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Willingness of Purchasing Forest Insurance: Based on a Survey in Seven Provinces
-
摘要: 从农户角度出发,基于辽宁、福建、江西、湖南、陕西、甘肃和云南7个省份3 500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探究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林地面积、商品林面积比例、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总支出、家庭林业总收入、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显著因素,并提出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提高林业收益、促进商品林发展、对固定特征农户进行重点推广等政策建议。Abstract: We analyzed the survey data on the willingness of purchasing forest insurance of 3 500 farmer households from Liaoning, Fujian, Jiangxi, Hunan, Shaanxi, Gansu and Yunnan provinces in 2016 with a Logit empirical method. Th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uch seven factor variables as forest land area, the commercial forest area proportion, whether they know the policy-type forest insurance, whether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forest insurance, household forestry expenditure, household forestry income and whether the household owner has participated in forestry training,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farmers' willingness of purchasing forest insurance. We propose to increase forest insurance propaganda, increase forestry revenu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forest, and strengthen the policy publicity to feature-fixed farmers.
-
Keywords:
- forest insurance /
-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on /
- influencing factors
-
森林保险是为减少自然灾害、人为损害对森林经营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产生的有效保障机制,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金融配套措施,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林农增收、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探索森林保险体系的建立健全,提高保险产品服务质量,“通过保费补贴等必要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扩大森林投保面积。各地可设立森林保险补偿基金,建立统一的基本森林保险制度”。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引导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森林保险作为重要的金融支持配套政策之一,要进一步扩大森林保险覆盖面,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自2009年以来,我国森林保险覆盖面积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国各地区农户森林保险参保面积达1.45亿hm2,平均覆盖面积超过60%,其中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为1.10亿hm2和0.35亿hm2,参保比例差距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商品林的补贴力度较公益林小,林农、林业经营者的参与意愿不强烈造成的。森林保险对于政策补贴的依赖程度过高,没有有效刺激林业经营主体的客观需求。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只有当林农有较高的购买意愿且付出的保费大于或等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经营支出时,保险公司才能保证充足的产品供给,森林保险市场才可能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因此,探究林农森林保险购买意愿与哪些因素有关,对于构建供需均衡的森林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辽宁、福建、江西、湖南、云南、陕西和甘肃7省3 500户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森林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农户角度分析了流转价格形成时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将参保意愿强烈的农户进行分类,逐类对比分析,可以为森林保险体系的政策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一. 研究综述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Carl等[1]认为阻碍森林保险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农户参保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政府、农户、保险公司信息的不对称;Osama等[2]研究发现木森林保险的普及面越广,林业保险价格越低,农户对林业保险的需求越大;Knight等[3]通过使用二值响应的概率单位模型研究了林农对森林保险需求的程度及弹性;Ezdini[4]运用Logit模型研究发现2000—2012年期间,欧洲和美洲国家农户的森林保险需求受保险费率、政府补贴、林地受灾概率、林地经营者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多个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
