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降低的可能性分析

柴梅, 田明华, 杜磊, 王芳, 刘丹

柴梅, 田明华, 杜磊, 王芳, 刘丹. 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降低的可能性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1): 19-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71
引用本文: 柴梅, 田明华, 杜磊, 王芳, 刘丹. 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降低的可能性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1): 19-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71
Chai Mei, Tian Minghua, Du Lei, Wang Fang, Liu Dan.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China's Wood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21(1): 19-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71
Citation: Chai Mei, Tian Minghua, Du Lei, Wang Fang, Liu Dan.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China's Wood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J].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2, 21(1): 19-2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1171

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降低的可能性分析

基金项目: 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木质林产品高质量发展研究”(21BJY19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柴梅,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Email:11405867@qq.com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作者:

    田明华,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国际贸易。Email:tmhbjfu@163.com 地址: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中图分类号: F326.2

Possibility of Reducing China's Wood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 摘要: 长期高度依赖国外木材供给不符合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降低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的关键是增加国内木材供给,从而将以国际木材供给为主体转化为以国内木材供给为主体。研究发现:从木材产量增加的可能性来看,中国在木材增加的数量上可以不依赖进口原木锯材;从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的角度来看,中国也能够大幅度降低木材对外依存度;从竹材替代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潜力增加竹材对木材的替代。研究结论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主要依靠国内森林资源供给木材的条件,木材生产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并不相悖,应汲取典型省份的先进经验提升国内木材供给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竹产业的发展,利用加工技术创新弥补国内木材供给质量上的短板。
    Abstract: The long-term high dependence on foreign wood supply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dual-circulation pattern with domestic cycle being dominated. The key to reducing China's wood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is to increase domestic wood supply, thereby transforming international wood supply as the mainstay to domestic timber supply as the mainst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 can be independent of imported wood log and sawn timber in wood supply quantity based on the increasing possibility of China's wood production. If the growth and decline of forest resources are balanced, China's wood supply dependence of foreign import can be greatly reduced. There is still great potential to increase the bamboo substitution of wood. So China already has the conditions to supply wood mainly depending on domestic forest resources. Wood production utilization is not inconsistent with forest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typical provinces should be learned to improve domestic wood supply capacity.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mboo industry,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needs innovation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quality of domestic wood supply.
  •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部署,同年10月29日中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双循环战略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国陷入森林资源危机,特别是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后,针对长期以来中国森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以调减木材产量换取生态恢复”[1],中国进入大量进口木材的阶段。1999年原木、锯材进口量比1998年分别增长110.15%、63.07%[2];2019年,原木、锯材进口量是1998年的12.28倍、21.92倍[3]。根据《2018年度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的计算口径[4],本文采用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和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两个指标来衡量木材对外依存度,其中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 = 进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 × 100%,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 = (进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出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 − 出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 × 100% [5]。笔者根据《2018年度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的数据绘制图1。自2005年起,这两种算法的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见图1),2019年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达到54.37%,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达到43.63%。根据FAO Yearbook of Forest Products 2019,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原木进口国(占世界原木进口量比例44.18%)、锯材进口国(占世界锯材进口量比例25.55%)、木浆进口国(占世界木浆进口量比例38.95%)、单板进口国(占世界单板进口量比例23.26%),第二大木片进口国(占世界木片进口量比例27.06%)[6]。大量依赖木材进口对中国木材产业安全日益形成威胁[7-8],中国更被指责为“毁林”的罪魁祸首和“世界森林资源的黑洞”,面临巨大的国际政治压力[5,9]。大量进口原木、锯材等原材料,高度依赖国外木材供给,显然不符合“双循环”战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要求。因此,要降低木材对外依存度,中国木材供给需要从以国际市场供给为主体转化为以国内市场供给为主体,以维护木材供给链和木材产业链安全。那么,国内木材供给增加及替代的可能性有多大?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降低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图  1  2004—2019年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变化

    本研究使用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最近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的清查区间是2014—2018年,因此为便于横向比较,以下分析的数据截至2018年。

    笔者采用《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0)》[2]、《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3]数据,绘制图2图2显示,1949—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一直处于波动上升状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在年产6 000万m3上下徘徊,至1995年为6 766.9万m3,达到一个阶段性高点,此后一路大幅下滑至2002年的4 436.07万m3,然后再持续回升到2008年的8 108.34万m3,其后虽有波动,但基本维持在年产8 000万m3以上,2018年达到历史高位8 810.86万m3 [3]。在现阶段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木材产量是否还能增加?能增加多少?能否做到木材自给自足?

    图  2  1949—2018年中国竹材与木材产量变化对比

    已有研究认为,1949年以来,中国木材生产重心呈现逐渐由东北林区向南方(西南)林区、由国有林向集体林、由天然林向人工林转移的时空格局变化[1,10-11],也就是说西南地区集体人工林是当前中国木材生产的重心,但笔者认为这并不准确。不妨以全国木材产量阶段性高点的1995年(前后两年木材产量均比较稳定,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起始年1994年缺乏各省木材产量等相关数据)为起点、以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束的2018年为终点来考察。1995年全国木材产量6 766.90万m3,广西木材产量421.51万m3,占比6.23%[3]。2018年全国木材产量8 810.86万m3,其中广西木材产量3 174.82万m3,占比36.03%[3]。1995—2018年期间全国木材产量增加2 043.96万m3,广西木材产量增加2 753.31 m3,广西增量是全国增量的134.70%。换言之,除广西以外的其他地区木材产量合计不增反降,因此,广西集体人工林才是当前中国木材生产的重心,中国木材生产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说法严格意义上是不正确的。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前10名省区木材产量合计占全国的81.38%(见表1),其中第1、2位的广西、广东属华南地区,第3、5、6、10位的福建、山东、安徽、江西属华东地区,第7、9位的湖南、河南属华中地区,只有第4、8位的云南、贵州属西南地区。云南、贵州两省木材产量仅占全国的9.41%,即使加上属于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西藏,也仅占全国的12.70%。同期华南地区的广西、广东、海南木材产量占全国的48.04%[3]。因此中国木材生产重心由东北国有天然林向华南集体人工林转移更为准确。

