)《湘西黔东棓子产销概况》,《西南实业通讯》1942年第5卷第4期第17 ~ 21页。王文著录时将“棓子”误作“桔子”,受其影响,不少文章都出现此错误,如本文参考文献[3]第196页。该文是作者在黔东湘西棓子(即五倍子)产区深入调查后完成的论文,全文分3个部分,在“棓子之生产”部分,作者详实介绍了棓子的种类、生态、形态、生长、采摘、处理和产量;在“棓子之运销”部分,作者分别介绍了棓子的收买、价格、包装和运输;在“结论”部分,作者提出改进采摘、包装方式,加强棓子的历史、棓子新用途研究等5点建议。应该说此文是民国时期论述西南特产棓子生产、销售最早和最系统的论文。

      17)《林垦与水土冲刷》上、下,分别发表在《西南实业通讯》1942年第6卷第3期第12 ~ 17页、第4期第18 ~ 23页。王文著录刊发时间为“1941年”,误。此文是作者“在复旦大学(该时校址设北涪对面之黄角树)兼任垦殖学教授,特编(一)《林垦与土壤冲刷》;(二)《选用国外树种造林之成败观》两文补充教材”[9],是结合教学任务完成的研究论文。论文分上下连载,全文约18 000字。论文在全面分析我国东西南北水土流失原因、类型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层冲及林垦设施之防御方法”“沟冲谷冲及林垦设施之防御方法”“陷穽冲刷及林垦设施之防御方法”“土壤滑移崩塌及林垦设施之防御方法”“埂堤冲刷及林垦设施之防御方法”“风冲及林垦设施之防御方法”。作者利用中外学者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理论和材料,但也有不少作者亲身调查的第一手材料。在论述中,我们既看到作者有关退耕还林还草的思想火花,特别是作者在“结论”中强调:于推行工程、造林两大防治手段同时,还可以采取“利用天然野生之杂草灌木,任其生长,童秃之地,可铺草皮,或种植多年生植物”的“调剂之法”,增加当地百姓收入,并因植被覆盖土地减少水土流失,使“下游水患,逐渐可以减少,禆益国家前途”。将上游水土保持状况与下游水患联系起来,这个认识与同时代学者有关水土保持林的论述,或许就是20世纪50年代末谭其骧关于黄河安流原因观点的思想源泉之一。

      18)《选用国外树种造林之成败观》,1942年。此条为新增。此文前面已有说明,写于孙章鼎受聘于复旦大学时,稿本《孙章鼎林业论著》也将其列入目录,序号“十”,然未收录有誉稿,目录下注明“待补”,推测应该是未定稿。

      19)《举办林贷之重要性》上、下,《西南实业通讯》1942年第6卷第4期第10 ~ 14页、第5期第20 ~ 23页。这篇论文发表在他走马上任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主任之时,当是他任职的工作设想之一。《自序》有言,“民三十一(1942年)应前贸易委员会桐油研究所之聘担任研究工作,但为时不久,即改就前农林部两湖民林督导实验区主任职,到湘西重镇桐茶竹木集散之洪江,首创吾国唯一民林督导区,实验我国风土习惯相结合之民林督导政策,以供全国推行之参考。七年来(1943—1949年)……曾编:(一)《举办林贷之重要性》;(二)《三位一体民林督导法》;(三)《革新林业建设方案》;(四)《林地》。其他零星短篇文字,未计在内”。论文针对当时我国林贷比例极低,而西南经营历史悠久的特种经济林木极需资金扶持的状况,呼吁举办林贷,并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能性。论文系统阐述了林贷的种类(长期林贷、短期林贷)、林贷项目(长期林贷有杉木、栎树、竹林、油桐、茶树等贷款;短期林贷有采伐、运输、滞销、制材与桐油、茶叶、棓子、桕油、茶油、木炭、柞丝、漆液、白蜡、药材等贷款)、操作方法和效果估算。作者在结语中提出,“主持办理林贷人员,应一律由林科卒业,始合作选用标准,以期一面办理林贷,一面负责指导,使贷款与改进工作,冶为一炉,庶几功效可以立见”。建议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行性。上、下篇共15 000余字,是民国研究林贷颇具份量的一篇论文。

      20)《林地》,手稿,共46页,1943年。此条为新增。收录稿本《孙章鼎林业论著》,另《自序》中也有提及。论文针对我国“世人只重农田,而忽视林地”的事实,提出要重视林地问题研究,做到农林并重。文章分8章,即绪言、林地界说、林地使用、林地估价、林地赋税、林地资金、林地编定、结语。此文的重点是林地编定,认为“林地编定为普遍造林之起点,故应提前举办,努力推行,举办之始,宜先由近而远,由小而大,随编随造……编定林地之目的,在于督导造林”。故最初论文题目也是定为《林地编定》。

