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第16卷 第4期
2017, 16(4): 1-7.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71
摘要:
天然林是重要的森林资源, 天然林保护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国舫先生作为我国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 长期致力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探索, 是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并对天然林经营的理论与方法有系统的阐述。他对天然林保护的认识经历了3个时期, 形成了涵盖指导思想、经营管理方法(思路)、相关技术、政策及学科体系五大板块的理论体系。他认为, 天然林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天然林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天然林具有不同于人工林的特点, 如异龄、结构复杂、林木可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 天然林保护应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借鉴运用森林培育与保护的一些基本技术, 以多学科体系作为技术支撑, 不能被动消极地保护天然林。这些观点对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天然林是重要的森林资源, 天然林保护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国舫先生作为我国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 长期致力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探索, 是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 并对天然林经营的理论与方法有系统的阐述。他对天然林保护的认识经历了3个时期, 形成了涵盖指导思想、经营管理方法(思路)、相关技术、政策及学科体系五大板块的理论体系。他认为, 天然林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天然林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天然林具有不同于人工林的特点, 如异龄、结构复杂、林木可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 天然林保护应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借鉴运用森林培育与保护的一些基本技术, 以多学科体系作为技术支撑, 不能被动消极地保护天然林。这些观点对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17, 16(4): 8-1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82
摘要: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 培育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素养不仅是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 也是实现公民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培育公民的生态素养, 有必要梳理国内外生态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从生态素养概念、生态素养测评、生态素养培育3个方面回顾了生态素养的研究, 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研究首先厘清了生态素养概念的演变过程, 其次从生态素养测评内容、测评量表、测评方法等方面总结了生态素养测评的方法论, 对国内外生态素养培育方式进行了梳理, 最后对国内外生态素养研究内容进行比较与述评, 并展望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 培育和提高公民的生态素养不仅是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 也是实现公民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培育公民的生态素养, 有必要梳理国内外生态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向。从生态素养概念、生态素养测评、生态素养培育3个方面回顾了生态素养的研究, 并对其进行述评与展望。研究首先厘清了生态素养概念的演变过程, 其次从生态素养测评内容、测评量表、测评方法等方面总结了生态素养测评的方法论, 对国内外生态素养培育方式进行了梳理, 最后对国内外生态素养研究内容进行比较与述评, 并展望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
2017, 16(4): 14-2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62
摘要:
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在建构可供性理论时, 提出动物往往借助空气介质传递信息; 通过表面形态以及空间的特定布局对行为的引导; 度量环境尺度和动作尺度的契合, 知觉到可供性。上述内容可概括为可供性机制。提出基于可供性机制的环境设计方法, 即凭借介质的具身性感知营造人工环境氛围, 利用表面及其形态机制引导直接性使用行为, 运用特定的布局形态的设计实现不同空间功能, 以尺度的可比性机制作为空间尺度设计的基准。并探讨了遵循可供性机制的设计手法在环境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包括室内外环境氛围的营造, 鼓励探索行为的儿童游戏场所的表面设计, 满足营造不同布局需要的环境空间、场所设计, 以及契合多种生境的城市尺度设计。
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在建构可供性理论时, 提出动物往往借助空气介质传递信息; 通过表面形态以及空间的特定布局对行为的引导; 度量环境尺度和动作尺度的契合, 知觉到可供性。上述内容可概括为可供性机制。提出基于可供性机制的环境设计方法, 即凭借介质的具身性感知营造人工环境氛围, 利用表面及其形态机制引导直接性使用行为, 运用特定的布局形态的设计实现不同空间功能, 以尺度的可比性机制作为空间尺度设计的基准。并探讨了遵循可供性机制的设计手法在环境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包括室内外环境氛围的营造, 鼓励探索行为的儿童游戏场所的表面设计, 满足营造不同布局需要的环境空间、场所设计, 以及契合多种生境的城市尺度设计。
2017, 16(4): 21-26.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55
摘要: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 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 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 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状态。通过梳理适应性共同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分析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应用实践及主要环节等方面, 针对我国的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国家公园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 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提供一种满足多重管理目标的思路和参考。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 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 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 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状态。通过梳理适应性共同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 分析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应用实践及主要环节等方面, 针对我国的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国家公园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 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提供一种满足多重管理目标的思路和参考。