    表  1  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前10名及其占比
    排名省份地区木材产量/万m3占全国比例/%
    1 广西 华南 3174.82 36.03
    2 广东 华南 859.91 9.76
    3 福建 华东 580.22 6.59
    4 云南 西南 550.71 6.25
    5 山东 华东 474.26 5.38
    6 安徽 华东 450.50 5.11
    7 湖南 华中 286.07 3.25
    8 贵州 西南 278.25 3.16
    9 河南 华中 258.36 2.93
    10 江西 华东 257.00 2.92
    合计 7 100.00 81.38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降水、地理位置、土壤性质是影响森林生长的重要因素。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前5名省区中,广西、广东、福建、云南在地理位置上最为接近。但观察1995—2018年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木材产量变化(见图3),广西是2005年后迅速上升,广东是2002年后缓慢上升,福建是2001年后缓慢上升到2008年后持续下降,云南基本在一个水平面上波动。可以发现,广西木材产量的迅速上升是个异常现象。问题是,基本是同纬度的广东、福建、云南的木材产量为什么没有像广西一样迅速增长呢?如果像广西一样迅速增长会对中国木材产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木材产量迅速增长会不会影响森林资源数量?

    图  3  1995—2018年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木材产量变化

    2018年广西木材产量是1995年的7.53倍,如果按同倍率增长,2018年广东、福建、云南的木材产量应该分别为2 310.14万、4 195.71万、2 944.11万m3,比实际产量合计净增7 459.13万m3,那么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可以增长84.66%,达到16 269.99万m3。2018年中国进口原木5 968.55万m3,锯材3 664.2861万m3,锯材按1:1.3的比例折合原木量[4-5],合计进口10 365.69万m3,则广东、福建、云南净增产量占同期中国进口原木和锯材折合原木量的71.96%。如果考虑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2018年木材产量分别排名第7、8、10位的湖南、贵州、江西,以及排名第13位的海南,这4省的木材产量如果按同倍率增长,则将比实际产量合计净增4 357.23万m3,上述这7省木材产量合计净增11 816.35万m3,超过同期中国进口原木和锯材折合原木量。据测算,后4省(湖南、贵州、江西、海南)的木材产量同期只要按4.5倍增长,这7省合计净增10 365.74万m3,即与同期中国进口原木、锯材折合原木量持平。在前3省(广东、福建、云南)按广西同倍率增长、后4省(湖南、贵州、江西、海南)的木材产量按4.5倍增长的情况下,中国木材产量可以在2018年基础上增长117.65%,达到19 176.60万m3。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口径计算,2018年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从53.62%下降到35.00%,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可从42.61%下降到19.57%。

    那么木材产量迅速增长会不会影响森林资源数量?以广西为例,广西木材产量2004年488.10万m3,2005年后迅速上升,2018年达到3174.82万m3,是2004年的6.50倍。2004—2018年广西累计生产木材24 580.90万m3 [3],按出材率75%计算,折合森林蓄积32 774.53万m3。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1999—2003年),广西森林面积983.83万hm2,占全国5.62%,森林蓄积36 477.26万m3,占全国2.93%[12];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2014—2018年),广西森林面积1 429.65万hm2,占全国6.49%,森林蓄积67 752.45万m3,占全国3.86%[13]。也就是说,在木材产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广西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蓄积接近翻一番,而且广西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增长率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均高于广东、福建、云南3省的增长率。笔者依据参考文献[12-13]数据绘制表2,从表2也可以看出,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前4名省区均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的双增长。从单位蓄积来看,相比木材产量增加不多的广东(2004年木材产量342.55万m3,2018年859.91万m3 [3])、木材产量停滞不前的福建(2004年木材产量582.34万m3,2018年580.22万m3 [3]),广西单位蓄积增长率确实受到木材生产大幅增加的影响,低于广东、福建,但广西单位蓄积增长率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再对比云南,云南木材产量增长相对不多(2004年181.24万m3,2018年550.71万m3 [3]),但森林面积增长率、森林蓄积增长率均远远低于木材产量增长巨大的广西,单位蓄积增长率也低于广西(见表2)。由此可以看出,木材产量停滞不前或保持较低的木材产量增长水平也不一定能保证森林资源更快速增长。保护森林就是不利用森林的保守思维,实际上忽略了森林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这一基本事实。广西的案例表明,木材生产与森林资源保护并不相悖,二者是可以同时实现的,真正可以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表  2  第九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部分省份森林面积、蓄积变化
    地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森林面积
    增长率/%
    森林蓄积
    增长率/%
    单位蓄积
    增长率/%
    森林面积/hm2森林蓄积/万m3单位蓄积/(m3·hm−2森林面积/hm2森林蓄积/万m3单位蓄积/(m3·hm−2
    全国22 044.621 756 022.9979.6617 490.921 245 584.5871.2126.0340.9811.86
    广西1 429.6567 752.4547.39983.8336 477.2637.0845.3185.7427.82
    广东945.9846 755.0949.43827.0028 365.6334.3014.3964.8344.10
    福建811.5872 937.6389.87764.9444 357.3657.996.1064.4354.98
    云南2 106.16197 265.8493.661 560.03139 929.1689.7035.0140.984.42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以上分析表明,目前中国木材产量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能否从1949—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时期的中国木材产量呢?

