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研究模式探讨
张凯莉, 李倩钰, 魏巍, 张晓颖, 周慧荻
,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056
摘要:
作为拥有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乡村景观极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国土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的乡村建设出现了许多问题,尤以“千村一面”问题最为突出,使得乡村面貌日益同质化,乡村建设效果不明显。以陕西黄陵县沮河流域村落景观研究为例,提出在风景园林理论研究领域,必须针对乡村景观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绣花式”研究,进而探讨了进行村落景观体系性研究的途径:一是要设立以国土景观为背景的、中国传统山-水-田-村为一体的课题研究视野;二是要分析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优势,明确研究方向;三是要搭建多学科、多部门沟通交流的沟通平台;最后,要完善多学科多部门统筹交叉的研究方法,确立“现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研究+实践模式探讨”的研究模式,从风景园林学的视角剖析乡村景观的内在关联和未来发展,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工具视角下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文本量化研究
汪雯, 张飞飞, 李红勋
,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60
摘要:
如何在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同时,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多年来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选取2000—2022年89份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文本作为样本,采用“政策演进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群体”的三维分析框架,对其进行文本编码与频数统计,以多维度的量化分析深入剖析了政策的变迁特征及现存问题。研究发现,目前有关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就业促进政策多散布于扶贫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生态移民政策中,尚缺乏针对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就业特殊困境系统的精准施策。同时,已有的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聚焦于就业能力提升和就业环境改善的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相对不足。在“十四五”期间有必要强化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挑战的精准施策,并将政策工具的着力点放在供给型政策和环境型政策,以促进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慧琳, 赖启福, 李春硕, 李虎峰, 黄杰龙
,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48
摘要: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发展模式。以第1 ~ 11批3 78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算法、标准差椭圆、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京津冀—鲁西南、四川盆地、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反映了不同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示范村镇产业结构不尽相同,主要以初级产品和第一产业为主,休闲农业、农村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自然与人文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示范村镇的形成与分布,地方财政支出、路网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社会经济类指标与示范村镇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高端农业品牌打造等建议。
退耕还林补贴到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邱珊珊, 陈琛, 石颜露, 王立群
,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54
摘要:
探讨首轮退耕还林补贴到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有助于为完善退耕成果巩固长效机制、促进农户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提供经验证据。基于宁夏、甘肃和湖南3省(区)897户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退耕补贴到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从非农就业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退耕补贴到期的冲击会促使农户参与非农就业,并实现增收,使其总收入水平未降反升,这种影响效应在退耕补贴到期当年已初步显现,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出由强到弱的趋势;异质性分析发现,退耕补贴到期对小规模退耕户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而对老年组农户的收入水平则会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基于此,从增强农户转移就业能力、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和及时出台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涉林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樊卓妮, 刘昶言, 尤薇佳
,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08
摘要:
基于2018—2021年我国涉林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和LDA主题聚类模型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涉林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断点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直接导致我国涉林上市公司在2020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明显下降。主题聚类的研究结果揭示,经营绩效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木浆、木材等原材料短缺且价格上涨;国内外物流运输受阻;复产复工延迟造成部分企业运转困难且成本负担较重;林产品市场需求短期内受到抑制,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导致客户订单不足等。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成效逐步巩固,涉林企业经营业绩逐渐回暖,对“经营业绩变动主要影响因素”语料进行主题聚类发现经营业绩回暖的主要原因包括:企业复工复产后供应链逐渐恢复正常运转,优化产能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展营销模式,加快数字化进程等。最后,基于我国涉林上市公司面临的具体困境并结合部分企业已采取的有效措施提出管理建议。
生态文明
马克思劳动论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关系及现实启示
张婷, 杨志华
,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97
摘要:
人的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是勾连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基于马克思的劳动论,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为研究起点,探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马克思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阐释了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慑服、征服与共生三个阶段的历史性演变。这一关系的演变,与劳动的中介性作用直接相关。正是劳动形态从最初的自然力劳动,到工具性劳动,再到绿色劳动的转换,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演变。现实地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而很难实践绿色劳动。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除异化劳动,才能有效地推动绿色劳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努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基于文献分析的国内外森林认证研究热点及动态趋势
马爽, 田明华, 侯方淼, 吴红梅, 缪东玲
, 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2121
摘要:
森林认证是一种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市场工具,经过30年的发展,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前沿趋势对后续研究与实践探索意义重大。基于WOS和CNKI数据库,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可查年份至2022年的文献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森林认证研究热度在稳步上升,国内研究热度却有所下降。影响评价、动力机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外不仅对森林认证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均有考量,还分析了消费者、企业、政府等不同主体的参与机制;而国内则侧重分析森林认证的经济影响,特别是其对贸易的影响。国外有关森林认证的研究经历了“影响评价—动力分析—动力拓展”3个阶段,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进行森林认证以及如何进行森林认证的问题。国内研究则经历了“国外经验借鉴—贸易影响评价—政府政策融合—综合效益探索”4个阶段,目前尚处于零散的、非系统化研究阶段。最后从关注消费者行为研究、生态系统服务认证、量化评估综合效益3个方面提出未来森林认证研究的建议。