我国对于森林保险的研究是从1981年开始,主要集中在宏观理论研究,如开展森林保险的必要性[5]、我国森林保险的发展现状、森林保险体系的构建[6]等方面,理论体系构建较为完备。从农户角度等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则起步较晚,集中在近15年间,主要采用Logit回归模型、Probit回归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等,进行农户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选取的指标主要有农户家庭特征、林地特征、森林保险相关政策、保险产品设计、对森林产品的认知情况等几大类,个别指标略有不同。农户家庭特征包括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7]、家庭收入主要来源[8]、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有尚未付清的贷款[9]等;林地特征包括林木质量、林木林种[10]、林地细碎化程度[11]等;政策选取指标包括林地流转限制[12]、林地补贴等。多数研究认为森林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主要是保费过低[13]、理赔比率过低等因素会严重削弱农户参保意愿,保费政策的制定与森林保险市场不适应。
国内森林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不足在于,大部分研究主要依赖于在某个村、县的问卷调查数据,数据覆盖范围较窄,数据量小,代表性不强。我国林地分布广,不同地区林情、政策实施情况差异性较大,农户的行为决策特征受相应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的数据是2016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项目”在辽宁、甘肃、陕西、江西、湖南、福建和云南7个省份70个县3 500户农户的一手调查数据,地域范围涉及我国东南西北各个主要地理方向的代表性集体林区,样本数量较大,以期进一步从研究区域范围和样本代表性两个方面改善和丰富本领域现有研究成果。
二. 实证模型
农户作为森林保险的投保人,在“购买森林保险”这一市场行为中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理论认为其行为由不同的因素决定。本文运用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理论对农民的森林保险需求进行理论分析。
假设农民在不遭受灾害的情况下收入为W(元),灾害带来的损失为L(元),赔偿金额为Q(元),购买森林保险支付的保费金额为A(元),林地损失发生的几率为P。根据冯·诺依曼期望效用函数,效用函数u(X)是连续可导函数且单调递减。
基于这些假设,当农户所期望的购买森林保险的效用大于没有购买森林保险的效用时,就会选择参与森林保险。反之,农户不会参保。即:P·u(W-L-A+Q)+(1-P)·u(W-A)>P·u(W-L)+(1-P)·u(W)。
一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跟踪监测”项目的调研数据。笔者直接参与了此次调研问卷的设计、采集和录入过程。调研范围来自辽宁、福建、江西、湖南、云南、陕西和甘肃7省70个县(市)700个样本村的3 500户固定回访样本农户。该项目自2011年开始启动,截至2017年已进行了7次实地调研,本文采用的是2016年7月的调研数据。经筛选,剔除有数据遗漏、错填等不完整样本428户,共保留完整样本3 072户。
二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1 家庭基本情况与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关系
3 072户样本农户全部家庭劳动力总数3 994人,户均1.3人,劳动力人数为1~2人的农户所占比例为74.58%,反映出我国林业经营劳动力投入不足、经营规模小而零散的现状。劳动力人数与其对应的森林保险参与意愿如表 1所示,可以看出,总体上呈现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参与森林保险的意愿越强烈。家庭劳动力人数在3人以下时,林地经营规模小,林业经营收入较少且不是家庭收入的主体,因此没有足够的收入盈余购买森林保险。家庭劳动力人数大于或等于3人时,林业经营的收入可能成为家庭的主体收入,防控森林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保障林业收入就会显得尤为重要[14]。
表 1 劳动力人数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家庭劳动力人数 样本量 森林保险需求/% < 1 542 49.57 1 1 493 55.12 2 798 55.14 3 203 59.77 4 28 57.14 5 8 60.76 2 家庭林业经营收支情况与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关系
样本户2015年家庭林业总收入3 032.87万元,户均0.99万元;2015年家庭林业经营总支出2 591.01万元,户均0.84万元。家庭经营林地总面积为18 101.24 hm2,平均每户承包林地5.89 hm2;其中公益林总面积9 929.01 hm2, 占总面积的54.9%;商品林总面积8 172.23 hm2,占45.1%。
按照有无参与森林保险意愿来划分,表示有参与意愿的农户2015年林业经营平均支出为11 217元,没有意愿参与的农户5 070元。同样按照有无森林保险参与意愿来考察,有森林保险参与意愿的农户家庭林业收入均值为11 244元,没有参与意愿的农户均值8 214元。
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有意愿参与森林保险和无意愿参与森林保险的农户的林业经营收入和支出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分析(见表 2~3)。林业经营收入均值差为3 030元,方差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4);两组农户的林业经营支出均值差为6 147元,方差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由此,可以初步假设林业经营收入与支出与农户森林保险需求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表 2 林业经营收入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方差分析表平方和 df 均方 F值 显著性水平(P) 组间 6 991 000 000 1 6 991 000 000 4.05 0.044 组内 5 296 000 000 000 3 070 1 725 000 000 总数 5 302 000 000 000 3 071 1 728 000 000 表 3 林业经营支出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方差分析表平方和 df 均方 F值 显著性水平(P) 组间 28 760 000 000 1 28 760 000 000 13.35 0.003 组内 6 616 000 000 000 3 070 2 155 000 000 总数 6 645 000 000 000 3 071 2 164 000 000 3 对森林保险感知情况与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关系