    观察图1,由于中国木材产量波动周期差异比较大,不适合采用移动平均模型测定长期趋势;由于中国木材产量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也不宜采用自回归模型测定长期趋势;由于各种影响因素或者稳定性比较差或者是非连续变量或者是具有阶段性非线性影响,也难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是测定长期趋势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观察图1,多种因素影响了中国木材产量的波动,但是变化的整体趋势却是明确的,即呈现一种逐步上升的长期趋势,具有内在增长的稳定性特征。因此这里采用数列的多项式回归方法拟合长期趋势直线或曲线,使原数列与趋势线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采用Matlab数学软件对1949—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  3  1949—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多项式回归结果
    变量系数T统计值P
    C 5648.722 32.37 0.000
    t 54.181060 4.50 0.000
    t2 −3.096065 −3.18 0.002
    t3 0.041735 2.55 0.013
    t4 0.003071 3.16 0.002
    注:R2 = 0.8330,${\bar R^2}$ = 0.8223,F统计值 = 77.3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3显示,常数项、1次项、2次项、4次项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3次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拟合优度比较高。据此,得到拟合方程:

    $$ \begin{split} y_{t}=&5\;648.722+54.181\;06t-3.096\;065\;t^{2}\\ &+0.041\;735\;t^{3}+0.003\;071t^{4} \end{split} $$ (1)

    式中:yt为中国木材产量预测值(万m3),t为时期。依式(1)可以预测到2027年中国木材产量可达15 111.25万m3,2030年可达18 213.85万m3

    根据《2018年度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4],2015—2018年中国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分别为55 170.80万、55 777.69万、56 851.97万、55 675.16万m3,可以认为中国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在近期趋于稳定。假设在中国木材产品市场总需求稳定在2018年的情况下,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从2018年的53.62%下降到2027年20.46%,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可以从2018年的42.61%下降到2027年1.56%,即从国内木材供给数量上来说,中国木材消费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从2018年的53.62%下降到2030年4.13%,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可以从2018年的42.61%下降到2030年−18.65%,即从国内木材供给数量上来说,不仅可以不依赖进口木材,甚至成为重要的木材净出口国。但预期的中国木材产量的增长,中国森林资源是否能够支撑呢?

    2018年全国木材产量8 810.86万m3 [3],同期全国林木采伐消耗量38 529.19万m3(2014—2018年年均)[13],木材产量与采伐消耗量之比为1∶4.37,与正常情况下的1∶(1.3~1.6)差距甚大。首先,中国公布的木材产量,实际上是商品材产量,包括原木和薪材(不符合原木标准的木材),农民自用材和烧柴并未统计在内。其次,2018年中国生产木质纤维板5 870.36万m3、木质刨花板2 719.64万m3,合计折合原木量14 646.11万m3 [4],是2018年木材产量的1.66倍。虽然木质纤维板、木质刨花板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可能是采伐剩余物(枝、丫、树梢、树皮、树叶、树根等)、造材剩余物(造材截头)、加工剩余物(板皮、板条、截头、锯末、碎单板、木芯、刨花、木块、边角余料等),小材、劣材,回收废旧木材,还有进口木片(2018年进口木片2 310.50万m3)等。但这些原料来源是否能支撑起我国庞大的木质纤维板(世界第一生产国,占世界产量50.47%)、木质刨花板(世界第一生产国,占世界产量27.89%)[6]生产?同时,可能有一部分原料来自未经统计的森林采伐。以上因素可能是中国木材产量与森林采伐消耗量严重不匹配的原因。在产量统计不完备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的角度,分析中国木材供给能力的可能性。

    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2014—2018年全国林木年均净生长量77 611.28万m3,林木年均采伐消耗量38 529.19万m3,乔木林年均净生长量69 602.70万m3,乔木林年均采伐消耗量32 310.84万m3 [13],不论是林木还是乔木林,净生长量均是采伐消耗量的2倍多(分别为2.01倍和2.15倍)。这意味着如果达到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现有木材产量可以翻一番,由此可以设定国内木材供给量增加1倍,作为情景Ⅰ(见表4)。

    表  4  不同场景下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测算
    指标2018年情景Ⅰ情景Ⅱ
    国内木材供给量/万m3 25 820.58 51 641.16 44 886.50
    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万m3 55 675.16 55 675.16 55 675.16
    进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万m3 29 854.58 4 034.00 10 788.66
    出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万m3 10 686.17 10 686.17 10 686.17
    木材产品消费量/万m3 44 988.99 44 988.99 44 988.99
    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 53.62 7.25 19.38
    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 42.61 −14.79 0.23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018年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55 675.16万m3,进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29 854.58万m3 [4]。以此计算,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53.62%,那么2018年国内木材供给量应是25 820.58万m3,如果国内木材供给量翻一番,则达到51 641.16万m3,此时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以降到7.25%(见表4)。2018年出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10 686.17万m3 [4]。这样,2018年中国木材消费量44 988.99万m3,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42.61%,如果国内木材供给量翻一番,则超过中国木材消费量,中国木材消费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当然,由于树种、材种、径级等不同,中国可能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木材,但从数量上来说目前是可以做到自给自足的。中国森林资源在数量上已经能够支撑国内木材消费需求,如何改善国内木材供给结构、质量以满足国内大径材、珍贵材需求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

