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童彤.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NbS:巴塞罗那市的经验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69-7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144
|
[2] |
袁淏, 彭福伟.
国家公园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8(1): 22-25.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226
|
[3] |
陈熹, 刘滨, 周剑.
国际气候变化法中REDD机制的发展——兼对《巴黎协定》第5条解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1): 36-4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61
|
[4] |
龚亚珍, 关宝珠, 何冠颖, 杨晓晶, .
贫困地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澜沧江流域的实证分析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5(3): 42-49.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24
|
[5] |
樊宝敏, 李智勇, .
森林文化论文集之五: 森林文化建设问题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3(0): 26-31.
|
[6] |
仲亚东.
清朝前中期仕人的生态思想——以《清经世文编》为中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1(3): 1-7.
|
[7] |
吕维霞, 李茹, 屠新泉.
新形势下政府气候变化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4): 65-72.
|
[8] |
裘晓雯.
万木林保护史及其对生态建设的启示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2): 6-9.
|
[9] |
冯凌, 石培华, 闵庆文, 成升魁.
可持续发展与相关经济学科——基于系统观视角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3): 108-113.
|
[10] |
奉钦亮, , 陈建成.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可持续发展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4): 28-31.
|
[11] |
王兆君, , 黄凤, 关宏图.
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8(3): 100-104.
|
[12] |
康成福, 夏自谦.
张家口市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7(1): 53-58.
|
[13] |
杨海蛟.
中国传统林业文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6(1): 16-19.
|
[14] |
蔡建国, 舒美英.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哲学反思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2): 53-55.
|
[15] |
樊宝敏, 李智勇.
森林文化建设问题初探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2): 4-9.
|
[16] |
徐燕, 张彩虹.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1): 59-63.
|
[17] |
王军武, 张曙林, 龚莲花.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项目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2): 83-85.
|
[18] |
陈炳浩.
摒弃人类旧文明 创建人类生态文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 1-4.
|
[19] |
田治威.
公共财政:林业可持续发展可靠而稳定的保证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2): 27-31.
|
[20] |
赵璟, 赵粉侠, 文冰.
西部地区林业人力资本潜能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3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