从参保过森林保险的经验对于将来森林保险参与意愿的影响方面来看,1 160户农户参与了投保,占37.5%。其中仅26户购买了商业保险,其他1 134户均参保政策性保险。保费共计投入64 441.98元,其中享受政府森林保险补贴63 528元,补贴占98.6%。参保后获得总赔偿金额43 002元,仅占实际损失金额的1.1%。赔偿金额与损失金额严重不平衡,农户无法达到预期的风险规避效果。但另一方面,参保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补贴比例非常高,农户自己付出的保费占很少一部分,82.3%的参与过政策性森林保险且林地遭受过损失的农户其获得的赔偿金额远远高于自己付出保费的10倍以上。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法判断参加过森林保险对于以后的需求是否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从对森林保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来看,福建、江西等地森林保险起步较早,是2009年3月第一批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省份,率先为农户集体投保了政策性森林保险,并向农户进行了宣传,农户对森林保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省份虽然参加了政策性森林保险,但是没有进行政策宣传和引导,农户对森林保险仍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林地已经投保;有些农户由于自身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投保了商业性森林保险。如表 4所示,了解森林保险的农户,有森林保险需求所占比例为66.91%,比不了解的农户高20%;对政策性森林保险有一定认识的农户,有71.68%有意愿参保,比完全不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农户高近25%。由此,可以假设农户对森林保险越了解,就更有意愿参保。政府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知识普及范围越广,农户参保意愿就会越强烈。
表 4 森林保险感知情况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森林保险感知情况 样本量 森林保险需求户数 所占比例/% 了解森林保险 1 230 823 66.91 不了解森林保险 1 842 858 46.58 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1 031 739 71.68 不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2 041 942 46.15 三 回归模型与变量设置
本文采用的是logit二值相应模型,探究各个自变量对于因变量“参与森林保险意愿”(愿意参与:Y=1;不愿意参与:Y=0)的影响。模型表达式如下:
$$ \ln \left(\frac{p_{i}}{1-p_{i}}\right)=a+b x_{i} $$ 式中:pi为农户愿意参与森林保险的概率;xi表示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家庭林地基本特征、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情况、对森林保险感知情况共4类14个自变量,具体设置如表 5;a为常数项;b为自变量的特征向量。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于研究范围覆盖的广度将影响因素进一步扩充,如家庭林地面积、商品林面积比例、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等因素。
表 5 自变量设置与说明变量分类 变量 符号 变量单位与说明 最大值 最小值 均值 农户家庭林地基本特征 家庭林地面积 x1 hm2 400 0.013 5.892 商品林面积比例 x2 家庭商品林面积/家庭林地总面积 1 0 0.508 所在省份 x3 虚拟变量,取值为辽宁、福建、江西、湖南、云南、陕西、甘肃 对森林保险感知情况 家庭是否购买过非森林保险的商业保险 x4 0=否;1=是 1 0 0.220 对森林保险有了解吗 x5 0=否;1=是 1 0 0.400 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x6 0=否;1=是 1 0 0.336 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 x7 0=否;1=是 1 0 0.414 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情况 家庭林业经营支出 x8 2011—2015年间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总支出,单位:元 559 000 657 8 434 家庭林业经营收入 x9 2011—2015年间家庭林业总经营收入,单位:元 500 000 1 600 9 872 农户家庭基本特征 家庭劳动力数量 x10 个 0 60 1.286 户主受教育程度 x11 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专或本科以上=4 4 1 1.780 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 x12 0=否;1=是 1 0 0.272 家庭收入水平 x13 较低=1;中等=2;较高=3 3 1 1.913 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 x14 0=否;1=是 1 0 0.485 三. 模型回归结果与讨论
一 回归结果