    即使只考虑用材林,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2014—2018年全国用材林年均净生长量36 721.95万m3,是用材林年均采伐消耗量21 122.98万m3的1.738 4倍[13]。假定用材林净生长量与采伐消耗量平衡,即用材林采伐消耗量增加73.84%,则国内木材供给量相应增加73.84%,将此作为情景Ⅱ(见表4)。以2018年国内木材供给量25 820.58万m3增加73.84%计算,国内木材供给量则达到44 888.50万m3,此时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以降到19.38%,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可以降到0.23%。

    综上所述,在2018年的森林资源条件下,从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的角度分析,中国能够大大降低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中国木材消费则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即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几乎可以降到0。

    若考虑到未来,依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推算,到第十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9—2023年)结束的2023年,全国林木净生长量将可达到9.63亿m3,乔木林净生长量将可达到8.72亿m3,用材林净生长量将可达到5.09亿m3,分别是2018年的2.5倍、2.7倍、2.4倍。假定以最低倍数的用材林净生长量与采伐消耗量平衡,即用材林采伐消耗量增加140.88%,则国内木材供给量相应增加140.88%,以2018年国内木材供给量25 820.58万m3增加140.88%计算,国内木材供给量将可达到62 196.61万m3,比2018年木材产品市场总需求超出11.71%,增加量达到6 521.45万m3,足以满足未来中国木材产品市场总需求。实际上中国木材产品市场总需求在2017年达到历史高峰56 851.97万m3后是逐年下降的,2018年为55 675.16万m3,2019年仅为53 331.99万m3。因此,从所需要的森林资源数量上来说,国内森林资源可形成的木材供给数量也可以满足中国木材需求,中国可以做到不依赖进口木材。此前中国木材产量拟合方程预测到2030年全国木材产量可达18 213.85万m3,比2018年增长106.72%,低于推算的2023年用材林采伐消耗量增加140.88%。因此,从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的角度,中国未来的森林资源条件足以支撑木材产量的预期增长。当然,考虑到中国森林资源还不能满足国内对大径材、珍贵材的需求,中国仍需要进口相当数量的大径材、珍贵材。

    以上只考虑了国内木材供给增加的可能性。实际上,竹材对木材有一定的替代性。竹子可以生产竹人造板、竹地板、竹家具、竹浆竹纸等产品。通过竹材对木材的替代,也可以有效降低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现有的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算法未考虑竹材替代,《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3]只有竹胶合板、竹地板的产量统计,因此以竹胶合板、竹地板来分析其对木材的替代。为保持同年份比较,在此仍以2018年的数据分析。

    2018年全国胶合板产量17 898.33万m3,其中木胶合板15 988.06万m3,竹胶合板542.07万m3 [3],简单类比,竹胶合板相当于替代木胶合板542.07万m3,按原木折合系数2.5计算[4-5],折合原木量1 355.18万m3。2018年全国木竹地板产量78 897.76万m2,其中竹地板(含竹木复合地板)6 944.49万m2 [3],占比8.80%,相当于替代木地板6 944.49万m2,以1 m2木地板12~15 kg、木材气干密度0.4~0.8 t/m3计算,折合原木量104.17万~260.42万m3。以上二者合计折合原木量1 459.34万~1 615.59万m3,占2018年全国木材产量8 810.86万m3的16.56%~18.34%。可见目前竹材对木材的替代量还是很大的。如果考虑竹子的直接使用和竹家具、竹浆竹纸等产品对木材的替代,相信竹材对木材的替代量会相当大。

    图2显示了1949—2018年间中国竹材产量的变化,经过30多年的徘徊后在1988年突然上升到26 211万根,这个变化应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陷入森林资源危机、木材供需空前紧张高度相关,其后木材产量在波动中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竹材产量达到315 517.18万根,是1988年的12.04倍,远超过同期中国木材产量1.42倍的增长速度(见图2)。中国竹材产量的快速增长大大缓解了对木材的需求压力。问题是,未来中国竹材还有多少替代木材的潜力?

    由于各省份竹材产量在2005年以前存在很多异常值,为避免异常值的影响,以2005年为基期,对2018年竹材产量前6位省份(占全国竹材产量的75.82%)和全国竹材产量在这十几年的变化做以下分析:2018年福建竹材产量是2005年的3.56倍[3],如果按同倍率增长,2018年广西竹材产量应该为19 638.64 × 3.56 = 69 847.21万根,比2018年实际产量净增69 847.21 − 63 609.76 = 6 237.45万根,增长6 237.45 ÷ 63 609.76 = 9.81%,如果按同倍率增长,广东、江西、浙江、湖南的竹材产量应该分别为39 761.43万、21 493.34万、41 634.10万、38 730.04万根,分别比2018年实际产量净增17 497.07万、127.70万、21 387.62万、18 927.97万根。这样,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南合计净增64 177.82万根,中国竹材产量可以增长20.34%。如果全国竹材产量按福建竹材产量同倍率增长,则2018年可达到115 173.85 × 3.56 = 409 629.81万根,比2018年实际产量315 517.18万根净增94 112.63万根,中国竹材产量可以增长29.83%(见表5)。如果按照50根/t计算,相当于净增1 283.56万 ~ 1 882.25万t;以竹材气干密度0.8 t/m3计算,相当于原木量1 604.45万 ~ 2 352.82万m3,占2018年中国进口原木和锯材折合原木量的15.48% ~ 22.70%,可有效降低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