2017, 16(4): 34-3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6088
摘要:
从如何消纳垃圾以解决垃圾围城的现状入手, 讨论游憩设施再生设计的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应该结合社会需求, 整合各个专业知识。然而国内园林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视觉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之间严重孤立。以“大黄鸭”热潮与冰冷“航母”的对比为例, 提出改善城市形象的途径是以小名片创造式还是以大地标打造式为主的问题; 从城市休闲质量的角度肯定了城市名片即游憩设施的重要地位, 提出整合游憩园和游憩设施的规划构想。最后根据园林设计的绿色原则演绎归纳游憩设施设计的4R原则, 再次强调游憩设施在绿色环保和人文标签方面的双重意义。
从如何消纳垃圾以解决垃圾围城的现状入手, 讨论游憩设施再生设计的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应该结合社会需求, 整合各个专业知识。然而国内园林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视觉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之间严重孤立。以“大黄鸭”热潮与冰冷“航母”的对比为例, 提出改善城市形象的途径是以小名片创造式还是以大地标打造式为主的问题; 从城市休闲质量的角度肯定了城市名片即游憩设施的重要地位, 提出整合游憩园和游憩设施的规划构想。最后根据园林设计的绿色原则演绎归纳游憩设施设计的4R原则, 再次强调游憩设施在绿色环保和人文标签方面的双重意义。
2017, 16(4): 39-43.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46
摘要:
文献记载表明, 计成与阮大铖曾经交往过一段时间, 并为其扩建了一座园林。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文献, 因此, 学者们对这座园林的名称、位置、设计者、建造时间、扩建时间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作者进行了文献查阅以及相关考证, 结果表明:阮大铖在家乡怀宁建造了集园、百子山庄、石巢园、俶园。俶园的位置在怀宁县城, 主人是阮大铖的父亲, 俶园前期修葺的设计者是来自南京的张鸣玉, 时间为崇祯元年(1628年)以前。咏怀堂是俶园中的主体建筑。计成为阮大铖扩建的园林是俶园, 扩建俶园的时间大致为崇祯六年(1633年)。
文献记载表明, 计成与阮大铖曾经交往过一段时间, 并为其扩建了一座园林。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文献, 因此, 学者们对这座园林的名称、位置、设计者、建造时间、扩建时间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作者进行了文献查阅以及相关考证, 结果表明:阮大铖在家乡怀宁建造了集园、百子山庄、石巢园、俶园。俶园的位置在怀宁县城, 主人是阮大铖的父亲, 俶园前期修葺的设计者是来自南京的张鸣玉, 时间为崇祯元年(1628年)以前。咏怀堂是俶园中的主体建筑。计成为阮大铖扩建的园林是俶园, 扩建俶园的时间大致为崇祯六年(1633年)。
2017, 16(4): 44-51.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60
摘要:
采用现场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城区和延庆松山森林公园进行调研, 评估森林环境对体验者血压、心率变异性、情绪、环境复愈性、环境感知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 森林环境的复愈性显著高于城市环境。森林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体验者的消极情绪, 提升积极情绪, 这种效应不受活动类型的限制。森林环境可以提高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整体调控能力, 增加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 改善血压, 使体验者的血压更加趋向理想血压值。在森林环境中进行不同的活动, 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效应不同。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增加森林环境影响身心健康的社会因素调节变量, 探索森林中不同林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结合脑神经成像技术, 进一步探讨自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脑神经作用机制。
采用现场研究的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城区和延庆松山森林公园进行调研, 评估森林环境对体验者血压、心率变异性、情绪、环境复愈性、环境感知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 森林环境的复愈性显著高于城市环境。森林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体验者的消极情绪, 提升积极情绪, 这种效应不受活动类型的限制。森林环境可以提高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整体调控能力, 增加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 改善血压, 使体验者的血压更加趋向理想血压值。在森林环境中进行不同的活动, 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效应不同。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增加森林环境影响身心健康的社会因素调节变量, 探索森林中不同林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结合脑神经成像技术, 进一步探讨自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脑神经作用机制。
2017, 16(4): 52-60.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51
摘要:
基于1970年以来的FAO历年《林产品年鉴》数据资料, 分析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特点与发展趋势。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紧密, 在波动中上升; 欧洲在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 亚洲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林产品需求中心; 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区的工业化国家, 发展中国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各类木质林产品增速不等, 初级产品比率不断减小, 深加工产品比率不断增大; 原木贸易在原木产量和消费量中的比率并不高, 环境保护对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人工林产品逐渐成为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主体。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应适度控制木质林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规模; 改变“大进大出, 两头在外”逐利性的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模式; 控制原料型初级产品大量、快速进口, 重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 增加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人工林, 着力提高国内木材资源供给能力, 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外木材资源, 由逐利型贸易转化为以满足国内对木材实际需要为主的补缺型贸易。