本文对样本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tata13.0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6所示,家庭林业经营收入、家庭林业经营支出两个自变量取对数调整后通过sktest正态分布检验。模型通过对参数b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揭示自变量对参保意愿的影响。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ikelihood Ratio)值为562.16,其对应的检验P值为0.00, 故整个方程所有系数的联合显著性很高。同时对模型拟合程度进行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检验结果中的P值为0.291,大于0.05,统计不显著,即不能拒绝模型拟合很好的原假设,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
表 6 回归结果变量 系数 标准差 显著性水平(P) 家庭林地面积 0.001 0.000 0.010** 商品林面积比例 0.567 0.102 0.000*** 所在省份 -0.037 0.022 0.102 家庭是否购买过非森林保险的商业保险 0.099 0.103 0.337 对森林保险有了解吗 -0.088 0.124 0.477 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0.648 0.131 0.000*** 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 1.309 0.091 0.000*** 家庭林业经营支出 0.000 0.000 0.006*** 家庭林业经营收入 -0.001 0.000 0.097* 家庭劳动力数量 0.078 0.050 0.120 户主受教育程度 -0.090 0.056 0.108 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 -0.036 0.097 0.120 家庭收入水平 -0.119 0.081 0.141 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 0.637 0.090 0.000*** 注: ***、 **、*分别表示变量在1%、5%、10%水平上影响显著。 二 结果讨论
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4类自变量中共有7个变量显著影响农户的森林保险参保意愿。其中,农户家庭林地特征类变量中,家庭林地面积和商品林面积比例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有显著影响;对森林保险的感知情况一类变量中,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和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均在1%的水平上影响显著;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情况类变量中,家庭林业经营收入和家庭林业经营支出分别在10%和1%的水平上影响显著;农户家庭基本特征类变量中,仅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这一变量显示正向的显著影响,显著水平为1%。对研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 家庭经营林地状况越好,越有意愿参保
家庭林地面积对森林保险需求在5%水平上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说明农户所经营的林地面积越大,就越有意愿参与森林保险。通常,家庭林地面积越大,农户在林地经营上投入的精力也就越多,林地受灾所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大,就会考虑参加森林保险来防控风险,尽可能减少损失;而家庭林地面积小的农户,对林地受灾的感知可能就不强烈,所以没有参加森林保险的需求。
家庭经营林地中商品林面积比例在1%水平上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说明商品林面积比越大,对森林保险的需求越强烈。商品林是指以生产木材、薪材、干鲜品和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是农户进行林业经营的主体,与公益林相比,拥有造林、维护、砍伐等自主处置使用权,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因此,农户对商品林的劳动力、资金投入很高,对于商品林的收入依赖度更高,一旦发生森林灾害会给家庭带来长期的、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林地面积大和经营商品林的农户对于森林保险有更强的需求。
2 对森林保险越了解,越有意愿参保
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和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两个因素均在1%的水平上对参保意愿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户对森林保险的了解越多,越有意愿加入。加入过森林保险的农户,享受过森林保险所带来的好处,所以继续保持着对森林保险的需求,这种好处不一定局限于受灾后的赔付,也有可能是一些主观的因素,例如不用再担心林地受灾损失带来的心情的放松。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户对包括森林保险在内的相关林业政策更能熟悉和了解,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与自身经营有关的政策有信任感,觉得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就会更有意愿参保。
3 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投入越多,越有意愿参保
在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情况方面,家庭林业经营支出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大于0,说明在林业经营上支出越多,农户对森林保险的需求就越强烈。这是显而易见的,农户希望他们在林业生产经营上的投入获得保护,而森林保险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比较而言,家庭林业经营收入变量在10%水平上影响显著,但系数为-0.001,小于0,与预期不太一致。笔者分析原因如下:一方面,由于林地规模的加大,经营投入的增多,林业收入水平中等的农户比收入低的农户更有意愿参与森林保险;另一方面,林业收入成为家庭主体收入的农户由于经营能力和技术的提升,防控风险能力加强,例如采用雇人专门定点维护林木、预防火灾等措施,使得参保意愿降低。由此反映出这两个变量可能并不是线性的正相关的关系,会呈现先上升后递减的趋势。但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无法表达这样的曲线关系,在林业经营收入对森林保险参与意愿的影响方面值得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四. 政策建议