    表  5  中国竹材产量增长情况测算
    地区2018年竹材
    产量/万根
    2005年竹材
    产量/万根
    2018年产量是
    2005年产量的倍数
    以福建增长速度为
    基准增加产量/万根
    增加产量占2018
    年产量比例/%
    全国 315 517.18 115 173.85 2.74 94 112.63 29.83
    福建 91 928.00 25 847.00 3.56 0.00 0.00
    广西 63 609.76 19 638.64 3.24 6 237.45 9.81
    广东 22 264.36 11 179.55 1.99 17 497.07 78.59
    江西 21 365.64 6 043.19 3.54 127.70 0.60
    浙江 20 246.48 11 706.08 1.73 21 387.62 105.64
    湖南 19 802.07 10 889.56 1.82 18 927.97 95.59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为进一步减少年度数值的影响,以第六次、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每次清查期间的竹材产量合计及同期竹林面积(见表6[12-13]考察前述6个省份和全国在这十几年的变化。可以发现,这6个省份和全国在两次清查期间竹林面积均有增长,但远远比不上竹材产量的增长,也就是说竹材产量的增长不是依靠竹林面积增长的。而且由于竹林的采伐利用价值巨大,带动了竹林面积增长。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竹材产量排位变化很大,2018年广西高居第一位,占全国竹材产量20.38%,远远超出第二位福建占全国竹材产量8.69%,相比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竹材产量增长也高居第一[3],而其竹林面积仅占全国的5.62%,相比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广西竹林面积增长17.18%,在6个省份中竹林面积比例和竹林面积增长率均居末位[12-13],关键就是单位面积年产量贡献增长高达985.14%太惊人了。如果说广西自然条件好,适合竹林生长,但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这6个省份除了江西偏低外,单位面积年产量贡献是相差不大的(见表6)。换言之,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这几个竹林面积排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在单位面积年产量贡献上很有潜力可挖。即使这5个省份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年产404.29根/hm2,则年均可净增竹材产量81 286.49万根,相当于中国竹材产量增长25.76%,相当于原木量2 032.16万m3,占2018年中国进口原木和锯材折合原木量的19.60%。

    表  6  第九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部分省份竹林面积、竹材产量变化
    地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竹材产量
    增长率/%
    竹林面积
    增长率/%
    单位面积
    年产量
    增长率/%
    竹材产量
    合计/万根
    竹林面积/
    万hm2
    单位面积年
    产量/(根·hm−2
    竹材产量
    合计/万根
    竹林面积
    /万hm2
    单位面积年产量/
    (根·hm−2
    全国1 296 066.05641.16404.29331 927.91484.26137.09290.4732.40194.91
    福建112 609.47106.75210.9865 443.4388.52147.8672.0720.5942.69
    广西264 161.3936.021 466.7520 775.0630.74135.171 171.5317.18985.14
    广东86 825.144.62389.1834 858.737.42186.31149.0819.24108.89
    江西97 113.41105.65183.8419 584.2980.6648.56395.8730.98278.58
    浙江102 514.6390.06227.6652 588.5874.75140.7194.9420.4861.80
    湖南62 490.882.31151.8439 601.3652.20151.7357.8057.680.0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其实重庆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重庆竹林面积仅为15.39万hm2,相比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竹林面积增长31.43%[12-13],与同期全国竹林面积增长32.40%基本持平。重庆2014—2018年累计竹材产量49 114.17万根,居全国第9位,是重庆1999—2003年累计竹材产量832.16万根的59.02倍[3]。竹材产量增长惊人,关键也是单位面积年产量贡献增长很快,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平均每年产出达到638.26根/hm2,虽然还远远低于广西的1 466.75根/hm2,但也可以作为一个标杆了。如果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都各自能达到重庆单位面积年产量,则这5省区年均可净增竹材产量181 752.13万根,相当于原木量4 543.80万m3。如果再加上排在重庆竹材产量之前居全国第7、8位的四川、安徽,如果也达到重庆单位面积年产量时将净增竹材产量36 312.49万根,这7省区可净增竹材产量218 064.62万根,则相当于中国竹材产量增长69.11%,可替代原木量5 451.62万m3,占2018年中国进口原木锯材折合原木量的52.59%,可有效降低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

    以上通过对竹材生产大省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竹材产量还有20.34%~69.11%的潜力增加对木材的替代,可有效降低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如果从全国竹材产量的发展趋势来看,竹材替代木材的潜力相当巨大。图2显示,1985年是中国竹材产量的一个阶段低值,此后竹材产量进入波动上升阶段,基本呈现一条向上弯曲的曲线,因此以1985年为起点,采用Matlab数学软件构建多项式回归方程对1985—2018年中国竹材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

    表  7  1985—2018年中国竹材产量多项式回归结果
    变量系数T统计值P
    C−4219.163−0.490.048
    t6711.381 003.190.003
    t2−320.49380−2.310.028
    t311.357674.360.000
    注:R2 = 0.983,${\bar R^2}$ = 0.992,F统计值 = 77.3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7显示,一次项、三次项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常数项、二次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拟合优度比较高。据此,得到拟合方程:

    $$ y_{t}=-4\;219.163+6\;711.381t-320.493\;8t^{2}+11.357\;67t^{3} $$ (2)

    式中:yt为中国竹材产量预测值(万根),t为时期。依式(2)可以预测到2030年全国竹材产量可达731 849.65万根,比2008年净增416 332.65万根,相当于原木量10 408.32万m3,基本与2018年中国进口原木和锯材折合原木量10 365.69万m3持平。拟合方程(2)预测2019—2030年全国竹材产量平均增速为7.72%,低于2005—2018年的平均增速8.28%,更低于1985—2018年的平均增速15.92%。因此,实现竹材产量增长的可能性相当大,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竹材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转化为替代木材的竹制品。

    当然,考虑到木材与竹材的材性差异,竹材对木材的替代还有一个让消费者如何接受的问题。现实中,在建筑领域,竹胶合板替代木质胶合板已经不是问题;在家装领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竹地板;在生活领域,竹纸也日益成为常用消费品,一次性木筷则基本被竹筷替代。鉴于竹制品相对木制品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更能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强烈的绿色愿望,引导绿色消费需求也是发挥竹材替代木材潜力的重要一环。