      21)《黔阳县沙湾乡农村概况》,《西南实业通讯》1943年第7卷第6期第24 ~ 27页。此条为新增。署名“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孙章鼎先生是实验区行政和业务的双重领导,而且有相当丰富的乡村调查经验,这个系列调查当是由他主导、组织、支持和指导的。另他撰写的《革新林业建设方案》《三位一体民林督导法》都未署自己名,而署“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名。故我们将其和下面署名“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的,都视为他主持的集体成果,应该是可以成立的。至于具体调查、执笔者,可能就是他的学生和部下孙九如、杨礼泉等。

      调查报告分27个问题调查了湘西黔阳县沙湾乡的地理、人口、交通、资源,农林牧副渔业和物产,以及乡村社会、文化、经济、宗教、习俗。其中特别提及“沙湾、石门所产之柚及橘红(香橙)色美汁之丰,味鲜核少,遐迩驰名,与广西沙田产品不相上下”,是了解民国时期湘西乡村社会经济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22)《会同县堡子乡农村经济概况》,《西南实业通讯》1943年第8卷第1期第40 ~ 52页。此条为新增。署名“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该文是这类调查报告篇幅最长的一篇,约18 000字。也是分27个问题调查了湘西会同县堡子乡农村资源、农产、经济、社会和文化,其中对农产种类和数量、商品种类与销量、农户数量与素质、土地占有情况、农贷状况等都有较为详尽的数字,是这篇调查的一大特色。

      23)《湖南黔阳县秀州乡农村经济概况》,《西南实业通讯》1943年第8卷第2期第40 ~ 46页。此条为新增。署名“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也是分27个问题进行调查,其中“秀州乡各保修建塘壩调查表”和“秀州乡各保造林植桐成绩调查表”是此调查报告中的特点和亮点。

      24)《湖南黔阳县江市乡农村经济概况》,《西南实业通讯》1943年第8卷第3期第33 ~ 36页。此条为新增。署名“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也是分27个问题进行调查,重视民间草药丹方的记载是其特色,另文章还根据调查所见建议该乡“提倡竹器之制造,代替一部分篾缆之用材”“提倡营造森林果园,从事畜牧”。调整副业经营,改善民众生计。

      25)《三位一体民林督导法》,农林部两湖民林督导实验区印,共22页,1944年。该文作为农林部两湖民林督导实验区编印的《民林督导丛刊》之一发表。王文将其刊发时间定于“1948”年,误,因为孙氏在收录于《孙章鼎林业论著》的《三位一体民林督导法》小册子上亲笔题写“民三十三以专印小册发表”。另王文又将《民林督导丛刊》专列一成果,实属重复计算。该文由8个部分组成:①绪言;②三位一体之意义;③第一位−林贷办事处;④第二位−林警分驻所;⑤第三位−合作推广苗圃;⑥一体之对相−林业生产合作社;⑦民林督导与有关机关之联系;⑧结论。文章首先阐述了建立三位一体民林督导法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他自己设计的三位一体的构成、单位和职责,以及“以组织林业生产合作社为对相,藉以推进民林”;最后强调改变中国林业衰败的“救治之道,端在普及三位一体督导制度,督导人民造林护林及改进经营方式,发展民林”。

      26)《湖南会同黔阳两县六乡农村经济调查》(一)、(二续)、(三续)、(四续)、(五续)、(六续),分别发表在《西南实业通讯》第9卷第4期第32 ~ 38页(1944年)、第9卷第5期第24 ~ 32页(1944年)、第9卷第6期第27 ~ 31页(1944年)、第10卷第1/2期第34 ~ 42页(1944年)、第10卷第5/6期第17 ~ 23页(1944年)、第11卷第1/2期第39 ~ 42页(1945年)。此条为新增。署名“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关于这组调查报告形成原因,文章在第一部分“调查经过”有清晰说明:“本所鉴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之重要,而研究农村经济时参考资料之匮乏,久拟在西南各省中,选择若干农业区域进行严密之调查。但以此项工作,非常艰巨,本所为人力财力所限,进行颇觉困难,虽经数度计划,终未付诸实行。适农林专家孙章鼎先生,于三十一年冬主持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事宜,赴湘就任;而孙先生对于工作,兴趣特别浓厚,过去从事森林之调查,足迹遍西南各省,实际经验,尤为丰富。本所爰商请孙先生同意,进行调查湖南洪江方面之农业经验,决定由本所设计主持,孙先生督率领导,并由孙九如、毛琒琛两君负责进行。经选定会同县之金竹、堡子、雄溪三乡及黔阳之沙湾、江市、秀州三乡为调查对象,每乡调查五村,于三十二年春开始工作。历时半载有余,始告完成。”“能于短期内全部完成,蒙非孙章鼎先生热忱赞助,孙九如、毛琒琛两先生辛勤工作,不克臻此。”从上述介绍看,孙章鼎具体负责此次调查,并保证此次调查顺利完成。