一 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参加过森林保险的农户对森林保险的需求远远大于没有参加过森林保险的农户,并且“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也是森林保险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很多农户对森林保险认知水平十分有限,而且实际上当地林业部门已经给农户参保了政策性森林保险,但是农户并不知晓。这就导致了农户对森林保险的了解不足,并且由于林业经营存在风险,很多农户害怕承担风险就减少对林业的经营投入。因此,当地林业部门应当和保险公司联合起来加大对基层农户的森林保险宣传,可以借助网络、电视、广播、定期的林业培训、入村讲座、入户宣传等形式让农户了解森林保险,尤其是具体的保险条款(保费、赔偿金、费率等),并通过展示真实的参保实例增加可信度。这样可以通过加深农户对森林保险的认知程度来增加农户对森林保险的需求。
二 增加林业收益,鼓励商品林发展
林农的经营投入和产出直接影响其对森林保险的参与意愿。就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状态来看,从事林业经营的农户由于地区偏远、能力技术有限,收入仍处于低层次。林业经营没有给家庭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大部分林农已转变收入方式,靠打工、种田为生,将林业经营作为副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方面没有经济余力,另一方面也没有强烈的减少损失、规避风险的动机参加森林保险。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林业生产活动给予补贴,但分到数量巨大的林农个体上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且还无法保证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益,长此以往会严重打击林农参与森林保险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利于森林保险业务的开展。笔者认为政府可以适当放宽商品林的采伐限额,让市场自主调配,林农出于自身收益提升的考虑,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同时也会促进整个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 对固定特征农户重点推广,带动森林保险发展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森林保险需求较高的农户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①参加过森林保险、对森林保险满意的农户;②参加过森林保险、林地遭受过灾害、对林业经营投入较大的农户。林业部门和保险公司应当对农户进行大致的筛选,将这两部分农户筛选出来进行重点推广。有针对性的推广可以明显减少森林保险的推广成本,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这部分农户会产生一定的带动效应,带动周围农户参与森林保险。
-
表 1 劳动力人数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
家庭劳动力人数 样本量 森林保险需求/% < 1 542 49.57 1 1 493 55.12 2 798 55.14 3 203 59.77 4 28 57.14 5 8 60.76 表 2 林业经营收入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方差分析表
平方和 df 均方 F值 显著性水平(P) 组间 6 991 000 000 1 6 991 000 000 4.05 0.044 组内 5 296 000 000 000 3 070 1 725 000 000 总数 5 302 000 000 000 3 071 1 728 000 000 表 3 林业经营支出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方差分析表
平方和 df 均方 F值 显著性水平(P) 组间 28 760 000 000 1 28 760 000 000 13.35 0.003 组内 6 616 000 000 000 3 070 2 155 000 000 总数 6 645 000 000 000 3 071 2 164 000 000 表 4 森林保险感知情况与森林保险参与意愿
森林保险感知情况 样本量 森林保险需求户数 所占比例/% 了解森林保险 1 230 823 66.91 不了解森林保险 1 842 858 46.58 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1 031 739 71.68 不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2 041 942 46.15 表 5 自变量设置与说明
变量分类 变量 符号 变量单位与说明 最大值 最小值 均值 农户家庭林地基本特征 家庭林地面积 x1 hm2 400 0.013 5.892 商品林面积比例 x2 家庭商品林面积/家庭林地总面积 1 0 0.508 所在省份 x3 虚拟变量,取值为辽宁、福建、江西、湖南、云南、陕西、甘肃 对森林保险感知情况 家庭是否购买过非森林保险的商业保险 x4 0=否;1=是 1 0 0.220 对森林保险有了解吗 x5 0=否;1=是 1 0 0.400 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x6 0=否;1=是 1 0 0.336 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 x7 0=否;1=是 1 0 0.414 农户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情况 家庭林业经营支出 x8 2011—2015年间家庭林业生产经营总支出,单位:元 559 000 657 8 434 家庭林业经营收入 x9 2011—2015年间家庭林业总经营收入,单位:元 500 000 1 600 9 872 农户家庭基本特征 家庭劳动力数量 x10 个 0 60 1.286 户主受教育程度 x11 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大专或本科以上=4 4 1 1.780 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 x12 0=否;1=是 1 0 0.272 家庭收入水平 x13 较低=1;中等=2;较高=3 3 1 1.913 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 x14 0=否;1=是 1 0 0.485 表 6 