    广西是近年来中国木材产量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从中国木材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角度分析,如果考虑与广西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广东、福建、云南、湖南、贵州、江西、海南的木材产量增长潜力,中国在数量上可以不依赖进口原木锯材。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从53.62%下降到35%,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可以从42.61%下降到19.57%。而且木材生产与森林资源保护并不相悖,可以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对中国木材产量的预测模型(1)显示,中国木材产量也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预测到2027年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下降到20.46%,中国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可下降到1.56%,到2030年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下降到4.13%,可以成为重要的木材净出口国。

    在目前的森林资源条件下,从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的角度分析,中国能够大大降低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可从53.62%下降到7.25%~19.38%,中国木材消费则可以做到自给自足。估计到第十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9—2023年)结束,按前文推算的数据,中国可以做到不依赖进口木材。而且,从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的角度,中国未来的森林资源条件也足以支撑中国木材产量到2030年的预期增长。

    从竹材替代的角度分析,本研究发现目前竹材对木材的替代量还是很大的,保守估计替代量能占到16%以上,过去20年来中国竹材产量的快速增长大大缓解了对木材的需求压力。通过对竹材生产大省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竹材产量还有20.34%~69.11%的潜力增加对木材的替代,可有效降低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对中国竹材产量的预测模型(2)显示,未来中国竹材产量仍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具有相当大的替代潜力。

    第一,在目前的森林资源条件下,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主要依靠国内森林资源供给木材的条件。也就是说,中国目前是可以做到大大降低木材供给对外依存度的,具有了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资源条件。这实际上是中国过去高度依赖进口木材、实施最大限度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使得国内森林资源在1986年后经过30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取得的丰硕成果。这意味着,过去严厉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政策可以放松甚至取消。在中国木材生产由东北国有林区向华南集体林区转移的现实下,可以考虑全面放开南方集体林区商品林采伐,以释放南方集体林区的木材生产潜力。这并不否认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政策在历史时期的正确性,但的确需要改变。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不明显,反而阻碍了森林经营者的造林管护行为[14]。2008年后集体林区采伐小班抽查数据显示,超证采伐最高年度达23.20%,无证采伐最高达采伐总量的28.30%[15]。在减少国外木材供给情况下,国内木材市场价格将趋于上扬,将进一步提高国内木材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内木材供给,降低木材供给对外依存度,达到良性循环,有利于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19年中国木材产量达到10 045.85万m3 [2],比2018年激增14.02%,首次突破1亿m3大关,显示了国家放松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提高国内木材供给、降低木材供给对外依存度、逐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趋向。

    第二,木材生产利用与森林资源保护并不相悖。近时期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16]是生态问题突出的特定时期的应急性选择,表达的是政府的职能的转变。木材生产利用作为一种经营性活动,不是政府主要的职责[17]。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并不意味着绝对化保护森林,禁止或限制木材生产利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没有经济作用的林业,是没有活力、没有后劲、没有希望的林业,是不可持续的林业[17]。将“两山”理论理解为只搞生态保护、不采伐森林,或者只搞林下经济、生态旅游而非木材产出,甚至寄希望于碳汇交易的观念,实际上是舍本逐末,是错误理解“两山”理论。“两山”转化不只是指森林生态功能的价值实现,实际上森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价值实现,是木材生产利用的价值实现。合理的木材生产利用并不会损害森林本身,木材生产利用也是“两山”转化,“两山”转化与木材生产利用并不矛盾。相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非木材产品的经济价值、碳价值仍比不上木材经济价值,不足以弥补森林经营成本,木材生产利用仍是“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乃至主要途径。广西案例证明,在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经营者是可以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是可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第三,汲取典型省份的先进经验,推动全国森林经营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内木材供给能力。本研究发现,不论是木材生产,还是竹材生产,广西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广西成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例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5]、优越的自然条件[11]等。但这不是全部,那么多省区都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有很多省区也具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却没有像广西一样成为木竹生产的骨干力量。笔者认为:①积极引进速生桉、竹柳、马占相思、南洋楹、西南桦等速生丰产树种[11],是广西木材产量能居于全国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其他地区开展森林经营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②建立了后续的齐全的木质林产品加工产业链也是很重要的条件。2018年广西人造板产量4 458.69万m3,占全国的14.91%[3],仅次于山东、江苏,这在几个重要木材生产省份是不多见的,其中胶合板产量2 988.43万m3,占全国的16.70%,纤维板产量757.11万m3,占全国的12.27%,刨花板产量279.59万m3,占全国的10.24%[3]。2018年广西纸浆产量168.44万t,占全国的14.03%,仅次于山东、海南[18]。后续加工产业的发展为森林经营提供了产品出路和利益刺激。③广西引进大型下游林产加工企业参与到森林经营中,实现营林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定向化的做法,可能也是解决南方集体林区林农小规模经营导致木材生产经济效益不高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竹林经营和竹材加工产业的发展。竹材对木材有很强的替代性,而且竹材生长周期短,可弥补木材成熟期长的不足。竹子生长快、自然更新能力强,被誉为“第二大森林”;竹子采伐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对涵养水源、固土固沙、保持碳平衡具有积极作用,竹材的环境友好性更符合现代绿色消费的潮流。作为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应该充分发挥“竹子王国”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竹林经营和竹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不能把眼睛只盯在森林资源和木材上,要对竹产业实施政策上的倾斜。目前全国竹林面积641.16万hm2,仅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98%[13]。本研究发现,目前竹材对木材的替代量很大而且极具潜力,因此甚至可以考虑把部分不太适合森林生长但适合竹林生长的林地改造转化为竹林地,或者将目前占比15.44%的宜林地[13]中适合竹林生长的林地划为竹林地。2019年中国竹材产量314 479.74万根[2],略低于2018年,应与2019年中国木材产量激增发生反替代相关,既证明了竹材和木材很强的相互替代性,更反映了竹材生产需要政策保障。同时,应加大力度引导对竹产品的绿色消费需求。这些都需要林业政策上的支持,以实现中国竹材生产与木材生产齐头并进、比翼双飞,共同快速推进降低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