      前面署名“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的调查报告和这个调查报告,都源于1943年的同一次调查,只是二者的写法侧重点不同,前者根据27个调查问题,一乡一个报告;后者以调查数据为依据,选择乡村重点、热点问题,如土地所有权之分配、各阶层农夫之变迁、农民负债、农村借贷方式、农户借贷利率等问题,进行专题分析探讨,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如六乡中,土地占有“在一百亩以上者,寥寥无几,可谓并无地主阶级之存在。但其耕地由村外租来者”,有的乡所占比重颇大,“最多者占百分之五四﹒四(会同县堡子乡)”,另“有三乡,均在百分之四十以上。由此可见耕地之缺乏,实为一严重问题;而同时也反证其邻村仍有大地主在”。类似有新意的分析还有不少。

      27)《介绍湘西奇药−皮子药》,《林讯》1945年第2卷第1期第24页。此条为新增。署名“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此文极可能就是前引孙氏《自序》云“其他零星短篇文字,未计在内”中的一篇。该文中言“自本区来洪工作,因传说之盛,深有一加探索之意,今春于便中特遣技术人员到苗区调查采集”,更是担任负责人的讲话语气。此文700余字,简明扼要介绍了此药产地、贩运价格、治疗功用和入药历史,并利用采集标本鉴定为海桐科(Pittosporaceae)的野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亦即今日我们所称的“光叶海桐”,其土名还叫“檬花树”。此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均未记载,该文是对此种苗药的首次公开报道,比1949年后的第二次调查报告早了12年[14]

      28)《民林督导特刊》,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印,1947年,正文39页。王文将其刊发时间定于“1948”年,误。该特刊实际为孙章鼎亲自撰写的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5年的工作回顾与总结。刊前登有时任农林部常务次长周昌芸教授“十年树木”的题词,林学家、时任农林部林业厅厅长李顺卿博士撰写的序,后者盛赞实验区“各位同仁尚能努力工作,成绩卓著,实验亦获有相当结果”。正文分创设沿革、组织与设备、人事与经费、督导区之概况、业务共5 章,详细介绍了实验区的制度沿革、组织与设备、人事与经费,以及督导区之概况等。其中孙氏在“引言”中高度概括了设立民林督导实验区的目的,即“冀以经济力量资助人民造林,以政治力量保护人民造林,以技术力量指导人民造林”。书中还插有“实验区示范林场平面图”“实验区白骨塔推广苗圃全图”等图3幅。该书是一部记录孙章鼎在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几年间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业绩的重要图书资料。该文在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有藏。陈嵘《中国森林史料》“参考书报一览”收录此书(第291页)。

      29)《革新林业建设方案》,农林部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印,22页,1948年。王文将其刊发时间定于“1947”年,误。稿本《孙章鼎林业论著》所收《革新林业建设方案》小册子正文首页上有孙章鼎亲笔题写“民三十七以专印小册发表”字迹。此册编为《民林督导丛刊》之二。全书分绪言、山林土地之调查登记与面积测量、山林土地产权之确定、国营业务及管理权限、省营业务及管理权限、县营业务及管理权限、民营业务、民林督导之重要、国外市场之争夺、移民植林之可能、筹化高级林化实验工厂、结语共12章,系统提出了林业建设的方案,建议振兴林业从山林登记、面积测量和林权确立开始;明确国家、省、县3级涉林部门职责与权限;强调民林督导之重要性并提出扩展国外市场、移民造林和发展林化工业等具体措施建议。该文反映了孙章鼎先生的宏观林业经营思想和林业大局观,体现了他的林业建设思考从地区性向全国性的发展。

    • 综上所述,孙章鼎民国著述至少有29篇(部),内容涉及林业研究的多个方面,部分涉及到食物养生、墓地设计和乡村调查,但主体和核心是林业。这29篇(部)著述可能存在重复,但由于目前我们尚不能找到明确证据去辨别,故只能存疑,以待后人解决之。孙章鼎教授的民国论著不只是孙先生个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术积淀、学术传承和精神财富,还是中国林学学科大厦的千万个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和教育价值,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以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孙章鼎教授的论著进行搜集、整理和出版,这个“抢救”工作不仅是保存历史,缅怀先贤,更是传承精神,教育来者,嘉惠后学。

参考文献 (1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