回归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显著性水平(P) 家庭林地面积 0.001 0.000 0.010** 商品林面积比例 0.567 0.102 0.000*** 所在省份 -0.037 0.022 0.102 家庭是否购买过非森林保险的商业保险 0.099 0.103 0.337 对森林保险有了解吗 -0.088 0.124 0.477 是否知道政策性森林保险 0.648 0.131 0.000*** 是否参加过森林保险 1.309 0.091 0.000*** 家庭林业经营支出 0.000 0.000 0.006*** 家庭林业经营收入 -0.001 0.000 0.097* 家庭劳动力数量 0.078 0.050 0.120 户主受教育程度 -0.090 0.056 0.108 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 -0.036 0.097 0.120 家庭收入水平 -0.119 0.081 0.141 户主是否参加过林业培训 0.637 0.090 0.000*** 注: ***、 **、*分别表示变量在1%、5%、10%水平上影响显著。 -
[1] CARL H N, EDNA T L. Further toward a theory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7, 69(3):523-531. doi: 10.2307/1241688
[2] OSAMA A, ERESA S.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revenue insurance contracts in Spain using statistical copulas[J].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5, 46(1):69-79. doi: 10.1111/agec.12141
[3] KNIGHT T O, COBLE K H. Survey of U.S. 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 literature since 1980[J].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7, 19(1):128-156. doi: 10.2307/1349683
[4] EZDINI S. Economic and socio-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mand across countries[J]. Journal of the Saudi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7(4):165-188. http://cn.bing.com/academic/profile?id=760fefb77f0d82fe487c1607b7b553ee&encoded=0&v=paper_preview&mkt=zh-cn
[5] 孔繁文, 刘东生.关于森林保险的若干问题[J].林业经济, 1985(4):28-32.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NSSD201808080000033651 [6] 王华丽, 陈建成.政府支持与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 2009(10):105-10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jwt200910029 [7] 李彧挥, 孙娟, 高晓屹.影响林农对林业保险需求的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省永安市林农调查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7(11):71-75.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glsj200711009 [8] 廖文梅, 彭泰中, 曹建华.农户参与森林保险意愿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J].林业科学, 2011, 47(5):117-12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lykx201105019 [9] 杨琳.浙江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意愿分析[D].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0.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341-1011026898.htm [10] 殷丽秋, 赵一坤, 邱雨.我国林农购买森林保险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视角(下), 2013(2):104-10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ingjsj201306042 [11] 张长达.完善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12.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2-1012348965.htm [12] 谢彦明, 刘德钦.林农森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492户林农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 2009(5):419-422. doi: 10.3969/j.issn.1005-9709.2009.05.010 [13] 秦涛, 吴今, 邓晶, 等.我国森林保险保费构成机制与财政补贴方式选择[J].东南学术, 2016(4):101-110.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669424940 [14] 万千, 秦涛, 潘焕学.农户参加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东南学术, 2012(3):62-74.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dnxs201203007 -
期刊类型引用(1)
1. 李雪丁. 福建省海洋生态灾害防控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06): 37-41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41
- HTML全文浏览量: 301
- PDF下载量: 19
- 被引次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