    第五,利用加工技术创新弥补国内木材供给质量上的短板。尽管本研究发现中国在数量上已经具备了主要依靠国内森林资源供给木材、大大降低木材供给对外依存度的条件,但不可否认,国内森林资源供给的木材存在小径材多大径材少、速生材多珍贵材少的结构性问题。为增加对进口大径材、珍贵材的可替代性,长期来看,中国还需要致力于培育国内优质大径材和珍贵材,提高优质木材供给能力;短期来看,还可以通过集成材、改性材等加工技术创新,使“小料变大料”“劣材改优材”[19]、优材最大限度利用。中国胶合板的大发展实际上就得力于旋切技术、贴面技术、刨切技术等,提高了小径材、速生材利用的可能性,提高了珍贵材的利用率,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形成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成为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

  • 图  1   2004—2019年中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变化

    图  2   1949—2018年中国竹材与木材产量变化对比

    图  3   1995—2018年广西、广东、福建、云南木材产量变化

    表  1   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前10名及其占比

    排名省份地区木材产量/万m3占全国比例/%
    1 广西 华南 3174.82 36.03
    2 广东 华南 859.91 9.76
    3 福建 华东 580.22 6.59
    4 云南 西南 550.71 6.25
    5 山东 华东 474.26 5.38
    6 安徽 华东 450.50 5.11
    7 湖南 华中 286.07 3.25
    8 贵州 西南 278.25 3.16
    9 河南 华中 258.36 2.93
    10 江西 华东 257.00 2.92
    合计 7 100.00 81.38
    下载: 导出CSV

    表  2   第九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部分省份森林面积、蓄积变化

    地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森林面积
    增长率/%
    森林蓄积
    增长率/%
    单位蓄积
    增长率/%
    森林面积/hm2森林蓄积/万m3单位蓄积/(m3·hm−2森林面积/hm2森林蓄积/万m3单位蓄积/(m3·hm−2
    全国22 044.621 756 022.9979.6617 490.921 245 584.5871.2126.0340.9811.86
    广西1 429.6567 752.4547.39983.8336 477.2637.0845.3185.7427.82
    广东945.9846 755.0949.43827.0028 365.6334.3014.3964.8344.10
    福建811.5872 937.6389.87764.9444 357.3657.996.1064.4354.98
    云南2 106.16197 265.8493.661 560.03139 929.1689.7035.0140.984.42
    下载: 导出CSV

    表  3   1949—2018年中国木材产量多项式回归结果

    变量系数T统计值P
    C 5648.722 32.37 0.000
    t 54.181060 4.50 0.000
    t2 −3.096065 −3.18 0.002
    t3 0.041735 2.55 0.013
    t4 0.003071 3.16 0.002
    注:R2 = 0.8330,${\bar R^2}$ = 0.8223,F统计值 = 77.34。
    下载: 导出CSV

    表  4   不同场景下中国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测算

    指标2018年情景Ⅰ情景Ⅱ
    国内木材供给量/万m3 25 820.58 51 641.16 44 886.50
    木材产品市场总供给/万m3 55 675.16 55 675.16 55 675.16
    进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万m3 29 854.58 4 034.00 10 788.66
    出口木质林产品折合原木量/万m3 10 686.17 10 686.17 10 686.17
    木材产品消费量/万m3 44 988.99 44 988.99 44 988.99
    木材供给进口依存度/% 53.62 7.25 19.38
    木材消费净进口依存度/% 42.61 −14.79 0.23
    下载: 导出CSV

    表  5   中国竹材产量增长情况测算

    地区2018年竹材
    产量/万根
    2005年竹材
    产量/万根
    2018年产量是
    2005年产量的倍数
    以福建增长速度为
    基准增加产量/万根
    增加产量占2018
    年产量比例/%
    全国 315 517.18 115 173.85 2.74 94 112.63 29.83
    福建 91 928.00 25 847.00 3.56 0.00 0.00
    广西 63 609.76 19 638.64 3.24 6 237.45 9.81
    广东 22 264.36 11 179.55 1.99 17 497.07 78.59
    江西 21 365.64 6 043.19 3.54 127.70 0.60
    浙江 20 246.48 11 706.08 1.73 21 387.62 105.64
    湖南 19 802.07 10 889.56 1.82 18 927.97 95.59
    下载: 导出CSV

    表  6   第九次、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部分省份竹林面积、竹材产量变化

    地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年)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竹材产量
    增长率/%
    竹林面积
    增长率/%
    单位面积
    年产量
    增长率/%
    竹材产量
    合计/万根
    竹林面积/
    万hm2
    单位面积年
    产量/(根·hm−2
    竹材产量
    合计/万根
    竹林面积
    /万hm2
    单位面积年产量/
    (根·hm−2
    全国1 296 066.05641.16404.29331 927.91484.26137.09290.4732.40194.91
    福建112 609.47106.75210.9865 443.4388.52147.8672.0720.5942.69
    广西264 161.3936.021 466.7520 775.0630.74135.171 171.5317.18985.14
    广东86 825.144.62389.1834 858.737.42186.31149.0819.24108.89
    江西97 113.41105.65183.8419 584.2980.6648.56395.8730.98278.58
    浙江102 514.6390.06227.6652 588.5874.75140.7194.9420.4861.80
    湖南62 490.882.31151.8439 601.3652.20151.7357.8057.680.07
    下载: 导出CSV