基于1970年以来的FAO历年《林产品年鉴》数据资料, 分析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特点与发展趋势。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紧密, 在波动中上升; 欧洲在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处于领先地位, 亚洲将成为世界最主要的林产品需求中心; 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区的工业化国家, 发展中国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各类木质林产品增速不等, 初级产品比率不断减小, 深加工产品比率不断增大; 原木贸易在原木产量和消费量中的比率并不高, 环境保护对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人工林产品逐渐成为世界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主体。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应适度控制木质林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和贸易规模; 改变“大进大出, 两头在外”逐利性的出口导向型的加工贸易模式; 控制原料型初级产品大量、快速进口, 重视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 增加产品附加值; 大力发展人工林, 着力提高国内木材资源供给能力, 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外木材资源, 由逐利型贸易转化为以满足国内对木材实际需要为主的补缺型贸易。
2017, 16(4): 61-6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32
摘要:
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9年的木材加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 量化分析了中国木材加工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999—2004年期间中国木材加工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迅速大幅提升, 2004年后逐渐保持稳定; 越来越多的木材加工业的4位数行业成为高度集聚的行业, 而不很集聚的细分行业数量则越来越少; 1999—2009年, 中国木材加工业企业集聚地区由东北三省向东部沿海一带转移; 中国木材加工业聚集水平增速已超过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木材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9—2009年的木材加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 量化分析了中国木材加工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999—2004年期间中国木材加工业的空间集聚水平迅速大幅提升, 2004年后逐渐保持稳定; 越来越多的木材加工业的4位数行业成为高度集聚的行业, 而不很集聚的细分行业数量则越来越少; 1999—2009年, 中国木材加工业企业集聚地区由东北三省向东部沿海一带转移; 中国木材加工业聚集水平增速已超过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中国木材加工业发展的建议。
2017, 16(4): 69-78.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068
摘要:
我国西北地区资源富集、区位显赫、开发潜力巨大, 其发展对全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以西北五省为例, 利用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贡献方程和偏离-份额分析法, 探究西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 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 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速逐渐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 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 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研究建议西北地区需要调整第一产业的资源供给结构, 落实更主动的就业政策; 鼓励各工业企业使用清洁能源, 进行资源深耕, 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国家对西北地区财税、融资方面进行精准扶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我国西北地区资源富集、区位显赫、开发潜力巨大, 其发展对全国整体经济有着重要意义。以西北五省为例, 利用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贡献方程和偏离-份额分析法, 探究西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 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 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速逐渐下降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 具备高速增长的潜力, 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研究建议西北地区需要调整第一产业的资源供给结构, 落实更主动的就业政策; 鼓励各工业企业使用清洁能源, 进行资源深耕, 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国家对西北地区财税、融资方面进行精准扶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2017, 16(4): 79-82.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7102
摘要:
专门用途的英汉语平行语料库目前在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发展中具有很大潜力, 但是各专业领域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均处于探索构建的初期阶段。对农林英汉术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做了分析, 探讨了建库思路、语料收集及标记加工技术。希望为农林领域从业者、译员、论文写作者的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同时能够提高本校翻译硕士农林英汉翻译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农林英汉语翻译能力, 并为今后建设更大规模的农林英汉语平行语料库提供借鉴。
专门用途的英汉语平行语料库目前在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发展中具有很大潜力, 但是各专业领域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均处于探索构建的初期阶段。对农林英汉术语平行语料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做了分析, 探讨了建库思路、语料收集及标记加工技术。希望为农林领域从业者、译员、论文写作者的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同时能够提高本校翻译硕士农林英汉翻译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农林英汉语翻译能力, 并为今后建设更大规模的农林英汉语平行语料库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