    表  7   1985—2018年中国竹材产量多项式回归结果

    变量系数T统计值P
    C−4219.163−0.490.048
    t6711.381 003.190.003
    t2−320.49380−2.310.028
    t311.357674.360.000
    注:R2 = 0.983,${\bar R^2}$ = 0.992,F统计值 = 77.34。
    下载: 导出CSV
  • [1] 杨超,张露露,程宝栋. 中国林业70年变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木材生产为基本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2020(6):30-42.
    [2] 国家林业局. 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0)[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20.
    [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18年度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5] 史莹赫,于豪谅,田明华. 中国木材对外贸易依存度问题研究[J]. 林业经济,2018,40(4):25-32.
    [6]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yearbook of forest products 2019[M].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2021.

    [7] 杨红强,聂影. 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安全的生产要素评价[J]. 世界林业研究,2011,24(1):64-68.
    [8] 程宝栋. 我国木材安全分析与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43-47. doi: 10.3969/j.issn.1009-9107.2011.05.008
    [9] 田明华. 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格局木质林产品贸易研究探索[J]. 林业经济问题,2021,41(3):225-231.
    [10] 杨超,程宝栋,谢屹,等. 中国木材产业发展的阶段识别及时空分异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2):235-244. doi: 10.11849/zrzyxb.20160227
    [11] 宋维明,杨超. 1949年以来林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及其演变机制[J]. 林业经济,2020,42(6):3-17.
    [12] 国家林业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1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森林资源报告(2014—2018)[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9.
    [14] 何文剑,张红霄,徐静文.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能否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一个文献综述[J]. 中国农村观察,2016(2):84-93,97.
    [15] 何文剑,王于洋,江民星. 集体林产权改革与森林资源变化研究综述[J]. 资源科学,2019,41(11):2083-2093. doi: 10.18402/resci.2019.11.11
    [16] 张建龙.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J]. 国土绿化,2018(4):8-9.
    [17] 田明华,李明志,王瑞杰.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兼论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相关方面的认识[J]. 绿色中国,2004(11):24-26.
    [18] 中商情报网. 2018年全国各省市纸浆产量排行榜TOP20[EB/OL]. (2019-02-03)[2021-05-08]. https://top.askci.com/news/20190203/1523431141216.shtml.
    [19] 魏僮,田明华,马爽,等. 中国木材进口的可替代性和进口来源安全性分析[J]. 林业经济问题,2021,41(2):172-179.
  • 期刊类型引用(17)

    1. 康向阳. 杜仲产业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5(03): 1-6 . 百度学术
    2. 李文竹,王一,吉聪辉,栾军伟. 基于IPCC一阶衰减法和Prophet模型的中国竹制品碳储量评估及潜力预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01): 35-47 . 百度学术
    3. 田明华,孟玲利,刘诚,张奕琳,王富炜,杜磊. 基于钻石模型的胶合板国际竞争力来源实证研究. 林业经济. 2024(02): 5-26 . 百度学术
    4. 田明华,张怡晨,莫昕芃,孟玲利,杜磊. 基于一般化双重钻石模型的人造板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 2024(05): 474-483 . 百度学术
    5. 孟晓,田明华,杨晓旭,宋冰,马颖颖,赵怡菲,陈姝橦. 双循环视角下中国木制品国际竞争态势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04): 24-33 . 百度学术
    6. 刘林,朱含露,孙莹,孙洪刚. 中国木材供求关系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联立方程的研究. 林业经济. 2024(11): 33-46 . 百度学术
    7. 葛修琪,黄琼,孙启明. 正交胶合木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世界林业研究. 2023(01): 72-78 . 百度学术
    8. 田明华,张建新,陈健欣,郑婕妤,刘浩宇,王建澎. 中国纸和纸板出口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科技和产业. 2023(09): 1-7 . 百度学术
    9. 梁小梅,李媚,农慧,张秀华,黄艳芳,徐惠飞,卢澳邹,宋贤冲,覃其云,王会利. 抚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养分现存量的影响. 桉树科技. 2023(02): 66-72 . 百度学术
    10. 王拓,池子荷,徐庆华. 我国林产品供给与贸易量状况分析. 森林防火. 2023(01): 102-106 . 百度学术
    11. 王双飞. 大力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推动我国造纸产业低碳化发展. 中国造纸. 2023(08): 1-10 . 百度学术
    12. 王富炜,田明华,陈绍志,李红勋,胡明形. 中国木浆进口风险的多维度分析与评价. 林业科学. 2023(10): 150-161 . 百度学术
    13. 田明华,孟玲利,王富炜,王晓雪,莫昕芃. 基于钻石模型的主要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来源分析. 林业经济. 2023(12): 5-29 . 百度学术
    14. 侯茂章,张典,侯晨. “双碳”战略对我国家具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08): 18-21 . 百度学术
    15. 田明华,牛捷,陈柯如,陈竞,陈健欣.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林业经济问题. 2022(05): 449-461 . 百度学术
    16. 简阳,杨沅志,黄少辉,张贝,李伟. 广东省大径材林资源现状分析.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S1): 30-35 . 百度学术
    17. 郝天象,王兵,牛香,刘世荣,于贵瑞. 全面提升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实践与思考.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05): 13-3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图(3)  /  表(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65
  • HTML全文浏览量:  240
  • PDF下载量:  77
  • 被引次数: 2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2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1-12
  • 发布日期:  2022-04-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